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7&rec=160&run=13

中共高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
市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市委书记吴建民
副书记赵志远顾建华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建民
副主任崔红旗颜廷爱聂立斌(女)
张星海王家林张庆坚张国廷
郑有奎
市政府市长赵志远
副市长杜洪君李葆东
钟亮成
刘秀平(女)
刘明伦徐振刚
市政协主席齐世增
副主席秦中廷徐兆凯张兆年李健
孙日贵于长波李惠兰(女)
陈明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和谐高密
高密市总面积1605.6平方公里,辖1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994个行政村 (居委
会) ,总人口86.61万。200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
19.9%。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3亿
元, 增长25.7%;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8亿元,增长19.8%;三项产业比重为
14.13∶65.15∶20.72。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实现财政总收入13.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9%和33
%。 各项存款余额86亿元,比年初增加11.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7亿
元, 比年初增加8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69亿元,比年初增加15.4亿元。城镇
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0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9万元,增长1504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22元, 增长542元;人均居住面积27.6平方米。全市最低生
活保障救助人数为7749人。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0.4亿元,比上年增
长5.4%。 全年粮食总产63.6万吨,比上年增长-2.0%;棉花总产0.7万吨,增长-
0.9%;油料总产6.94万吨,增长-0.7%;水果总产10.4万吨,增长-6.5%;蔬菜总
产73.93万吨,增长6.5%。肉类总产19.08万吨;禽蛋总产3.0万吨;奶类总产3.8
万吨; 水产品总产0.82万吨。植树造林1100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5%。
全市农机总动力108.4万千瓦,增长7.1%。新建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1处,受益人
口20.2万人。
工业立市战略成效突出。工业立市战略成效突出,纺织服装业入选全省十大
产业集群,成为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孚日集团成功上市并荣获“省政府产品质
量奖”,孚日牌毛巾获“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4.6亿元,比
上年增长26.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4家,比去年增加64家,实现增加
值83.4亿元,增长32.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6.7亿元、利税
29.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9%和47.7%;产品销售率达98.41%。
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快。新建利群金孚隆工程完工。城市商贸基本形成以本土
供销大厦、东风商场,青岛维客购物中心、利群购物广场,威海家家悦超市为代
表相互竞争的大商业格局。市场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城乡贸易日趋繁荣。2006
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进出口总额6.4亿
美元,增长23.1%;其中出口4.88亿美元,增长31.7%。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2006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
达38.94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5%。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步伐加快,全年房屋
建筑施工面积225.4万平方米、竣工109.6万平方米。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
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座,处理能力230吨/日。城区小康河综合治理工程竣工,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年新修道路280公里,北部平日路绕城外环、北平路等城
乡主干道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28.8公里。胶济电气化铁路改
造站、线工程竣工,昌安大道公铁立交桥建成通车,其他跨路立交桥加紧建设。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8亿元,增长2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84万户,移动
电话用户36.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4.1部/百人,手机拥有率41.9部/百人,互
联网用户2.6万户。
积极发展各项事业, 社会和谐程度提高。2006年全市有中等专业学校5所,
在校生0.54万人; 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1.99万人;普通初中35所,在校生2.44
万人。小学147所,在校生5.97万人。有各类科技人员38796人,科技进步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全年共取得市(地) 级以上重要成果9项。专利申请量292
件,授权专利103件。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档案馆2个。有卫生机构32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9所,
卫生防疫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786张,卫生技术
人员2318人,其中执业医师1387人,注册护士817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
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93枚,其中金牌32枚。

【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1亿元,
比上年增长19.9%,实现财政总收入1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分别增长
39%和33%。朝阳、密水、醴泉、夏庄4个镇、街道实现了境内税收总收入过亿元。
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列第118位,比上年提升29个位次。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24家,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6.7亿
元;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0家,实交税金过千万元企业13家。孚日集团成功上市
并荣获“省政府产品质量奖”、孚日牌毛巾命名“中国驰名商标”。纺织服装业
入选全省十大产业集群,成为省纺织服装业基地。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持续发展,完成增加值119.1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36%,比上年
增加2.4个百分点。

【饮用安全水工程】 北部6镇20.2万人饮用安全水工程竣工通水,结束了祖祖辈
辈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该工程取峡山水库充足优质水源,通过“五河三
库” 串联调蓄水工程,经孚日水厂净化处理后,分东、西两线向6镇供水。工程
总投资4500万元, 共铺设各种口径管道410公里,供水进村入户。工程集农村供
水、卫生防病和安全饮水于一役,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

