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6&rec=32&run=13

【信息工作综述】 建区以来,政府系统信息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反映和挖掘热点、难点、焦
点问题为突破口,始终立足于搞好“三个服务”,全面加强信息采编上报工作,
信息数量明显增加, 信息质量明显提高。(1)强化信息网络建设。在各街办、
区政府各部门设立信息网络人员,确定了分管领导和专职信息人员,具体负责本
单位信息编报工作。 (2)强化信息捕捉。把信息和调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开
发和挖掘深层次、高质量的信息上下功夫,改变坐等信息、闭门雕琢的做法,主
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注重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
题搞好调查研究,形成一些有事实、有分析、有见地、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调
研信息。梨园街办西河西村拆除乱搭乱建的情况调查,有分析、有措施,上报市
政府, 市长作了重要指示,做法在全市范围内介绍推广。(3)建立信息通报制
度。为进一步强化信息工作,建立了信息通报制度,每季度通报一次,通报结果
报告区政府主要领导, 以及各街办、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4)突出问题
性信息编报工作。在报送信息工作中,存在重报喜、轻报忧的问题,为扭转这种
局面,进一步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拟定了信息征集通知单和信息采用通
告,确定征集主题,下发相关单位组织编报,进一步提高了信息质量。同时,对
报送问题性信息的单位进行重点通报表扬,提高单位报送问题信息的积极性,问
题信息的编报,便于领导及时安排部署工作。编报的关于社区建设、市场设置等
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被上级部门采用。

【综合调研工作综述】 1994年9月,奎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设立政策研究室,
1997年1月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9年7月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更名为调
查研究室, 编制增加到6人。1998年以来,调研室紧紧围绕区政府中心工作,就
发展民营经济、重点项目建设、经营城市、农村税费改革、社区建设等领导重视、
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形成有情况、
有分析、有建议的综合调研报告40余篇,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其中《关于推进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与建议》、
《关于城市近郊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的探讨》 等8篇报告在全市政府系统优秀调
研评选中获奖,《加快工业立区步伐,实现经济跨跃发展》、《突出重点,狠抓
关键,全力做好就业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化,加快建设经济强区》和《有动
力,才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等28篇文章分别在《山东经济战略研究》、《山东通
讯》、《山东政报》、《大众日报》、《潍坊日报》等省、市报刊发表。2002年
创办内部刊物《调查与研究》、编印13期,刊发文章52篇。

【外事侨务工作综述】 外事侨务科作为区政府办公室内设科室,多年来认真贯
彻落实党的外事侨务工作方针、政策,执行区委、区政府关于外事、侨务工作的
意见和措施,研究制定了全区外事、侨务工作规划和计划,多次安排区级党政领
导的涉外活动;负责全区的对外交往工作,管理指导全区各类对外友好交往活动
14项,审定基层对外友好项目2项;办理全区所有单位人员的公派出国事务341人
次,并对出国人员进行外事政策和外事纪律教育,掌握了解在国外活动情况和出
访成果;指导、协调邀请单位接待工作和开展交流活动,负责组织接待来访的主
要外宾50余人;认真贯彻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坚持每年春节走访慰
问贫困归侨、侨眷和侨属,并协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20余项。

【对台工作综述】 1998~2002年,区台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和工
作部署,紧紧围绕祖国统一和经济建设大局,本着既积极稳妥又开拓进取的原则,
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了各项对台工作的深入开展。(1)全面完成了5届鲁台会的
各项筹备参会工作。共邀请参会外商641人,其中台商235人,占与会外商的37%;
签订台资合同、 协议16个,合同、协议台资额559.96万美元,其中合同4个,合
同台资额85.1万美元; 签订贸易合同5份,合同额达300多万元。(2)对台经贸
稳定增长, 五年间共新批台资企业15家,总投资761.6万美元,年上交税金30万
美元, 投资领域涉及餐饮、商业、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3)对台交流向纵
深发展。 五年间,全区累计接待台胞1100多人次,因私赴台80多人次,为9名台
胞办理了在奎定居手续, 促成了3个企事业考察团组入台交流,结交了一批在经
济上有实力、政治上有影响的台湾中上层人士,为今后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奠定了
基础。 (4)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不断深入。五年间共组织编写了《中国山东省
潍坊市奎文区基本情况简介》、《致台胞、台属的一封信》等大型宣传材料。采
取形势报告会、涉台教育课等形式,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和平统一祖国的信心,
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对台工作的良好氛围。

【史志工作综述】 1998年以来,史志工作围绕为全区经济发展服务,全面反映
奎文区发展状况, 主要抓了四个方面: (1) 编辑出版了《奎文年鉴(1994~
1997年) 》 ,全书60万字,装帧精美,内容翔实,获省、市史志办高度评价。
(2)及时为省、市史志办提供材料达8万字,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组稿任务。
(3)为庆祝建区十周年,着手组织编写《奎文十年》。(4)健全了史志工作网
络。全区各街道、区直各部门都确定了素质较高的史志工作人员,使这项工作始
