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8&rec=23&run=13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我市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以胡锦涛总书记把我市作
为先进性教育联系点、亲临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标志,寿光的发展掀开了崭新
的一页。在总书记“四点希望”的指引下,全市上下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抢抓
机遇攀新高, 经济社会在新起点上实现了新跨越。200 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231.2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8.6%;第
二产业增加值116.7亿元, 增长27.1%;第三产业增加值75.1亿元,增长23.3%。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1:50.4:32.5,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一、农业
去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行严格
的土地保护政策,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三补一免”惠农政策,加快农
业结构调整,同时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全面启动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程,农业及农村经济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5万亩,新建标准化饲养小区750个,有65种农产
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
进单位。 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20家,比年初增加52家。成功举办了第六届蔬
菜博览会,参观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签约总额达到96.7亿元。全年完成农林
牧渔业增加值39.4亿元,同比增长8.6%。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播种面
积112.8万亩,比上年增长42.8%。粮食总产49.5万吨,比上年增长41.4%,其中:
小麦总产24.6万吨, 增长100.0%,平均单产437公斤;秋粮总产24.9万吨,增长
9.4%, 平均单产441公斤。棉花播种面积19.6万亩, 比上年增长16.7%, 总产
13066吨,比上年增长9.5%。水果总产量14.0万吨,比上年减少28.2%。瓜菜播种
面积90.4万亩, 比上年减少0.8%,总产385.3万吨,比上年减少2.0%。林业生产
增势趋缓。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10公顷, 比上年减少60.9%;农田林网改善面积
5300公顷,成林抚育面积4000公顷;完成育苗面积170公顷,比上年减少31.5%;
四旁植树50万株, 比上年减少3.8%。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市大牲畜存栏2.5
万头, 比上年减少10.7%;生猪存栏32.0万头,出栏67.4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
3.9%和4.4%; 羊存栏16.5万只,出栏19.3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27.0%;
家禽存栏2142.2万只,出栏5760.2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6.9%和78.0%。全年肉
类总产量1 4.6万吨,比上年增长32.7%;禽蛋产量5.1万吨,比上年减少35.4%;
奶类总产量0.8万吨, 比上年减少50.0%。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
37.7万吨, 比上年增长3.9%。 海洋捕捞36.2万吨,比上年增长5.8%;海水养殖
1.2万吨,比上年减少29.4%;淡水养殖0.3万吨,比上年减少25.0%。全年农村用
电量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 11.4万吨,比上年
增长0.9%。
二、工业
2005年,我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工
业强市” 战略, 按照“纵抓链条延伸,横抓集群发展”的发展思路,继续抓好
“三个一批”,全年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至2005年底,全市
4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3.8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34.1亿元,
实现利税44.4亿元, 实现利润2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57.5%、39.6%和
35.9%。产品销售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依次为97.8%、
14.4%、57.8%和127279元/人。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2.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
│产品名称 │产品产量 │较上年 │
│ │ │增减(%)│
├──────┼───────┼────┤
│机制纸及板纸│2068500吨 │40.5 │
├──────┼───────┼────┤
│原盐 │2083700吨 │52.5 │
├──────┼───────┼────┤
│啤酒 │112700吨 │61.5 │
├──────┼───────┼────┤
│化肥(折纯) │249600吨 │21.5 │
├──────┼───────┼────┤
│合成氨 │299400吨 │24.7 │
├──────┼───────┼────┤
│载货汽车 │42400辆 │12.1 │
├──────┼───────┼────┤
│发电量 │116336万千瓦时│30.8 │
├──────┼───────┼────┤
│供电量 │174004万千瓦时│13.5 │
├──────┼───────┼────┤
│人造板 │270800立方米 │59.9 │
└──────┴───────┴────┘
┌──────┬────┬──┐
│配混合饲料 │292900吨│75.8│
├──────┼────┼──┤
│化学药品原药│1514吨 │1.9 │
│(化学原料药)│ │ │
└──────┴────┴──┘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5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3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工业
投入101.1亿元,同比增长24.3%,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8亿元,同比增
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9个百分点,投
资50万元以上项目376个, 完成投资110.8亿元,同比增长9.5%。晨鸣纸业集团9
个新上和技改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山东巨能电力集团8个新上和技改项目,
完成投资8.0亿元; 寿光联盟化工集团4个新上和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4个新上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山东大地盐化有限公司、
鲁丽集团、百货大楼、嘉信纺织、墨龙集团等大中型企业,05年完成投资都在亿
元以上,用于公路、电信、邮政、科教、环保信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
到4.9亿元。 全市1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投资7.2亿元,同比增长12.7%。房
屋施工面积74.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7.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8万
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40.8万平方米。
建筑业发展迅速。全市新资质等级建筑企业57家,完成产值33.9亿元,比上
