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6&rec=83&run=13

【综述】 1998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将“科教兴区”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
战略,明确了领导体制,定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对
教育倾斜的优惠政策。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落实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全区各类教育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初步
形成了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效益较高的教
育体系。
一、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高标准建设学校,学生受教育
环境明显优化。共筹资1.73亿元,完成校舍建设项目39个,总建筑面积达17.9万
平方米。新建12处中小学、幼儿园,对16处学校进行了扩建、改建。校舍条件的
改善使城区中小学“上学难”压力明显缓解,小学入学年龄由7周岁降至6.5周岁,
班额由70~80人降低到65人以下。
加强教学设施配备,学生受教育条件明显改善。全区建有微机室61个,配备
微机3413台, 比1998年增加2000多台,教师用机达到每5人一台,学生用机达到
每20人一台, 9处学校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建成语音室31个,计1598座,
填补了语音教学的空白。20处学校建起了多媒体闭路电视系统和电视演播台。教
育局建成了内部局域网,17处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常规教学仪器和图书的配备从
过去的二类、三类,初步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
二、推进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模式。出台了
教师教学评价标准;以构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初
步建立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科毕业考试一次
合格率达到90%以上。初中入学率、毕业率达100%,巩固率达98%。小学入学率、
毕业率、 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由建区时的27%上升
到2002年的80%。
完善科研网络,加大科研力度。成立了奎文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建立
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规范有序的教育科研工作网络。实行教学科研一体化管
理,狠抓科研规划的制定和配套政策的建设,创设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极大地调
动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实施了重点课题带动策略,积极把问题转
化为课题,把经验转化为课题,将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先后在中央、
省、 市立项科研课题达139项。通过提高科研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发挥教育科研
的先导作用,有力地增强了全区教育发展的后劲。
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学科素质教育规范。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
中小学教学内容,构建了具有奎文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改
革完善评价和考试制度,在全区小学取消了百分制,实行了等级制。
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坚持把培养学生的道
德素质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内容、
途径、方法。发挥学校团队作用,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努力构建以家长
委员会或社区教育委员会为核心的社区教育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重视学校体卫艺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定期举办学
生篮球、 乒乓球、足球等各项体育比赛,连续6次获市风筝放飞比赛青少年组第
一名, 举办了3届学生田径运动会。艺术教育形成特色,多次参加全国、省、市
组织的文艺汇演, 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成功举办了5届全区中小学生艺术节。举
办了中小学生科技节,增强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建立督导机制,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
建立了家长委员会,设立了校外教育基地,坚持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实
行开放式办学,增强了学校活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三、强化教育培训,教师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区教育局紧紧围绕素质教
育,围绕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建立了
培训规划和网络,成立了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教师进修学校。制定下
发了《奎文区跨世纪教师素质工程实施意见》、《奎文区师训干训工作规划》,
有效提高了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锻炼了干部教师过硬的政治和业务本领,
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加强校长业务培训。举办了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培训、高研培训等,全区校
长全部持证上岗,校长的政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被省
教育厅评为校长培训先进单位。
扎实开展教师继续教育。通过开展教师学历教育,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
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5%、 99.3%、97.4%;全区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初中教师
大本学历的比例已达到57.7%和49.2%。开展了“教师业务水平十达标”活动,有
921名教师通过了验收。 开展了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和考核,1747名教师通过考
核, 占全区专任教师的96%。认真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共培养区级以上教学
能手240名、学科带头人35名。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区
教育系统开展了“树、创、献”和“讲师德、做师表、树正气”活动;举办了奎
文区十佳青年教师事迹报告会,开展了“争做新世纪优秀教师”和“做学生喜欢