终有人抓,有人管,从而保证了史志工作任务的落实。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综述】 1998~200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机
关事务管理处坚持后勤工作“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方向,
始终牢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部门服务宗旨,以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
办事效率、质量为重点,大力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区直机关提
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队伍建设富有成效。加强班子建设,形成一个核心,班子廉洁勤政、团结协
作,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一个整体,坚持“三会
一课”制度,大力推行“按程序民主评议党员”、“中层干部轮岗”和“岗位目
标管理责任制”等制度,增强了工作人员的竞争和服务意识,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全区机关建设工作中,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并
在全区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1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同志被评为
优秀共产党员,发展新党员8名,21人次被区委、区政府嘉奖,其中4人记三等功,
处机关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
财务管理不断规范。陆续推行了“财务专管员制度”、“按经费指标开支制
度”、“财务分析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节支挖潜,加强财务管理,使财务
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共建立记帐凭证5400多份,各项业务发生总额
5100多万元,减少不必要支出78.6万元。
基建维修工作不断加强。先后完成了办公区搬迁、机关宿舍区设施配套及办
公区改造等大型基建任务,圆满完成了每年的供冷、供暖工作,并于2001年推出
了供暖工作“定额法” , 在保证供暖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运行,2001、
2002年共节约经费28.6万元。
“两区”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加强办公区管理,变物业保洁为机关干部自行
保洁,收效显著;对宿舍区进行了立体式绿化,绿化面积6400多平方米,办公区
和宿舍区分别被授予市级花园式单位和区级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加大综治工作力度,综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制定了《住宅小区管理规定》、《房
屋上市交易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两区”的管理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
化管理的新阶段。小区先后被授予市级优秀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市级卫生小区、
区级安全小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爱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幼儿园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区
直机关幼儿园入园儿童达到760多名, 并设分园一处。先后被评为省级实验幼儿
园、市级现代化教学示范园等。

【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工作综述】 1997年10月,奎文区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行工
作完成并顺利通过了潍坊市人事局的验收。几年来,区人事局从区情出发,从全
区公务员队伍实际出发,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认真实
施各单项法规。
一、国家公务员考录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行以来,奎文区人事局严把公务员队伍“入口关”,坚持
考录制度, 逢进必考, 防止了公务员队伍的膨胀,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
1998年, 根据市人事局部署,组织了招考人民警察工作,全区共有355人报名参
加考试, 84人进入体能测试范围,最后53人(含7名公安院校委培生)被录用为
人民警察,分配到奎文区17人,分配到市公安部门36人。2002年,根据市人事局
统一安排,组织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和人民警察工作,全区计划招考
国家公务员12人,人民警察16人,共有1369人报考国家公务员,报考与录用比例
高达110: 1,558人报考人民警察。经过笔试、面试、体能测试、体检、政审等
各项环节的严格考核,最后录用国家公务员12人(男6人,女6人),录用人民警
察16人。
二、年度考核、部门千分制考核工作圆满完成
区人事局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市人事局的统一要求,圆满
完成了1997~200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和区级年度“先进单位”
评选工作。 1997年,共有1406人参加考核,其中科级干部381人,一般工作人员
1025人,通过考核,217人获得表彰,其中记三等功人员29人,嘉奖人员188人,
评选先进单位24个。 1998年,共有1310人参加考核,其中科级干部371人,一般
工作人员939人,通过考核,208人获得表彰,其中记三等功人员29人,嘉奖人员
179人,评选先进单位27个。1999年,共有1382人参加考核,其中科级干部395人,
一般工作人员987人,通过考核,216人获得表彰,其中记三等功人员35人,嘉奖
人员181人, 评选先进单位24个。2000年,共有1437人参加考核,其中科级干部
481人, 一般工作人员956人,通过考核,228人获得表彰,其中记三等功人员34
人,嘉奖人员194人,评选先进单位32个。
区人事局在组织考核过程中,与时俱进,转变思路,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
考核办法。从2001年度开始,推行区直部门千分制考核制度和部门负责人独立考
