2007年临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1&rec=165&run=13

(2008年2月20日)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工业
经济、城市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三大发展任务,突出科学投入、工业立县、城市建
设、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等工作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
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
量小、人均占有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较低,工业
缺乏大企业支撑带动等。以上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综合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 98.2亿
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
10.2%,第二产业增加值50.5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
17.5%。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2个、8个和5.2个百分点。人均GDP首次
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527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527美元),比上年增长15%。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0.5:50.3:29.2调整为18.8:51.4:29.8。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7年,按照调整后的口径,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25亿元,
比上年增长19.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4亿元,增长17.4%。财政总支出7.01亿
元,增长33.3%。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2007年底,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1.2亿元,
比年初增加11.9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为43.3亿元,增加8.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
余额为66.1亿元,增加10.3亿元,人均储蓄存款7761元,增加1191元。

二、农业
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突出抓好“三大基地”建
设,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获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全县市级以上重
点龙头企业达22家。全县粮食播种面积93.2万亩, 比上年增加2万亩,总产量31.1
万吨, 增产1.3万吨。全县果园面积21.6万亩,果品产量24.2万吨。新发展大棚
果9600亩,总面积发展到3.8万亩,实现产量2500万公斤,收入2.5亿元,成为全
省重要的大棚果生产基地县。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比上年±%
粮食(万吨) 31.1 4.2
其中:夏粮(万吨) 14.0 -3.7
秋粮(万吨) 17.1 11.8
烤烟(吨) 5271 40.7
果品(万吨) 24.2 0.4
油料(吨) 11584 12.0
蔬菜(万吨) 21.0 -8.2
瓜类(万吨) 10.7 -3.2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植树造林2.5万亩,四旁植树180万株,育苗5000亩,森
林覆盖率达到34.4%,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畜牧业生产发展良好。至2007年底, 全县奶牛存栏3.95万头,全年奶类产量10.8
万吨,增长10.3%;禽蛋产量5.6万吨,增长0.1%;肉类产量14.8万吨,增长33.5
%;蚕茧产量618吨,增长5.6%。全年畜牧业总收入55.2亿元,增长5.7%。
主要畜禽出栏、存栏情况如下:
2007年 比上年±%
羊出栏(万只) 33.8 -5.0
生猪出栏(万头) 56.4 -1.0
家禽出栏(万只) 6325 63.7
大牲畜年末存栏(万头) 5.6 4.7
羊年末存栏(万只) 28.4 -3.3
生猪年末存栏(万头) 38.3 -2.2
家禽年末存栏(万只) 1218 9.8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水产品产量达13156吨,比上年增长41.5%。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6400座。新建上林、石家河、
柳山3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续建纸坊、冶源、杨善、五井等8处供水工程,新增
通自来水的自然村121个, 自来水通村率达到77%,受益人口67万人, 比上年增加
7.6万人。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新认证绿色食品基地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万亩,
全县获得认证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达19万亩。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1.8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4.6%,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0%。全县农村用电量3.5亿千瓦
时,增长5.4%。
年末全县常用耕地面积49195公顷,比上年减少42公顷。
劳务输出再获殊荣。成为中远集团十大船员输出基地之一,外派船员居全省第二。
全年劳务输出10万人次, 其中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外派劳务1200人,跨入
全国境外就业大县行列。被省确定为第一批省级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

三、工业
深入实施“工业立县” 战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94家,完成工业总
产值16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产品销售率达98.1%, 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
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比上年±%
铝材(吨) 105262 28.5
机制纸(吨) 121656 -3.1
乳制品(吨) 16379 5.8
原煤(吨) 122418 -0.1
焦炭(吨) 220607 -
纱(吨) 15093 -4.4
丝(吨) 588 23.8
服装(万件) 3565 -21.5
饮料酒(千升) 6204 -10.0
轻革(万平方米) 222 -34.9
塑料制品(吨) 30416 4.3
水泥(万吨) 62.04 6.9
煤气(万立方米) 8328 -
经济效益全面提高。 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3亿
元,比上年增长29.2%,实现利税7.2亿元,利润4.1亿元,分别增长7%和11.9%。
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其中过5亿元的5家,利税过千万元的11家,
实交税金过千万元的6家。 铝型材、不锈钢“两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
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中国(江北)铝型材第一县”称号。全县规模以
上铝型材及不锈钢加工企业共有2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9亿元,占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的12.3%。
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县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家,拥有国家免检产品
3个(红叶机织地毯、华铝铝材、山一铝材),山东名牌产品9个(华铝、山一、
伟胜、广越铝材、汇英环锤式破碎机、大祥催化剂、跃马橡胶输送带、华特磁电
设备、茂德服装革),山东省著名商标7个(华铝、山一、永昌铝材、红叶地毯、
华特磁电、华良种业、秦池白酒)。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7亿元,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1%,比年初提高4.9个百分点。
全县工业用电量6.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9%。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
持了较快增长势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9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
规模以上投资73.1亿元,增长22.8%。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420个,其中过千万元
的228个,过亿元的3个。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3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亿元,比
上年增长15.9%,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7.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1.9万平方米。商
品房销售面积13.1万平方米,增长4.9%。全县建筑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8.6%。

