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5&rec=71&run=13

【概况】2005年,全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全
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大就业再
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保持劳
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大
发展,获市级以上表彰38项,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斐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继续把扩大
和促进就业再就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来抓,不断健全完善就业再就业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全市实现城镇
就业再就业10.7万人, 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07%, 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4.21万人,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17%,“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100人,
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2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06%。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11.9万人,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19%。全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明显改善,
就业局势持续稳定。主要强化了以下措施:抓目标考核,层层落实政府责任。根
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将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就业政策、
强化就业服务、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指标层层分解,逐级
建立目标责任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抓市场规划,不
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规划建设力度,潍坊市
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建设已全面展开,诸城、青州等县市区也都改建、扩建了与经
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规模,提升了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促进就业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先后以春季招聘周、“三
八”洽谈会、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民营企业、库区劳动力转移等为主题,举
办各类招聘洽谈会500场次,1.7万家用人单位入场招聘,累计提供用人需求60.6
万人次。抓政策落实,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力。认真开展“再就业实效行动”,全
市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61万个,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各类企业减免
税费2448万元,为5790名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
贴1189万元,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98万元,各项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得到了切实
落实。抓重点难点,大力推进困难群体再就业。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
技能、送服务”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
业服务和即时公益性岗位援助。以“扬帆活动”为契机,着力发挥优惠政策实效,
突出援助“零就业家庭”,确保实现“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4122个,安置就业困难群体1550人。抓城乡统筹,积极促
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实施“西输东接”工程和“春风行动”,组织用人
单位到荷泽招聘洽谈,同时还组织县市区远赴重庆等地组织招聘,提供就业岗位
80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2322人。深入峡山和白浪河库区开展“技能下乡、岗位
扶贫” 活动,培训库区农民3566人,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在市内开设了唯一
一家韩国语认证考试(KLPT)培训基地,创新了“境内培训--境外就业”新模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越来越宽。
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取得新进展。围绕建立完善多层次、市场化、社会化
的职业培训体系,抓住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两个重点,进一步
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技工教育发展迅速。全市技工学校招生1.05万人,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为100%,达
到历史最好水平。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高办学规模和培养水平,市高级技
工学校完成了规划、选址、筹建等工作,主体工程建设已启动。积极实施技能扶
贫计划, 免费为460名城乡贫困家庭子女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为就业脱贫提供了条件。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
进一步加强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注入了新的
活力。出台了《潍坊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意见,选拔表彰了50
名首席技师,并有9人被推选为山东省首席技师。按照省厅“三年五万”新技师计
划的工作部署,制定了全市“三年五千”新技师工作计划,组织“金蓝领”培训
班2期, 共有4个工种的660人参加了培训。培养技师、高级技师2000余人。为促
进技能人才快速成长,举办了烹饪、保健按摩、电焊等技能大赛,共产生技术能
手40名,分别奖励2000元。全市共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余人,完成省计划的159.7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得到大力推行。全市参加职业资格等级培训的人数为8.1万
人,鉴定7.2万人,发证6.4万人,鉴定范围进一步扩大,鉴定质量不断提高。再
就业培训成效明显。全市共培训城乡各类人员9.4万人,其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
2.53万人,培训后再就业率达80%以上。
劳动关系协调和维权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本着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要求,
着重在构建劳动保障维权体系上下功夫,劳动保障大维权、大信访格局初步形成。
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保障维权机构。市局专门成立了劳动保障信访、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保障监察、 市长公开电话、12333劳动保障热线电话“五位一体”的劳动保
障政策咨询投诉受理中心,实行统一受理、归口办案、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
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080件,受理群众电话1100多个,处理市长公开电话承办单
160多个。 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健全了企业工资指导线、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最低工资保障、欠薪报告四项制度。发布了237个岗
位(工种)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继续深化了工资集体协商的试点工作;积
极做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工作,兑现了市属4户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的年薪;
对企业全面实行欠薪报告制度, 基本解决了企业历史拖欠职工工资问题。进一步
完善了劳动合同管理机制。以非国有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为突破口, 加强了对
劳动合同管理机制的健全完善, 全市共鉴证劳动合同21.6万份,劳动合同管理日
趋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办案机制。
加大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规范力度,积极推行“一步到庭”劳动争议办案制度,
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554起, 按期办结率为96%以上。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
初见成效,高新区、昌邑市已在全市率先成立劳动仲裁院。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保
障监察监督机制。建立了企业诚信等级评价机制,积极实施劳动保障“一体执法”。
全市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47万户次,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63家,补办职
业资格证书2.18万份, 清退童工92人,补发劳动者报酬及补偿金2150.23万元,
追缴社会保险10040万元。 认真开展了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共依法处理劳动保障
行政复议案件42件,行政应诉案件27件;扎实开展了职工退休、工伤认定等行政
审批工作,共办理职工退休1.57万人,认定工伤2970件。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
权益。
劳动保障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加强劳动
保障干部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科
学发展观,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积极引导干部职
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政绩观。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服务意识。成
立了潍坊市人力资源高层管理者联谊会,实现了部门职能由管理到服务的有效转
变;积极参加行风在线活动,通过热线交流,认真发现并解决社会群众反映的热
点、难点问题,努力使业务办理时限做到最短,为民服务做到最优,办事效率做
到最高。拓宽渠道,健全机制,积极构建劳动保障大宣传格局。全市共发表宣传
稿件150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87篇,在省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
119篇, 进一步扩大了劳动保障的社会影响。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
资工作作为“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要务之要务”,落实招商引资5877万元,
完成市计划指标的135.1%。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进展较快,劳动保障“十一五”
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同时,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的执法监督、后勤保障和
党的建设、工会、共青团等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保证和促进了劳动保障各
项事业的深入协调发展。
先进性教育活动效果显著。按照市委的部署,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抓住学习实
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根本要求,把握取
得实效这个关键,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广泛征求意见,
深刻剖析问题,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表率作用到位、
工作措施到位,并积极探索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
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机关作风和干部群众精神面貌
有了很大改观,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同时,
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要求,以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为标准,大力加强行
风建设,积极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服务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意识明显增
强, 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市获得国家级优质服务窗口先进单位1个,获得省级
优质服务窗口先进单位9个,获得市级优质服务窗口先进单位32个。
(秦志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