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5&rec=179&run=13

中共高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市委书记 吴建民
副书记 赵志远 魏志强 顾建华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建民
副主任 崔红旗 颜廷爱 聂立斌(女) 张慕坤 王致民 王家林 张庆坚
市政府市长 赵志远
副市长 杜洪君 钟亮成 刘金贵 林京湖 刘秀平(女) 张树伟 胡立刘明伦
市政协主席 齐世增
副主席 秦中廷 徐兆凯 张兆年 李健 孙日贵 于长波 李惠兰(女)

又快又好谋发展 进位争先建强市

高密市总面积1605.6平方公里,辖1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994个行政村
(居委会) , 总人口86.11万。 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30.2亿元,比上年
增长23.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4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1.44
亿元, 增长30.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36亿元,增长20.3%。三次产业比重
为15.7:62.5:21.8, “工业立市”的战略思想取得进一步成效。全社会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117.5亿元, 比上年增长9.3%; 实现财政总收入10亿元,其中地方
财政收入5.47亿元, 比上年增长45.4%。 各项存款余额74亿元, 比年初增加
10.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7亿元, 比年初增加7.5亿元。各项贷款余
额54亿元,比年初增加9.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5平方米。在岗
职工平均工资11436元, 增长1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80元,增长15.4%;人
均居住面积27.0平方米。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7194人。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7.79亿元,增长8.8
%。 农业增加值21.7亿元,增长4%。粮食总产64.88万吨,比上年增长41.2%;棉
花总产0. 77万吨, 增长-21.9%; 油料总产6.99万吨, 增长-8%; 水果总产
11.11万吨, 增长10. 6%; 蔬菜总产69.4万吨, 增长-34.1%。肉类总产
19.18吨; 禽蛋总产3.56万吨;奶类总产4.27万吨。水产品总产0.82万吨,增长
1.6%。植树造林70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2%。全市农机总动力101.2万千
瓦, 增长6.4%。全年水利建设投资7200万元;新增农村除氟改水215个村庄,13
万人受益。
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抓住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全
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工业立市战略取得重大进展。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已
形成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食品加工、木业、鞋业等加快产业整合,
向集群化发展。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7.4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全市规模
以上企业达到460家, 比上年增加55家; 实现增加值59.45亿元,增长41.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0.3亿元,利税19.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
长67.4%和78.6%; 产品销售率达98.14%,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4.27%。
商贸流通业蓬勃发展。市区家家悦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运,维客购物中心扩
建工程完工并营业,新建利群购物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城市商贸已基本形成以本
土供销大厦、东风商场,青岛维客购物中心、利群购物广场和购物中心,威海家
家悦超市为代表相互竞争的大商业格局。市场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城乡贸易日
趋繁荣。 2005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进
出口总额5.4亿美元,增长27.6%;其中出口3.8 8亿美元,增长33.6%。
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可持续发展负载能力加强。2005年末城市建成区面
积达38.9平方公里, 拥有15处广场、绿地,绿地率达29.1%。旧城改造与新区开
发步伐加快,全年新开工建设商住房76万平方米,交付使用50万平方米,完成拆
迁35万平方米。投资5800万元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投资6000万元铺设排污管网,
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全年新修道路280公里,重点建设了平
日路绕城外环、沂胶路等城乡主干道工程,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75.4公里。
胶济电气化铁路改造站、线工程基本完成,跨路立交桥加紧建设。全年完成邮电
业务总量3.29亿元, 增长126.8%。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29.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4.3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9万户。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2005年全市有中等专业学校5
所, 在校生0.5万人。 普通高中7所,在校生1.93万人;普通初中36所,在校生
2.84万人。小学150所,在校生5.91万人。有各类科技人员31599人,科技进步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全年共取得市(地) 级以上重要成果41项。专利申请
量258件,授权专利137件。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
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档案馆2个。有卫生机构3 1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9所,
卫生防疫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729张,卫生技术
人员2280人,其中执业医师1280人,注册护士720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
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52枚,其中金牌17枚。

【工业立市成效显著】工业立市战略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实现销售收入250.3亿元,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62.5%。全市规模
以上企业达到460家, 孚日集团、银鹰化纤、供电公司、大昌纺织进入全国大型
工业企业行列。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72.8%。规模以上非
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57.0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3.9%,增长47.7%。