核制度。即根据全区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制定《区直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办法》,
将部门年度工作分为日常业务工作、重点工作、民主评议三个考核部分,每一部
分又分为若干分项和小项,以分数量化,总分1000分,年终由各责任考核单位以
打分(加分或扣分)的形式对各部门进行统一考核,按综合得分多少确定先进单
位,垂管单位参照该考核办法,按得分多少确定“为经济服务先进单位”。区考
核办印制统一评议票,对部门负责人在全区范围内组织评议,根据评议成绩和表
彰比例确定受表彰人员,不再参加部门评议,大大提高了对部门负责人考核的民
主性和公正性。 2001年,共有1443人参加考核,其中科级干部443人,一般工作
人员1000人,通过考核,253人获得表彰,其中记三等功人员34人,嘉奖人员219
人,评选出先进单位10个,为经济服务先进单位13个。2002年,共有1414人参加
考核,238人获得表彰,其中记三等功人员39人,嘉奖人员199人,评选出先进单
位10个,为经济服务先进单位5个。
为了提高对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等次的管理, 区人事局历时3个多月,将1994
年以来, 全区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等次输入微机,于2003年6月建立了“奎文区工
作人员年度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等次的微机化管理,大
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查询速度。
三、其他各单项法规全面实施
区人事局作为全区国家公务员的管理部门,除认真组织实施考录、考核等法
规制度外, 还认真实施其他各单项法规。(1)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制度。要求各
部门中层干部必须通过竞争形式上岗,增加了干部任用的透明度,提高了干部工
作积极性。2002年结合机构改革组织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成效显著,全区共有38
个部门的325名工作人员参加了124个职位的竞争,竞争程序严格,结果公正,为
广大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片展示才华的阵地。 (2)努力实行回避制度。根据《国
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要求,全区有2名同志因亲属关系实行了任职回避,使干部
任用更科学、更合理。

【开发人才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服务】 近几年来,区人事局积极适
应新形势下人事人才工作的需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科教兴
区”的战略方针,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急需的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加强
人才引进和管理使用,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
持,促进了全区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的人才氛围
近年来,针对企业人才不足,制约全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优秀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区营造一种尊重
知识、 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1)主动走出去搞好上门宣传,
定期或不定期走访辖区内的大中专院校和各类企业,召开座谈会,对人才需要情
况进行调查摸底,宣传人才在建设中重要作用,促使企业更新用人观念,引导企
业到人才市场招聘人才, 共发宣传材料5万余份,发展人才市场会员单位1200余
家。 (2)利用参加省、市级人才交流会的机会,结合本职工作,向与会单位和
求职人员发放宣传材料,介绍人才市场的服务职能和工作程序,提高市场的知名
度。 (3)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奎文区良好的
引才环境和取得的成果,提高人才工作的社会影响,并通过24小时人才服务热线,
推出“奎文人才市场信息窗”栏目,面向社会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做好人才信息
咨询。 (4)将全区的人才优惠政策制成网页,在互联网上宣传。全区上下已形
成了“缺人才找人才市场,找工作到人才市场”的可喜局面。
二、采取有利措施,多渠道引进人才智力
奎文区建区时间短,人才队伍整体上层次较低,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新兴产
业急需的人才缺乏。为此,区人事局积极采取措施,制定了《奎文区引进人才暂
行规定》、《关于解决辞职来奎文区工作科技人员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
列政策规定,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弥补了人才欠缺的先天不足。
大力引进国内人才。 (1)积极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抓住高等院校毕业生分
配这一有利时机,组成专门的人才引进班子,组织用人单位赴济南、沈阳、北京
等地的高等院校引进急需人才。通过发布招聘广告、院校推荐、毕业生座谈等形
式,鼓励奎文籍毕业生返乡工作。同时宣传奎文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籍毕业生
到奎文建功立业。几年来,围绕造纸、冶炼、纺织、服装、橡胶等支柱产业,先
后从各类高等院校引进毕业生1002人,其中研究生9人,本科生443人,专科及以
下毕业生550人。(2)积极参加各地举办的各类人才交流会。近几年来共组织36
家企业参加了北京、济南、武汉、天津举办的人才交流会12场,求职登记3000余
人次, 潍坊凤凰纸业有限公司一次引进专业人才20余名。(3)充分发挥人才市
场的功能, 通过定期举办企业招聘专场等, 积极为人才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
(4) 搞好无形人才市场建设,开展网上人才交流。充分发挥网上人才市场的作
用,与国内各大人才市场联系,通过电子邮件传送人才需求信息,仅2002年一年
就为潍坊金宝集团公司、潍坊宏伟钢厂等5家企业引进了5名高级职称人员。(5)
做好日常人才招聘、推荐工作。坚持每周三举办一次人才集市,开展人事代理、
就业指导、人才信息查询、人才推荐、人才素质测评等各种服务活动。近几年来
共接待各类人才5万人次, 向用人单位推荐3000人次,输送各类人才2000余名,
缓解了企业的人才紧缺状况。
积极开展引起国外智力工作。先后为潍坊华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宏力空调
