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8&rec=19&run=13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认真学习和实践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
精神,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改革创新、结构调整、
工业投入、发展民经济、农业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措施,不断优化发
展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快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
值1 16.05亿元, 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5亿元,增长4.1
%;第二产业增加值47.65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39.85亿元,增长
14.7%。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4.6:41.1:34.3。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
业比重较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提高0.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提高
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2001年,全市共办成招商引资项目228个,到位市
外资金18750万美元。其中利用外资项目21个,外资额2226万美元。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市完成投入10.8亿元,实现利税14.9亿元,新增资产
过千万元的民营企业12家, 过500万的23家。重点规划的十大民营经园区实现增
加值8.4亿元,实交税金7247万元,分别占整个民营经济的27%和31%。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全年开工建设投资过百万元的工业
项目255个, 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66个。重点项目中有25个竣工投产,累计完成
投入23.7亿元,比上年增长35%,是寿光市历史上开工建设项目最多,工业投入
最大的一年。 去年全市有44家企业完成改制,全市列入改制范围的109家企业,
已有107家完成了改制任务,改制面达到98.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全市投入2.2亿元,高标准完成了
寿尧路、圣城街东段、渤海路南段和南环路等拓宽改造工程,新修了西环路,弥
河两桥和寒桥拦河闸,整修了羊临路、寒五路、一号路、南大路等交通干线,对
城区16条主要街道进行了罩面。村镇建设普遍上了一个新台阶,羊口镇被列为全
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城市规划坚持高标准、高水平,
完成了弥河风景区等1 1700亩建设的控制详细规划。城市建设上了一个新档次。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劳动用工
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有了重大进展,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
环境不断优化。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教育、文化、卫生
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表现在,经济发
展的步子不够快;工业经济缺乏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小,农业标准化、国际化水平不高;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偏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
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农业
一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
方针政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战略性调
整,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标准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市规
划建设了21处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 其中洛城、三元朱等5个蔬菜基地被省农业
厅确定为“无农药残毒放心菜”基地,14种农产品在全省首批获准使用国家无公
害农产品标志。建成了寿光市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新发展了香港万友等10家
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和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思旺等外资农业示范基地,推广了
“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直供直销、配送等新的经营模式。
主要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受主动调减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全年粮食总产
43.1万吨, 比上年减产11.1%,平均亩产839公斤。其中48.0万亩小麦总产21.9
万吨,单产456公斤;52.3万亩秋粮总产21.2万吨,平均单产405公斤;棉花面积
8.2万亩,总产7172吨,分别增长67.3%和152.7%;瓜菜播种面积达92.3万亩,
总产368.8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17.6%和16.7%;水果总产量达22.3万吨,比
上年增长4.7%。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2001年全市以提高造林绿化美化水平、改善农业生态环
境为重点,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6700亩,当年育
苗2000亩,使年末农田林网化面积达到100万亩。
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3.1万头,生猪存栏23.8万头,
