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0&rec=141&run=13

中共昌乐县委、县人大、
县政府、县政协领导成员名单县委书记王树华
副书记曹晓楠(女)
王备
韩丽霞(女)(挂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树华
副主任张德政刘保泽
张书亭冯永庆
周晓玲张兰田
左玉琴(女)
县政府县长曹晓楠(女)
副县长刘建成高登友
赵耀培(挂职)
徐波张宝峰
崔全华张云葆
县政协主席周保进
副主席解国全滕恩禄
张国美(女)
李正洪王永亮
滕建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昌乐县总面积1101平方公里, 辖4个镇、5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
口60万。2008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
富足和谐现代化新昌乐的目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借用
外力、激活内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和工作模式,努力统筹好城乡发展、经济社
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革和建设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
值128.5亿元,增长17%;实现财政总收入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8亿元,分
别增长36.9%和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亿元,增长32.6%。开创了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政治和谐稳定、全县上下政通人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的新局面。
“两化”进程加快。加快推进工业化,工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全县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9亿元、利税20.4亿元,分别增
长50%和51%,增幅居全市首位。骨干企业迅速膨胀,主营业务收入过30亿元、
1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7家。煤化工、造纸包装、医药化工、油漆涂料、机
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 有3个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过
50亿元。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建成投产了30万吨纱管纸、15万吨葡萄糖、10万吨
减水剂、100万辆电动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了AMB树脂、齐荣纺织、森瑞
特生物科技、10万吨苯加氢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品牌战略取得新进展,山东乐
化集团的“乐化”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加快推进城市化, 规划建设了总投资137.9亿元的92个重点项目,完成
城建投入29.9亿元。 城市品位和档次大幅提升,开工各类建筑281座,其中高层
建筑82座。 城市道路更加通畅,新建、改造宝通街、309国道和昌盛街等城区道
路56公里,新铺人行道24.6万平方米,埋设地下管网89公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
善, 集中供热、供天然气基本实现全覆盖,新购置公交车51辆、开通公交线路7
条、配套建设站点321个。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60万平方米,
新增保洁面积46.5万平方米, 新建小型垃圾转运站120座。首阳山旅游度假区开
发实现新突破,建设了市委党校新校、潍坊市驾驶员考试中心等一批大项目,成
为城市建设新亮点。城市管理更为科学,建成了覆盖城区的数字化监控与报警联
动系统,规范了城市交通秩序,市容和秩序有了根本改善。
“两力” 成果丰硕。 招商引资借用外力实现新突破,全县共引进落实项目
323个,到位资金63.8亿元,增长35.7%。其中,总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96个,
到位资金43.8亿元, 分别增长49%和35.5%; 实际到账外资6726万美元,增长
71.1%。
全民创业激活内力取得长足进展,全县新建村级创业小区72个;民营业户发
展到1.5万户, 注册资金48.1亿元,实现税收11.5亿元,分别增长30.3%、51.6
%和57.1%; 经济总收入“亿元村”突破10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43元,
增长14.1%。
“两变”成效显著。发展方式发生明显转变,经济结构渐趋优化,全县三次
产业比例为15.7∶55.9∶28.4。 服务业发展加快,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
高0.7个百分点; 消费增速加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亿元,增长
23.3%,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增大;服务业投入明显增加,中百佳乐家超市、
鸢飞大酒店和温泉大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完成服务业投入41.5亿
元,增长69.9%;金融产业健康发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6.3亿元,贷款余额达
到69.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5%、22.4%,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县。自主创
新扎实推进, 申请专利265件,被评为全省知识产权先进集体。高新技术产业比
重持续上升, 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9%,比2007年提高4.4个百
分点。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出口创汇增长23.5%。
工作模式实现成功转变,健全了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机制,确保了县委、