厂、 凤凰纸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5名外国专家,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技
术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努力聘请专家、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吸纳离退休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地处市
区中心,辖区内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多的优势,主动聘请科研、金融、
信息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和离退休专家,担任企业的经济和技术顾问,参与技术
研究,实施“借脑”和“引脑”工程。全区各类单位聘请专家80名,离退休科技
管理人员90多人。
三、调整人才布局,合理配置人才
为加强非国有企业人才联合会建设,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到街道、
村办企业、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工作,服务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区人事局加
大政策倾斜和优惠力度,先后制定了《关于管理流动人口人事关系的暂行规定》、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拓宽人事代理的服
务范围,同时加强内部管理,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
对代管人员提供热情、快捷、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对到非国有单位工作的大
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在提供代管人事档案、毕业生转正定级、调整档案工资、
计算连续工龄、职称评审、出具政审材料、代缴养老保险等人事代理服务的基础
上,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开展了管理户口关系、计划生育、组织关系等新的服
务内容。 (1)与公安部门协调,设立了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管理代管人员的
户口关系, 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已达到1200人。(2)与民政、计生部门和有关
街办协调,开展了出具婚姻介绍信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结合代管人员的实际情
况, 制定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共为215人出具婚姻介绍信,为56名已婚育龄妇女
申请了计生指标。 (3)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区人事局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
求的各种载体,促进了流动党员教育活动的开展。建立了“两卡一档”,即党员
联系卡、活动记录卡和党员生活档案,抽出专人负责党员联系、活动记录和日常
事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理论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学习
党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了流动党员的党性觉悟和思想政治
素质。针对广大流动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开展特色
服务,积极为广大流动党员排忧解难,增强了教育的凝聚力。党委共转接党组织
关系65人,为26名预备党员办理了转正手续。

【机构改革工作综述】 奎文区机构改革工作于2001年11月中旬全面铺开,这是
奎文区自建区以来经历的首次机构改革,此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
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历时5个多月,于2002年4月中旬结束。
改革工作达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
一、多方论证,精心组织实施。根据全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奎文
区实际,区人事局(编办)对全区的机构编制、实有人员、拟退休人员等基本情
况进行了多次摸底和数据测算,并深入到部门和街道征求意见,及时与市编办纵
向联系和对周边各县市区横向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提出了改革工作的
初步安排意见和实施意见。在市委、市政府批复我区改革实施意见后,拟定并分
别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下发了《区委、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街道党政机
关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以及《潍坊市奎文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意
见》、《潍坊市奎文区机构改革人员定职定位实行竞争上岗的意见》、《关于区
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三定”工作的意见》等各项配套文件,保证了全区机构改
革健康有序开展。
二、“三定”工作成效显著。区人事局(编办)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有关
文件、法规规定,对部门原有职能、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区
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部门“三定”意见。改革中,调整理顺职能66项。其中,
强化职能9项,弱化职能9项,部门之间调整职能21项,下放职能10项,增强职能
17项。改革后,区委工作机构保留设置7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2个,区政府工作
机构由23个精简为19个, 精简12.5%;区级党政机关行政编制由352名精简为275
名, 精简22%。其中,区委机关由86名精简为76名,精简12%;区政府机关由266
名精简为199名, 精简25%。街道行政编制按市里要求调整为216名;街道事业编
制由293名精简为275名,精简6%;街道行政机构设置由64个精简为24个,精简63
%,事业机构由70个精简为48个,精简31%。
三、坚持政策引导与稳定并重,圆满完成竞争上岗和人员分流工作。人员定
