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3&rec=148&run=13

中共高密市委、市人大、
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市委书记吴建民
副书记赵志远齐世增
魏志强顾建华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建民
副主任崔红旗颜廷爱
聂立斌(女)
刘彭泉张慕坤
王致民张振国
市政府市长赵志远
副市长杜洪君钟亮成
刘金贵林京湖
刘秀平(女)
张树伟胡立刘明伦
市政协主席田绍义
副主席滕希平范天福
王梅棣(女)
秦中廷宋锡明
徐兆凯张兆年

进位争先建强市
经济建设和社会
事业取得新成就
高密市总面积1605.6平方公里,辖1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994个行政村(居委会
),人口85.74万。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第一产业
实现增加值18.49亿元,增长17.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84亿元,增长22.3%;第
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67亿元,增长5.1%。三项产业比重为18.1∶52.8∶29.1,“工
业立市”的战略思想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6亿元,比上年增
长103.2%;实现财政总收入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地方财政收入3.77亿元,
比上年增长28.2%。各项存款余额62.4亿元,比年初增加8.7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
款余额48.16亿元,比年初增加5.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9.3亿元,比年初增加4.28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5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649元,增长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28元,增长12.6%;生活消费支出2733元;人均居住面积23.0平
方米。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6625人。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3.4亿元,增长25.2%。
农业增加值18.49亿元,增长17.4%。粮食总产45.93万吨,比上年增长10%;棉花总产
0.98万吨,增长10.4%;油料总产7.59万吨,增长-2.9%;水果总产10.04万吨,
增长-9.7%;蔬菜总产93.05万吨,增长-6.7%。肉类总产17.92吨;禽类总产
3.31万吨;奶类总产0.33万吨。水产品总产0.80万吨,增长6.2%。植树造林2232公顷
,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0.7%。全市农机总动力95.15万千瓦,增长4.3%。农田水利投
资6000多万元;新建、改造镇村油面道路118.5公里,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和加
强。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木器加工等
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其支柱地位日益增强。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含
量高、竞争力强的企业增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
0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9.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实现出口交货值30.26亿元,
增长48.2%。产品销售率达98.7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
销售收入149.86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实现利税1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加快。市区家家悦物流配送中心和维客购物中心等大型市场新
建、扩建工程加紧建设,市场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城乡贸易更加繁荣。全年
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进出口总额4.24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出口2.9亿美元,增长25.8%。第三产业增加值29.7亿元,
比上年增长5.1%。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完成了新一轮城市规划编修,启动城乡建设、
电网改造等十大工程。其中,实施旧城改造项目33个,开发面积70万平方米。开工建
设了北平路、北外环等29条主要道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752.2公里。新建、扩建
了5个热电联产设施,新建、改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改造10千伏线路57公里,全市
电力总负荷达到39.6万千瓦。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站、线建设进展顺利。实施了王吴
水库除险加固、胶河姚哥庄大桥等一批水利工程。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191万元
,增长11.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81万户,无线电话用户21.8万户,电话普及
率达到25部/百人,注册互联网用户1.69万户。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有中等专业学校5所,
在校学生0.42万人;普通中学45所,在校学生5.35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6085人
。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0项,申请专利185件,授权专利148件。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
,艺术表演场所1处,公共图书馆1处,文化馆1处,档案馆2处。拥有卫生机构35所。
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29张。卫生技术人员2328人,其中医生918人。全年参加省
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43枚,其中金牌22枚。

【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05家,其中19家企业销售
额过亿元,13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孚日家纺、银鹰化纤、供电公司3家企业进入国
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1948家大企业行列。孚日家纺毛巾产品获中国名牌,彩虹、高锻
、凯加、天达等商标获山东省著名商标。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
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

【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全市立足地缘区位优势,打青岛牌,努力融入青岛经济圈,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引进利用外资项目378个,合同利用外资110亿元,实际
利用外资50.8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3.5%和6.3%,居潍坊市各县市区前列。

【民营经济】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95万户,民营企业达到3000多家,注册资本达
到42亿元,从业人员26万人。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8.9%。比上年提
高5%,纳税占税收总额的77.9%。