【招商引资】坚持借势青岛、主攻日韩,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突出发展加工
贸易, 外经外贸成为工作亮点。2005年,全市共引进项目536个,实际利用市外
资金69.9亿元, 境外资金1.4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增多,企业进军国际市
场成效明显,全市经济外向度提高到33.2%。

乡镇、街道办事处概况

朝阳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密市城区东部, 面积36平方公里, 辖38个居委会,
19602户,人口5.4万,耕地面积16000亩。2005年,全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1.5亿
元, 比上年增长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00万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
比上年增长17%。居民人均纯收入5290元。
朝阳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1月, 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行区街合
一的管理体制。高密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0月,同年12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
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内设教育、金融、科技、食品加工、藏贮、文化娱乐等十几
个功能分区。 2005年,投资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三纵三横35万平方
米道路硬化工程及配套工程, 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十五期间,基础设施累计投
资17.3亿元, 完成了十纵十横90万平方米的道路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绿化总面积120万平方米, 开发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形成了路、电、讯、暖、
汽、供排水、有线TV、网络和土地平整“九通一平”。
朝阳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培育和催生高新技术
骨干企业, 形成了化纤、纺织、机械铸造、食品化工、木业等18个产业160多个
品种,出口企业达80多家。2005年,批准进区项目85个,其中外资项目12个,引
进项目总投资3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126万美元。区内企业实现业务总收入99
亿元,工业增加值32.2亿元,进出口总额46203万美元,其中出口额35084万美元。
全区科工贸总收入平均每2年翻一番,利税和财政收入平均每3年翻一番。
党工委书记刘松青
办事处主任李宗福

密水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密市城区南部,面积31.8平方公里,辖25个居委会,
23098户, 人口8.76万, 耕地面积915公顷。2005年,全街道实现财政总收入
6616万元,增长3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96万元,比上年增长54.9%;出口创
汇3129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03亿元,利税1.5亿元,分别增长
128.3%和270.5%;农民人均纯收入5156元。
密水街道办事处是一个以国际化农业为基础、科技化工业为支柱、创税三产
和民营经济为网络的高密市最大的工贸园区。 发展起了1.8万亩优质酿酒葡萄、
2000亩美国加州无核鲜食葡萄和1000亩韩国黄金梨为主导的创汇农业基地,密水
农业形成了“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新特点。充分发挥高密传统制鞋业优
势,“南有温州,北有密水”现已在全国叫响。构筑起了以山东豪迈科技有限公
司、高密耐拉纺织有限公司等28家高科技、高税收、高附加值项目为骨干的密水
企业板块框架。建有闻名全国的中国北方密水鞋城、中国北方高密木材家具市场、
密水商场、碾头鞋业商城、五金建材市场等市场群。
党工委书记单际庆
办事处主任刘新国

醴泉街道办事处是中共高密市委、高密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22平方公里,
下辖14个居委会,16507户,人口6.3万,耕地面积7388亩。2005年,全街道完成
经济总收入25亿元, 比上年增长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9亿元,比上年增长
129%;49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实现财
政总收入4806万元, 比上年增长38.2%;其中,完成国税收入2729万元,比上年
增长35.6%;完成地税收入1619万元,比上年增长48.1%。居民人均纯收入5225元,
比上年增加655元。
醴泉街道是一个以民营经济为基础、工业企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补充的新
型街道。 2001年3月,街道成立后,确立了“招商引资兴街道,发展工业强街道,
经营城市活街道, 诚实守信立街道” 的发展思路,投资1亿多元,大搞“七通
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辖区投资环境,吸引了美、日、韩等外资企业和国内
客商落户。 现有鲁源纺织有限公司、金利针织有限公司等247家企业,培植起纺
纱织布、 针织服装、机电化工、建筑建材、精密铸造、木器加工、电子乐器等7
大支柱产业群体, 形成了电子乐器、针织服装、木制家具、儿童玩具、机电建
材等5大类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创汇企业群体。建设了以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15万
平方米的醴泉花苑小区为代表的现代化城市住宅工程;构筑起了以投资1.3亿元、
营业面积6万平方米的密水商场为主的第三产业服务网络。
党工委书记李伟
办事处主任王启运

