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寿光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rec=299&run=13

中共寿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市委书记 鞠法昌* 刘命信
副书记 刘命信* 王炳富* 孟祥志* 刘德成 黄凤岩 张世臣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天德
副主任 李德丰 王坤山 杨德钧 楼华皋* 于好光* 杨克谦* 王焕新 田效忠
王吉顺
市政府市长 刘命信* 刘德成
副市长 黄凤岩* 杨树木* 王坤山* 杨学荣 王守福* 姜绍华* 肖庆周 王茂兴
杨德峰 高玉国
市政协主席 姜洪佩* 王炳富
副主席 韩冠生* 刘玉福 郝新阶 张继功 王焕新* 孙占歧 栾玉芬 梁行忠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快建设经济强市
寿光市辖23镇、11乡、1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共1008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
2180平方公里,总人口103.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万人。1997年,全市完成国
内生产总值88.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35%。其中,第一、二、
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7.55亿元、34.06亿元、26.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
73%、19.09%、2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1353亿元,比上年增长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完成财政总收入4.21亿元,比上
年增长35.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4亿元,增长27.44%。农民人均纯收入3310元,
比上年增加60元,增长2%。年末城乡居民各项储蓄存款余额为55.06亿元,比上年
增长8.8%。粮食总产57.33万吨。
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
农民,巩固优势产业,培植主导产业,开发新兴产业,加快向科技领域进军,向市
场化迈进,进一步巩固加强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地位。农业生产在下
半年大旱,秋粮减产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仍达57.33万吨;蔬菜生产以大棚更新、
面积扩大、品种增多、质量提高为主要目标,有了突破性发展,全市蔬菜总产218
万吨;寿北“绿色工程”全面完成,果品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全市总产17.28万吨;
海洋捕捞能力迅速增强,水产结构得到优化升级;畜牧业规模化饲养已成雏型,新
兴花卉产业开始起步,农业开始步入高层次发展阶段,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二、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工业坚持以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行改
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同步推进,积极进行战略性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和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市重点培植的30家骨干企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
中坚力量。市属工业净资产增加到23.7亿元,资产负债率由63.2%下降为48.4%,年
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由2家增加到10家,经济效益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速度,市属
工业的骨干带动作用日益突出。乡镇企业有9家进入“中国千家最大经营规模乡镇
企业”行列,12家进入“中国千家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行列。
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围绕健全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综合功能,合理规划,
加大投入,强化管理,适度发展了部分乡镇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特别注重加强了寿
光蔬菜批发市场建设,投资3600万元,改造建设了32000平方米,具有国内一流水
平的交易大厅和7200平方米的交易服务楼,使市场的强带动、广幅射功能更加突出。
为搞活城乡商品流通,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新建、扩建了大中型商业网点3处,较
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购物需要。
四、围绕提高城镇现代化水平,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建设坚持建管并重,
一批标志性高层建筑和住宅小区拔地而起,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等城市基础设
施进一步完善。开展的“绿化美化年”活动成效明显,城市容貌和秩序大为改观。
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建成了部分标准较高的楼房村;公路密度增加到每
百平方公里55公里,有12个乡镇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电力事业,供电量达到8.1
亿千瓦时;邮电通讯事业,不断提高综合通信能力,电话装机总容量突破10万门,
完成产值8398万元,电话装机放号、电话普及率、发展移动电话、增加无线寻呼等
项完成指标均居全省县市区首位。
五、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教育事业突出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快发展成人教育,积极进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市适龄儿
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生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全年向国家输
送大中专学生2400余名;科技事业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围绕全市主导产业的发
展,大搞技术开发和科技推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2年的45.2%上
升到1997年的57%;卫生工作通过加强卫生医疗设施建设,强化医疗管理,医疗保
健水平有较大提高,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改水改厕继续保持了山东省、潍坊市先
进水平;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市民的精神生活日益充实;环境保护
和土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乱占滥用耕地得到有效控制;社会
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城镇和农村分别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计划、统计、
人事、劳动、残联、审计、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等项工作也都有了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