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临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1&rec=161&run=13

(2004年2月10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招商引
资、 民营经济、 结构调整“三个重点”,抓住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环境建设
“三个关键”,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奋力赶超,全县经济和社会各
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测算,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2亿元,
比上年增长10%, 其中一、 二、 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3.4亿元、24.6亿元和
16.2亿元, 分别增长4.1%、12.7%和7.3%。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少,经济外向度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比
重偏大,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农民增收和就业压力较大等。这些问题需在
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农业
2003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建设林果和畜牧“两个强县”为目标,突出抓好以大棚果为重点的林果业、以
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加大劳务输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村经济
总收入117.7亿元, 比上年增长9%。 大棚果发展到1.3万亩,新增8000亩。奶牛
2.4万头, 新增5000头。粮食、果品、烤烟、油料、蔬菜等产量均比上年有不同
程度地增长。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量明显增加,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的趋势逐步显现,一些具有特色的作物带、
产业带逐步形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4648公顷,粮经比例达到43:57。
花生、中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均比上年增加。
林果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植树造林6万亩,其中绿化荒山荒滩2.5万亩。育苗1.2
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四旁植树150万株。林业经营制度改革取得成效,非公有
制林业发展迅速,投资额已达3.65亿元,集体林权改制已全面展开。全县森林覆
盖率达到30.5%。
畜牧业生产发展良好。以建设畜牧强县为目标,以发展奶牛为重点,食草畜禽、
禽蛋、奶和特色优质畜产品发展迅速,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县肉
类总产量达到7.9万吨,比上年增长8.3%;奶类产量5.6万吨,增长2.2%;禽蛋产
量5.2万吨, 增长14.7%; 蚕茧产量531吨,增长24.1%。全年畜牧业总收入达到
34.4亿元,增长10%。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水产品产量达5251吨,比上年增长10.4%。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取得成
效。 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3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2%。全县农村用电量2.1亿
千瓦时,增长3.9%。化肥使用量(折纯)2.9万吨,下降0.8%。
年末全县耕地面积48101公顷,比上年减少410公顷。

二、工业
2003年,全县上下进一步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
招商”的指导思想,把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好
的发展势头。当年净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51家,达到209家。据年初确定的158家
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统计,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主
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3年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1亿元,利润1.4亿元,分别
比上年增长25.7%和20.4%。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2.44%,比上年提高5.43个百
分点, 首次突破百点大关;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3万元/人,增长12.5%。实现利
税过千万元的企业6家, 利润过500万元的企业5家,实缴税金过百万元的企业31
家。
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全县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1亿元,比
上年增长30.5%,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9家,比上年增加3家。产品销售率
达98.32%,比上年上升0.07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县工业技改和新上项目到位资金12亿元,比上年增长80.1
%。 全县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达到77个,技术改造过千万元的项目达到
16个,永安铝业、锦绣纺织、华龙纺织、元安棉业、海通不锈钢制品已开工投产;
恩诚棉织、瑞丰纺织、华泰模具、星冠塑胶、龙泰食品、宏伟装潢等项目已完成
计划投资的80%以上; 焦化热力集团公司无烟装煤技改项目已投资1600万元,生
产项目胜利竣工;一棉公司扩大生产能力项目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一期工程已
投产,二期工程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潍坊维维乳业新上鲜奶加工项目设备已投入
生产。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7亿元,
比上年增长95.1%, 国有及其他投资12.6亿元,增长115.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8.3亿元, 更新改造投资2.2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2亿元,分别增长148.3%、
50.8%和113.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从1000万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完成情况看,全县110个项
目已有16个项目竣工,48个项目完成投资总额的60%以上。常王公路、大古公路、
潍九路拓宽建成通车;钢材市场、铝型材市场、玻璃市场、综合商贸城一期工程
已建成营业,不锈钢市场、建材综合市场、副食百货市场、农资市场正在按计划
建设中;通信公司电话镇、电话村建设、小灵通基站建设,移动通信公司、联通
公司基站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回升。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8.3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1.2
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79.4%、80.6%和53.7%。
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四、交通、邮电通讯
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全省“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实现村
村通油路”的要求,全县完成农村公路改造24条,完成总工作量2320万元。农村
公路硬化里程由2002年的167.9公里延长到255.6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61
公里。交通运输继续增长。全社会共完成公路货运量690万吨,货运周转量31195
万吨公里,客运量442万人,客运周转量37125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4%、
1%和2%。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完成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2.5万件,报纸累计发行910
万份,杂志累计发行39万份,国内平常信件179万件,挂号信件7.4万件,国内包
裹1.8万件,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5.9亿元。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5.9万门,
固定电话户数14.1万户,比上年增加1.2万户,电话普及率52.7部/百户。手机用
户12.2万户,增加2.7万户,宽带上网用户发展到2591户。

五、贸易、旅游
积极实施扩大内需的措施,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在农村,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减
轻农民负担;在城镇,不断提高在岗、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待遇,有力地促
进了居民消费增长。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
中县城零售额7.5亿元, 增长14.7%,农村零售额14.1亿元,增长12.1%。各类商
品需求旺盛,汽车、电脑等高档用品逐步进入平民家庭,新一轮消费热点正在形
成。
旅游事业受上半年“非典”的影响,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与去年相比大幅度下降。
全年接待游客95万人次,实现收入2.3亿元(奇石市场1.6亿元),比上年分别下
降39.5%和40.1%。旅游投入增加,用于旅游开发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资金3832万
元,增长4.4%。以’03临朐红叶旅游观光月活动为契机,沂山旅游开发公司配套
了法云寺钟鼓楼项目,沂山景区成为潍坊市第一家国家4A级旅游区;对老龙湾风
景区、石门坊风景区、嵩山旅游风景区部分游乐设施进行了整修;山旺古生物化
石博物馆建设了文物石刻长廊;山旺地质公园投入250万元完成了展馆主体工程。