年增长51.8%;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人103457元,比去年增长51.8%;建筑施工
面积378.7万平方米,比去年增长54.1%。
四、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全年新修改造道路242.3公里,完成投资1.29亿元。
全市柏油路通车里程达到2100公里,柏油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95.7公里,初步
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顺利实施了村村通客车工程,行政
村通车率达到100%。至2005年末,全市共完成客运量441万人,旅客周转量28148
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003万吨,货物周转量10.15亿吨/公里。
邮电工作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962万元, 同比增长
13.0%;实现业务收入6161万元,同比增长10%,收入绝对值继续保持全省县局第
一的位次。网通业务稳步增长。全年完成业务收入15361万元。固话净增9426部,
累计达到28.3万部, 主线普及率26.3%,户均普及率93.0;宽带净增5481户,累
计达到20046户;小灵通净增8325部,累计达到61131部。移动、联通竟相发展。
2005年,移动公司在电话普及率、网络覆盖率、运营收入等方面都稳居潍坊市乃
至全省县级市第一。 现基站总数已达到120多处,覆盖率达到99.99%,用户达29
万户,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联通公司全年完成营业收入8600万元,拥有GSM
基站65个,CDMA基站65个网络质量进一步优化。
五、国内贸易
2005年,商贸系统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流通理念,深化商流企
业改革,努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使我市商流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完
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4亿元, 比上年增长16.1%。其中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市
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5亿元, 增长14.8%;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9亿
元,增长17.5%。
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 全市用于流通服务设施的投资达到了8亿元,新建、
扩建大型商业网点10处,扩大营业面积18万平方米。城市假日广场、新天地广场、
文化广场、 中百大厦、时代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网点投入运营。投资1.4亿元的
全福元购物广场已于12月上旬正式营业,市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蔬菜、农资、
建材、汽车等专业市场设施进一步完善,北环路专业市场群建设稳步推进,百货
大楼物流配送中心和汽车交易中心已于5月份投入运营。 物流产业已步入快速发
展轨道。晨鸣物流、全福元物流、联盟物流正在兴起,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
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务快速发展。 到目前,全市镇村建立生活资料连锁超市104
家,生产资料连锁超市165家。
六、外经外贸
2005年全市完成市外招商引资项目382个, 到位资金68.3亿元, 同比增长
20.2%。 合同利用外资1349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95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8.3%和59.4%;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64578万美元,同比增长56.8%;其中出
口创汇达41653万美元,同比增长142.1%,进口22925万美元,同比增长4.5%;申
报审批自营进出口获权企业34家,外派劳务810人,合同额1060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9.8亿元, 同比增长54.7%。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10.0亿元,同比增长37.4%。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2.0亿元,增长31.2%,其中:企
业挖潜改造支出1.9亿元,增长87.5%;教育事业费支出3.4亿元,增长17.3%;城
市维护费支出1.3亿元,增长15.3%。金融存贷规模不断扩大。至年底,全市金融
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3.6亿元, 较年初增加25.6亿元。 其中: 企业存款
27.6亿元,较年初增加6.4亿元;本外币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9.0亿元,较年初增
加17.3亿元。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6.1亿元,较年初增加26.8亿元,其中:短
期贷款87.7亿元,增加14.6亿元;中、长期贷款27.8亿元,增加6.3亿元。
八、城建、环保
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市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五城”创建成
效明显,“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已经国家专家组检查验收,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正式获批。全年共完成建设投资3
亿元,开工建设项目59项,主要实施了“五大工程”:新增绿化面积400多公顷,
使城市绿化有了较大突破,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 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
13.9平方米;新建、改建渤海路“非”字型道路、建桥路等道路12条10.4公里,
安装路沿石62000米, 大大完善了城市道路体系;建设排水管道38.5公里,完善
了城市排水网络; 安装路灯177 8盏,使城区路灯总数达到7150多盏,城市景观
进一步亮化;完善了城市配套设施,增强了城市载体服务功能,城市环境显著改
观,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文明村镇建设大见成效。我市以“五化五通
二改一有” 为重点,全面掀起文明村镇建设高潮,全市975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
汽车、 电话、 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全年共投入资金2.75亿元,新修、维修道路
570公里、 2700万平方米,新修、维修排水沟40.3万米,安装路灯3160盏,植树
近25万棵,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村镇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我市针对水和大气污染这一重点,狠抓了污染源的防
治,加强了污染设施的改造和运行管理,对那些污染设施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
处理能力不足的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完善,对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
限期治理, 督促企业新上污染防止设施。目前,全市95%以上的企业已完成了治
理任务。同时,积极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和“清理放射源”专项活动。
先后关停了12家废纸造纸和57家小化工企业, 对生产能力不足1万吨的废纸造纸
企业实施了关停。在抓好对大气污染源的监管,保正重点大气污染源废气稳定达
标排放的同时,对城区所有生产、生活大气污染源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拆除了
城市规划区内锅炉86台,关停排污企业18家。认真执行了先评价、后建设和“三
同时”管理制度,作到了“三不准”、“六不批”,较好地防止了新污染源的产
生。
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狠抓了污水处理场和大气自动监控系