岗和分流工作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难点,也是落实“三定”方案的重点。为切实搞
好竞争上岗工作,区人事局(编办)研究制定了机构改革人员定职定位实行竞争
上岗的意见,对竞争上岗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方法步骤等做了明确规定。并
对各街道和区直各部门的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进行严格审核。此次改革,街道共有
160人参加了44个中层职位的竞争;区直各部门共有165人参加了80个中层职位的
竞争。通过竞争,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专门制定了区级机
构改革人员分流意见,对人员分流的途径、形式、条件、待遇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对一部分年龄偏大的领导干部作了妥善安置。各街道、区直各部门均按要求制定
了详细的人员分流计划,为三年内人员分流任务的按期完成打下了基础。此次改
革, 全区共确定分流人员135人。其中街道机关分流人员49人,街道事业单位分
流人员46人;区直部门分流人员40人。在人员分流工作中,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
政治工作,基本做到了走者愉快,留者安心,没有出现大的思想波动和上访现象。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综述】 区人事局根据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要
求,适应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
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措施,努力营造适合专业技术人员发挥才能的良好
社会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推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管
理工作向着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一、职称评聘工作
区人事局注意抓好“评审前、评审中、评审后”三项管理,确保了职称评审
工作的顺利进行。 (1)认真做好职称评审和推荐工作。1998年以来,累计评审
和推荐教育、 卫生、工程等各系列专业技术职称4775人,其中:高级382人、中
级1835人、初级2558人。截止2002年底,全区共有专业技术人才8629人,其中高
级515人, 中级2714人, 初级5400人。(2)积极推行聘任制度。区人事局坚持
“以事定岗、因事设职”的原则,根据单位的业务特点综合分析专业技术职务岗
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设岗职数,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同时,不
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制度,积极引入聘任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在一些
人才紧密型和岗位设置超比例的单位,推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逐步实现专业
技术人才的科学化管理。截止2002年底,全区事业单位聘任专业技术人员3723人,
其中高级139人, 中级840人,初级2744人。(3)全面开展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定
级工作。 1998年以来,共举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考核,共考核
技术工人375人,其中高级145人,中级157人,初级73人。
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区人事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潍坊市奎文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
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做好1999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
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规定,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培训方式等都进行了明确的
规定。 1998~2002年,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7110人次,培训课题30多项。通
过开展继续教育,极大丰富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理论知识,增加了他们对新知
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掌握和了解,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和技术创新能力。
三、拔尖人才管理工作
区人事局在搞好拔尖人才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建立健
全拔尖人才选拔、定期走访等管理制度,通过与拔尖人才面对面的交谈,积极向
拔尖人才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介绍关于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发、招
商引资、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规定,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情况汇报。
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保障了建议渠道的畅通,充分调动了拔尖人才参与
全区规划、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截止2002年底,全区共有市级拔尖人
才5名,其中:第五批市级拔尖人才3名,第六批市级拔尖人才2名。2002年,1人
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称号,多人在教育、纺织、机械、造纸等行业取得新成果,
研制开发的环保型真空镀铝纸、色纺AB纱、新型防气锁管式抽油泵等新产品,发
展前景广阔,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拔尖人才作用的发挥,极大地推动
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产生了
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