县政府重大决策的全面落实;建立了“一线工作、星级服务、限时办结”新机制,
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效能,形成了勤奋敬业、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三个统筹”力度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合村并点和社区建设,全
县建成城市社区4个、农村社区54个,减少行政村340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市
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2家,新认证“三品”15个,新建、改建标准化种
养基地51个,昌乐西瓜被确定为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开工
了10万吨管道供水和马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4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
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完成了大沂路鄌郚段改造,全县
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硬化路。加快农村经济组织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农村土地流
转制度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9个,依法流转土地2.2万亩。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增长了43.3
%。加快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开工了昌乐一中扩建、县人民医院扩建、中泰宝石
学院等重点项目,新汽车站等项目投入使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高考
重点本科上线首次突破千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被确定为全国普及基
本医疗卫生制度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9%;启动城镇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解决了城镇非从业人员看病就医保障问题;积极扩大就业,全
年新增城镇就业942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976人;加快镇级敬老院标准化建设,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 加大学校危房改造力度,完成D级危房改造6785
平方米;积极开展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成立了县慈善总会,支出各类扶助救助款
1055万元; 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农村低保
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大力提高干部职工工资待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
24.5%;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昌乐”建设,全县无重大群体
性事件、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
县和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县。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关停小造纸等“六小”企业11
家,开工建设了城北、城东、红河污水处理厂,全社会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达到
17.8亿元, 万元GDP能耗降低8%。大搞造林绿化,全县完成造林3.6万亩。镇、
街道、开发区概况
昌乐经济开发区山东省昌乐经济开发区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
委首批考核公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建设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
于昌乐县北部, 济青高速和309国道横贯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开发区面积30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共31个行政村,居民6643户,人口2.2万,耕
地面积2.17万亩。2008年,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地方财政收入1928万元, 比上年增长5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利税4.6
亿元, 分别增长152%和36.7%;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3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163元。
全区有各类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家,利用投资140亿元,其中
境外资金3.34亿美元。2008年,引入新进及增资扩产项目39个,合同投资额46亿
元,实际到位资金23亿元,其中境外资金6800万美元。区内已形成以造纸、机械
加工、制药、珠宝、拉链、塑料、织带等为主的七大产业板块,并涌现出大批骨
干企业,世纪阳光纸业、山东矿机集团、潍坊盛泰药业等企业连年被评为潍坊市
百强民营企业,盛泰药业和世纪阳光于2007年成功上市,改写了昌乐县无上市企
业的历史。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发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投资4
亿多元,建成并配套路网50余公里,绿化国土86万平方米,铺设供排水管网50公
里。区内各类基础设施及配套日臻完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成效显著,
投资和人居环境明显提高。
党工委书记徐玉山
管委会主任孙修炜