家禽存养1240.9万只,羊存栏8.4万只,分别比上年减少26.3%,7.9%、13.5%
和3.0%; 全年出栏肉猪45.3万头,比上年增加5.4%;出栏羊9.1万只,比上年
增加25.8%; 出栏家禽1536.7万只,比上年增加19.5%;全年肉类总产量6.9万
吨,比上年减少13.1%;禽蛋产量10.0万吨,比上年减少16.7%。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34.3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33.2万
吨,占总产量的96.8%。海水养殖通过加大投入和结构调整力度取得显著成绩,
全市5.1万亩虾池,养殖梭子蟹1.5万亩,日本对虾3700亩,其它面积搞鱼、虾蟹
混养,使全市海水养殖产量达7448吨。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2001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05万千
瓦,比上年增加4.9%。其中,农用汽车、农用运输车保有量达1.8万辆,比上年
增加8.8%; 联合收割机1264台;全年农村用电量5.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3.2
%;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11万吨;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35.1万亩。
三、工业
2001年, 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至年底,产品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的167家企业, 实现工业增加值299193万元,较上年增长15.16%;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20747万元,较上年增长12.23%;实现利税128897万元,较
上年增长13.44%; 实现利润73712万元,较上年增长10.11%。产品销售率、总
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按不变价增加值计算) 分别为97.11
%、15.93%、51.59%、38421元/人,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7.05%,较上年下
降0.9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
│产品名称 │产品产量 │较上年 │
│ │ │增减(%)│
├─────┼────────┼────┤
│机制纸 │509042吨 │14.64 │
├─────┼────────┼────┤
│机制纸板 │108326吨 │19.79 │
├─────┼────────┼────┤
│原盐 │144.6万吨 │-22.29 │
├─────┼────────┼────┤
│啤酒 │62758吨 │-7.60 │
├─────┼────────┼────┤
│化肥(折纯)│195642吨 │17.61 │
├─────┼────────┼────┤
│合成氨 │207295吨 │7.05 │
├─────┼────────┼────┤
│农用车 │21176辆 │-24.25 │
├─────┼────────┼────┤
│服装 │56.16万件 │3.05 │
├─────┼────────┼────┤
│发电量 │31120万千瓦小时 │5.25 │
└─────┴────────┴────┘
┌───┬────────┬───┐
│供电量│129425万千瓦小时│5.65 │
├───┼────────┼───┤
│人造板│151829立方米 │25.96 │
├───┼────────┼───┤
│油毡纸│1132万卷 │7.50 │
└───┴────────┴───┘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1年寿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
中:工业投资23.7亿元。
市属及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用于工业的投资达109680万元,比去
年增长4.7%,占县以上全部投资的67.8%,比上年增加4.2个百分点,其中山东
晨鸣纸业集团5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7.5亿多元; 寿光巨能电力集团220KV输变电
工程等2个项目完成投资8741万元,寿光联盟化工集团合成氨改造等3个项目完成
投资5550万元,寿光新力热电有限公司灰渣混凝土砌块等3个项目完成投资12540
万元, 寿光海源盐化集团五万吨真空制盐等6个项目完成投资4095万元。用于交
通、 邮电、科教、环保信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3822万元,其中:公路
建设投资为13137万元, 宽带网工程5000万元。全年市属及以上单位共有50万元
的建设项目47个,竣工项目26个,竣工率达55.3%。
房地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去年全市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投资21651万元,
比上年增长20%,房屋施工面积24.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2.6万平方米,竣工住
宅200 5套。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四级以上独立核算建筑企业29家,完成施工产值13.7
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全员劳动生产率48534元/人,比上年增长20.3%,工
程招投标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全年有377个工程实现了招标投标,建筑面积16.3
万平米,分别占施工工程总数和建筑总面积的74.7%和86.6%。
五、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拥有营运性客车307部,客运线路80多条,
全年客运量18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580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805万吨,货物周
转量8 6431万吨公里,逐步建立起了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的运行机制。
完成了寿尧路拓宽改建,寿尧路弥河大桥新建,南环路西伸,幸福路、广场街改
造和十条市乡道路维修等工程,总造价4550万元,交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市
公路通车里程达2 700公里,其中,沥青路1092公里,公路桥梁169座,公路密度
