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7&rec=162&run=13

中共诸城市委、市人大、
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市委书记邹庆忠
副书记陈汝孝张洪全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邹庆忠
副主任刘作光李宁
温志莲(女)
王金宋瑞亮
杨中波
臧晋运刘金杰
市政府市长陈汝孝
副市长尹凤来
刘峰梅(女)
李士来孙利宝
高崇臻杜建华
王洪伟
市政协主席王纪亮
副主席张海轶吴建智
王敬娥(女)
许传平徐恩聪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强市
2006年,诸城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上级一系列方针政策,
凝心聚力,创新实干,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完成地区生产
总值245亿元, 比上年增长18%; 实现财政总收入2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2.1亿元,分别增长31%和28.5%;综合发展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第65位,
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首批省级文明城市。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89家,比
上年增加69家,实现销售收入590.6亿元,利税42亿元,分别增长23.5%和26.6%。
汽车、食品、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集群优势日益突出,继2005年创为“中国男
装名城”、“山东省汽车工业产业集群”之后,2006年又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
强县”和“山东省商用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基地”。医药化工、木器家具、建筑建
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骨干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全市有77家企
业销售收入过亿元, 63家利税过千万元,有9家进入国家大型工业企业行列。品
牌战略成效显著,新创国家级品牌9个,省级品牌24个。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村经济全面繁荣。2006年完成农村经济收入742亿
元,增长19.3%。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新增潍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家,
总量达到41家;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6个、基地6万亩,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
化示范先进单位”。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新修改造农村油路103.6公里;
村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 比年初提高55个百分点。诸城市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多次被列为全国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培训班授课内容。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经贸日益扩大。坚持“三体招商”,招商引资在竞
争中实现了新突破。 全市共引进各类项目600多个,引进市外资金77.3亿元,其
中外商直接投资5600万美元。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对外经贸在逆境中取得新进展,
实现进出口总额6亿美元,其中出口5亿美元,分别增长20.9%和20.1%。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成了
薛馆路诸城东段、人民东路中段、城区西南出入口拓宽改造等10多项重点工程。
加大城区绿化力度,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3%。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开工建
设了一批住宅小区。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舜河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扎实开展
“两城一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全国“两灭一控”工作先进城市验收。继续深
化城市环境和路域综合整治,推行了城区主次干道精细化管理,城市管理水平不
断提高,被评为“全省城市综合整治先进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现代
化服务业的发展,完成服务业增加值6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2亿元,
分别增长20%和16.2%。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科技进步明显加快,科技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 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资助贫困
家庭学生1万余人。 开工建设体育馆和游泳馆。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
民参合率达到95.3%。城乡居民就业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3%;在
潍坊市率先推行五项社会保险费“一票征缴”,全市参保人员达到19.2万人;健
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11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60元,分别增长7.6%和1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
89.2亿元, 增加12.3亿元。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分别荣获1个国家级、20个
省级和64个潍坊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称号。“平安诸城”建设成效显著,被省委、
省政府表彰为“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县(市)。安全生产措施得力,被评为“全省安
全生产先进单位”。
乡镇、街道办事处概况
密州街道办事处地处诸城市区中东部, 面积150平方公里,辖79个行政村,
40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7.3万,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2006年,全街道
共完成经济总收入1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财政总收入1.28亿元,增长20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00万元,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6007元,增长10.1
%;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129.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8.8亿元,利税10.4亿元,
分别增长19.6%、19.4%和19.3%。
2006年街道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突破。 全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
10.2亿元, 其中到位境外资金900万美元。引进过千万元的大项目33个,其中过
亿元的7个。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街道拥有民营企业1958户,限额以上工业企业
114家, 培植起了包括服装轻纺、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等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街道在狠抓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综合规划了密州花园小
区和金屋小区等5个过亿元的建设项目, 大大加快了整个街道的旧城改造步伐。
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商流运输、休闲娱乐等行
业发展迅速, 街道拥有星级大酒店2处。社区服务网络健全,教育、医疗卫生体
系完善,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具有良
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一流的投资环境。密州街道致力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连续三年在全市乡镇(街道)综合经济指标考核中位居第一。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城
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居122位) 、山东省构建和谐社会示范街道、潍坊市先进
基层党组织、潍坊市发展民营经济二十强、诸城市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工委书记蒋德华
办事处主任管延贵