城关街道位于昌乐县城区,面积31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
2.3万户, 人口7.9万, 耕地面积0.92万亩。2008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8.73亿元,增长27.2%;地方财政收入1.03亿元,增长40.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36亿元,利税2.3亿元,分别增长94%和73.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6009万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11150元。
2008年,全街道规模以上企业新增6家,达到28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2家,
过1000万元的18家。 英轩实业、亚太中慧等6家企业被评为昌乐县财税贡献明星
工业企业,英轩实业同时被评为六型企业创建活动先进单位。重点抓好城市化改
造。 完成了30多个城建项目和8条道路的折迁。10个服务业项目和22个房地产项
目顺利开工建设,东山李、东山王、前东村、南王村的旧村改造顺利展开,街道
上下呈现出“农村居民城市化、农民住房楼宇化”的良好格局。全力以赴抓招商。
共引进项目88个,其中过5000万元的项目60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17个,计划总
投资19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2.04亿元,位居全市前列。新增个体工商户990户,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22595人, 经济亿元村达到10个。规划建设了北关、西村两
个创业辅导基地,北关创业辅导基地被评为潍坊市2008年度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
设先进单位、第二批市级创业基地。
党工委书记田永全
办事处主任刘庆富

宝城街道2008年从山东省昌乐经济开发区分离出来,位于昌乐县城西郊,面
积43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7165户,人口2.7万,耕地面积4.7万亩。2008年,
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280万元;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3.2亿元,利税87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73元。
园区平台优越。已落户企业50家,初步形成了以工程机械、电子、化工为主
体的工业发展格局。农业基础雄厚。4万余亩大棚保护地栽培,以种植瓜菜为主,
严格按标准化组织生产。西瓜以“早、优、特”闻名,蔬菜以“精、细、鲜”著
称,年产瓜菜4亿公斤,形成了瓜菜、农资、劳资、建材为主体的四大专业市场,
从事瓜菜物流、超市、餐饮住宿、生资销售的业户达到3000余家,瓜菜购销经纪
人队伍达5600余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宝城街道一张靓丽的“名片”;卫生事业
村级标准化卫生场所全部达标,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柏油路、自来水
通村率和有线电视安装率基本达到100%。街道有四分之一的居民住上了二层以上
楼房,三分之二的居民开上了私家车。
党工委书记刘咏梅
办事处主任王卫东

朱刘街道位于昌乐县城东部,面积50.79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10755户,
人口3.5万, 耕地面积3.07万亩。2008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8亿元,
同比增长33.45%;地方财政收入10896万元;比上年增长9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100.5亿元, 利税9.25亿元, 分别增长78.7%和83.2%;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2089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6元。
朱刘街道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辖区内309国道、胶济铁路、济青高速
横贯东西,国际机场和海港码头均可在90分钟内通达;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
仅首阳山附近古文化遗址就达50多处。
工业基础雄厚, 产业优势明显。街道共有中外合资、私营企业200多家,其
中规模以上企业53家, 各类民营业户26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煤化工和电
动车产业是街道的主导产业。以潍焦集团、万山集团和杰富意化工为龙头的煤化
工产业拥有相关企业近30家,年实现销售收入近70亿元。正在建设中的煤化工循
环经济创业园, 意向投资额达20亿元,力争到2010年,煤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50
亿元。以比德文、木兰电动车为龙头的山东昌乐电动车产业基地,集电动车组装、
配件生产、 科研开发、 物流配送于一体。物流运输业已发展成为拥有运输车辆
600余部的大型散装货物运输基地。 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
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和潍坊市新农村建设示
范镇。
党工委书记孙修炜
办事处主任刘清涛

城南街道位于昌乐县城中心南6公里处,面积49.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
6900户,人口2.6万,耕地面积3.5万亩。2008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3
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地方财政收入1652万元,比上年增长77.3%;工业实现
销售收入23.8亿元, 利税6732万元, 分别增长168%和86%;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17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69元。
街道风景秀美,文化底蕴丰厚。境内拥有县城第二水源地——南寨水库等中
小型水库7座, 依托大、小丹河建有两条滨水景观带;以方山为中心,开发了方
山叠翠、丹山观景景点、方山探宝等旅游项目,方山庙、方山寿柏图、方山碑林
等文化景观堪称一绝。
街道辖区内建有一类工业项目区,以塑料、机械制造、轻纺、拉链和农副产
品加工等产业链项目为主。 2008年, 街道被市中小企业局评为塑料产业特色镇
(街道) 。项目区现有企业120多家,产品涉及塑料制品、包装制品、织带、拉
链等7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形成了以前卫塑料、远华塑料、科兴塑料等企业为主
的塑料产业集群;以中慧饲料、福庆饲料、全强工贸等企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
产业集群;以鑫华煤矿、昌乐链条、华龙机械等企业为主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
以金利源电子、泰华电子、鑫源电子等企业为主的电子配件加工企业集群;以瑞
祥织带、奥美织带、华龙拉链、鑫源纺织等企业为主的轻纺产业集群。塑料制品
是城南街道的主导产业。现有塑料制品加工企业2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
塑料产品主要包括塑料管业加工、塑料袋加工、塑编加工及塑料纸带拉链加工等
四大类。以塑料制品为主的企业员工已达7000多人,占街道项目区就工人员的70
%左右。 2008年,塑料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6亿元,占项目区企业销售收入
总额的62%,实现利税3145万元,占50%。现代农业蓬勃发展。高产高效农作物播
种面积63105亩,瓜菜种植面积40755亩,组建了甜瓜种植合作社、金田瓜菜购销
合作社等6个农业合作组织,有5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党工委书记丁进全
办事处主任肖学平

