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5&rec=79&run=13

【概况】2005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潍坊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党的一系列强农增粮富民政策措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速
度快、增幅大、亮点多、后劲足的明显特点。
农民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收入构成日趋合理。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17
元, 同比增长13.1%。从收入构成来看,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885元,同比
增长13.7%, 对纯收入增长贡献率为5%;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2854元,
同比增长12.8%, 对纯收入增长贡献率为7.3%;财产性和转移性纯收入增加29.7
元,对纯收入增长贡献率为0.67%。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农林牧渔全面增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9.8亿元,
同比增长10.3%。 粮食总产421.1万吨,同比增长27.2%。全市成片造林30万亩,
完善农田林网140万亩, 建设绿色通道1200多公里,封山育林15万亩,四旁植树
1320万株。 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30万吨、38万吨和28万吨,分别比上
年增长8.3%、持平和增长15.7%。渔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72.27
亿元,同比增长10.66%;水产品总产量60.36万吨,同比增长2.12%。
农产品出口创汇势头强劲,出口创汇额大幅增加。全年出口创汇额达15.8亿
美元,同比增长48%,创我市历史最高纪录。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文
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406.72元,同比增加41.62元,增长11.4%;生活消费支出
3169.87元,同比增加144.61元,增长4.78%;交通、通讯消费支出368.09元,同
比增加60.73元, 增长19.8%;医疗保险支出174.93元,同比增加20.24元,增长
13.08%。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社会风貌焕然一新。

【“三大基地”建设】一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先后为龙头企业争取到省财政贷款贴息资金384万元,分配市财政贴息资金610万
元,为20多家粮棉油龙头企业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0多亿元,在全省率先争取
农发行政策性授信额度100亿元。 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主体作用,全市
农业利用外资达到105亿元。 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龙头企业加
工能力大大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日益凸现。建成现代化生产流水线50多条,
深加工产品达1000多种,农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的发
展环境,对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和过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分别设立了特别贡献
奖和贡献奖。
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借
助优势,突出特色,立足高效”的总体思路,建立起了一大批粮食、蔬菜、果品、
水产、畜牧、花卉、苗木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实行例行检测制度,加强
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管, 农产品质量合格率由2002年的85%提高到2005年的
96.1%, 完善农产品质量公示制度,对市、县两级检测机构的抽检结果,通
过新闻媒体公布。
三是全方位开拓农产品市场, 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基地。千方百计开
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构建现代化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组织农产品加工企
业,到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对接会,广泛推介潍坊农
产品。成功地举办了寿光菜博会、青州花博会、昌邑绿博会三大国家级节会。充
分利用市“双十”招商活动,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快了农业国际化进程,拓
展了农业发展空间,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

【“四个统筹”建设】一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
年投入骨干水利工程基本建设资金3.2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亿多元。改造中
低产田2.3万公顷,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4平方公里。全市发展固定资产过150
万元的农机大户达到69个, 固定资产过60万元的农机大户208个,固定资产过20
万元的农机大户1372个,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7.3亿元,农机总动力903.9万千瓦,
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10%。二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幼有所学、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保。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保人员
460万人, 参合率达64.1%, 共筹资5485万元,已补偿资金1582万元,受益人数
35.9万人。同时,积极安排好农村五保户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好失地农民
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市有108万农民参保,占适龄投保人口(18-59周岁)的45%,
全年发放养老金7000多万元。三是统筹城乡就业,积极推动农民变职工、变民工、
变市民。大力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年争取省市两级财政投
入617.5万元,认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9个,完成示范性转移培训2.1万人,辐射
带动非农技能培训12.3万人。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5.1万人。四是统筹城乡投
入,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全年共安排财政支农资金4.5亿元。共
发放粮食直补资金8151万元, 同比增加1369万元。 全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
490万元。安排良种补贴资金2400万元。
(农工办秘书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