龙都街道办事处位于诸城市区西部,面积110平方公里,辖86个行政村(社区),
36852户, 人口11.6万, 耕地面积7.0万亩。2006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3482万元,比上年增长53%;工业实现
销售收入90亿元,利税6.8亿元,分别增长31%和3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2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6144元。
2006年,街道工业经济优势突出,形成了以机械、铸造、陶瓷、服装、针织、
食品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一大批投资过千万元、过亿元的新项目纷纷落地投
建,一大批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竞相崛起,一大批名牌产品脱颖而出。强化城市
管理职能,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进一步
提升了城市形象。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随着一批农
业龙头企业的建成,加快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柏
油路、村村通有线电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党工委书记于明堂
办事处主任王洪发

舜王街道办事处位于诸城市北新区,面积166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83个行
政村,2.5万户,人口8.3万,耕地面积12.4万亩。2006年,全街道完成财政总收
入3719.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28.6万元,分别增长35%和39.8%。限额以上
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8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23.9亿元,利税2.0亿元,分
别增长28.4%、42.5%和55.3%。截至2006年年底,街道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17家,
从业人员5500人; 个体户户数达到1244户, 从业人员169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
7038元。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街道办事处驻地位于市区以北10公里,诸城火车
站、青(岛)莱(芜)高速公路206国道出入口位于境内,处于青岛、潍坊1小时经济
圈。工业基础雄厚,蓬勃发展。形成了机械制造、针织服装、化工建材、印刷包
装、食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服务业活力十足,商机无限。借助工业快速发展、
城市化加快的东风,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服务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投
资兴建了舜王商贸城, 全年实现交易额9200万元;投资1.2亿元的钢材市场已有
206家业户入驻。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特色农业规模扩张,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各乡镇
(街道) 前列。加大了农村环境治理力度,50%以上的村都进行了美化和绿化,农
村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党工委书记赵治国
办事处主任李传岗

诸城经济开发区位于诸城市北部, 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 辖16个行政村,
4646户,15660人。2006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22.2亿元,利税8.66亿元,增长53
%和247%,完成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其中出口2.77亿美元,分别增长65%和
72.1%,实现财政收入3.05亿元。开发区着力加快“动力、活力、靓丽、魅力、
和谐、平安”六大园区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
综合发展实力跃居全省省级开发区第十位,并被表彰为“先进开发区”。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投产企业91家,完成工业产值111.1亿元,利税7.8亿元,
分别增长63.5%和64%。协议引进资金45.8亿元,签约项目47个,其中过亿元的
8个。 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和利税占全区的80%
以上,生物医药、木器家具、能源化工等新兴产业日益崛起。服务业活力十足。
已发展起服务业项目48个,总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年完成配套资
金1.1亿元, 初步建成了一个规划科学、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
鲜明的现代化新城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区内群众安居乐业,农村人均纯收入
7563元,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柏油路。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健全,全年新安置农
民就业1200人,对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720元到960元不等的养老金,农村合作
医疗参保率达100%。 集民生医院、老年公寓、文体馆、计生服务站、生活服务
公司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已全面规划建设,民生医院、计生服务站即将开业。
新园、舜都、向阳、诸冯四所学校配置一流,全部楼层化,初中学生实行了寄宿
制。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耀武

枳沟镇位于诸城市西南部, 面积85.2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11855户,
人口4.8万,耕地面积5.2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6亿元,比上
年增长28.2%;地方财政收入2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57.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18.3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增长2%和20%;农民人均纯收入6242元。
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引进高支羊绒、兴和食品、鲁通汽配等项目12个,
合同利用外资3.6亿元, 到位资金2.8亿元。村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投资170多
万元, 栽植苗木15万株;新建花坛120个;安装路灯268盏;铺设人行道2.8万平
方米, 硬化主要街道12万平方米;新建二层以上楼房124栋,镇区主要街道基本
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和楼房化。和谐村庄建设整体推进。全镇有31个村建成
了连村路;有33个村新安装了自来水;有22个村成为“电视村”,有42个村成为
了“电话村”。
党委书记张汝华
镇长丁洪美

