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临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1&rec=162&run=13

(2005年1月22日)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突出招商
引资、民营经济、结构调整“三个重点”,狠抓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环境建设
“三个关键”,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奋力赶超,全县经济发展速度
快、质量效益好、社会面貌变化大、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测算,全年完
成地区生产总值60.5亿元, 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
完成14.3亿元、28.3亿元和17.9亿元,分别增长6.4%、15.9%和11.2%。经济和社
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少;骨干企业规模
小、支撑带动作用不强;经济发展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等。这些问题需在今
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农业
2004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和全县经济工作会
议精神,以建设林果和畜牧“两个强县”为目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
以企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抓好大棚果、奶牛“两个
亮点”,加大劳务输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果园面积发展到28.7万亩,
果品总产量25.9万吨, 比上年增长3.1%。大棚果面积发展迅速,以大棚樱桃、油
桃、葡萄、杏等为主的基地达到2.2万亩,实现总产2000万公斤,收入1.2亿元。
粮食、油料等产量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4年比 上年±%
粮食(万吨) 25.07 17.5
其中:夏粮(万吨) 9.62 15.8
秋粮(万吨) 15.45 18.6
烤烟(吨) 2941 -35.8
果品(万吨) 25.9 3.1
油料(吨) 10566 9.8
蔬菜(万吨) 23 -9.2
瓜类(万吨) 12 -21.8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植树造林4.66万亩,其中用材林、防护林1.76万亩,经
济林2.9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30公里,育苗1.1万亩,四旁植树
150万株。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速,年底全县拥有非公有制林业投资者236家,投
资450万元,完成造林1.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4%。
畜牧业生产发展良好。以建设畜牧强县为目标,以发展奶牛为重点,食草畜禽和
特色优质畜产品发展迅速, 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奶牛发展到3.2万
头, 新增8000头。 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9.7万吨,比上年增长22.5%;奶类产量
7.7万吨,增长36.6%;禽蛋产量5.1万吨,下降2.7%;蚕茧产量559吨,增长5.3%。
全年畜牧业总收入达到46.8亿元,增长36.1%。
主要畜禽出栏、存栏情况如下:
2004年比 上年±%
牛出栏(头) 9100 7.1
羊出栏(万只) 38.6 13.5
生猪出栏(万头) 59.65 13.6
家禽出栏(万只) 2779 33.7
大牲畜年末存栏(万头) 4.86 20.1
羊年末存栏(万只) 32.5 3.8
生猪年末存栏(万头) 42.5 4.9
家禽年末存栏(万只) 896 19.3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水产品产量达6768吨,比上年增长28.9%。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18万亩基地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2.2万亩基地获绿色食品基地认证,1.053
万亩基地获有机食品基地认证。 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38.5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
2.4%。全县农村用电量3亿千瓦时,增长38.3%。
年末全县常用耕地面积49198公顷,比上年增加1097公顷。

二、工业
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指导思想,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
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要求,积极实施“三个一批”战略,坚持以优势产
品为基础打造知名品牌,以知名品牌为载体培强优势企业,以优势企业为依托打
造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扩大总量,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全力构
筑工业经济“新高地” ,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据2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
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32%。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4年 比上年±%
原煤(吨) 170831 -8.83
焦炭(吨) 207869 34.86
纱(吨) 14392 31.55
丝(吨) 555 -20.77
服装(万件) 1212 5.39
乳制品(吨) 4331 12.79
饮料酒(千升) 157222 6.14
机制纸(吨) 56006 14.61
轻革(万平方米) 372 -24.43
塑料制品(吨) 15579 26.47
铝材(吨) 45715 112.41
水泥(万吨) 55 -0.15
煤气(万立方米) 4188 117.56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4年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3亿元,利润2.3亿元,分别
比上年增长40.9%和59.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9.04%,比上年提高30.76个百
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6万元/人,增长43.9%。实现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6家,
利润过500万元的企业7家,实交税金过百万元的企业31家。
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全县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62.2亿元,
比上年增长52.4%,销售收入过5000元的企业达到19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10家。
产品销售率达98.34%,比上年上升0.09个百分点。
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工业技改和新上项目到位资金21.3亿元,比上年增
长77.4%。全县投资过50万元的工业项目达到792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207个,
5000万元以上的23个, 过亿元的5个。利民铸造、鸿利石材、鸿运艺品、振信食
品、星冠塑胶、康地铝业、龙盛农牧、黄河板材、新华联纺织等项目已开工投产,
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
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1亿元, 比上年增长95.6%。规模以上投资60.5亿元,增
长104.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7.8亿元,更新改造投资10.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
资1.9亿元, 分别增长162.8%、14.6%和64.5%。不锈钢市场、钢材市场已建成营
业;外环路建设、骈邑路改造、开发区道路网管建设、弥河城区段治理等重点工
程陆续竣工;无线市话基站建设、沂山水库除险加固、县供电公司城网改造、焦
化热力集团东城热电等项目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建筑业市场稳步发展。以县城民主路、新华路、山旺路为标志的沿街开发建设方
兴未艾,以北京花园、明珠花园、金利源花园为标志的旧城改造全面推开。全年
施工房屋面积26.7万平方米, 竣工房屋面积11.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5
万平方米, 分别比上年增长26.7%、-0.4%和1.9%。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9亿
元,比上年增长17.9%。