柏城镇位于高密市区东南部, 面积54.3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1万户,
人口3万,耕地面积4.4万亩。2005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646万元,比上年增长84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12981万元,分别增长64.6%和48%。农民人均
纯收入5295元。
柏城镇积极培大做强现有企业,使玻璃行业和纺织行业两大产业链得到膨胀
发展。2005年全镇引进项目30个,其中建成项目3个,合同利用外资8.7亿元,实
际利用外资4.2亿元。
环境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实施了白羊山工业园整体绿化工程,为客商投
资兴业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依胶河新建了银月公园,成为东南方向进入高密市标
志性园林景观。晏子路柏城段综合改造后,已建成了高密市连接外部县市标志性
过境路段。柏城大街、三真大道高标准绿化,建成了景色诱人的景观大道。完成
了胶河镇区排污系统建设,沿河铺设了水泥道路,安装了路灯,把胶河打扮得更
加靓丽。配合国家级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把生态农业纳入项目区建设,
开发规模达10000亩。 利群超市开门纳客。老年公寓落成接纳老人入住。镇区纳
入城市化管理,摆脱脏、乱、差现象,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党委书记邵春生
镇长贾东杰

姚哥庄镇位于市区东郊5公里处,面积85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人口4.5
万, 耕地8.6万亩。2005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3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1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136元。
农业方面,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以出口创汇型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总面积
达6.5万亩, 年收入达1.2亿元,粮经比例达到3:7,逐步形成一条贯穿47个村,
长度30公里的高效农业科技走廊。 投资336万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
项目1万亩。 引进了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亚东食品有限公司、友善工贸有限公司
等12家农业龙头企业。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有皮件、木器、纺织、橡胶、铸造、饮食等80多个门类,
从业户数5000余个,从业人员1.2万人。现有注册100万元以上的皮件企业80家,
皮件专业户2000个, 2005年皮制品销售收入逾4亿元,出口创汇2500万元。姚哥
庄镇被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授予“中国皮件加工之乡”荣誉。
通过全民招商战略, 2005年全镇引进市外资金4.2亿元,引进项目18个,其
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星源铁塔”项目、“高密恒丰粮库二期工程”,投资过
千万元的项目有“恒源纺织”、“秀丽服装”、“金诺制衣”等10个企业。
先后投入建设资金上亿元进行了小城镇建设,狠抓了基础设施、公用设施、
道路、市场设施和居住设施的建设。全镇初步建成工业、商业、科教文卫、行政
事业、 居住等6个功能小区,建成区面积达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万余人。
党委书记颜正
镇长高中杰

河崖镇位于高密市区东北部,面积112.6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14000户,
人口4.5万,耕地面积10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18万元,比上年
增长92.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89亿元,利税1.04亿元,分别增长17.4%和25.4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0元。
河崖镇以盛产瓜菜果品而著称,主要有山药、韭菜、芹菜、西瓜、蜜桃等30
多个品种, “绿河崖”牌山药、芹菜等7个品种被山东省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建
有5万亩瓜菜基地和1.8万亩蜜桃生产基地。 畜牧养殖业发达, 生产的低胆固醇
“益康牌”鸡蛋,在1999年潍坊农副产品展销及经济技术洽谈会上获金奖。工业
发展迅速。蔬菜加工出口、机械制造、玩具制造为河崖骨干企业,蔬菜冷藏加工
出口为河崖镇主导产业,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冷藏库容达到10万余吨,年加
工能力30余万吨,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河崖镇是著名作家莫言的故乡,
电影《红高粱》的拍摄地之一。
党委书记王保功
镇长杜鹏

夏庄镇位于高密市区东北部, 面积65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1.1万户,
人口4.5万, 耕地面积5.5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07万元,比上
年增长84.6%;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8亿元, 利税29000万元,分别增长277%和
18.5%。第三产业增加值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8元。
夏庄镇境内规划建有12.2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 园内达到了“七通七平”的
标准要求, 入园项目213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56亿元,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7亿
元。民营经济规模膨胀,规划形成了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铸造、刀具、红纸
对联、钢筘、石膏建筑装潢材料、花生加工、木器加工、橡胶制品、纺织、机械
制造”十大主导产业区域经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3200户,建有华夏红纸对联
第一生产基地、山东石膏建筑装潢材料第一生产基地、江北钢筘第一生产基地。
农业进一步优化提升, 建有4万亩无公害优质蔬菜等生产基地。主产韭菜、细香
葱、圆葱、辣椒、土豆、大葱等,建有农字号龙头企业36家,蔬菜产品出口日本、
韩国等国家。
党委书记栗祥成
镇长王旭东

