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潍坊市奎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6&rec=120&run=13

——2001年3月7日在潍坊市奎文区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潍坊市奎文区区长侯方恒

各位代表: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市、区委的要求,区政府在深入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
战略研究,广泛征求区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潍坊市奎
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以后,根据中央的《建议》精神作了认真修改,并提交区委十届五次全体会议原
则通过。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潍坊市奎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
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回顾
“九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就的五
年。五年来,区政府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组织和
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开拓,加快发展,顺利完成了“九五”
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
步增强。 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1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3%。其中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0.6亿元、10.4亿元和6.1亿元,年均增长4.8%、
10.7%和13.8%。完成财政总收入1.8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
亿元,年均增长16.5%。概括五年来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经济结构不断改善。“九五”期间,全区大力实施“进三强二调一”
的产业发展战略。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5年的4.8:64.8:30.4调整到2000年的
3.5: 60.7:35.8,各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农业经
济逐步向集约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特种动物养殖园区、农业观光旅游园区初具
规模,城市农业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经济以投入促发展,培植了潍坊钢铁集团公
司、华鑫股份有限公司、金宝集团公司等骨干企业,上缴税金过百万元的企业达
到15家。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提高。规划建设
了省级汽车交易市场、早春园市场、福新园市场等各类大中型市场41处。2000年,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亿元,年均增长11%。
(二)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坚持因企制宜、一厂一策,企业改革取得较大进
展, 一批街村和区属企业通过改制、改组开始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共有266家街
村以上企业进行了改制, 企业改制面达到93.7%。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
改革迈出新步伐。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住房、投融资、
财税等各项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三)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2000年出口创汇194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05%,五年累计出口创汇4646万美元。发展了纺织、服装、机电等一批骨干出口
产品,出口渠道日趋稳定。“九五”期间,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4个,合同外
资额1377.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21.2万美元;全区获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到
10家。去年以来通过组织全民招商,利用外资工作进展速度不断加快,去年实际
到位区外资金1.18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01万美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九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
成20.9亿元。 重点建设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全区技术改造投资达7.5亿元,实施
技改项目150项, 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2种、专利产品15种。围绕“开发东部,建
设新区,构建现代化大潍坊”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城市化和旧城改造工程,
开发建设了舜都花园、金宝新村等一批质量较高的居住小区和友谊商场等骨干商
业设施,房地产开发和旧村改造分别完成投资2.1亿元和5.1亿元,开发面积分别
达到31.7万平方米和92.5万平方米, 小四环以内农村住宅楼房化比例达66.2%,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市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五)民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到去年底,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2万户,从
业人员2.86万人;民营企业发展到1122家,从业人员2.23万人。五年间,个体工
商户和民营企业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8.9%。一批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民营企
业逐步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兴区”成效明显。“九五”期间,全
区累计取得较大科研成果53项, 申请国家专利199项,创办民营科研机构30家,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2%。教育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到“九五”
末,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达到15处;成人教育健康发展,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达到
14处;校舍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扩建了潍坊实验中学、潍坊日向友好学校、新华
中学、英才学府等18处学校,竣工面积16.8万平方米。区内交通便利,公路通车
里程达到66公里。新建和拓宽了庄检路、穆邵路等农村道路,63个行政村基本实
现了村村通柏油路。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85‰以内,
计划生育率达到99.97%。环境保护和规划国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可持续发展
战略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九五”期间,全区共引进医疗
新技术、新项目108项,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处,第二人民医院综合保健楼、
卫生防疫站检验楼等先后建成使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居民精神
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健康发展,社区服务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劳动、
人事、审讯、统计、民政、档案、信访、外事、侨务、对台、防震减灾、妇女、
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
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0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07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达到3666元,“九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4%和9%。精神文明建设和民
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认真搞好国防教育和民兵
预备役建设,新时期“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通过开
展“三讲”教育,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
展。
各位代表,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我们全区上下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
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
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各民主党
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向驻奎文区的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武警官兵
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我区建设和发展的上属各部门、各单位和国内外客商表
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区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在发展中仍然面
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人均水平较高,但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散、