乡镇、街道办事处概况
朝阳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密市东部,面积36平方公里,辖38个居委会、13902户,
人口53048,耕地面积13710亩。2004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8.7亿元,利税87000万元,分别增长71%和74%。第三产业增加
值达323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2元。
朝阳街道办事处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小
政府、大服务”的原则,设置了一办五处,成立了招商引资综合服务大厅,制定了严
格的工作程序,保证了各项工作协调有序高效运转。按照举债经营、适度超前配套的
原则,多渠道筹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2亿元,开发
面积18平方公里,形成了“九通一平”。共批准进区项目316个,总投资79亿元,其
中外资项目52个,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新上企业安排劳动就业4.2万人,行业
涉及化纤、纺织、服装、食品、玩具、机械、化工等12个产业100多个品种,经济外
向度不断提高,出口企业达60多家,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
家和地区。
党工委书记薛维钧
管委会主任刘松青

密水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密市城区南部,面积31.8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230
98户,人口8.76万,耕地面积915公顷。2004年,全街道办事处完成生产总值6.97亿
元,比上年增长8.9%;地方财政收入2062万元,比上年增长17.29%;规模以上工业实
现销售收入5.97亿元,利税4317万元,分别增长102.9%和15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
93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3元。
密水街道是一个以国际化农业为基础、科技化工业为支柱、创税三产和民营经济
为网络的高密市最大的工贸园区。发展起了1.8万亩优质酿酒葡萄、2000亩美国加州
无核鲜食葡萄和1000亩韩国黄金梨为主导的创汇农业基地,密水农业形成了“产业化
、标准化、国际化”的新特点。充分发挥高密传统制鞋业优势,“南有温州,北
有密水”现已在全国叫响。构筑起了以山东豪迈科技有限公司、高密耐拉纺织有限公
司等28家高科技、高税收、高附加值项目为骨干的密水企业板块框架。建有闻名全国
的中国北方密水鞋城、中国北方高密木材家具市场、密水商场、碾头鞋业商城、五金
建材市场等市场群。
党工委书记单际庆
办事处主任田绍传

醴泉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密市城区的西北部,面积22.5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
居)、17699户,人口6.3万,耕地面积5500亩。2004年财政总收入3488万元,比上年
增长31%;地方财政收入1735万元,比上年增长41.1%;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
0.4亿元,利税7163万元,分别增长87%和99.5%。第三产业增加值4944.5万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4661元。
2001年3月醴泉街道成立后,提出了建设“大而美、名而强”街道和“争创全国
一流街道”的目标,确立了“招商引资兴街道,发展工业强街道,经营城市活街道,
诚实守信立街道”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了美、
日、韩等外资企业和国内客商落户,现有中美合资服装研发项目、鲁源纺织有限公司
、金利针织有限公司等247家企业,培植起纺纱织布、针织服装、机电设备、木器加
工四大支柱产业群体。城市建设方兴未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西苑小区、醴
泉新新家园等10多个现代化城市住宅小区,构筑起了以大型购物中心交通利群商厦为
主体的第三产业服务网络,精心打造了最适宜人居和投资、创业的优美城市环境。
党工委书记李伟
办事处主任蔡立杰

柏城镇位于高密市东南部,面积54.3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8776户,人口2
.9万,耕地面积4.41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3.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地
方财政收入1964万元,比上年增长29.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96亿元,利税9472万
元,分别增长41.3%和30.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8元。
2004年,全镇共引进外资项目38个,合同利用外资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亿
元。全镇工业出口创汇额4.9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全镇发展民营企业60多家,个
体私营业户总量达到1200多户,年内转移农民3000人,总量达到1.1万人。
全力打造环境品牌,确立2004年“基础设施建设年”,按照“高点起步,科学规
划,高标准配套”的原则,投资300多万元,对高密市连接外部县市区标志性过境路
段,镇域内3公里的晏子路进行绿化、美化、亮化,路边大理石镶嵌,路两侧3米的人
行道用高档石块铺设,并新建了4米的绿化带和街中花园。在晏子路、柏城大街、三
真大道新架、修复了256盏路灯,路灯杆设置高标准广告灯箱。同时总投资500多万元
,率先在全市实施了村村通公路,新修柏油路面14.5公里,铺设排水管道8公里,架
设通讯电缆40公里。
为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70万元,建设了规模为6000亩
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效经济作物示范基地开发项目,建扬水站1处,新打、修复机
井175眼,新挖大口井15眼,方塘2座,砌筑D80U型防渗渠道3000米,建生产桥(涵)6
0座,修生产路23条,营造防护林带15条,植树10万棵,示范区内田成方,林成网,
沟渠路林桥涵井闸塘配套,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党委书记邵春生
镇长呼新宇