姜庄镇位于高密市区北部, 面积75.6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1354户,
人口3.5万,耕地面积7.5万亩,是山东省中心镇。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
入2168万元,比上年增长1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利税3.6亿元,分别增
长36%和5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46元。
姜庄镇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著称于世的高密“三绝”发源地,扑灰年画、
剪纸和聂家庄泥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目前有生产业户800多家, 从业人员
3000人,产值80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五金、纺织、橡胶、化工、铸造等
多业并举。 现有民营业户3200多家,其中五金业为主导产业,拥有厂家300多家,
日产建筑用瓦棱钉、合页、拉手、插销、风钩及其他五金配件200余吨、300多个
品种, 部分产品走向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纺织企业80家、织机4000台,
年纺织棉布1亿米,纺纱能力16万纱绽,年产值4亿元。铸造企业50家,化工企业
20家。
党委书记岳国彬
镇长朱永利

仁和镇位于高密市区北部,面积98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9552户,人口
4.2万, 耕地面积7.9万亩。 2005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650万元,比上年增长
28.1%;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3.6亿元,利税1.76亿元,分别增长67.1%和69.8%;
农民人均纯收入5334元。
2005年,仁和镇突出招商引资这个主题,充分发挥纺织优势、区位优势和现
有企业优势,将招商重点转移到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大项目上,新引进招商
引资和增资扩产项目37个,合同利用外资14.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8亿元。
仁和镇按照“做大规模,做强骨干,集群发展”的思路,采取各项措施,大
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2005年民营企业达到34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2家,有
自营进出口权的10家,纺织企业达到230家,拥有各类织机1.1万台,毛巾生产线
8条,纺纱能力30万纱锭,年产坯布3亿米,毛巾1亿条,转移劳动力1.3万余人。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新型农业,全年新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12家,如中英
合资PIC良种猪场、 普力美药业、美国独资富喜食品公司、凯鹰现代化养鸡场、
佳鑫种鸭厂等,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镇肉鸡年出栏达230万只,生猪年出栏
达18万头,发展中草药1000亩。
党委书记薛维明
镇长马拥军

大牟家镇位于高密市区西北部, 面积99.98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6785
户, 人口2.8万,耕地面积10.8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
长3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利税2600万元,分别增长33%和29%;第三产
业增加值296万元;全镇居民储蓄余额达到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农民人均
纯收入4891元,人均增收700元。
2005年,大牟家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劳动力资源、
土地资源、农业产业资源为依托,以平安建设为保障,倾力实施“公路通镇、植
树绿镇、招商强镇、商业活镇”四大工程,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初步实现了镇党
委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美、人气旺、物流畅、财气盛”新型经济强镇的目标。
党委书记栾仁霞
镇长高泗江

周戈庄镇位于高密市区西北部,面积7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5973户,
人口2.2万, 耕地面积7.1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6.4万元,比
上年增长41.5%;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496万元,利税545万元,分别增长29.9%和
70.8%;第三产业生产值17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
全镇工农业发展快速,农产品丰富,素有高密的“粮仓”和“棉花囤”之称。
经过农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以棉花、桑蚕、花生、速生杨为主的高效种植格局。
养殖业初步形成了以农带牧,农牧齐发展的农业新格局。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
迅猛发展,历史悠久的大笤帚加工发展尤为突出。已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建材批
发、畜牧交易、房地产开发四大市场,成为高密、昌邑、平度三市交界处最大的
商品交流集散地。
党委书记沈建树
镇长付联宝

康庄镇位于高密市区西北部,面积101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1.4万户,
人口4.4万,耕地面积8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75万元;工业实
现销售收入14亿元,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
康庄镇以冬枣、桑蚕、葡萄、良种繁育、林业生产五大产业为主的种植业,
以生猪、肉鸡、肉牛为主的传统养殖业,以蓝狐、肉鸽、水貂为主的特种养殖业,
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冬枣产业特色鲜明,种植面积达1.2万亩,注册了
“百脉湖”牌商标,申办了条型码,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工业基础
雄厚,形成机械、纺织、制鞋、工艺品加工、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有大小企
业200余家, 规模以上企业18家。小城镇建设日趋完善,曾有“旱路码头”的美
誉。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3个工业园区,个体工商业户500余家,是百货、土特
产批发、餐饮服务的重要集散中心。
党委书记高原
镇长徐小柱