五图街道位于昌乐县东北部,面积68.3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8910户,
人口3.15万, 耕地面积4.49万亩。2008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亿元,
比上年增长31.9%; 地方财政收入803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工业实现销售
收入7.3亿元, 利税8560万元, 分别增长41.5%和43.3%;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131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82元。
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全街道共引进项目23个,合同利用外
资9.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6亿元。对落户的潍坊市委党校新校、潍坊市机动车
驾驶人考试中心等大项目,积极靠上搞好服务,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
保了项目顺利施工建设。新规划建设了五图经济项目区,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进行
开发, 新修硬化道路近10公里,新栽植各类绿化美化苗木3万多株,完成了“两
纵两横”道路建设,并配套完善了水、电、通讯等设施,为招商引资搭建了良好
平台。
特色产业主要是拉链和宝石。拉链产业在原来已有13家的基础上,又引进和
扩建了美辰拉链、盛鑫拉链2家,年产各类拉链产品1.5万吨,形成了从单丝、缝
线、金属拉链头到拉链成品系列化发展的格局。蓝宝石加工以硕兰珠宝、恒旺珠
宝为龙头, 带动宝石加工业户30多家,年加工各类宝石及饰品500万克拉以上,
为发挥蓝宝石资源优势,把科学开发利用蓝宝石资源和加快合村并点、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宝石村,大力开发蓝宝石系列产
品,突出原生态蓝宝石特色,打造五图蓝宝石品牌。
党工委书记钟杰
办事处主任刘德利

乔官镇位于昌乐县中部,面积198平方公里,辖99个行政村,2.3万户,人口
8.8万, 耕地面积14.8万亩。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比上年
增长20.7%; 地方财政收入1510万元, 比上年增长37.4%;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32.89亿元,利税2.81亿元,分别增长79.9%和72.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5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6627元。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昌乐县地理中心,东临潍坊,大沂、胶王、潍临、潍红
等省、市级公路在此交汇,距胶济铁路18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21公里,是连接
山东半岛东西部的咽喉要地。
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蓝宝石、矿泉水、玄武岩、木鱼石等储量丰富,
其中蓝宝石品位高,矿泉水储量大。乔山、隋姑山、黄山等处风景秀丽,传说众
多。以黄山为主峰的古火山群和郝家沟火山群是火山喷发形成的自然景观,属不
可再生地质遗产。建设中的黄山森林公园和郝家沟远古火山群风景区,寓休闲、
度假、餐饮、地质科普教育于一体,极具科研和观赏价值。
工业基础雄厚。 现有民营企业688家,规模以上企业40家,形成了以乐富塑
料、联合塑料为龙头的塑料产业,以宏发木业、三元木业为龙头的胶合板产业,
以东方织带、亿美佳织带为龙头的缎带产业,以松江印染、正泰服饰为龙头的针
织服装产业,以鑫山膨润土为龙头的膨润土加工业和火山旅游六大产业集群,产
品涉及塑料、织带、服装、针织印染、拉链、化工及膨润土等十多个门类,被誉
为江北塑料第一镇。
党委书记张正民
镇长李宪军