【小康河综合治理工程竣工】小康河纵贯市区,为城市中心区排污泄洪的主河道。
由于年久失修等多种原因,河内垃圾淤塞,污水横流,蚊蝇 集,严重影响城市
环境和经济发展。小康河综合治理工程南起南河湾桥,北至胶济电气化铁路,全
长1985.5米, 总投资1.6亿元,为高密近年来最大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工程。工程
年内开工并竣工。工程坚持雨污分流,坚持河道治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沿河建
有苏州街、 岸墙浮雕、都市情怀、民俗展示、垂钓游览、健身休闲等6大景区20
余个景点。该工程使凤城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乡镇、街道办事处概况
朝阳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密市区东部,共有38个社区,1.1万户,人口5.4万,
规划面积36.46平方公里。 2006年,街道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453万元,比上年增
长49.7%; 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6家,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85%;
实现利税1.445亿元, 比上年增长41.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000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5620元。
街道按照“狠抓一个重点、稳定两个基础、实现六个突破”的工作思路,凝
心聚力,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把街道建设成为
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招商引资的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按照“适度负债、超
前规划、加速建设”的思路,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朝阳街道基础设施
投入达到3560万元, 完成了百脉湖大街、夷安大道、邱家洼后路、家纺路等5条
道路17万平方米的硬化工程、35座桥涵建设工程和部分路灯安装工程,铺设朝阳
大街、 晏子路、百脉湖大街的排水管道12000米,铺装晏子路、康成大街、曙光
路人行道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82盏。
党工委书记刘松青
办事处主任付联宝

密水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密市城区南部, 面积31.8平方公里,辖25个居委会,
27009户, 人口89130,其中农业人口31404人,耕地面积9623亩。2006年,全街
道完成财政总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46.1%;地方财政收入5551万元,比上年
增长74%;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利税1.8亿元,分别增长39.3%和36.1%;
第三产业增加值10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5462元。
2006年,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6个,经潍坊市确认的实际到位资金6.1亿元。
工业经济成为支柱,其中豪迈科技实现税收3000万元,名列全市第四。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9710人,参合率95%,参合人数全市第一。旧城改造年内拆迁
42万平方米, 开工建设32.6万平方米,420户居民受益。凤城中学建成并开始招
生,实现了高中教育城区化,青岛科技大学环海学院顺利开工建设。组队参加全
市第四届全民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谐构建全面推进,荣获“山东省
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称号。
党工委书记王庆波
办事处主任张志华

醴泉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密市城区西北部,面积22.5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居
委会,15733户,人口6.3万,耕地面积6000亩。2006年,全街道完成地方财政收
入3577万元,比上年增长44.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4亿元,分别增
长32%和5%;居民人均纯收入5750元。
醴泉街道2006年,招商引资合同利用外资14.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4亿元,
完成增资扩产总投入4.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53家,新增5家。醴泉工业
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00万元,新铺设污水支管网2300米,道路绿化5万平方米,
企业庭院绿化12万平方米。 旧村改造拆迁6万平方米,新开工16万平方米,竣工
16.8万平方米。先后获得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潍坊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潍坊市文明单位、高密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经济工作先进街道等荣誉称
号。
党工委书记石寿林
办事处主任王启运

柏城镇位于高密市东南部, 面积54.26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8776户,
人口3万,耕地面积4.4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03.9万元;实现
销售收入50.4亿元, 利税2.87亿元, 分别增长279%和21.4%; 农民人均纯收入
5868元。
2006年,全镇共引进外资项目36个,合同利用外资15.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6.5亿元。新上14个增资扩产项目,启动企业资金2.6亿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盘活存量土地200多亩。 民营经济规模膨胀,形成了玻璃生产、皮革纺织、木器
加工、 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对镇域内6.6公里长的胶河
进行了疏浚改道、浆石护坡和两岸绿化;在73亩烂泥塘上建起了银月公园;新修
建了2.15公里长的园区道路, 铺设排污管道8000多米;对镇区内4条主要街道进
行了高标准绿化,全镇绿化总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乡
镇之一。旧村改造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对35个村规划出了新的
改造建设框架,堤东新村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铺设自来水管道3万米,为西片4个
村、北片一个村和工业园区解决了饮用水问题。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生态建设示
范镇”和“全国环境建设优美乡镇”。
党委书记邵春生
镇长贾东杰

