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8&rec=116&run=13

【概况】寿光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市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科技工作
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普工作的主力军,
学术交流的主渠道,是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市科协机关设有办公室、
科普部、学会部、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市科协现配有主席1人、副主席2人、工作
人员8人。全市镇(街道) 、企业、村也分别建立了科协组织,配齐了科协主任。
目前, 全市已形成了完善的市、镇、村三级科普网络。5年来,市科协认真贯彻
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
领工作全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山东省科普
条例》,按照市委“争创全国四十强,建设世纪新寿光”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
寿光实际,坚持“面向基层、注重实效”的原则,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团结和带领全市科协组织、科普团体和广大科技
工作者深入广泛的在全市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科普宣传、技术培训、
科技咨询、科技推广、学术交流、技术服务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等诸项工作,全面
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全市的科技进步和
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2001~2005年市科协连续五年分别被省科协和潍坊市科协
评为“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全市科协系统先进集体”;2002年寿光市被
山东省科协命名为“全省科普示范市”;2004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
范市”;2005年,市科协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被省
科协授予“全省科普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市科协主席吕学森被中国科协授予
“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王乐义被省科协授予“山东省科普奖”。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近几年来,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科协加强了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市镇
两级共创办蔬菜、果品、畜牧、水产等科普示范基地48处,并吸引了美国、瑞士、
荷兰、以色列等世界知名种业公司来寿光市建立了13处蔬菜示范基地,平均每年
接待参观群众8 0多万人次, 加快了全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普及,达到了“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办”的目的。其中市蔬菜高
科技示范园被中国科协、 山东省科协分别命名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和
“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三元朱村、钓鱼台村、洛城绿色食品、文家万
亩韭菜方等科普示范基地被命名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五年来全市累计引
进国内外名优特新品种450多个,示范推广新技术和新成果230多项,使全市新技
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率达到了90%,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
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7%以上。

【青少年科普工作】科协把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和引导青少年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勇于探索、奋发向上。一是加
强了中小学科技活动场所及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全市100多所中小学都建立
了科技活动场所,配备了科技辅导员,并组织编写中小学科普读物,开设科普课,
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传授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
学知识。 二是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5年
来,全市先后组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夏令营、生物百项竞赛、计算机竞赛、
电子小制作竞赛、 三小竞赛等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320多次,参与青少年达
7.3万多人。其中有7个项目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34个项目获得山
东省科技创新大赛奖,有27名学生获得教育部规定的免试保送重点大学的资格。
2006年,寿光一中杨炳元等六名同学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三是市科协积
极组织有关学会与学校开展结科技对子,开展创建科普示范学校活动,不断提高
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水平。2001~2005年,“市工贸职专”、“现代中学”、“寿
光一中”先后被省科协、省教育厅授予“全省科普示范学校”。

【农业技术协作】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农村一支重要的科普队伍,
是面向农民传播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的重要桥梁,是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
现代化、国际化,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科技力量。为了加大
农技协工作的力度,市科协立足于不断提高农技协的办会质量,积极探索新形式,
研究新方法,探索新路子,落实新措施。有利的促进了农技协工作的健康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全市农技协已经发展到228个,会员达18300多人。三元
朱蔬菜协会被评为全国星级农技协,寿光韭菜协会、田马洋香瓜协会被评为全省
先进农技协。 5年来,市科协围绕“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
品标准化”及蔬菜、果品、花卉、食用菌、养殖、水产等主导产业,大力兴办农
村专业技术协会。如:寿光蔬菜产业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对农民进行技术信息
服务工作,协会投资50万元研发了“寿光蔬菜技术信息电话查询系统”。依靠现
代科技,借助农村已广泛普及的电话通讯网络,通过开设市场行情、病虫防治、
栽培技术、专家提醒、技巧荟萃、优质生资等30多个栏目,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
供技术咨询、科技服务和市场信息。协会为全市蔬菜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
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了广大会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创造了巨大的经
济社会效益。进一步做强、做大了寿光的蔬菜产业,使寿光蔬菜始终占领了全国
蔬菜的至高点。

【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活动】为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力度,市科协每年都组织一
次声势浩大的科普宣传月活动。一是组织科技人员下乡赶科普大集。市科协结合
农业生产实际,先后16次组织市属学会的科技人员,分赴全市农村各集市,开展
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直接受教育农民近25万人次。特别是在宣传预防非典活动
中,组织了7个市直部门、6个市属学会成立了科普宣传队,以科普展览、电视录
相、文艺节目等形式,深入全市16个镇(街道)集市进行预防非典为主要内容的科
普宣传,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二是开展科普一条街活动。每年宣传月科协都要在
市中心街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去年,开展了以“预防疾病,科学生活”为主题的
科普一条街活动,广泛宣传科学知识,增强广大市民预防疾病的能力,引导广大
人民形成健康、 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全市32个单位和学会的150多名科技工
作者走向街头, 共展出科普作品、挂图362幅,发放科技资料9000多份,接待咨
询群众3500多人。 三是组织科技致富报告团作巡回科普报告。 全市先后组织了
“科技致富报告团”和“科技致富状元事迹报告团”,巡回镇村作报告17场,有
15000多人听取了致富经验, 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宣传月期间,全市科技人员
下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累计达4万多人次, 群众直接受教育面达90%以上。全市
共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和科技报告977期;推广新技术275项;发放科技书籍、科普
挂图、 明白纸、科普挂图27.5万多份;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831期,培训各
类技术人员32.3万多人次,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3970多个,播放科教电
影和科技录象片5304场次。

【企业科普和科技创新竞赛】市科协把开展企业职工科普活动、提高职工科学素
质,提高到为工业立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来认识,在企业积极开展了科普
教育与科技创新活动,开创了企业科普工作的新局面,营造了企业科普活动的浓
厚氛围,推动了企业科普向纵深发展。市科协以提高职工素质、推动企业技术进
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科普工作的主要内容。发扬职工“无私奉献、团
结协作”的精神,围绕企业工艺创新和生产经营中的关键问题,积极组织企业科
协开展了技术攻关、学术交流、技术协作等一系列活动,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献
计献策,全市企业科协共完成技术攻关任务336项;完成难题招标任务152项;献
技献艺新技术演示123场;实施技术扶贫项目87项,上报科研成果153项,其中50
项获潍坊市奖励,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科普村村通” 工作】2005年5月科协开始组织实施“科普村村通工作”,即
全市每个村建设一处科普宣传栏,定期发放张贴科普挂图。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提
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科技致富能力,服务三农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科协立足实际,抓住机遇、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坚
持“政府扶持、科协主办、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手段,狠抓了“科普村村通”各
项工作的落实。把科普村村通工作作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寿光重要讲话精
神,服务“三农”的一件实事、大事来抓,在工作中注重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做好结合文章。把科普村村通工作与农民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市委组织部、市科
协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和电教设施,整合科普资源,探索科技信息传播的
有效方式,将科普村村通延伸为“户户联”。另外,市委宣传部、市农工办、市
财政局、市卫生局等有关部门主动与科协联合,加强了科普挂图、科普光盘、科
普图书的制作与发放,真正使科普村村通成为宣传政策、推广技术、传播信息、
普及科技知识的阵地。 全市976个行政村村村将都将建立一处科普宣传栏,利用
科普宣传栏这个阵地,每年至少张贴12期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内容
丰富、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科普挂图、科普资料及科技市场信息。不断满足农
民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求,大力普及科普知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传播科学
方法,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营
造农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和人
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