四、交通、邮电通讯
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公路改造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全省“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实
现村村通油路”的要求,全县完成投资2544万元,竣工项目33个,73.7公里。到
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71公里, 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0%以上。交通运输稳
定增长。全社会共完成公路货运量708万吨,货运周转量32410万吨公里,客运量
463万人,客运周转量3833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6%、3.9%、4.5%和3.2%。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完成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2.5万件,报纸累计发行873
万份,杂志累计发行30.5万份,国内平常信件166万件,挂号信件6万件,国内包
裹1.5万件,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6.7亿元。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1.2万门,
固定电话户数19.5万户,比上年增加5.4万户,电话普及率72.2部/百户。手机用
户19.2万户, 增加7万户,宽带上网用户发展到7473户。全年完成通讯业务收入
达1.7亿元,比上年增长8.1%。

五、贸易、旅游
积极实施扩大内需的措施,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在农村,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减
轻农民负担;在城镇,不断提高在岗、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待遇,居民消费
欲望逐步增强,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增长。
按照“城外建设专业市场群、城内发展超市、专卖店”的思路,在城南新建成不
锈钢、 陶瓷、装饰材料和副食品4个专业批发市场,城外市场群初具规模。全县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县城零售额8.8亿元,增
长17.3%, 农村零售额16.2亿元,增长15.1%。目前全县有较大规模超市8处,连
锁配送经营网点500多处,专卖店、便利店100多个。
旅游事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接待旅游9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实现收
入2.13亿元。设立了面积达22.5平方公里的沂山风景区,整合了旅游资源;对老
龙湾风景区、石门坊风景区、嵩山风景区部分旅游设施进行了整修;山旺古生物
化石博物馆完成了化石展馆的主体部分。旅游投入增加,用于旅游开发和基础服
务设施建设资金达2403万元。

六、招商引资、外经外贸、民营经济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中心
之中心”来抓,充分发挥企业主体招商作用,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的广泛
合作,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招商活动及风筝会、菜博会、鲁台经贸洽谈会,采取
代理招商、专业招商、网络招商、亲情招商、企业招商等多种形式,拓宽招商引
资渠道,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以大招商促进大投入、大发展,招商引资已成为推
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004年全县到位资金项目1381个,到位资金
49.7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
外经外贸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签定外资项目42个,实际利用外资6200万美元,增
长60.4%, 完成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其中出口6630万美元,分别增长30.3%和
30.1%,对外输出劳务393人,劳务合同额393万美元。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继续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县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的重要举措,坚持“四个放开”、“六个一样”的原则,积极推进“信用临朐”、
“平安临朐”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和软环境建设力度,通过支持现有的、培植新
生的、转化公有的等形式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外来
资本投向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膨胀总量,提高质量,扩张规模,全县民营经
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到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到1.34万户,注册资金16.5亿
元, 比年初分别增加0.19万户和6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民
营经济税收占全县总税收的比重达到70%,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
财政、金融平稳发展。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5.9%和11.6%, 财政总支出3.6亿元,增长4.8%,实现财政收支
平衡。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对经济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分别为52亿元和31.6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5.5亿元和5.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
额41.6亿元,增加5亿元。