姚哥庄镇位于市区东临,部分村庄划归市区规划管理,面积85平方公里,辖
62个行政村,4.5万人,8.6万亩耕地。2006年全镇实现镇域经济总收入11.5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22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5元。
在全镇形成了面积达6万多亩的大蒜、 圆葱、土豆、草莓、胡萝卜、白菜六
大特色种植基地, 年收入达1.2亿元,逐步形成一条贯穿47个村,长度30公里的
高效农业科技走廊。 2006年投资336万元,建设了面积达万亩的国家级高标准示
范大方,引进和培植了亚东食品、友善工贸、自然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12家,发
展农副产品营销队伍2000多人,年销售额达4亿元。
2006年共引进各类企业21家,引进资金4.2亿元, 实际利用资金2.8亿元。其
中投资过5000万元的企业4家。 同时,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引导老企业增资扩产,
全镇有34家企业实施了增资扩产,新增产值1.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
通过政策促、资金扶、协会帮等措施,使民营经济有了跨越性发展,在全镇
形成了皮件、劳保、铸造、纺织、木器五大优势产业群。全镇民营经济业户达到
3400多户,转移富裕劳动力1.1万人。
以构筑现代化大交通框架、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快了公路建设步伐,筹
措资金近2000万元, 新修全长40多公里的“三纵三横”六条公路和公铁下穿框构
桥一座, 彻底打破了制约全镇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打开了一扇与青岛经济
对接的东大门,提前两年实现了村村通。
党委书记颜政
镇长高中杰

河崖镇位于高密市东北部, 地处高密、 平度、 胶州三市的交界处。 面积
112.62平方公里。 辖56个行政村, 1.4万户,人口4.34万,耕地面积9.6万亩。
2006年, 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75万元, 比上年增长2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9.8亿元,利税1500万元,分别增长206%和21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亿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5450元。
河崖镇以盛产瓜菜果品而著称,是胶东半岛著名的瓜菜果品之乡,品种主要
有山药、圆葱、辣椒、大蒜、芹菜、西瓜、甜瓜、蜜桃等30多个品种。全镇建有
5万亩的瓜菜基地, 其中辣椒、大蒜各1万亩,并辐射周边乡镇有5万亩,是高密
辣椒、 大蒜之乡, “绿河崖” 牌山药、大蒜、芹菜等7个品种被山东省认定为
“无公害产品”。生产的红辣椒在1999年潍坊农副产品展销及经济技术洽谈会上
获得金奖。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冷藏加工出口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全镇现有龙头
企业28家,冷藏能力达到10万吨,年加工出口能力30万余吨,产品全部销往日本、
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保护农业龙头企业,镇政府率先在全市组织成立了冷藏企
业协会, 形成了抱拳打天下的企业优势。 全镇有17个村成为蔬菜生产专业村,
4000多农户成为企业的生产基地。
党委书记王保功
镇长杜鹏

夏庄镇位于高密市东北部, 面积64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11287户,人
口4万,耕地面积5.3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达1.3478亿元, 比2005
年翻了一番; 地方财政收入2394.6万元,比上年增长34%;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
业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 利税51580万元,分别增长71%和78%;第三产业增加值
达32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54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达188家,规模以上企业51家。农业
产业化步伐加快,全镇有51家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万亩韭菜和万亩小香葱无公害
蔬菜生产基地,引进集示范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得立信科技示范基地,推进了农
业产业化进程。民营经济形成十大产业集群,个体经营业户3200家,新兴具有一村
一品特色的村级民营小区25个。社会事业齐头并进,新修镇村柏油道路95公里,形
成了十纵八横一环绕的大交通格局, 新农合参与率达98%,计划生育工作走在全市
前列。
党委书记栗祥成
镇长杨玉山