六、招商引资、外经外贸、民营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
心”来抓,成功组织了青岛临朐同乡联谊会、临朐县(北京)招商恳谈会、“两
个五万”项目潍坊推介会、荒山使用权租赁等大型招商活动,积极到日本、韩国
和广东南海、浙江宁波、温州等地进行招商,并就不锈钢工业园、中国临朐五金
城、韩国工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签订合同和达成协议。全县招商引资到位项目1144
个,到位资金24.2亿元。
外经外贸发展势头良好。针对入世后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
势,大力扩大产品出口,积极进行项目和资金的引进,全县进出口总额9142万美
元,其中出口创汇509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7%和48.4%,新办成三资企业
33家,实际利用外资3865万美元,增长146.2%。
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03年我县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发展、实现赶超的
战略重点来抓,科学规划,多元投入,积极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换档升
级,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县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到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到
1.15万家,从业人员4.9万人,注册资金1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9%、27.8
%和85.7%;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7亿元,增长16%,占全县总税收的比重达到64.5
%。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金融平稳发展。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7亿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和23.6%,财政总支出3.4亿元,增长15.5%,实现财政
收支平衡。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6.4亿元和26.4
亿元, 比上年分别增加3.4亿元和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6.6亿元,增加3.4
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承担保险总额34.7亿元,完成保险收入8854万元,
赔款1489万元。

八、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加强。完成东环路建设和西环路、北环
路路基工程,高标准完成了兴隆东路拓宽改造工程和东红路卧龙段大修工程,建
成、改建弥河大桥各一座,县城新建绿地面积4.5万平方米。公用事业健康发展。
在县城民主路等8条道路、8个路口安装了路牌,自来水全年完成供水量600万吨,
延伸煤气管网6.7公里,实现安全供气678万立方米。积极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
标拍卖,招标拍卖土地210亩,实现土地收益1730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加强县城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对位于保护区内的
污染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与搬迁、关停措施,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对重点监控企业进行严格监督,对12家企业下达了停产治理处罚决定书。拒批污
染严重的项目10个, 取缔“十五土小”企业和“新六小”企业9家。2003年全县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805万吨,处理排放达标量70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6185吨,
排放达标量6100吨,环境噪声达标面积8.02平方公里。

九、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
科技工作以实施“三化”战略为主线,加强科技管理,强化科技服务。全县被列
为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个,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创立审批民营科技型
企业(机构)18处,取得市科技进步奖4项,申请专利80件,组织实施专利190项。
到年底,全县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14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学校危房改造任务取得新进展。筹措资金189万元,新建校
舍9551平方米,改扩建校舍490平方米,维修校舍13544平方米。学前教育、特殊
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考再创历史最高记录,本科一
榜进线2136人,比上年增长37.6%。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建12处校园网,
新配师生用微机853台。到年底,全县在校学生达11.5万人,专任教师0.84万人。
教育投入稳定增加。全年财政安排教育支出13048万元,比上年增长13.8%。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 全年共有450件作品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其中省级、全国
级51件, 有9件作品在省级、全国级获奖。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全年举办大
型文化艺术活动50余次,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大了对互联网上网
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对11家网吧予以取缔。加强对古文物保护工作,征集和收
缴各类文物20件,化石标本近千件,建成了文物石刻长廊,陈列汉唐等珍贵石刻
文物30余件。
广播电视事业迈出新步伐。 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7.2万户,入村、入户率分别达
到60%和27%。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非典”防治工作取得胜利。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规范化
管理, 全县设卫生所483处,聘任乡村医生1503人。县医院、中医院、防疫站顺
利通过上级ISO9001质量验收。 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完
成基础免疫初种8.5万人次, 接种率95.7%;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1万人次。到年
底, 全县医院、卫生院21处,床位1416张,卫生技术人员2017人,其中医生689
人,婴儿死亡率为14.7‰。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先后组织举办了乒乓球、门球、
台球、太极拳等项目的比赛,参加人数3000人次。竞技工作取得好成绩,在潍坊
市第16届运动会上,我县运动员获得金牌26枚,银牌10枚,铜牌22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县人口出生率为7.2‰,死亡率
为4.79‰,自然增长率为2.41‰,计划生育率为99.1%,晚婚率为77.6%。年末全
县总户数为26.9万户,总人口为85.6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8555元,比上年增长8.6%。
对全县120户农民家庭的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15元,比上年增长6.4%,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250元,增长13.8%,人均住房面积为27.3平方米,增加1.8
平方米。到年底,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视机117台,电冰箱8台,洗衣机16台,
摩托车53辆, 移动电话18部,固定电话68部,照相机4架。文教娱乐支出不断增
加,人均为378元,比上年增长4.2%。
“两个转移”步伐加快。大力扩大劳动力就业空间,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300个,
安置劳动力6910人,输出劳务9万人次。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全县享受低保对象3924户、9244人,发放保障
金115万元。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发放失业金732万元。全县企业养老保险
参保单位320个, 参保职工3.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336个,参
保职工1.9万人,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4万人,医疗保险参保单位525个,参
保职工3.5万人。

注: (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
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测算数。如有变动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