贾悦镇位于诸城市西25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辖64个行政村,1.15万户,
人口4.3万,耕地面积9.3万亩。2006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1亿元,比
上年增长48%;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7.3万元,比上年增长79.7%;农民人均纯收
入5439元,比上年增加888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利税14470万元,分
别增长18.6%和19.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843万元。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全镇新开工工业项目17个,总投资3.6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 已完成投资9360万元。重点利用镇域页岩资源优势,倾力
打造“建筑建材之乡”。已有4个页岩砖厂落户镇区,总投资1亿多元。全部达产
后,年可生产页岩砖4.2亿块,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利税1800万元。
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培强主导产业,力抓黄烟生产。2006年,全镇黄烟面积
发展到7000亩,黄烟农场10个,黄烟投放额达1019万元,实现税收224万元,农民
人均增收300元。 对大桑、蔬菜、果品、苗木等产业,自始至终抓住不放松。桑
园面积稳定在2500亩,年桑蚕收入513万元;新发展瓜菜大棚200多个,蔬菜总面
积达1万多亩;香瓜大棚300个,平均收入6000元以上。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
方向发展, 全年新增特种动物养殖小区一处,标准化肉鸡养殖棚发展到80个,养
殖小区36处,年出栏肉鸡120万只,全镇畜牧业收入完成5.1亿元。
镇村面貌日益改善。 投资160多万元,铺设了从镇驻地至王门庄子双向10公
里的地下排水系统;投资50万元,实施了同距离有线电视、移动、联通管线地埋;
投资40万元, 垫土4万方,为下步驻地绿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以王门庄子路口为
重点, 投资60万元,栽植雪松2000多棵,平均高度4米以上,实施了镇驻地绿化
一期工程;投资50万元,对规划建设的小项目区一纵两横三条道路进行打通修建;
投入117万元,硬化5.3公里贾悦至徐家同“村村通”工程,工程已竣工通车。
党委书记李跃志
镇长王大鹏

孟疃镇位于诸城市西部, 面积92平方公里, 辖65个行政村,8228户,人口
3.5万, 耕地面积7.4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4亿元,比上年增
长16%; 地方财政收入480多万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利税1.06亿元,
分别增长12%和1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2元。
孟疃处诸城、五莲、沂水、莒县、安丘5县市交界,省道泰薛公路横贯东西,
青莱高速公路穿越镇北部,历有“五衢通商”之雅誉。2006年,全镇围绕市场,
立足实际,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起以辣椒、药材、蔬菜、苗木为主的经
济作物4.9万亩, 特别是黄烟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连创面积、投放额和税收三
个全省第一,被评为“全省烟叶生产先进乡镇”。狠抓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各类
养殖小区230余个, 培植壮大三丰饲料公司、本明兔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年实现
畜牧业收入3.03亿元,被潍坊市评为“农业标准化先进乡镇”,本明兔业公司被
评为潍坊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新型建筑建材、纺
织服装、肉兔养殖宰杀、饲料加工、木器出口、药材加工、蔬菜加工等多元化发
展格局。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区楼房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主要街道全部
硬化、绿化、亮化,水、电、路、讯、视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党委书记柳永忠
镇长李瑞堂