小、低,部分企业体制、机制不活,经济运行质量不高;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
档次低;对外开放缺乏深度和广度,招商引资和出口创汇总量偏小,横向比较差
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城市管理水
平不高,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不够完善;融资渠道不宽,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真正
形成;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安全生
产和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在宗旨
观念、工作作风、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对这些问题,
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从国际环境看,新
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环境看,
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
来许多新的课题。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展望国内外形势,我们面前既孕育着机
遇,又充满着挑战。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今后五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
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
中全会和全国、省、市人代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立完善的社会
主义市场体制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区、商贸强区、科教兴区战略,积极推进
城市化进程,加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提
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建设现代化的经济强区。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11%,“十五”末达到28.8亿元,人均GDP3200美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
加值分别增长3%、 10%和13%,达到0.7亿元、16.8亿元和11.3亿元;三次产业比
例调整为2: 58:4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1%,达到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11%, 达到1.72亿元。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与国际经贸制度接轨。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600元和4900元,年均增长5%
和6%。 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建立适应经
济发展的科技新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小学和初中生入学率继续保持100%,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坚持经济建设、城
市建设与环境建设“三同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全区保持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
业。
上述任务目标,是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并同市“十五”计划衔接,经过深入
调查、反复测算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的。主要依据是:正确体现党和国家的路
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建议》精神,注意把握改
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质量、效益和人
均指标,强化宏观调控指标。在确定指标时,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
办法,既考虑每个指标的合理性,又考虑到各项指标之间的有机衔接,力求科学
合理、切实可行。如经济发展速度指标,“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与市计划持平,从我区实际情况分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确定“十五”
末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时,认真分析了我区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进
三强二调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农业将随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逐步
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按照城市化建设的要求和区位特点,逐步加大第三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确定人民生活水平指标时,参考了全市计划,其增长幅
度是留有余地的。对质量、效益、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也是在综合分析平衡的
基础上安排的,经过努力是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的。
“十五”计划的制定,力求做到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
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注意坚持和把握了
以下六条原则:一是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促进产业结
构和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通过科技和资本的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
劳动者素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和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促进经济运行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四是坚持转
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创造良好的发展环
境,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人类与自然、
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观念,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六是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相统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一致。
三、“十五”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大力实施扶优扶强和科技创新战略,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工
业是我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立区之本。“十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采取
切实有效的措施,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壮大
工业经济实力。在措施上,一是发展骨干企业带动。坚持改造与提高并举,对市
场前景好,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具备一定基础的行业和企业,继续加大投入,
加强引导和扶持,提高规模效益,形成竞争优势。重点抓好潍坊钢铁集团公司、
华鑫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骨干企业及其重点技改项目的建设,培植一批利税大户,
带动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多家企业共同支撑的局面。力
争到“十五” 末,利税过5亿元的企业1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3家,过千万元的
企业6家。 二是依靠高新技术拉动。一方面,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技
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等形式,对冶金、纺织服装、造纸包装、机械机电等传统产业
进行高起点改造,创造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依托现有企业,走产、学、研一
体化的路子,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加快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
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提高智能化仪表、电气控制设备、包装新材料等
现有科技产品的档次和生产能力,并向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应用软件等新产品
领域拓展。加大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宏力冷暖
设备、亚东化工塑胶、华新电气等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三是建设工业
园区推动。把园区作为工业集中布局、集约经营的载体,按照放眼长远、统一规
划、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迅速启动,搞好水、电、道路、通讯等配套设
施建设,广泛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加快园区的培育,使之逐步成为招商引资
的密集区,对外开放和科技进步的示范区,发展后劲充足的财政贡献区。
(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比重。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发展区域经济、增强
地方实力的重要支柱。 目前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与我区经济发