八、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加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新一轮县城总
体规划修编,城区规划面积达46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环城路
总长26公里。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努力突破新区、提升老城,全面提高县城发展质量,积极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
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就业向企业集中,不断增强县城聚集带动功能。全年完成
城市维护建设投资5300万元。全长3600米、总投资3500万元的骈邑路高标准、高
质量建成通车, 成为全县城市建设的精品工程;投资120万元对朐山路西段主车
道和民主路中段进行了整修、拓宽改造,对龙泉路、黄龙路、新华路等路段进行
了维修; 投资750万元的弥河粟山拦河坝建成蓄水,投资1060万元的榆林店拦河
坝正在加紧建设。 公用事业健康发展,自来水完成供水量583万方,煤气实现安
全供气1100万方, 对文化路、龙泉路等8条道路的行道树和花坛进行了补植和改
建。完成了大观园商贸城、生产资料公司等单位的1.6万平方米拆迁任务。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生态县建设取得新成效。以水泥行业、禽类加工企业、
选矿企业污染治理为重点,对12家不符合建设项目环保要求或治理不达标的磁选
矿企业停止生产,全县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了市下达的指标内,建城区大气环
境质量优于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区域环境噪
音平均值、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达到了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加强污染治理设施
运行管理,对县城水源地和弥河临朐段的55家企业进行重点监察,依法取缔了13
家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土小”企业。

九、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技术监督
科技工作以实施“科教兴临”和“三化”战略为主线,加强科技管理,强化科技
服务, 全年申报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9个,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审批县
级民营科技型企业(机构)12处、市级2处,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申请专
利98件。 到年底,全县各类民营科技型企业12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列
全市首位。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新进展,被评为“全省食用菌工作先进县”。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学校危房改造任务取得新进展。筹措资金623万元,完成了
69处学校的校舍改造,新建校舍8729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159平方米,维修校舍
22676平方米。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高考再创历史新高, 本科上线3516人,比上年增长26%。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
高, 新增微机1448台,新建18口多媒体投影教室、8处校园网。到年底,全县在
校学生达10.9万人,专任教师0.88万人。教育投入稳定增加。全年财政安排教育
支出14115万元,比上年增长9.9%。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 全年共有400件作品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其中省级、全国
级36件, 有7件作品在省级、全国级获奖。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全年举办大
型文化艺术活动30余次,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扫黄打非”力度不断加强,音像制品市场得到规范。加大了对互联网上网服务
营业场所的管理,对20家无证经营网吧予以取缔。加强对古文物保护工作,小时
家庄佛教建筑基址获重要发现;申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处,省级1处,市级4处,
公布了第四批县级文保单位6处。
广播电视事业迈出新步伐。 新发展有线电视村50个,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8.4万
户,入村、入户率分别达到64%和32%。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工作进展顺利。 投资400万元、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的县疾病控制中心综合楼已
开工建设。县医院外科病房大楼已投入使用。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进
展。全年共接种常规疫苗8.2万人次,接种率95%。到年底,全县拥有各类医院、
卫生院25处,床位1518张,卫生技术人员2223人,其中医生1063人,婴儿死亡率
为13.2‰。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围绕全民健身这一主题,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
人民体质,对龙泉小区、北京花园等四处群众体育锻炼场所配套了健身设备,先
后组织举办了象棋、乒乓球、排球、足球等项目的比赛,参加人数3000人次。竞
技体育取得好成绩,在市以上比赛中,共取得金牌29枚,银牌46枚,铜牌48枚。
质监工作迈出新步伐。 认真组织实施质量兴县和创名牌工作,6家企业产品获得
山东名牌产品称号, 7种产品获省免检产品称号。加强了质量认证、强制性产品
认证和食品生产许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工作。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
查获假冒伪劣产品价值800万元,端掉制假售假窝点8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75‰,死亡率
为4.37‰,自然增长率为4.38‰,计划生育率为99.2%,晚婚率为65.9%,晚育率
93.1%。年末全县总户数为27.1万户,总人口为85.2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470元,比上年增长10.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07元, 增长10.5%,人均住房面积22.6平方米。据
全县120户农民家庭的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26元,比上年增长13.2%,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882元,增长28.1%,人均住房面积为26.7平方米。到年底,
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视机135台,电冰箱8台,洗衣机19台,摩托车59辆,移动
电话43部,固定电话79部,照相机4架;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120台,
电冰箱74台, 洗衣机90台,摩托车50辆,移动电话146部,固定电话92部,空调
器34台,微波炉22台,家用电脑30台,照相机32架。
劳动力就业空间不断扩大,“两个转移”步伐加快。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15万个,
安置劳动力6930人,输出劳务10.7万人次。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审批城乡低保4155户次、9826人次,发放保
障金117万元。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深化。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 为失业职工发放救济金579万元;社会保险覆盖面不
断扩大,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352个,参保职工3.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
老保险参保单位337个, 参保职工2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5万人;医疗
保险参保职工3.9万人。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
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测算数。如有变动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