的教师”活动,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四、实施对口支援工程,城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开展对口支援,提高农村
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学校管理,从城区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城区
教师向农村学校送课300余节,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听课1500余节。576名农村教
师通过了教师基本功考核。357名教师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核验收。
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总计向农村学校投资达360余万元。6处学校
安装了语音室,3处学校配备了校内演播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1处学校新建了卫
星地面接收站。全区22处农村学校全部建成了微机室,填补了农村学校微机教学
的空白。
实行布局调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全区农村初中由3处减少到2处,小学由
30处减少到21处。建区前学校分散、规模过小的现象基本改变,教育教学质量、
办学效益、学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6处,其中普通高中1处,职业学校1处,初中11处,
小学32处, 特殊教育学校1处。全区各类学校教职工总计3166人,其中专任教师
2351人, 由区财政支付工资的教职工2869人。全区共有在校学生34965人,年均
增加450人。全区幼儿园25处,在园幼儿5593人,有幼儿教师307人。先后创建全
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处、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处、国家级现
代教育技术学校1处、 省级规范化学校6处、省级实验示范幼儿园3处、省级艺术
教育示范校4处。 先后荣获全国目标教学研究先进单位、全国高教自学考试先进
单位、全省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全省教育科研先进区、全省创新教育先进县市
区、全省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区、全省学前教育先进区、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
等荣誉称号。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 1998年以来,学校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作
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指导思想,努力把握人才培养的整体性,
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坚持课堂教
育和课外活动、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学与用、脑与手、身与心的统一和谐发
展,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重视教育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全部
由大专以上学历教师担任。学校以人为本,以培养新世纪创新性人才为宗旨,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贯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校训,树立“让校园
充满爱”的校风,形成了“开拓创新、全面育人”的教风和“相信我能行”的学
风,同时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开发
校本课程,努力探索“以科研为先导,以提高素质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办学模式,努力把学校办成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
活泼地全面发展的学园、乐园、花园,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能说会写”的办学特色,确立了
“四个一”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
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在限定时间内写一篇“即兴式”流畅的好文章。为保证写
字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构建了写字教育研究机制,成立了以教师为主的“写字
教育研究会”和以学生为主的“书法社”,采用“课内外结合”、“写字与书法
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硬笔练习与软笔练习结合”和欣
赏品评、示范模仿、作品展示、研究交流等方式方法,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
加强师资培训;探讨并构建了讲练结合、分层训练、多向互动、自学自练、合作
交流等教学模式;并且广开课内、课外、家庭和社会书法教育渠道。全校已实现
了“说写无差生”的阶段性目标,18%的学生和50%的教师已进入汉字书法研究的
层次。标准的普通话、常用英语和流利而富感情的口语表达已成为校园语言,形
成了“动笔就不苟,说话必规范”的氛围,学生即兴口头和书面作文的能力大幅
度提高。学校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写字比赛连获金奖,1999年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写
字教育现场会,并获“全国写字教育示范学校”殊荣。在上级多次组织的作文比
赛中,学校学生连续夺冠,出现了具有轰动效应的“友好现象”。历年来多名学
生的作品,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在连续几年的全国小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
多名学生获全国一等奖。

【潍坊第十中学】 潍坊十中是一所有40年历史、不断焕发青春的实验校、示范
校、 窗口校,现有31个教学班,教职工172人,其中专科学历98人,本科学历67
人,市级教学能手8人,区级教学能手47人,区级学科带头人7人,市、区级优秀
教师15人, 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是奎文区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中学之
一。
1998年以来,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坚持走教改兴校、科研强校、专家治校之路,开拓进取,锐意改革,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始终站在最前列,以规范科学的管理,优异的教育教学
成绩,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社会
提供较高水平、较高质量的教育,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学校曾为全国创新教
育工作研讨会和全国目标教学工作研讨会提供观摩课;在全区12所中学学科课堂
教学大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实
验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初中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潍坊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学校在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