马庄镇位于诸城市西北部, 面积87.14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9043户,
人口3.2万,耕地面积7.09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亿元,比上
年增长27.3%; 地方财政收入246万元,比上年增长47.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7.2亿元, 利税6600万元,分别增长57%和56.5%;第三产业增加值1.16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575元。
马庄镇特色农业优势明显。黄烟、蔬菜、草莓、大姜、林果等主导产业带动
力较强。全镇基本实现了种植业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马庄草莓
种植规模大、品质优,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在逐步扩大农产品种植的同
时,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产品的认定力度,先后通过省农业厅认定无公害
生产基地3.5万亩, 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公冶长”牌水果、“龙宿”牌
蔬菜,从而使产品有了绿色“通行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包括山东年轮木业、泰源蔬菜、新盛纺织、杨春山水集
团年产100万吨水泥粉末等项目正逐步发展壮大。社会各项事业整体推进。教育、
卫生、计生等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烟叶生产先进镇”,
“诸城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先后在农业结构调整及标准化生产、农业基
本建设、村村通自来水、畜牧业生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安全生产等方面
被诸城市评为先进乡镇,获得“诸城市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一等奖”。
党委书记赵景忠
镇长王淑贵

石桥子镇位于诸城市西北部,面积120平方公里,辖75个行政村,13024户,
人口4.96万,耕地面积10.6万亩。2006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6.94亿元,
比上年增长7.9%;地方财政收入295.6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4%;工业实现销售
收入14.36亿元, 利税1.09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1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93元。
坚持狠抓工业立镇强镇,建起了出口木器、果菜加工、机械铸造、工艺品加
工四大主导产业30多家企业,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8家,发展壮大了年销售收入过
亿元的贸发食品有限公司、松源木业有限公司等2家骨干企业,加工生产的蔬菜、
罐头、木制品及工艺品等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及西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狠抓结
构调整增收富民,发挥镇内地肥水足的自然优势和群众有种菜传统的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全镇蔬菜面积已达4万多亩,其中获绿色认证的蔬菜基地达2
万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蔬菜之乡。
党委书记徐小柱
镇长李磊

程戈庄镇位于诸城市西北部,面积96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9450户,人
口3.2万, 耕地面积9.4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亿元,比上年
增长15.6%; 地方财政收入1008.1万元, 比上年增长13.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8.1亿元,利税9100万元,分别增长21%和4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亿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5631元。
程戈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青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招商引资
步伐加快, 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全镇新上和扩建二三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3亿
元, 其中,新建工业项目16个,扩建工业项目9个。全镇已初步形成了木器、食
品、纺织、建筑、机械化工五大类项目群体,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家。木器
产业形成集群优势, 全镇拥有木器加工企业2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4.5亿元,
成为主导产业。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全镇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8家,
全年实现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 种植业结构趋向合理,发展起经济作物5万亩,
其中黄烟面积5000亩,实现总收入600多万元,创税135万元。畜牧业生产稳步发
展, 全镇各类养殖小区发展到50多处,规模养殖场发展到580多个,年出栏肥猪
9.6万头,出栏肉牛2.6万头,特种动物存养量达到6万多只,实现畜牧业总收入5
亿多元。
党委书记鞠学涛
镇长张焕新

相州镇位于诸城市北部,面积154.8平方公里,辖79个行政村,1.9万户,人
口7.9万, 耕地面积12.1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完成
农村经济总收入78.9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112万元。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5∶45
∶40,其中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农民人均纯收入6178元。
民营经济总量进一步发展增加。年内有12家企业扩张发展为限额以上企业,
使全镇限额以上企业总数达到47家。全镇个体工商业户和民营企业达到3930户。
主导产业和骨干重点企业支撑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塑料化工,全年共实
现销售收入3.7亿元、 利税928万元;工艺绣品,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2亿、利税
400万元; 生活纸加工,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3亿、利税680万元;出口木器,全
年共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 利税200万元;农副产品加工,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5.5亿元、税收480万元;油漆化工销售收入9亿元,利税4600万元。
党委书记吴森
镇长于鹏展