阚家镇位于高密市区西部,面积87.52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12700户, 人口4.45万, 耕地面积8.68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896.1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4亿元,利税2848万元,分
别增长97.6%和165.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809元。
全镇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建有大蒜、圆葱、大棚
蔬菜、 优质辣椒、脱毒土豆、林果、食用菌等各类优质果蔬生产基地8处。畜牧
业生产发达,有优质肉牛、生猪、肉鸡等标准化养殖场25个,水貂、蓝狐等特种
养殖渐成规模,还具备了农产品深加工的资源基础。
阚家镇工业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纺织、铸造、面粉、橡胶、化工、皮
革、 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迅猛。其中,船用索具产品达40多个系列,600多
个规格,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望乡面粉及系列产品,以质优
价廉畅销东北三省及部分沿海大中城市。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镇从事
木工、食品加工、精化饲料加工、刺绣等项目的个体私营业户达1310多家。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镇区内环境优雅,柏油路宽敞整洁,
街道花树互映, 楼房建设规范整齐, 实现了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等
“五通一平”。教育、卫生、娱乐、商贸设施一应俱全,系国内外客商投资创业
的理想境地。
党委书记门业清
镇长贺瑞泉

双羊镇位于高密市区西部, 总面积112.89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1个居
委会, 15360户,人口51183,耕地面积7.3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
入353.39万元, 比上年增长29.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93亿元,利税7583万元,
分别增长12.9%和19%;第三产业增加值64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80元。
畜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肉牛存栏3570头, 发展养鸡大户79个,存栏肉
(蛋) 鸡18.2万只, 发展养猪大户510个,存栏生猪2.4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2.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镇区及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投资200余万元,
柏油硬化天池街,统一管护镇村砂石路。启动了投资1000多万元的世行贷款建设
灌溉农业三期工程。 规模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效益显著提高。新发展5家规模以
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 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5 5万元。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管理规范,实现了绿化、亮化、净化、美化。
党委书记田绍传
镇长田立君

井沟镇位于高密市区最西端,处于高密市与诸城市交界处.面积100平方公里,
辖62个行政村,13700户,人口4.6万,耕地面积9.35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
方财政收入631万元, 比上年增长48%;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利税1.8
亿元, 分别增长22%和2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4
元。
木制板生产是井沟镇的支柱产业, 现有各种加工企业369家,年产各种木制
板600多万张, 消耗木材50万立方米, 年生产总值12亿元, 年实现销售收入
11.5亿元。 在果品、桑蚕、蔬菜生产方面,依托潍河东岸3万亩农业开发项目,
全镇新发展名优特稀果品3000亩;发展桑园2000亩;发展精细瓜菜3000亩。全镇
发展丰产林2000亩, 营造宽幅林带7000亩。全镇树木存活量500多万株。引进冬
枣、新川中岛桃、中华福桃、青艳桃等名优果品新品种40多个;对全镇果品统一
注册了“潍河香”商标,为全镇果品走向市场搭建起了平台,也激发了果农的积
极性。全镇年出栏肉蛋鸡23万只,生猪3万头,肉牛4.5万头。养殖业年实现收入
2.4亿元,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11%。
党委书记李铭
镇长李希金

呼家庄镇位于高密市区西南部, 面积58.32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8236
户,人口2.7万,耕地面积5.3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29.07万
元,比上年增长42.3%;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9126万元,利税6865万元,分别增长
56%和49%;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09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660元,比上年增长
8.4%。
呼家庄镇最大的特色是林业产业发达, 全镇已在82.44公里路和80公里河岸
栽植杨树436万株, 建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沟渠路林带为骨干,多林种的
网、 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全镇绿化面积已超过4万亩 (其
中杨树3万多亩,银杏1万多亩) ,林木资源总价值达9000多万元,森林覆盖率达
到46%, 是全省平原乡镇造林绿化率最高的乡镇。呼家庄的村级班子建设富有成
效,全镇没有一个空壳村,培养了一支团结务实、积极向上的农村干部队伍,基
层党组织具备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全镇还率先成立了农村支部书记研究会,利
用这一平台,支部书记有了交流、学习、提升的机会。
党委书记石寿林
镇长田锋