展需要和区位优势不相适应。为此,必须把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进一步优化内部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到2005年,“三产”增加
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第一,要加快市场建设。重点搞好金
宝市场群、北下河商城、温州商业城、友谊超市等重点市场和骨干商场的规划、
建设和培育、发展,以产业促市场,以市场带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不断繁荣。
第二,搞好沿街开发。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对
潍州路、北海路、文化路等骨干街路两侧的开发建设,形成一批结构合理、功能
齐全的沿街商业带,进一步繁荣路域经济。第三,加快旅游观光、社区服务、科
技信息、文化传媒、金融保险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主要搞好金宝植
物园、民俗旅游村建设,在南部发展以休憩、观赏、度假为主的旅游休闲区,增
加旅游景点和娱乐设施,建立交通、食宿、娱乐相结合的旅游服务体系。服务业,
积极探索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网上销售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大
力发展金融、会计、律师、公证、咨询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信息
业,加快科技信息、人才、统计等数据库建设和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信息设备
市场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
服务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三)积极调整第一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城市
农业转变。“十五”期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优质、高效城市农业为
重点,围绕特种动物养殖、名优稀特果品、蔬菜等行业,大力发展集约化生产,
同时,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充分利用区内外农产品资源,进一步拓展农
副产品深加工的路子,向工厂化生产、企业化管理迈进。重点搞好“两区一滩”
的建设和开发,带动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特种动物养殖区,进一步扩大水貂、
狐狸养殖规模,引进推广优良品种,逐步形成集养殖、饲料生产、皮毛加工、动
物资源开发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蔬菜果品种植区,以南苑芦笋种植为基础,引
种名优特品种,积极扩大规模,形成蔬菜果品种植基地。白浪河荒滩开发,坚持
防洪与生态建设相结合,逐步形成以种植、养殖和观光为一体的城市农业生态示
范区。
(四)加大各项改革力度,提高外经贸工作水平,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坚持
把改革创新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企业改革,继续坚持以产权改革为重点、多形式
改制的原则,因企制宜,注重实效,加快区属工商企业和街村企业的改革步伐。
对已改制的企业,做好深化完善工作,实行“三改一加强”同步推进,真正创一
个好机制,建一个好班子,培植一批新的增长点。精心组织好农村税费改革,切
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
审批制度改革,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
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进科技、教育、卫生、财税等事业单位内部管理
体制改革,搞好以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树立“奎文以外就是外”的大开放思路,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和
战略任务来抓。通过进一步落实责任目标和奖惩措施,调动全区上下的积极性,
迅速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采取节会招商、以商招商、
代理招商、出国招商、委托招商、专业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手段,不断拓宽招
商渠道。充分利用我区各种生产要素集聚的优势,抓好市场招商、房地产招商和
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加工贸易项目的引进。下决心改善投资软环境,落实优惠
政策,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收费门槛和营运成本,使投资者放心满意,事业有成。
坚持进口与出口相结合,培植新的贸易增长点,推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重点抓
好“三个调整”、“一个加强”。即调整市场结构,在巩固亚洲市场的同时,积
极开辟美国、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逐步实现外贸市场多元化;调整出口商品
结构,在提高纺织、服装、机电等传统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水平,研制开发国
际市场适销对路的花色品种的同时,重点做好农副产品的直接出口和深加工出口,
培植和发展创汇农业;调整贸易方式,在搞好加工贸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一般
贸易。加强对重点创汇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工作支持力度,培植一批出口创汇大户。
继续做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申办工作,进一步扩大创汇队伍。
(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改善所有制结构,推动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
长点。我们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扩张总量,提高质量,
拓宽领域,增加份额,促其尽快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一是抓量的
扩张。通过培育有市场、有潜力的骨干企业带动一批,着力抓好载体建设集聚一
批,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组转化一批,狠抓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引导全社会
力量形成热火朝天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局面。二是抓质的提高。通过“培强、做
大、争优”,引导民营企业摆脱传统观念,冲破地缘、亲缘束缚,外树形象,内
抓管理,尽快实现民营经济由作坊式、封闭式和分散式经营向制度化、现代化和
规模化经营转变,向科技型、外向型发展,做到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技术
上等级,较大幅度地提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地方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人
员中的比重和份额。三是抓政策扶持。坚持“放胆、放手、放宽、放开、放活”
的原则,只要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群众致富,在不违背国家法律、
法规的前提下,取消各种限制,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促进民营经济的
健康快速发展。
(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建
设特大城市的规划和区政府的职责,“十五”期间城市建设的重点是:第一,按
照城市特色和功能定位,运用市场机制,加强旧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盘活土地
资源,拉动经济发展。旧村改造坚持“统一规划,完善政策,集中建设,联片开
发, 设施共享” 的原则和要求,着力提高旧村改造档次,加快向城市化过渡。
“十五”期间力争完成改造面积70万平方米,小四环以内基本实现楼房化,小四
环以外楼房化比例达到50%以上。 房地产开发,以经济适用住房、商住楼和高档
住宅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和高质量建设,抓好续建和已开工项
目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在九龙山村周围、樱南村以南及四平路、鸢飞路两侧规
划一批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十五”期间,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达到80万平方
米。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里搞好文化路、四平路、樱前街、双河街
等道路建设和北宫东街拓宽改造,加快鸢飞路等道路的建设。搞好白浪河、虞河、
张面河、小四环绿化工程和九龙山树木园的规划建设。“十五”期间,新增园林
绿地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到11平方米。第三,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现代化的要求,搞好廿里堡
街区的规划建设,加快与中心城区的对接,辐射带动街区的城市化进程。第四,
加强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逐步健全完善服
务设施和功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面向优抚对象、社区居民、社区单位和
下岗职工的就业介绍、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环境管理、法律咨询等
各项服务,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
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第五,依法加强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卫整治,提高城市管
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七)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不断推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素质。
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教育。
科技发展要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在运用高新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搞好企业技术引进与研究开发,努力把一批企业