昌城镇位于诸城市东北部,面积118.4平方公里,辖78个行政村,1.6万户,
人口6.5万,耕地面积10.78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比
上年增长32.2%;财政总收入6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88.6亿元,利税5.6亿元,分别增长26.3%和19.5%;农民人均纯收入6824元。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8个,新上项目30个,实际到
位资金7亿元, 其中外资3000多万美元;限额以上企业发展到23家,完成销售收
入71.9亿元, 利税4.4亿元。农业经济不断提升。大力推广“五位一体”生态温
室生产模式的同时,大搞标准化养殖业开发,年出栏生猪超过40万头,肉鸡出栏
量居全市前列。镇村建设突飞猛进。采取市场化运作,投资2000多万元开发沿街、
住宅楼房1.5万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部分村庄达到了硬化、绿化、亮
化、 美化和自来水化“五化”目标。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投资500万元的树
一中学投入使用, 办学布局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有线电视入户超过1万,在
全市遥遥领先。
党委书记臧运宁
镇长王勇

百尺河镇位于诸城市东北部, 面积125.2平方公里,辖79个行政村,1.34万
户, 人口5万,耕地面积11.2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4亿元,
比上年增长15.9%;地方财政收入303万元,比上年增长80.4%(剔除农业税免除等
政策性不可比因素)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2.5亿元,分别增长56%和
6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27元。
铸造业是百尺河镇的经济支柱,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达17家,其中自营进出口
企业4家。2006年,日本独资企业石龙阀门有限公司完成出口交货值750万美元。
各企业积极探索一方签单、多家生产,你无我有、我产你销的协作经营模式,实
现了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促进了共同发展,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
达5家。
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介肉牛、辣椒、花生三大品牌产业,
引进和培育了10家“农字号”龙头企业,建有潍坊市最大的千头规模肉牛养殖场,
嘉和源食品公司、 泓鑫农产品公司成为潍坊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积极推行
“龙头建基地、 基地变农场”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已有7家市内外龙头企业建
设自属基地或农场1.2万亩。
党委书记齐光慧
镇长杨连富

辛兴镇位于诸城市东部,面积80.73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1.1万户,人
口4.1万,耕地面积7.6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7亿元,比上年
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1318万元,比上年增长2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9.7亿元,
利税4亿元, 分别增长35.8%和3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6290元。
工业化水平有了新提高。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18个,限额以上企业增加到
29家, 完成工业投入8.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
亿元, 完成全年计划的2.8倍。中心镇环境有了新变化。实施了七条纵向道路的
硬化工程,柏油硬化面积新增加5.2万平方米;投资300多万元,新铺设人行道花
砖2万平方米, 栽植法桐、百日红、蜀桧等苗木3.2万棵,新安路灯136盏。服务
业发展呈现新格局。完善了兴中路和辛三路两条商业街;投资3100万元改造了辛
兴商贸城;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高档住宅小区康宁小区。新农村建设有了新起色。
突出黄烟规模化生产,实栽黄烟7500亩,其中规模化农场5000亩,是全省最大的
黄烟农场, 也是省烟草示范点,投资187万元,硬化了一条长9.8公里的黄烟农场
路,被表彰为全省黄烟生产先进单位;投资60多万元,对现有的砂石连村路全部
整平压砂; 42个村新通了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83%以上。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加强平安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杜绝了集体上访、越级
上访和重复上访;强化计生工作,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100%。荣获省级文明村镇、潍坊市爱国卫生示范乡镇等
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颜廷忠
镇长刘永军

瓦店镇位于诸城市区东部, 面积109.3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9352户,
人口3.01万, 耕地面积5.6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8亿元,比
上年增长19.2%; 地方财政收入96.1万元,比上年增长57.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5.2亿元, 利税2800万元,分别增长36%和17.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36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878元。
山场面积宽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竹山、障日山、黄牛山等八大山系。
其中,竹山于2001年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特色农业发展前
景广阔。经过几年发展,形成了草莓、大桑、黄烟、蔬菜、林果、畜牧养殖六大
特色农业基地。
民营经济蓬勃兴起,发展势头强劲。全镇共有个体工商业户3000户,民营企
业120家, 发展起龙祥钢业等四家限额企业,培植形成了机械、铸造、酿酒、食
品、服装、工艺品等产业门类。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较为完备。镇驻地
建有二层以上营业楼台120余栋、路灯100盏、绿化面积3600平方米。境内县乡道
路也均已硬化,通车里程达30余公里,拉起了“二纵三横”的交通大框架。
党委书记王金忠
镇长张崇明