统等“创模”硬件设施建设,前后投资7300万元,彻底解决了市区至牛头闸18.5
公里和辛沙路两侧及至污水处理场的15公里污水沟的沿途污染问题。投资8000万
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场二期工程,使其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2万吨;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已取得较大成效。现全市利用工业废物做原料的工业
企业已发展21家, 有9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城乡环境质
量有了明显提高。
九、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科技工作成果丰硕。全年共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43项,其中申报潍坊市级
以上计划项目26项,“蔬菜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及产业化示范”一个项目列入了
国家计划, “日光温室茄科类优良蔬菜品种的引进筛选及产业化开发”等8个项
目列入了省计划,“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六个项目列入了潍坊市计划。组
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4项,其中组织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31
项。 有12项成果申报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和潍坊市科技进步奖,8项成果获潍坊
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成果获潍坊市科
技进步二等奖,5项成果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育工作再创辉煌。2005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5539人,比上年净增1058人,
占全市高考总人数的58.1%,其中重点本科录取2651人,5名考生荣获潍坊市高考
最高奖“鸿启·交行奖”,20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23名学生被保送全国其
他名牌大学,41名学生获全国奥赛一等奖,九项考核指标均列潍坊市第一。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大力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了对农村卫生
基础的投入,增强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后劲,至年底,全市已有76万多人参加了
农村合作医疗, 占全市农业人口的97.6%。为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各医疗单位加
大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市中医院新院区已投入使用,一次性增加床
位400张;市人民医院投资1.5亿元建设了综合病房大楼;各镇、街道卫生院积极
对村卫生所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显著,积极执行新
的《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确保了全市无大疫情发
生, 全面落实了各项防病灭病措施, 全年共接种各类疫苗26.1万人次,接种率
98.8%。 积极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全面推动全市妇幼保健工作,全年共完
成产后访视8765人,新生儿疾病筛查795 6人,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化管理
率达到98%以上,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0。全市全年共诊治门诊病人121.3万人次,
诊治住院病人4.71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8.7%。
城乡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以重大节庆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了健康向上的群
众文化活动,先后组织举办了2005年春节期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参加观众达20
万人次,组织义务演出30多场;举办了第二届蔬菜文化艺术节、中国京剧名家演
出等活动达1 0场次。 组织开展了送春联、送戏曲、送电影等文化下乡、图书宣
传周等活动, 为城乡居民免费送戏、电影达600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文学艺术创作硕果累累, 全年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862篇;
先后有7人在国家、 省、市级文学创作、书画展览比赛中获奖。文化市场规范有
序,对网吧、音响制品、歌舞娱乐等场所加强了规范化管理,有效的净化文化市
场经营秩序。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提高了社会各界对进一步文物保护
的自觉性,增强了城乡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体育事业成绩优异。群众体育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市第四届全民运动会,
450 0多人参加了比赛; 圆满完成了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利用第二届蔬菜艺术节
和全民健身活动月,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群众健身活动和竞技比赛,有利的推动了
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普及;充实和完善了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全市老年
体协会员已发展到108万多人, 活动站点达到了80多处。竞技体育实现历史性突
破,我市有11名运动员参加了全国第十届运动会,获的2金2银的好成绩,获奖牌
数列潍坊市各县市区之首。
十、人民生活与人口
至年末, 全市城镇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数55822人, 在岗职工年工资总额
96416万元,同比增长34.7%。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7580元,增长21.1%。其中:国
有单位在岗职工30005人, 人均工资19837元,增长25.2%;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
工人均工资1268 5元,增长5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0元,同比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
出7 563元,同比增长13.8%;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
我市住户抽样调查测算,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6元,比上年净增
550元,增长11.0%。同时消费支出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5年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4085元, 比上年增加297元,增长7.8%。饮食结构日趋合理,主、副食消费增
加, 并向着精细、多样化发展。2005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粮食226公斤,比
上年增加8.6公斤,消费肉、蛋、奶类38.2公斤,比上年增加2.2公斤。居住环境
进一步改善。2005年末,人均居住面积达35平方米。其中:钢混结构住房达21平
方米,占总居住面积的60%。卫生水饮用率达100%,用电户达100%。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年末全市总人口1010891人,其中:男511277人,
女49 9614人;非农业人口450350人。全年出生人口10322人,死亡人口6297人。
人口出生率10.23‰;死亡率6.24‰;人口自然增长率3.99‰。
注:(1)本公报所列数字均为年报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
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