达到58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政综合运转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00万元,全市邮政
网点恢复率达到100%。 邮政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加大, 邮政固定资产总值达到
4447万元。全年完成函件业务301万件。邮政处理综合合格率平均达到94.8%。农
村投递线路总长度(单程)3158公里。
电信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引进资金2300万元,建成全省县级规模最大、
技术最先进、投资最多的宽带互联网,增强了电信企业的综合实力。全年电信业
务收入12089.99万元, 绝对数列全省县级同行业第四名。 电信业务快速发展,
2001年全市电话装机放号累计完成23466部, 全市电话用户达到22万部,移动电
话用户发展到11.3万户。数据信息业务发展迅速。去年全市累计发展互联网用户
14387户,其中,发展一线通用户635户,宽带用户1231户。
六、国内贸易
商流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470万元,
同比增长5.54%,其中,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0943万元,
同比增长2.91%;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4617万元,同比增长7.70%。
商流企业改制全面完成,营销网络更加完善。市副食品公司、百货大楼等单
位先后发展乡村连锁店、超市50多处,逐步形成了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连锁店、
专卖店和连锁超市为依托的经营服务网络。
七、外经外贸
2001年,全市共办成招商引资项目228个,到位资金18750万美元,其中利用
境外资金项目21个,实际利用外资2226万美元。已签订合同45个,合同利用外资
9065万美元。引进项目中投资超过100万美元的76个,其中过200万美元的48个。
全市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12300万美元。 其中:出口创汇完成6200万美元,
进口完成6100万美元。办成海外企业2家,劳务输出71人,劳务输出额165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
2001年,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80006万元,增长12%。其中,地方预算内财
政收入完成52958万元,增长20.6%;中央两税收入完成27048万元,增长0.3%。
地方财政支出完成53064万元, 增长18.5%,其中预算内支农及农业综合开发支
出3994万元, 较上年增长44.2%;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80万元,增长28%;企业
挖潜改造支出49 28万元,增长36.1%;教育事业费支出17555万元,增长14%。
收支相抵,市乡两级连续七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形势稳定。 去年末,全市社会各类存款余额达到88.94亿元,较年初增
加10.6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9.22亿元,较年初增加7.83亿元。各项贷
款余额5 8.12亿元,较年初增加8.74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
16.17亿元,增长29.67%。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有了较快发展。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
园,全市立项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其中5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5个项目列入
省科技计划, 6个项目列入潍坊市级计划。其中: 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承担的
“名优蔬菜种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获得了国家农业科技
园区专项资金支持; 市墨龙集团承担的“MB424型钢丝起动机扩建”获科技部扶
持等等。 2001年,全市有49个科技计划项目正在实施,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4
项, 潍坊市级9项,我市21项。年末已有23个计划项目完成了课题。同时强化专
利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强化专利申报,全年共申报专利120余件。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上了新台阶。2001年,城市建设完成了圣城街东段改造、南环路改
造、渤海路南段改造、迎宾路改造、垃圾处理场、公园改造等14项城市重点工程。
完成投资5400万元, 新修、改造路面19.4公里,铺设人行道4万平方米,更换路
沿石3万米, 绿化面积5.3万平方米,安装槐花灯82盏、路灯321盏,新建绿化灌
溉系统5600米。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新建城市道路2000米,新修城市排
水沟7940米, 改造维修路灯2292盏,铺设燃气主管道6000米,供水主管道1.5万
米。 各乡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300多万元, 植树20万株,新修柏油路硬化道路
70.5公里,修建排水沟240多公里,更新路灯250多盏,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
完善。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一控双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在建设项目环
境管理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先评价、后建设”,严格执行“三
同时”制度,巩固完善了从立项审批、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的程序化管理体系。
去年,全市新、扩改项目28个,全部按规定程序办理了环保审批手续。污染防治
设施的处理能力有新的提高。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对污染治理设施工艺落后、
处理能力不足的企业全部进行改造完善, 晨鸣集团去年投资1.1亿元,动工兴建
200吨的碱回收和6万吨的中段水项目, 富康制药厂投资500多万元的污染治理工
程也已基本完成。全市所有应该治理的项目,86%的企业已完成了治理任务。城
