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奎文区统计局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6&rec=115&run=13

200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
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经济强区为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
三者关系,大力组织实施“进三强二调一”战略,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调整优化
经济结构,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稳定、健康发展。据初步测算,2000年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一、
二、 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0.6亿元、 10.4亿元、6.1亿元,比上年增长6.2%、
12.1%、9.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6%提高到35.8
%。
一、农业
2000年,全区农业以发展城市农业为方向,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大
力发展以水貂、狐狸为重点的特色养殖业和以潍县萝卜、芦笋等为主的特色种植
业,加快农业高科技走廊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0
年, 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9.0亿元, 比上年增长3.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
11308万元, 比上年增长6.2%。 其中, 农业产值完成3344万元;牧业产值完成
7750万元,增长21.8%。粮食总产量7094吨;蔬菜总产量33658吨,增长7.2%。
畜牧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特色养殖业成效显著。2000年,全区肉类总产量645
吨,禽蛋产量2789吨,奶类产量462吨。全年生猪出栏6863头,生猪存栏11915头,
羊存栏1344只,家禽存栏31.2万只,蛋鸡存栏26.5万只。以水貂、狐狸、鹿等特
种动物养殖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实现产值5961万元, 增长38.5%,占畜牧业产值
的比重为76.9%,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7%。年末水貂、狐狸存栏7.2万只,
出栏20.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3.5%、29.0%。
农业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2.6万千瓦, 全年用电量6260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2361吨(按实物量计算)。
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引进,农业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蓝狐生产综合
配套技术和“水貂、狐狸冬皮早熟控制技术”两个项目达到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
二、工业
2000年,全区工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加大技改力
度,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
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
增长15.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
钢材325201吨49.29
卷烟包装材料9774吨23.24
机制纸及纸板54126吨51.51
棉纱3439吨9.69
服装69.1万件15.94
针棉织品折用纱线量1476吨-4.09
布694万米11.04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创建区以来最高水平。2000年,全区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4106万元, 增长25.6%;实现利税20367万
元, 增长41.2%, 其中实现利润8613万元, 增长43.0%。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09.79%,比上年提高28.0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11.88%,提高3.28个百分
点; 资本保值率为99.41%,提高0.6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69%,提高
0.9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98次,提高0.3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为24777元/人,增长13.69%;产品销售率为98.24%;资产负债率为70.72%。
三、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成倍增长。2000年,全区全社会
固定资产完成45273万元, 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3143万元,集
体单位投资23130万元, 城乡个体私营投资9000万元, 分别增长5.1%、 9.4%、
61.0%。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 基本建设投资20276万元; 技术改造投资
13180万元, 增长5.8%;房地产开发投资118717万元,增长108.4%。房地产开发
施工面积20.6万平方米, 增长36.1%。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
重由上年的14.5%提高到26.1%。
建筑安装企业平稳发展,效益有较大提高。2000年,全区建安企业完成总产
值2.2亿元, 实现利税855万元,分别增长4.5%、31.9%;施工面积48万平方米,
增长5.0%;工程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44.7%。
四、交通运输、公路建设
交通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2000年,全区共拥有客货营运车辆1688部,增长
50.7%,其中出租车570部,增长13.3%。全年共完成货运周转量11220万吨公里,
完成客运周转量5832万人公里。
公路建设不断发展。全年共完成公路建设工作量600万元,拓宽改造公路2.4
公里,公路通车里程66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85公里。公路养护质量稳
中有升,综合好路率达到92.7%。
五、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市场稳中有升。200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3284万元,
比上年增长4.8%, 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3%。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16126万
元, 增长16.8%; 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90208万元,增长0.5%;其他经济零售额
26950万元,增长14.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1341万元,增长0.5
%;餐饮业零售额16135万元,增长95.9%;其他行业零售额25808万元,降低8.1%。
私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据工商部门统计, 2000年末,全区私营经济户数
1122户, 比上年增加99户; 从业人员22275人,注册资金52530万元,分别增长
4.8%、8.8%。
集贸市场繁荣活跃。 2000年,全区新建扩建3处大中型市场,城乡商品交易
市场发展到41处,全年成交额91247万元,比上年增长6.4%。
六、对外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
2000年,全区面对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全区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98个,
合同外资额4518.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44.1万美元,其中当年新批准利用外
资项目6个, 合同外资额212.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
增长22.5%、381.0%。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培植骨干企业,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2000年,全区出
口创汇总额194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5.0%。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164.8万
美元,增长81.2%;自营出口创汇780.8万美元,增长155.1%。全区共有10家企业
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圆满完成预算。 200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8081万元,比上年
增长9.0%。地方财政收入10229万元,增长12.0%;上交中央“两税”7852万元,
增长5.2%。财政总支出12246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灶内支出10660万元,