办成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基地,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不断深化
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办科技机构和科研组织,促进民营科技向高科技、产
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成
果。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广泛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来奎文投资兴业、献计出力。
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调整、完善农村学校布局,加快城区学校的规划建设,逐步
缓解上学难问题。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标准、高
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实现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积极鼓励各种形式社会
力量办学,提高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
(八)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项社
会事业全面进步。今后五年,要围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重处理好经济发展
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促进人口、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坚
持计划生育责任制,重点抓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确保人口控制目
标的实现。加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
加强环境保护和水污染、城市大气、垃圾、噪声污染的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区
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加快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广泛开展群众体
育活动,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强化有效预防
和治疗手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搞好政策支持和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
“双拥共建”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把国防教育引向深入。其它各项工作
都要有长足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依法
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在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坚持以德治区,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提
高到一个新水平。要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
公民为目标,抓好理想信念、形势任务、科学知识、民主法制等各方面的教育,
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胆探索贴近实际,贴近
经济建设,贴近干部群众思想、工作、生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形式,最大限
度地挖掘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努力形
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
入,精心组织好争创文明村居、文明行业、文明家庭和文明市民等群众性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提高全区人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
强大精神动力。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务实、高效、廉洁的政
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十五”宏伟目标的重
要保证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府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公务员要认真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自觉与以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地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断增强坚持和
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把是否符合“三个代表”作为衡量各项工作成败得
失的尺度和准绳,真正使“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要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知识,提高理论和
专业知识水平;努力向实践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准政府职能发挥与市
场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加有效地实施对政府工作
的领导。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
障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进一步扩大基层民
主,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加强与人大政协的联系,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
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负责地办理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
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坚持依
法治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
和法制观念,提高严肃执法、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及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势力,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潜在
的不稳定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
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依法处理好政府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决防
止和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等现象,把经济和社会事务
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加强廉洁勤政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在政府全体人员中认真开
展廉洁勤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用政纪法规规范约束政府工作人员
的行为。重视勤政建设,在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大力宣传和弘扬“解
放思想、 实事求是” ,“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
“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五种精神”,使之成为
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成为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坚持从严治政,
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坚持纠、评、
建相结合,坚决治理“三乱”,纠正行业、部门不正之风。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
任审计,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和政绩复核、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为经济发展、为基层、为群众搞好服务。
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说实话、办
实事、求实效,狠抓工作落实,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浮夸虚报等不
良风气。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摆脱文山会海,减少公务应酬,深入基层,深入
群众,到困难和问题多的地方去,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对于
“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4%、12%;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在具体工作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今年工作大发展、
大提高、大突破的要求,抓住招商引资、改革改制、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科技
教育等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努力实
现“十五”的良好开局。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进入了充满希望的21世纪,展望未
来,前景广阔,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
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调动和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开拓
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宏伟目标,为建设一个文明富庶、
繁荣昌盛的新奎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