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9&rec=54&run=13

【概况】2007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
彻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以推进平安潍坊、和谐潍坊
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不断深化劳动保障领域的各项改革,全市
劳动保障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就业再就业工作创历年来最好水平,城镇就业再
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双突破12万人,分别达到12.39万人、12.95万人,
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3.2%和107.9%, 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6万人,
完成年度计划的107.1%, “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459人,完成年度
计划的107.7%,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2%。全市连续五年实现就业增长大于
失业增长,就业总量稳步提升,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就业局势持续稳定。(1) 完
善责任目标体系,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依据市政府与各县市区人
民政府签订的《2006-2008年度就业与再就业目标责任书》 ,将净增就业岗位、
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加大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
助等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逐级下达,市就业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县市
区开展督查评估,建立起了有效的就业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推动了政府促进就业
工作责任的落实。(2)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市场调节就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以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了市、县、乡镇(街道)、
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实现了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四级联网和资源共享。充分发
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作用,使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进一步向基层延
伸。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开展招聘洽谈活动,先后举办春季招聘洽谈周、农村
劳动力转移就业、民营企业招聘洽谈、大中专技校毕业生人才交流等各类招聘洽
谈会552场次, 累计提供用人需求60.8万人次,市场调节就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
挥,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进一步确立。(3) 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体系,
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全市各级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银行、工会等部
门协调配合,积极做好税费减免、补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的
落实,全市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46万个,有537人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
为3.74万名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人员减免税费2894万元。(4) 完善再就业援助体
系,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以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月”和“充分
就业和谐社区创建” 活动为切入点, 针对困难群体就业难点问题,大力实施以
“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题的帮扶措施,促进他们尽快实现稳
定就业。进一步完善了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援助、职业指导援助、技能培训援助、
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公益性岗位储备等就业推进制度,积极落实社会保险补贴、
小额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逐步建立起促进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长效机制。2007年,
全市有3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和谐社区” , 全市登记“零就业” 家庭
1070户,申请援助1478人,已全部实施了援助,市政府提出的城镇“零就业”家
庭存量销零的目标提前实现。(5) 完善统筹城乡就业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加快。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就业服务在您身边”、“民办职介单位诚信服务”、
“绿色通道培训”和“集中招聘日”四项助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题活动。各
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都设立了农村劳动力免费服务窗口,为进城务工农民和失地
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一条龙服务,
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职业技能培训快速发展。围绕建立完善多层次、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
体系,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创新培训方式,全市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取得新进展。(1) 技工教育事业实现
较快发展。技工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2007年,全市技校招生1.34万人,创
历史最好水平, 技校毕业生安置就业率达98.6%。高级技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高级技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妥善解决了工程纠纷、资金筹措、
施工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年底前完成了整体搬迁。通过
加强基础建设,高级技校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今后实现更大发展,发挥
对全市技工教育的龙头带动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高技能人才培养稳步推
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首席技师制度,评选出潍坊市第二批首席技师50名,对高
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效应进一步增强。扩大“金蓝领”项目培训规模,拓宽培训
领域,提高培训层次,择优录取966人参加培训,有945人取得了合格证书,合格
率达到98%, 培训效果在全省领先。积极开展行业、企业技能竞赛,全年竞赛工
种专业达到32个,参赛选手达6000多人,选拔市级技术能手40人,新增高技能人
才309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95人。(3) 就业培训成效显著。坚持以市场需求
为导向, 培训和就业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全市实施各类职业培训20.65万人,完
成年度计划的103.25%。其中,培训农村劳动力7.47万人,再就业培训2.45万人,
培训后就业率达76%,创业培训5467人,创业成功率达65%。大力实施技能扶贫计
划,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全市技能扶贫招生1125名,超额完成
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4)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势头良好。技能鉴定规模
和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鉴定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充分发挥
我市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实行“双证”制度,目前全市
已有10所职业院校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2007年全市共完成鉴定8.6万人,
发证7.6万人。
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保障信访、劳
动保障监察、 市长公开电话、12333电话咨询服务“五位一体”维权体系,围绕
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大力推行一体执法和归口办案的工作机制,切
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劳动关系协调方面,继续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
制度,强化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措施,确定了260个岗位(工种) 的劳动力市场工资
指导价位,提高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劳动合同法》宣传力度,通过新闻
媒体宣传报道、 印发宣传资料、 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开展普法宣传,为
《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做好准备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
划”,从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入手,提高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全市共鉴证劳动合同37.96万份。 积极做好国有企业改制中劳动关系处理工作,
参与了海化金星化工等节能减排企业的关停工作,妥善分流安置职工,推动改制
企业依法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劳动争议仲裁方
面, 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体制建设,推进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进程,全市已有6个
县市区成立了劳动争议仲裁院。大力推行“一步到庭”和“阳光仲裁”办案制度,
不断加强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建设, 全市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 180件,受理群众
来信来访5092件, 受理12333电话咨询1534个,办结率、反馈率均为100%,群众
满意率达到98%以上。 在劳动保障监察方面,深入开展了“春风行动送温暖,维
护权益构和谐”及“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等专项执法活动,积极开展
网上年检和举报投诉专查, 全市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9401户次,涉及职工131.7
万人,责令支付工资1718.2万元,补签劳动合同10.8万份,追缴社会保险费1.17
亿元,清退童工17人,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83户,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
权益。积极探索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创新,我市自主开发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
系统被省劳动保障厅指定在全省推广使用。在依法行政方面,深入贯彻《全面推
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规范行政复议、行政审批等行政行为,共依法处理
行政复议案件39件, 行政应诉9件。认真开展了职工退休、工伤认定等行政审批
工作,共办理职工退休1.5万人,认定工伤4219件。

(刘剑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