姜庄镇位于高密市区以北6公里处, 面积75.6平方公里, 辖47个行政村,
9180户,人口3.5万,耕地面积7.5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85.3万
元;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2.8亿元,利税5.593亿元,分别增长27%和45%;第三产
业增加值达21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28元。
姜庄镇有纺织、塑钢型材、橡胶、化工、五金五大支柱产业,生产十余个系
列300多个品种。 全镇纺织企业达到80多家,织机4500多台,纺纱能力达到16万
纱锭, 部分产品远销国外。全镇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的骨干企业9家,过亿元的
企业1家。
姜庄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乡”,高密“三绝”扑灰年画、
剪纸、 泥塑皆发源于此。全镇有民间专业村12个,工艺加工业户800多家,从业
人员3000多人,年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产品远销十几个省市和地区,部分产品
跻身于国际市场。扑灰年画2006年被文化部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
塑被收入《中国民间工艺大辞典》,并被宋庆龄基金会收藏,评为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党委书记岳国彬
镇长朱永利

仁和镇位于高密市区北部,面积98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9552户,人口
4.2万, 耕地面积7.9万亩。2006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167.9万元,增长84.1%,
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2361.9万元,比上年增长64.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1.5亿
元,利税4.2亿元,分别增长36.4%和38.6%;农民人均纯收入5988元。
坚持“突出企业招商、以重点企业为主,突出专业招商、以吸引大项目和大
企业投资为主,突出产业招商、以拉长纺织产业链为主”的“三突出、三为主”
战略, 引进、新建和扩建项目46个,其中,引进过亿元项目2个,过5000万元项
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1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8亿元。
全镇工业企业达到386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猛增到55家。纺织产业优势更
加明显,纺织企业达到266家,纺纱能力达到30万纱锭,实现销售收入32.9亿元,
利润3.1亿元,分别占全镇工业总量的75.6%和81%,被授予“山东省棉纺织名镇”。
全镇形成了以纺织为龙头,化工、机械、橡胶集群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
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一区两园”的环境改造,其中,投资1300万元对徐
辛路进行了综合改造,铺设排污主管网、雨水管网、排污支管网、弱电下地管网
31780米,美化绿化面积达到55万平方米。
着力打造了新立屯村样板工程,促进了全镇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新修村内
主要街道32条、出村路20条、村村通工程28条,共37公里;有线电视入户3200户,
入户率达37%;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同时,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
度,基本实现了沟、渠、路、林、桥、涵、闸相配套。
党委书记薛维明
镇长马拥军

大牟家镇位于高密市西北部,面积99.8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6820户,
人口2.8万, 耕地面积8.3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36万元,比上
年增长3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利税3380万元,分别增长21%和30%;居
民储蓄余额达到1.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1元。
2006年,全镇引进外资项目16个,合同利用外资1.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
亿元,就地转移劳动力1500人。孚日集团大牟家毛巾加工车间的引进和成功运作,
为企业向农村延伸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经验,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全
年新修道路15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硬化镇
区道路21000平方米, 栽植绿化美化树木1.2万棵,开发商住楼20000多平方米,
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规划潍坊市级以上土地整理项目6个,整理台田地17982亩。
全年植树60万株, 新建冬暖式蔬菜大棚260多个,推广优质小麦良种21万公斤,
发展桑园700亩, 初步形成了“南林北菜、东粮西桑”的现代农业新格局。镇中
心卫生院列入省“360工程” ,门诊楼落成启用。教育教学设施全面改造更新,
群众的就医和教育条件明显改善。饮用安全水工程竣工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全
镇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的历史,在全市最早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
党委书记栾仁霞
镇长高泗江

周戈庄镇位于高密市西北部,面积7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5798户,人
口2.2万, 耕地面积6.7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7.4万元;工业
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 利税923.4万元,分别增长68.4%和59.8%;第三产业增
加值达17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60万元。
周戈庄镇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素有高密的“粮仓”和“桑蚕第一大镇”
之称。现已形成以棉花、桑蚕、花生、速生杨为主的高效种植格局。已建成花生
基地2万亩, 优质苹果4000亩,桑蚕8000亩,特色瓜菜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30%以上。畜牧业发达,年优质肉牛出栏18000头,出栏生猪20000头,肉鸡400万
只,可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充足的货源。养殖业初步形成了以农带牧,农牧齐发
展的农业新格局。
工业基础良好。以纺织、纸箱、造纸、橡胶、建材为主的工业企业达50多家,
全镇个体工商业户1000多家,拥有食品、面粉、酱菜、笤帚加工、饲料加工、草
编等10多个门类,20多个品种。已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建材批发、牲畜交易、房
地产开发四大市场,成为周围40华里的商贸中心。
党委书记沈建树
镇长田立君