姚哥庄镇位于高密市东部,面积85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13318户,人口43
418,耕地面积82552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地
方财政收入1059.11元,比上年增长24.4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5300万元
,分别增长15.3%和16.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23元。
姚哥庄镇大力实施农业“三化”,全镇农业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一村一
品”为特征的格局基本实现。全镇以大蒜、圆葱、土豆、胡萝卜、草莓等出口创汇型
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总面积达7万亩,年收入达1.2亿元,粮经比例达到3∶7,逐步形成
一条贯穿47个村,长度55华里,面积6.5万亩的高效农业科技走廊。大力实施农业标准
化,发展无公害蔬菜,兴办综合农贸市场。引进“亚东”、“绿城”、“顺通”、“
田苑”、“惠德”等农业龙头企业7家,库容量达2000吨,年加工销售蔬菜达2.1万吨
。姚哥庄生产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具有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蔬菜出口到日本、韩国等
国家,年创汇3000万美元。
党委书记刘旭
镇长李铭
河崖镇位于高密市东北部,面积112.62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1.4万户,人
口4.34万,耕地面积9.6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地方财政收入734万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税1500万元,分别增长20
%和21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
河崖镇以盛产瓜菜果品而著称,品种主要有山药、圆葱、韭菜、芹菜、西瓜、甜
瓜、蜜桃等30多个品种,建有5万亩瓜菜基地和1.8万亩蜜桃生产基地,“绿河崖”牌
山药、芹菜等7个品种被山东省认定为“无公害产品”。畜牧养殖业发达,全镇生猪
存栏8000头,肉鸡52万只,蛋鸡存栏35万只,生产的低胆固醇“益康”牌鸡蛋,在1
999年潍坊农副产品展销及经济技术洽谈会上获金奖。工业发展迅速。蔬菜加工出口
、机械制造、橡胶加工、玩具制造、集装袋纺织、染织为河崖镇骨干企业,其中蔬菜
冷藏加工出口为全镇主导产业,现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冷藏库容达到9.2万吨,
年加工能力30万余吨,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城镇建设功能设施配套齐
全,308国道贯穿镇区,内外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电力配套设施完善,餐饮、文化、
娱乐环境优雅。
党委书记张业林
镇长王保功

夏庄镇位于高密市东北部,面积65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1.1万户,人口4.
5万,耕地面积5.5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地
方财政收入1033万元,比上年增长94%;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利税6907万元,
分别增长91.2%和21.9%。第三产业增加值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3元。
夏庄镇境内规划建有12.2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园内达到了“七通七平”的标准
要求,入园项目143个,合同利用外资3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元。民营经济规模
膨胀,规划形成了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铸造、刀具、红纸对联、钢筘、石膏建筑
装潢材料、花生加工、木器加工、橡胶制品、纺织、机械制造”十大主导产业区域经
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3200户,建有华夏红纸对联第一生产基地、山东石膏建筑装
潢材料第一生产基地、江北钢筘第一生产基地。农业进一步优化提升,建有4万亩无
公害优质蔬菜等生产基地。主产韭菜、细香葱、圆葱、辣椒、土豆、大葱等,建有农
字号龙头企业17家,蔬菜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
党委书记粟祥成
镇长王旭东

姜庄镇位于高密市北端13公里处,面积79.95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共1.1万
户,人口3.4万,耕地面积7.5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30.13亿元,比上年
增长33.9%;地方财政收入1168万元,比上年增长8.7%;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6.0
5亿元,利税2.3亿元,分别增长15.7%和43.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134.8万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4668元。
2004年,全镇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全年粮食总产达23714吨,比上年增长35%。招
商引资得到进一步发展,引进项目37个,合同利用外资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亿
元。民营经济有了新的突破,规模以上企业达17家,比上年增加13家,实现工商税收
1334.5万元,同比增长28.6%。小城镇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完成
“五七路”和北平路共24公里道路建设工程,其中有7.5公里已铺设柏油路面。投资
50万元建成镇府街头音乐广场,并自筹资金对镇域内平日公路4公里段和府前街2公里
路段安装了路灯,对平日公路两侧置换了苗木景观绿化。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中心镇、
社会文化建设先进乡镇和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卫生镇及关心国防建设“十佳
”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贺仁富
镇长朱永利