五、交通、邮电通讯
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平稳。全年建设农村公路181条, 582公里,总投资1.5亿元。新
增通油路行政村188个,受益人口10.3万人,全县行政村柏油路通村率达到87.2%,
受益人口50.3万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758公里。全社会运输业共完成公路货
运量1027万吨, 货物周转量55786万吨公里,客运量796万人,旅客周转量60130
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0%、48%、45%和33%。
邮电通讯事业较快增长。 全年报纸累计发行761万份,杂志48万份,国内平常信
件45.9万件,挂号信件3.3万件,国内、国际包裹1.4万件。全县电话交换机装机
总容量达21万门,固定电话户数18.7万户。手机用户达33.3万户,宽带上网用户
发展到2.1万户,比上年分别增加7.2万户和0.3万户。全年通讯业务收入2.9亿元,
比上年增长11.5%。。

六、贸易、旅游
社会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开工建设了彩钢板、农资市场二期工程,扩建了铝型
材、玻璃市场,配套完善了文化城、东方物流中心和装饰材料市场等专业市场,
城外专业市场群发展到14处。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家店、三
农服务站222家。城区超市、专卖店发展到150多家,其中较大规模的超市11家,
各类连锁经营网点900多个。 200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亿元,
比上年增长18.3%。 其中县城零售额15.6亿元,农村零售额27.1亿元,分别增长
19.6%和17.6%。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高起点编制《临朐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成功举办
“第六届中国镇山文化旅游节”,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全县现有景区(点)
20余处, 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3处,其中,沂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国家森林公园、 省级风景名胜区,老龙湾和石门坊为AAA级旅游区,山旺古生物
化石产地为国家地质公园,齐长城遗址、北齐崔芬壁画墓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2007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观赏石之乡”。全年共接待
游客1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1%和45%。

七、招商引资、外经外贸、民营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主动力来抓,全年
到位资金项目235个, 实现到位资金22亿元,其中,总投资过亿元项目18个,过
千万元项目92个。
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全年签订外资项目23个,实现合同外资5628万美元,实际利
用外资4210万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16%。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6533万美
元,其中出口10296万美元,分别增长18%和17%。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到2007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到1.38万户,从业人员5.89
万人,注册资金18.7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0.33万户、0.5万人和0.75亿元。民
营经济上缴税金4.36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比重达83.8%,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
点。