林家村镇位于诸城市东部,面积83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9812户,人口
3.6万, 耕地面积7.5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亿元,比上年增
长10.3%; 地方财政收入401.3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12
亿元,利税9966万元,分别增长25.9%和1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7亿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5680元。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林家村镇素有“辣椒之乡”、“工艺品之乡”的美誉。
辣椒产业,拥有华东乃至江北最大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皂户辣椒专业批发市场,
年市场吞吐量达5万吨,交易额突破4亿元,带动全镇及周边地区辣椒种植面积10
万亩。工艺品产业,拥有爱玲包袋服饰有限公司、富源工艺品有限公司等工艺品
龙头企业16家,带动社会加工人员近两万人。产品涉及礼品、玩具、箱包、服饰、
发制品5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年可完成出口交货值2亿元。
党委书记赵莉
镇长王桂华

桃园乡位于诸城市东南部, 面积126.5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8885户,
人口2.9万, 耕地面积5.7万亩。2006年,全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亿元,比上
年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88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5566元。
桃园乡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是青岛、潍坊、日
照三地级市接壤之地。辖区内石英石、钾长石、金红石等矿产资源丰富。乡驻地
建设规划已初具规模。2006年,全乡引进外商到位资金8000万元。花生、果品、
黄烟、 辣椒、林业几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种植花生2.6万亩,总产量7500万公
斤,花生购销批发市场已形成为全市最大花生集散地,当年花生交易量超过5000
吨; 辣椒、果品、黄烟、林业等2万亩。民营经济形成了旅游开发、农副产品购
销、木材加工、工艺品出口等主导产业,产品远销日本、欧盟、新加坡、台湾等
国家和地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党委书记胡善清
乡长侯砚池

桃林乡位于诸城市南部,地处青岛、潍坊、日照3市交界,面积142平方公里,
辖72个行政村,9900户,人口3.8万,耕地面积6.2万亩。2006年,全乡完成地区
生产总值18.8亿元, 比上年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工商税收分别达到96万元
和68万元, 比上年分别增长77%和8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利税8932万
元,分别增长43%和41%。农民人均纯收入5604元。
桃林乡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拥有诸城最大的原始
森林,齐长城等历史遗迹迄今犹存,是避暑、旅游胜地。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
条件,使之成为国内纬度最高的绿茶种植地区,所产绿茶芬芳醇厚,香味独特,
被誉为“江北第一绿茶”。已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8000亩,加工企业40余家,是
江北最大的绿茶种植基地之一。通过产品认证的有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产品5个,
山东省名牌商标1个、名牌产品1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升级。乡党委政府加大
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发展乡域经济,狠抓招商引资、民营经济,
做大龙头,培植起食品加工、茶叶加工、饮食服务三大产业链条,工业产值和实
现利税连续几年大幅度增长。一个融加工制造、商品流通、山水旅游于一体的新
兴城镇正迅速崛起。
党委书记赵光福
乡长刘烨

皇华镇位于诸城市南部, 面积220平方公里,辖113个行政村,19205户,人
口7.2万, 耕地面积11.5万亩。2006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2亿元,增长
17%;地方财政收入810万元,增长23%。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2亿元,实
现利税9337万元,分别增长17.8%和28.1%。农民人均纯收入5254元。
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共引进项目29
个,其中过千万元的项目19个,限额以上企业达到28家。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9.1%。 村村通油路100多公里。113个村安装了无线广播喇
叭和远程教育设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5%。旅游资源丰富。有马耳山、常山、
卢山、九山、凤凰山、青墩水库、莎沟水库、倒漾河、扶河、淇河等名胜山水。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强化生态意识,绿化意识,对全镇的生态建设进行了全面规
划,突出做好“造绿”工作。造林面积达2万多亩。积极发展朝阳产业--苗木业,
在玉华、 华青、青岛美林达等苗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已有43个村600多农户发
展各种苗木8000多亩。
党委书记王伟
镇长宋晓明

(张金强供稿)

责任编辑李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