仁和镇位于高密市北部,面积98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9831户,人口3.38万
,耕地面积7.8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地方
财政收入2548.8万元,比上年增长62.7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利税20149万
元,分别增长6.1%和8.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0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7元。
仁和镇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
经济。到2004年底,全镇工业企业发展到310多家,其中纺织企业240家,目前有各类
织机1.1万多台,毛巾生产线8条,纺纱能力20万纱锭,年产坯布3亿米,毛巾1亿条,
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素有“纺织之乡”美誉。农业以桑蚕、干鲜杂果和肉
鸡、生猪养殖业为主,养殖业形成了龙头加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有涉农龙头企业
10家。
党委书记薛维明
镇长田锋

大牟家镇位于高密市区西北20公里处,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10万余亩,辖44
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8万。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4.8亿元,比上年增
长13%;地方财政收入503.47万元,比上年增长1.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
利税2369万元,分别增长25%和35.6%。第三产业增加值11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到4360元。
大牟家镇地理位置优越,东距青岛市80公里,西距潍坊市60公里。济青高速、省
道北平路横贯全镇东西,高周公路纵穿镇区南北,南与胶济铁路相距6公里,交通条
件十分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地多、粮多、草多为全镇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素有“养殖之乡”之称。年出栏西门塔耳、皮埃蒙特肉牛1万头,瘦肉型猪10万头
,肉鸡100万只,是优质肉牛、瘦肉型猪、商品肉鸡生产基地。农业种植业结构进一
步优化,除传统的粮棉作物外,已形成以桑蚕、苜蓿、花生、辣椒、果菜、速生林为
主的高效种植格局。其中万亩桑园年产优质蚕茧120万公斤,已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桑
蚕基地。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现有纺纱、织布、家具、建材、棉花加工、蔬菜种植与脱水
加工等企业50多家,拥有职工1200余名,年产值2亿元,年实现利税1500万元,发展
迅速,潜力巨大。投资软硬环境良好。来投资建厂的民营和外资企业由镇招商办负责
协调办理有关手续,并以最优惠价格提供所需土地。生产经营场地由镇政府负责协调
水、电、路、通讯设施配套建设。
党委书记栾仁霞
镇长高泗江

周戈庄镇位于高密市西北部,面积7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5973户,人口2
.2万,耕地面积7.1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5%;地方
财政收入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938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2%,农民人均纯收入4143元。
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309国道横贯全镇东西,“平(度)日(照)”公路纵穿
南北,高(密)周(戈庄)路、北(孟)平(度)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农
产品丰富。主要盛产花生、果品、棉花、辣椒、玉米、蚕茧等。已建成花生基地2万
亩,优质苹果4000亩,桑蚕1万亩,速生丰产林1万亩的生产基地。畜牧业发达,优质
肉牛存栏18000头,年出栏生猪2万头,肉鸡400万只,可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充足的
资源。工业具有一定基础,以纸箱、造纸、纺织、橡胶、建材为主的工业达50家,产
品销往全国各地。农产品加工拥有食品、面粉、酱菜、笤帚加工、饲料加工、草编等
10多个门类,20多个品种。笤帚加工历史悠久,年加工笤帚5000万把,占全国市场很
大份额。商业已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建材批发、牲畜交易、房地产开发四大市场,成
为周围40华里的商贸中心。配套服务设施齐全。邮电通讯、电力、自来水、医疗卫生
、餐饮、教育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镇村道路硬化率100%,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
电话入户率达80%。
党委书记沈建树
镇长付联宝