念的同时,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开展了以走班制为主要形式的
分层次教学实验。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由学生根据自
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学习层次和任课教师,并到相应的层次班上课。分层次教
学实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找到了尊重感,找到了思想与
学习发展的原点,因而有效地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取得了理想的
实验效果。

【潍坊市奎文实验中学】 潍坊市奎文实验中学创建于2000年,是一所国办全日
制普通高中。学校占地39599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0260平方米,现有32个教学班,
1800余名学生。
学校教学手段齐全。 先后投资220多万元,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配备了各
种功能教室,实验教学仪器和器材配备齐全。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连续三年从全省范围内招聘优秀骨干教师81名,从优秀
大学毕业生中选拔青年教师55名。现有教职工194名,其中专任教师143名,学历
达标率100%。有省、市级教学能手63名,中学高级教师18名,一级教师61名。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探索和完善了“寄宿制封闭式管理”的德育工作
新模式,围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目标,开展了一系
列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走向成功铺就了基石。
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实施了分层次教学策略,“文、理、音、体、美五
类并举,奥赛实验班、提高班、加强班分类指导”,实现了“教育适应学生,学
生选择教育”,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学校在加强文理教学的同时,突出艺术教育特色,采取“分类指导,培优促
特”等措施,有效开展了音体美特长教育,张扬了学生个性,凸显了学校特色。
学校实施“科研引路,全面育人”策略。实施了促教师发展的“三名”工程和促
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三五”工程。“十五”期间,承担全国和山东省多个重点课
题的实验研究任务,教育科研成绩斐然。
建校3年来, 学校得到快速发展。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现代
化的教育设施、特色鲜明的育人模式,为培育一流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渐
渐形成了“文明守纪, 奋发向上” 的校风,“严谨博学,为人师表”的教风和
“刻苦勤奋,勇于拼搏”的学风,先后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和省级规范化学校。

【潍坊市实验小学】 潍坊市实验小学是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
创建于1952年。1998年以来,学校以优质的教育奉献社会,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学校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蓬勃发展,新建了教学楼、办公楼、教师宿舍楼,现占
地15500平方米,有32个教学班,在校生1950名,教职工107名。教师学历达标率
100%,大专以上学历教师达75%,小学高级教师36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
学能手14人、区级教学能手37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
伍初步形成。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墙壁上诗词、警句、伟人像等悬挂整齐,
各种花草树木均配有生动的解说词,尽显书香童趣。学校电化、实验教学设施先
进,专用教室功能齐全,使用率高,多媒体全部进教室,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建
有运行良好、软件较完备的校园网,图书资料丰富,极为宜学益智,各种活动井
然有序,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基本形成。
学校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办学宗旨,以“追求教育的个性,构建
创新的乐园”为办学理念,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办学思路明晰
科学,即“靠制度求规范,创特色求发展,育名师创名校”。学校领导班子团结
勤奋、精干务实、勇于开拓,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学校内部
体制改革,全面搞好了校内外公共关系,努力争创学校最优化的发展环境,连年
被评为学校管理优秀单位。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带动战略,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承担国
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2个,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
科研制度, 并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1)以大量背诵古诗词为主要
特征的诗文特色。为发扬民族文化,抢救儿童黄金记忆时间,学校果断实施了这
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诗文素养实验,构建了以诗文大小两课为主体,以创设
诗文环境和开展诗文实践活动为辅助,三环相扣、一体两翼的实验实施模式,受
到国内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 《中华教育》 、《大众日报》、《齐鲁晚报》、
《山东教育》等报刊和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媒体作了多次报道,实验成果
在省内进行了推广, 慕名而来参观学习的单位络绎不绝。(2)家庭教育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遵循德育规律,致力构建良好的德育网络。以创新家庭
教育实验研究为载体,改革家长学校,成功创办了单亲家长会、隔代家长会、低
中高年级家长会、优秀生和特优生家长会等不同形式、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课
程,使家长树立起新时期的人才观、教育观,掌握了科学的教子方法,创设了良
好家教环境。
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成果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国合作教育重
点实验基地、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
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
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示范学校、
潍坊市十佳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少先大队被授予全国雏鹰大队和
全国红旗大队荣誉称号。科学技术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