八、城市建设、节能降耗
城市建设获得新突破。以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和建设独具风貌特色城市为目标,抓
住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面貌显著改观。投资
3.5亿元, 全面实施了兴隆东路改造工程,总拆迁面积25.6万平方米,腾空发展
用地1300亩。投资8000多万元,强力推进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共铺设热力主管道
9000米, 建设换热站20多台,首期受热单位58家,实现供气企业6家,集中供热
面积约50万平方米。城区主干道拓宽改造、弥河景观大桥建设、城市绿化美化亮
化、“两区”基础设施配套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承载功能进一步
增强。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新建住宅总面积35万平方米。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
治,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
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9.2%。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绩。通过坚决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土小”企业,淘汰落后产
能,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等措施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全县节能工作取得明显
成效。 初步测算,2007年全社会能源消费量为81.2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为
0.88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4.8%。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体育、质监
“科教兴临”成效显著。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其中
国家级6项,省级4项,市级7项。新审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全县省级以
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家。新创立民营科技机构2家,全县民营科技机构达98处,
其中市级认定45处,省级2处。全县共有8个项目通过了省、市级科技部门的科研
鉴定,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项,引进推广重大科技成果12项。专利授权量170件。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积极推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资金2379万元,
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6130名学生免
费提供了教科书,补助了1448名寄宿生生活费。全面启动“一通二热三改”工程,
到年底,已有36处学校开通接送学生车辆,所有农村中小学全部完成了“二热”
任务, 14处农村初中改造了食堂、 宿舍和厕所。学校危房改造顺利实施,筹资
529万元,新建、改造校舍1.3万平方米。高考取得好成绩, 全县五大类本科上线
3232人, 上线率40.1%,其中一榜上线2865人,全县有5064名考生被高校录取。
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所有初中和小学全部接通了教育城域网,小学信
息技术开课率达98%以上。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全年财政安排教育支出25956万元,
比上年增长50%。到年底,全县在校学生9.4万人,专任教师0.87万人。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 艺术创作进一步繁荣,全年共有400余件作品在市级以上报
刊发表,有60余件作品获市级以上奖。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全年共举办大型
文化艺术活动30余次, 参加人员达4000多人次。 实施“民心工程”,全年共有
1000多人次参与“文化下乡”活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
得到有效控制,巩固了音像制品市场的正版占有率,音像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有了较大进展,投资68万元,建成了我县文化信息资
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良好。全县共有45.1万名农民参
合, 参合农民覆盖到了全部行政村,参合率为60.8%。在搞好全县23处县、乡定点
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 重点加强了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建设,共批准设置
村级定点医疗机构201处。 全年共为21万名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894万元,总体
受益率达46.6%。 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全县共组织免费健康查体12.2万人
次, 建立健康档案1.8万余份。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
健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五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到年底,全县拥有各类
医院、卫生院21处,床位1483张,卫生技术人员2271人,其中医生1149人,婴儿
死亡率为6.9‰。
广播电视事业迈出新步伐。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村102个、用户1.8万户,全县有
线电视通村(自然村)、入户率分别达到93.1%和50%,总用户数达到13.4万户。广
播无线信号实现了全县无缝隙覆盖,电视无线信号覆盖314平方公里。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上,共夺
得金牌64枚,银牌26枚,铜牌32枚,全年向市级以上运动队输送运动员35人,比
上年增加21人。围绕全民健身这一主题,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年组织举
办乒乓球、拔河、秧歌、门球、钓鱼、太极拳等比赛及表演活动35场次,参加人
数达5800人次。完成农村标准化体育设施建设160个村。
质监工作取得新成就。认真组织实施名牌战略,扶持优强企业发展。加强质量认
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和食品生产许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工作,食品生产加工
企业生产许可证获证率达100%。40家企业加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实现了
企业基本信息网上查询。依法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老百姓安全危害大、影响面
广、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重点产品的执法检查力度,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5起,
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210余万元,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26起,处结率100%。

十、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 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死亡率为5.4
‰, 自然增长率为4.5‰,合法生育率为98.2%,晚婚率为54.4%,出生人口性别
比为106.8。年末全县总户数为280570户,总人口为853478人。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4696元,比上年增
加3276元, 增长2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86元,增长17.7%,人均
消费支出为7008元, 增长16.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6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
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2台, 电冰箱78台,洗衣机94台,摩托车50辆,移动电
话170部, 固定电话80部,空调器58台,微波炉22台,家用电脑50台,家用汽车
10辆。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358元,增长17.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389元,增
长4%,人均居住面积29.2平方米。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6台,电冰箱
39台,洗衣机46台,摩托车75辆,移动电话118部,固定电话88部,家用电脑4台,
家用汽车1辆,空调器4台。
劳动力就业空间扩大,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开发就业岗位9400个,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8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为城镇2404户次、
4918人次发放低保金100万元,为农村7576户次、19812人次发放低保金480万元,
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深化,妥善安置城镇退
役士兵和转业士官85名。五保供养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敬老院软硬件水平有了
进一步提高, 全县乡镇敬老院共有房屋997间,床位1895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达
到70.7%。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
位542个, 参保职工4.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370个,参保职工
1.9万人;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职工6.1万人;为失业
职工发放失业保险527万元。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
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3)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测算数,如有变动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