注沟镇位于高密市区西南部,面积84.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10080户,
人口3.6万,耕地面积8.5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75万元;工业
实现销售收入0.64亿元, 利税998万元,分别增长18%和3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2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63元,比上年增长18.6%。
注沟镇自然资源丰富,农业设施配套完善。农业产业主要有黄烟、桑蚕、林
果、瓜菜、辣椒、花生等,被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全镇发展无公害
农产品基地3000公顷,被山东烟草专卖局(公司)评为2005年度全省烟叶生产先进
乡镇。 规模养殖发展迅速,有规模养殖场146处,养殖大户1200余户,年出栏生
猪11.8万头, 肉鸡130万只。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主要有石料、建材、矿泉
水、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绣品加工等项目,其中曹戈庄辣椒批发市场已成为
胶东半岛最大的辣椒集散、加工基地。城镇建设功能不断配套完善,2005年投资
400多万元用于公路和镇区道路建设,优化了招商环境,现有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
区,园区内蔬菜冷藏、食品加工、辣椒加工、服装、工艺品加工等项目发展迅速。
党委书记孙晓非
镇长韩寿英

柴沟镇位于高密市区西南部, 面积125平方公里,14000户,人口58500,耕
地6727公顷。 2005年, 全镇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285.1万元, 占全年计划的
122.8%。 国税完成578.8万元,比上年增长95.3%;地税完成405.5万元,比上年
增长74.5%;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引进市外资金项
目22个, 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2.6亿元,到位资金3.4亿元;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
额1.5亿元, 比上年增加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70元,比上年增加700元。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全方位与青岛对接,承接青岛产业转移,先后有青岛客
商投资5亿元的利力石油化工项目、投资1亿元的三公木艺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
万基路水泥项目等一批具有拉长当地产业链条、助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大项目
相继落户,规划筹建占地1500亩的“范家大村木器加工园”,“木器、化工”重
镇的框架基本形成。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牢固,黄烟、桑蚕、速生林成为主导产业,
2005年6月16日国家级三夏生产现场会在柴沟镇召开。第三产业繁荣兴旺。 建成
了综合交易市场-龙门商城和木材、活牛等批发市场,青岛利群超市、维客超市、
三爽超市等连锁店的入驻,使柴沟镇成为高密南部最大的商品及农产品集散地。
运输业成为增收亮点,全镇有“斯太尔”等重型运输车辆280多辆, 成为济钢、
青岛港等企业重要合作伙伴,带动餐饮、配件、维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党委书记李玉伟
镇长宁长峰

拒城河镇位于高密市区东南部,面积99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14309户,
人口4.4万, 耕地面积9.5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06.8万元;工
业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 利税2576万元,分别增长119%和255%;第三产业增加
值达55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60元。
全镇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胶王路、平日路、沂胶路、昌安大
道、夷安大道等主要道路穿越境内。不断完善“一基地一长廊一小区”制鞋专业
镇的框架,华东鞋业基地现已落户企业28家,力争2-3年内使制鞋企业达到60-
80家,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大
力发展纺织、铸造、新型建材、橡胶、面粉等产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
继续拉长肉鸡、肉猪、奶牛等养殖产业链条;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作用,
项目区内水、 林、路、渠、桥、涵、闸设施配套齐全,种养结合,力争用1-2年
的时间,实现“优质农产品基地”和“优质农产品”两个“认证”。
党委书记杜钦德
镇长刘思芳

李家营镇位于高密市区东南部,面积94平方公里,辖57个行政村,10689户,
人口4万, 耕地面积7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97万元,比上年增
长1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3231亿元,利税5580万元,分别增长27%和23%;第三
产业增加值56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83元。
全镇拥有各类企业100多家,工艺品、精密铸件、食用油、化工、雕花家具、
家纺等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迅猛,主导产品工艺品、铸件系列产品出口美国、韩国、
西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额达3000万美元。沿胶河两岸已建成以
土豆、大姜、芋头为主的3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和2万亩的优质花生基地,2005年被
山东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年花生米交易量达30万吨,成为江北大
型花生集散地之一。以晏婴生态园、花果山、万松园、花红湾、王吴水库为主线
路的农业生态旅游线已初步形成。依托小城镇和胶新铁路李家营火车站,规划建
设了占地3000亩的火车站工业加工区,投资1000万元,硬化道路12公里,安装路
灯240盏,建设花坛绿地4万平方米,教育、卫生、娱乐、商贸设施一应俱全,现
已有韩国、青岛等12家企业落户工业加工区。
党委书记王庆波
镇长陈香萍
(王家德 赵修武 赵金峰供稿)
责任编辑孙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