市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对去年列入省市政府限期治理的10个废气污染源,
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完成了治理任务。在全省组织的2000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定量考核会审中, 寿光市在参赛的40个考核城市中获得第6名的好成绩。生态示
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以无公害蔬菜基地、有机畜禽产品、城市生
态调控系统、城市周边生态支持系统、农田林网化、芦苇湿地污水处理、秸杆汽
化示范、高效利用水资源、生态旅游等10大工程为重点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创
建和验收工作。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现代化取得新突破。投资3000万元的高速宽带寿光教育现代网建成,现
已有76所学校联通了网络,教育信息化走在了全国前列。2001年,寿光市被列为
全国教育现代化实验区,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经省政府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
院校。 全市7 6%的教师拿到了潍坊市计算机等级证书,实验教学以优异成绩通
过了省督导组评估验收,成为潍坊市唯一的省实验教学普及县。教育教学质量明
显提高。2001年高考,普通高考本科上线1799人,职业学校对口升学突破千人大
关, 寿光一中在奥赛中有8 6人次在全国获奖,有10人次获全国一等奖。素质教
育全面推进。全市总结推广的“四少四多”教育理念,在全省、全国产生广泛影
响,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率先创建了青少年社区教育网络。教
育环境进一步优化。落实了教育执法责任制。2001年寿光市被潍坊市政府命名为
“潍坊市教育工作示范市”。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全市共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74处,其中,市直
医疗卫生单位8处,乡镇卫生院23处,村级卫生所423处,企事业单位职工卫生所
53处,个体医疗点57个,实际开放病床1305张,全市医生、护理、医技、防疫、
妇幼保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均达到和超过山东省到2005年末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标准。全市实行合作医疗的乡镇共21处,受益人口覆盖率达85%以上。碘盐入户
合格率93.5%。孕产妇和婴幼儿系统化管理率达到97.63%,住院分娩率达100%
……,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分别下降至0和8.36‰,全年无重大疫情发
生。综合反映人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均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有计划、有组织、
有步骤地开展全民无偿献血活动,顺利推行了无偿献血制度。
城乡文化活动空前活跃。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
开展了“崇尚科学、抵制邪教,呼唤人间真情”活动,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
高市民科技文化水平发挥了良好作用。 文艺创作活动不断发展, 寿光市作者在
(县)市级以上发表文艺作品达2000件,其中,潍坊市以上报刊发表作品400余篇,
省级以上200余篇,大部头作品6部。继续坚持打扶并举,文化市场管理成效显著。
体育事业取得优异成绩。承办了全国女排甲A联赛,寿光市被评为优秀赛区。
山东寿光永安男子篮球队以七胜一负的战绩获乙级联赛第2名, 成功进入全国男
篮甲B行列。 成功举办了寿光市第三届全民运动会。市体校向省体校和运动队输
送学生9人, 向潍坊市体校输送19人。去年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荣获金牌24枚,
银牌20枚、 铜牌7枚。在参加潍坊市组织的比赛中,获金牌45枚、银牌23枚、铜
牌26枚。
十二、人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2001年末,全市在岗职工50065人,在岗职工年工
资总额51730.7万元, 同比增长8.3%,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0259元,同比增长
14.2%。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32823人,人均工资11209元,同比增长14.9%;
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9392人,人均工资7850元,同比增长13.7;其他所有制单
位在岗职工785 0人,人均工资9486元,同比增长6.5%。同时离岗职工人数有所
增加,到2001年底达到6833人,同比增长21.7%。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到4256元, 比上年净增2 46元,增长6.1%。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据百户调查资
料显示; 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893元,比上年净增543元,
增长23.1%。 其中:食品消费838元,衣着消费169元,居住消费922元,家庭设
备及用品支出141元, 医疗保健205元,交通通讯支出220元,文化娱乐及用品服
务328元。
饮食结构日趋合理,食品消费继续向着精细及多样化方向发展。2001年,农
村居民人均消费粮食219公斤, 比上年减少35公斤;消费蔬菜89公斤,比上年增
加6公斤,消费肉类、蛋类36公斤,比上年增加6公斤。
各类家庭耐用物品又有新的增加。 2001年末,百户拥有大型家俱289件;洗
衣机34台;电风扇262台;冰箱23台;自行车237辆;摩托车(包括三轮摩车)64辆;
电话8 5部; 手机11部;彩电91台;录放机6台;影碟机35台;家用电脑2台;生
活用汽车1部。
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995022人,其中:男503516人,女491506人,非农业
人口133134人。全年出生人口10483人,死亡人口5937人。人口出生率10.55‰,
死亡率5.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7‰。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分别为
99.6%、97.2%和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