康庄镇位于高密西部,面积121.8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13666户,人口
4.4万, 耕地面积79850万亩。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404.1万元;工业实现销售
收入19.5亿元, 利税21184万元,分别增长20%和2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796万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4元。
康庄镇把冬枣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建园
示范、政策扶持、典型引导等措施,冬枣规模迅速扩大。全镇发展冬枣面积8000
亩, 其中4000亩进入盛果期。 全镇年产优质冬枣640万斤, 直接增加经济效益
1200万元。为使冬枣增值,全镇建大小冬枣库20个,保鲜储藏能力可达1200吨,
年可实现冬枣增值800万元。仅冬枣种植一项,全镇人均增收300元。
党委书记王旭东
镇长槐常辉

阚家镇位于高密市西部,面积87.5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1.27万户,人
口4.474万, 耕地85575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22.4万元;地区生
产总值13.5亿, 比上年增长3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9100万元,
分别增长35%和3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76元。
2006年,阚家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
实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已建成辣椒8040亩、棉花7650亩、蔬菜6450亩、
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900亩的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肉牛存栏1万头,生猪存栏
8000头, 年出栏生猪2万头,肉鸡50万只,已具备了农产品加工的资源基础。工
业经济发展迅速,纺织、铸造、面粉等支柱产业发展较快,高密市兴隆毛巾有限
公司、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潍坊安泰玛钢有限公司、高密市伟丽纺织有限公
司等企业已成为全镇工业企业的骨干, 2006年这四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6.9亿
元, 利税4504万元,分别增长78.9%和142.4%。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全镇从
事橡胶、皮革木板加工、精化饲料、饮食服务等项目的个体私营业户1300多家。
党委书记刘新国
镇长贺瑞泉

双羊镇位于高密市西部, 总面积112.89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1个居委
会, 15374户,人口51367,耕地面积7.3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664万元;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利税1.05亿元,分别增长17%和22%;第
三产业增加值达88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投资300多万元,对天池街、人
民街及双羊东出口进行绿化、亮化,改造镇区排水系统,柏油硬化振兴路中段。
同时对镇区实施城市化管理,提升了城镇品位,优化了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实现
新突破, 大项目落户创历史新高。引进项目11个,到位资金3.1亿元。其中,超
2000万元的项目6个, 总投资1.86亿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房地产特别
是商住宅建设的投入力度,引进外资4000多万元开发建设振兴商贸小区,新建百
货、 成衣、土产等市场,新增商业门店100多处。新修道路11条,新建扬水站、
大小桥涵33座,整理土地1万亩。
党委书记田绍传
镇长张建明

井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面积100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12960户,人
口4.6万, 耕地面积9.4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00万元;工业实
现销售收入9.3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6%;第三产业增加
值达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63元,比上年增加479元。
井沟镇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2006年,该镇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镇形成木制板加工,纺织印染、服装加工、
橡胶化工、机械制造、工艺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建筑材料等八大产业。全镇已
发展个体工商业户1300家, 民营企业500家。2006年,新引进和利制衣、晶丽源
化工、 泰宇散热器、锦华家纺、日星电动自行车等外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
1.5亿元。 木制板产业是该镇的主导产业,现已发展细木工板、涂胶板、拼板、
柳桉面、贴面、甲醛、制胶等相关企业369家,日产各类木制板2万多张,年生产
能力600多万张,成为胶东半岛最大的木制板生产基地。
井沟镇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强劲。淡水资源、滩涂资源、土地资源
十分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全镇已发展名特稀优果品生产基
地1万亩,年产果品3万公斤,生产的日本红富士、新红星、乔纳金、红世界等优
质果品荣获山东优质果金奖和银奖。 全镇已发展桑园5000亩,年产蚕茧100多万
公斤, 是高密市优质蚕茧生产基地。2006年,新植欧美优质速生杨100万株,全
镇树木存活量达到500万株,成为木制板原材料的主要生产基地。
党委书记李希金
镇长刘思芳

呼家庄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面积58.32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8236户,
人口2.7万, 耕地面积5.3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85.4万元,比
上年增长2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38亿元,利税499万元,分别增长9.9%和21%;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9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10元。
呼家庄镇绿化面积超过4万亩,林木资源总价值达1.2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
46.7%, 造林绿化率居全省平原乡镇之首,是潍坊市首批经济林标准化生产示范
乡镇。农村社会稳定,先后获得“平安潍坊建设先进乡镇”,“潍坊市信访先进
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平安高密建设先进镇”、“全市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
党委书记吴兴安
镇长田锋