康庄镇位于高密市西部,辖55个行政村,共13553户,人口40822,总面积100.1
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85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
2%;地方财政收入794万元,比上年增长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24亿元,利税1.3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14%;农民人均纯收入4101元。
康庄镇的冬枣远近闻名,是全镇“东桑蚕、西冬枣、南葡萄、北良繁”调整格局
中的一大农业格局。在20世纪90年代末产业结构调整时,镇政府从沾化地区引进,后
经过冬枣技术协会和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研制的脱毒新品种。2001年成功
注册了“百脉湖”商标,并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论证,
2002年荣获了“山东省名牌果品”称号。2004年底冬枣面积已达6000亩,年产量达3
00万公斤,产值3000万元,亩产纯收入达3000元,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
党委书记高原
镇长徐小柱

阚家镇位于高密市西16公里,面积91.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5万亩。辖61个
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44339。地方财政收入493万元,比上年增长34.6%;工业实
现销售收入8.08亿元,利税5103万元,分别增长14%和11%;农民人均纯收入4150元。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有大蒜、圆葱、大棚蔬菜、优质辣椒、脱毒土豆、林
果等经济作物。畜牧业生产发达,优质肉牛、生猪、肉(蛋)鸡三大产业发展较快,水
貂、蓝狐等特种养殖形成规模,养殖业的收入已占到农业总收入的56.7%。工业发展
迅速,已形成了以纺织、铸造、面粉、橡胶、木板等行业为重点的工业框架,纺织、
铸造、面粉为三大主导产业。2004年全镇63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31
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实现销售收入2.569亿元,利税2900万元,分别比
2003年增长32%和46%。产品主要有毛巾、铸件、面粉、轮胎、PVC防水卷材、皮革制
品等。
党委书记门业清
镇长张尔志

双羊镇位于高密市西部,面积105.5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1
5360户,人口5.19万,耕地面积7.4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2.88亿元,比
上年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672万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026亿元,利税6370万元,
分别增长19.5%和8.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6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5元。
工业强镇步伐加快。实施借助外力发展战略,倾力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项目1
3个,合同利用外资2.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8亿元。做强做大民营经济。总投资80
00万元,新上各类企业近50家。其中,纺织已成为主导产业,新建成了恒源、金山、顺
丰等纺织厂1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较快。投资5000万元的高密天池葡萄酒业有限
公司建成并投入生产,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高密首家缫丝厂。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新增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
党委书记刘俊忠
镇长葛培连

井沟镇位于高密市西部,面积95.5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13616户,人口4.
5万,耕地面积9.3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地
方财政收入421万元,比上年增长2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1.7亿元,分
别增长18%和30%。农民人均纯收入3898元。
井沟镇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新型乡镇,主要产业有林果、桑蚕、木板加工和速生
杨四大产业。其中,发展林果1万多亩;生产的日本红富士、乔纳金苹果荣获山东优
质果品金奖和银奖,并统一注册了潍河香商标。桑蚕5000多亩,是优质茧生产基地;
速生杨全镇存活量达400万株;木制板是全镇的龙头企业,现已发展到近500家;木制
板产业带动起甲醛、制胶、橡胶、铸造、纺织配件、纸管、纺织、玩具、服装、采矿
、面粉加工、麦草加工等40多个门类。井沟镇生产的各种装饰板、多层板、胶合板、
刨花板质量上乘,远销国内外20多个城市和地区,被誉为“胶东第一板”。
党委书记颜政
镇长李希金

呼家庄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面积58.6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共8236户,人
口2.7万,耕地面积5.3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291.11万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1亿元,利税3955万元,分别增长
16%和1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4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5元。是山东省首届百乡
百镇双文明建设明星乡镇、山东省科普先进乡镇和社会治安工作模范乡镇,是潍坊市
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乡镇和科技示范乡镇。
全镇农业结构合理,自然资源丰富。现已培植了银杏、杨树丰产林、瓜菜、辣椒
、畜牧等五大支柱产业。有速生丰产杨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居全省前列
。银杏面积8000余亩,是山东省著名的银杏之乡,长生牌银杏叶健身茶被中国农学会
认定为高效优质农产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现有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100
0多家,主要有机床、铸件、纺织机械配件、木器、纺织、食品等,产品远销欧美、
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镇基础设施配套优良,小城镇功能健全,拓宽出占地
2000亩的大小项目发展区各一个,电力供应充足,五龙河、柳沟河纵贯南北,水资源
丰富。横一路、横二路及沂胶路横贯东西,交通发达。
党委书记石寿林
镇长马拥军