增长12.5%。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2000
年,全区全部税收完成18508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地税收入完成6137
万元,增长14.3%;国税收入完成12371万元,增长19.9%。
金融保险事业平稳发展。2000年末,全区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0亿元,
按同口径相比,比年初增加4.5亿元,增长17.1%;各项贷款余额15.2亿元,比年
初减少0.6亿元, 下降3.5%。2000年,保险机构共承担保险金额38.2亿元,增长
10.7%;完成保费收入4614万元,增长52.7%;已决赔款1008万元,增长36.2%。
八、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2000年,全
区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项,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5项,达到省
内先进水平6项。 全年共安排和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项,列入市级以上项目
10项,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
全区申请专利累计达274件, 其中当年新增58件。专利授权量30件,专利实
施率6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2%。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区新建、扩建、改造修复城市
道路面积1.85万平方米, 投资85.5万元。投资624万元,保质保量完成了“鸢都
湖”治理工程,圆满完成了“两河”绿化任务。全年绿化植树12.12万棵(株),
新增公共绿地3.4公顷。 旧村、旧城改造步伐加快。2000年旧村改造当年完成开
工面积28.0万平方米, 竣工面积15.2万平方米,投资达1.3亿元。全区累计已有
52个村完成新一轮规划, 住进楼房的农民达8780户,占农村住户的45%,小四环
以内楼房化比例达到66.2%。 旧城改造成果显著。北下河一期改造工程回迁楼建
成12座, 已完成回迁安置,二期拆迁工程正在筹备中;凤凰花园3个单体住宅楼
现已竣工,即将交付使用;民生街危改工程已完成回迁安置。全年旧城改造投资
8480万元,开工面积10.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5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环保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2000年,全区环保总
投资7857万元, 比上年增长184.6%。废水治理投资718万元,年工业废水处理量
463万吨, 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燃料燃烧中废气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气
消烟除尘率达到10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8%,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5%。
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素质教育得到全面
推行。 2000年,全区共有普通小学36所,在校生23114人;普通中学12所,在校
生10215人; 职业中专2所,在校生141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73人。各
类学校共拥有在职教职工3128人,其中专任教师2489人。有幼儿园58所,学前班
11处, 在园儿童5554人,3至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到86%。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在校生巩固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8%。毕业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5%。全
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15所, 占中小学总数的31%。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进
一步发展。2000年全区共举办成人教育培训班60期,培训4120人次。职工教育组
织培训72期, 培训3510人次。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到30家,4大类,14个专业,在
校生达到3212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0年,文化系统共发表各类文艺、美术作品100余件,
其中入选国家级奖8件, 省级14件。通过开展春节、“七一”、夏季乘凉晚会、
“国庆”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年培
训文艺人才2000余人,提高了文艺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
“扫黄打非”,促进了全区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有序发展。
卫生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0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处,床
位485张,卫生技术人员595人。开设院外分支医疗机构14处,社区卫生服务站38
处,进一步健全了城市卫生服务网络。预防保健工作常抓不懈,全区儿童计划免
疫“四苗”接种率达99.58%,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保偿投保率达100%,法定报告
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79.69/10万。全区卫生系统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4项,交
流和发表学术论文146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8篇,在省级刊物发表21篇,在
市级刊物发表117篇。
体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2000年,我区共参加市级
以上比赛项目12个, 获金牌6枚,银牌12枚,铜牌14枚。举办群众性健身活动23
次,参加人数达1.6万人次。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福利事业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末,全区共有在岗职工
16396人,全年发放工资总额13310.8万元,年平均工资8027元,比上年增加1034
元,增长14.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66元,比上年增加106元,增长3.0%。农
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30元,增加120元,增长4.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长。200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2.7亿元,
比年初增加2.4亿元,增长11.8%。
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稳步发展。 截止到2000年末,全区农民共有1.6万人参
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累计投保金额910万元。累计安置下岗职工916人,再就业率
达61%。 机关事业离退休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
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全区共对51名五保对象实行了供养,其中3处敬老院集中
供养了21名五保对象, 集中供养率41%;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2600元,分散供养
标准年人均1800元。对全区373户、884名城市居民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
放保障金59万元; 对252个农村贫困户、492人发放救济款2.1万元。全区福利企
业13处,安置残疾人员260人。
十二、人口与计划生育
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 2000年末, 全区总人口362477人, 其中农业人口
80102人, 占总人口的22.1%;非农业人口282375人,占总人口的77.9%(不含高
新技术开发区,总人口322805人,其中农业人口66366人,非农业人口256439人)。
在全区总人口中, 男性181570人,女性180907人,性别比为100.37:100(女性
为100)。据计生委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1.67‰,死亡率
为3.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3‰。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推行“两化一优”管理模式,圆满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
各项控制指标。 2000年,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9.97%,女性初婚晚婚率为99.4%,
一孩晚育率为99.9%。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持证率、验证率和建档率全部达到省、
市考核要求,全面完成了计划生育任务目标。
注: 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速按可比
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使用时请以统计年鉴
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