注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 面积85.2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10850户,
人口3.5万,耕地面积8.5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85万元,比上
年增长3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800万元,利税230万元,分别增长36%和48%;第
三产业增加值达5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2元。
注沟镇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清朝乾隆年间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刘墉
的故乡。镇内交通便利发达,自然资源丰富,东部岭地石料资源充足,可开发建
筑用优质石子;西部潍河富有黄砂资源,沿河地带林业发达。辖区内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农业设施配套完善,农业产业主要有小麦、玉米、桑蚕、林果、瓜
菜、辣椒、花生等;规模养殖及黄烟生产成为全镇的重要产业。民营经济蓬勃发
展,主要有石料、建材、矿泉水、食品、蔬菜深加工、木器、乐器、纺织、服装
工艺品、绣品加工等项目。其中曹戈庄辣椒批发市场已成为胶东半岛最大的辣椒
集散、加工基地。近年来,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
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城镇建设功能配套齐全,道路硬化宽阔,村村开通了
有线电视, 电话入户率达到70%以上。西部潍河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琼王冢、
小妹冢、刘墉墓等古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党委书记韩寿英
镇长郭涛

柴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面积125.53平方公里,辖79个行政村,15753户,
人口5.85万,耕地面积10.9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28.9万元,
比上年增长10.4%;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6.3亿元,利税1.4亿元,分别增长50.6%
和54.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2元。
柴沟镇交通畅达,平日公路、胶王公路、沂胶公路在镇区穿行交汇,胶新铁
路从镇南部穿过,是山东半岛重要交通枢纽。工业基础较好,全镇有企业47家,
形成化工、橡胶、纺织、钉业、水泥、木器等六大骨干产业。第三产业比较发达,
运输和餐饮业是两大亮点,全镇有大型运输车辆250多部,餐饮业户100余家。黄
烟产业发展较快,规模和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东、西五龙
河于镇区西部交汇,正在开发建设五龙河公园,开发潜力巨大。
党委书记马训利
镇长宁长峰

拒城河镇拒城河镇位于高密市南部, 面积99平方公里, 辖61个行政村,
14309户,人口4.4万,耕地面积9.5万亩。2006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79万
元,比上年增长4%;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利税4907万元,分别增长11%
和1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7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98元。
拒城河镇区位优势明显,省道平日、沂胶、青济路穿越境内,交通便利。境
内有12平方公里地处高密城南城市新区,区内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齐备,
工业发展迅猛,是远近闻名的制鞋专业名镇。已落户60多家制鞋企业,10多家鞋
机、包装、运输等相关企业。在镇域内还分布着纺织、面粉加工、铸造、冷藏等
30多家企业。 农业基础地位牢固,发展后劲十足。有5万亩的耕地实施了农业综
合开发,林、路、渠、桥、涵、闸配套,有福建超大集团、怡佳苗木花卉等多家
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种养基地,已初具现代农业概貌。
党委书记杜钦德
镇长张洪兵

李家营镇位于高密市东南部,面积96平方公里,辖57个行政村,人口3.8万,
耕地面积7万亩。 2006年, 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9万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8.1亿元,利税7539万元,分别增长10.7%和8.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5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096元。
李家营镇东邻青岛、西毗潍坊。胶王省道、胶新铁路横穿境内,火车站距镇
区500米。 火车站工业园实现了“五通一平”、“四站”配套。胶河贯穿全境,
王吴水库库容5000万立方米。境内主产马铃薯、黄姜、芋头、花生、重晶石、酥
梨、 黄烟等。全镇拥有各类企业100多家,形成了工艺品、精密铸件、食用油、
化工、 雕花家具、纺织6大支柱产业,年出口创汇达3000万美元。沿胶河两岸建
成了以土豆、大姜、芋头为主的3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和3万亩优质花生基地。以晏
王庙、三吊老林、花果山、万松园、花红湾、王吴水库为主线的生态旅游线已初
步形成。全镇现有卫生院2处,村级卫生所29所,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类学校11所,
文教卫生设施配备标准高。
党委书记李宗福
镇长陈香萍

(王家德 赵修武 赵金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