注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面积84.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10056户,人口
3.5万,耕地面积7.84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地方财政收入788万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10万元,利税108万元,分别增长10
4%和90.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0元。
烤烟生产已发展成为注沟镇强镇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全镇种植烤烟达
1.1万亩,总产100万公斤,总收入712万元。盛产无公害果菜、板栗、辣椒等经济作
物。林果面积150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10000亩、桑园3000亩。禽畜养殖已成规模,
有规模养殖小区64个,年生猪存栏6万头、肉牛8000头、肉鸡25万只、特色养殖品种
3.2万头(只)。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有石料加工、三产经营、机绣刺绣、条编柳编、竹枝加
工等传统项目和辣椒加工贩运等新兴项目。全镇矿区43处,个体私营项目56个,个体
私营业户1264家,初步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和龙头,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新格局。
党委书记孙晓非
镇长韩寿英

柴沟镇位于高密市南部,面积125平方公里,户数1.4万户,人口58500,耕地67
27公顷。2004年完成生产总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1247万元,增
长1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增长14%;利税9193万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
加值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柴沟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自然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先后有香
港客商投资的嘉诚服饰有限公司、温州客商投资的成云木业有限公司、青岛客商投资
的恒昌钉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柴沟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成了综合交易市场-
-龙门商城和木材、活牛、花生等批发市场,成为高密南部最大的商品及农产品集散
地。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仅2004年就新增“斯太尔”等重型运输车辆100多辆,成为
高密市运输业主力军,是济钢、青岛港等企业重要合作伙伴,并且带动了本镇餐饮、
配件、维修等行业的发展。
党委书记李玉伟
镇长李宗福

拒城河镇位于高密市城南15公里处,面积99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共14309
户,人口4.35万,耕地面积10.13万亩。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2.35亿元,比上
年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4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49亿元,
利税3300万元,分别增长25%和1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8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019元。
拒城河镇地处高密市南郊,青济路、平日路、沂胶路三条省道穿越境内,交通便
利,水、电、通讯设施配套。2004年又投资1300万元硬化了8万平方米与城区相接的
两条道路,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环境优美,加上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
众多商家纷纷前来投资落户。2004年全镇引进项目16个,其中过千万元项目6个。合
同利用外资2.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500万元,其中利用境外资金400万美元。
拒城河镇属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基地,至2004年共投资1400万元开发低产田5.2
万亩,项目区内林、路、渠、桥、涵、闸配套,种、养、加结合,初具现代化农业模
式,形成了蔬菜、桑蚕、林果和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3.9万亩,肉牛、奶牛、肉鸡、
生猪养殖已形成规模,全镇肉牛存栏8000头,奶牛存栏1000头,肉鸡存栏65万只,生
猪存栏3.7万头,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重达55%。
党委书记孙锡喜
镇长刘思芳
李家营镇位于高密市南部,面积91平方公里,辖57个村,共10830户,人口3.8万
,耕地面积7万亩。2004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36万元,比上年增长26%;工业实现
销售收入4.26亿元,利税5400万元,分别增长13%和28%,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
全镇拥有各类企业100多家,工艺品、精密铸件、食用油、化工、雕花家具、家
纺等6大支柱产业发展迅猛,主导产品绢花、圣诞礼品、精密铸件、植物油出口美国
、韩国、西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额达2000万美元。全镇沿胶河两岸
已建成了以土豆、大姜、芋头为主的3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成了3万亩优质花
生基地,带动全镇1500户农民从事花生购销,年交易量达10万吨,成为江北最大的花
生集散地之一。以晏王庙、三吊老林、花果山、万松园、花红湾、王吴水库为主线路
的农业生态旅游线已初步建成。依托小城镇和同三铁路李家营火车站,规划建设了占
地3000亩的火车站工业加工区,投资1000万元,硬化道路12公里,安装路灯240盏,
建设花坛绿地4万平方米,工业加工区实现了道路、水、电、通讯等“五通一平”,
现已有12家外资企业落户工业加工区。
党委书记王庆波
镇长刘新国

(王家德 赵修武 郭文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