营丘镇位于昌乐县东南部,总面积218平方公里,辖121个行政村,2.8万户,
人口9.7万, 耕地面积18万亩。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亿元,比上
年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189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3.8亿
元, 利税2600万元,分别增长40%和38.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1亿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7117元。
营丘历史悠久。是齐文化发源地,姜太公始封地。文化灿烂。崇山石祖林是
父系氏族社会进入盛期,男性生殖崇拜期的遗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
考古专家介绍,其建造工艺可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属世界罕见遗迹。人文底
蕴丰厚。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著名人物王裒闻雷泣墓,成为历史上二十四位古代孝
贤之一,至今留下千古绝唱。2008年,营丘古城“太公祠”及王裒墓被评为全市
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工业经济发达。规划建设崖头、阿陀、马宋、河头、营丘、将军六个全民创
业基地,已形成机械、铸造、塑料、纺织、造纸、食品加工六大优势产业集群,
年主营业务收入20多亿元,2008年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镇。现代化农业、品牌
农业优势凸现,草莓、芦笋等特色农业面积逐年扩大,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为
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委书记李鹏
镇长张义增

红河镇位于昌乐县最南部,面积194.5平方公里,辖90个行政村,23596户,
人口11.6万,耕地面积16万亩。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8亿元,比上
年增长33.8%;地方财政收入1531.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08%;工业实现销售收
入68.9亿元, 利税2.3亿元,分别增长131.2%和97.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3亿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5元。
红河镇是一个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贸主导型城镇,是县委、县政府
确定的昌乐次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省级中心镇、省级文明镇、省级卫
生镇、市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等。2008年,全镇大力实施工业化、城市化、社区
化“三化”战略,创新求变,争先发展,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科学发展。
工业经济实力雄厚。坚持走“借助外力,激活内力”的路子,先后培植发展
乐港、乐化、乐福等40家规模以上企业,新建了15个创业基地,带动发展起15个
经济收入过亿元的村和5000多家民营业户。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按照“西业东居,南拓北展”的发展布局,投资11亿元,
重点建设了“引汶入红”及红河截潜、红河家园、世纪美联超市、污水处理厂等
十大亮点工程,镇区初步实现了供热集中化、供水一体化、污水管网化、居住小
区化和环境生态化。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按照“为民服务社区化、社区管理实体化”的工作思路,
规划设立了8个社区, 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认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狠抓矛
盾纠纷排查调处,被评为奥运安保先进集体。
党委书记亓文诺
镇长秦春军

鄌郚镇位于昌乐县西南部,面积223.98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30149户,
人口10.4万,耕地面积14.6万亩。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比
上年增长17%; 地方财政收入1700万元, 比上年增长25%;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19.84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增长30.7%和32.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05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6320元。
鄌郚镇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商贾云集,素有“南鄌北都”之盛誉,是
省政府确立的中心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首批特色产业镇。2008年被
评为山东省电声乐器产业基地、省级文明镇、市级爱国卫生镇。
鄌郚镇拥有乐器加工、笤帚加工、无籽西瓜、无公害蔬菜等一大批特色产业,
是名副其实的“乐器之乡”、“无籽西瓜之乡”、“笤帚之乡”、“山药之乡”。
其中“鄌郚”牌无籽西瓜是首批山东省名牌农产品,“汶水”牌蔬菜、“鄌郚”
牌笤帚是省内知名农产品。镇区工业基础良好,初步形成了乐器、化工、塑料、
针织服装、乳品加工、蔬菜加工、机械加工等产业体系。龙海民爆有限公司成为
全省第二大民爆公司;惠好乐器、百灵乐器、宏韵乐器、雅风乐器、盛大音响被
评为山东省电声乐器生产基地五大骨干企业。小城镇建设一年大变样,投资6000
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改造规划,改善了镇容镇貌,提高了
服务、承载功能,为二三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和谐稳定,计划生育
综合考核位列全市乡镇第五名,平安建设再创佳绩,荣获全县信访“三无”乡镇
称号。
党委书记郭曙光
镇长张金涛
(刘西强张金廷供稿)
责任编辑李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