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2&rec=81&run=13

【概况】2003年,全市大力组织实施农业“三化、三带动”战略,克服了“非典”
疫情、国外封关和干旱、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多重影响,实现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的大跨越,各项工作都开创了新局面。
农村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981亿元,农业
增加值160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92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6.4%、7.6%。
农业和农村经济摆脱了长期增长乏力的局面,实现了突破性增长。
农产品产量、效益明显提高。种植业结构更加合理,全年新增高效经济作物
86万亩。全市粮、棉、油、蔬菜、水果等大宗农作物,呈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全面
丰收的大好局面。同时,由于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上扬,整个种植业实现了产量、
效益双提高。
农业“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深化升级,全市龙头企业新
增固定资产投资70.8亿元,新增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58家,新增省级龙头企
业8家。 全市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利税1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1.1%和6.3%。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过10亿元的10家,
过20亿元的2家,过50亿元的1家。农业标准化有了新突破,全市新建无公害农产
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105.7万亩,是历年总和的4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
平有了较大提高, 经抽样检测,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农
业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在遭遇“非典”疫情和日本封关的情况下,全市农产品
出口创汇增幅仍达15.1%,创汇8.7亿美元。
农业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2003年,全市农业利用外资总额达到60多亿元,
超出年初计划的20%,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利用外资的质量明显改善,70%以上
的外资重点投向了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优质农产品开发领域,培育了一大批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今后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落实农村政策的力度明显增强。2003年,突出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
监督、土地延包等政策的落实。普遍落实了暂停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政策,部分
县市区取消了农业特产税; 普遍推行了农民负担卡制度,发放农民负担卡170多
万份, 入户率达到了95%以上,农民人均减负15.4元;制定了新的《农村财务管
理办法》,扩大了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试点范围,使农村财务管理走向正规;全
市有97%的村完成了土地延包, 并探索了土地流转的新路子。通过落实政策,维
护了农村稳定,农民上访案件明显减少。

【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2003年11月11-16日,首届“中国国际农产
品交易会” 在北京举办,全市组织8家农业龙头企业参加了展示和展销,并取得
较好效果。参展企业销售额6.31亿元,其中,现场销售产品155吨,销售额131万
元,签订销售合同42份,合同金额2.4亿元,外销合同2个,外销金额370万美元;
达成销售协议54个,金额3.9亿元;达成招商引资协议48项,协议额5.8亿元,外
资项目4个,利用外资5280万美元。

【集中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在生产和经营两个环节集中开
展了毒鼠强专项整治活动。在生产环节,组织市、县两级农业执法人员对全市的
农药、中小型化工企业进行了详细核查,共核查企业56家,未发现有生产毒鼠强
等杀鼠剂的企业。在经营环节,与爱卫会配合,积极搞好全市杀鼠剂定点经营单
位的调查核实和申报工作, 第一批核定130家企业为定点经营单位,并报省农业
厅核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棉花价格暴涨】棉花市场价格在2001年收购季节跌至最低点,每公斤籽棉2.6-
2.8元。2002年价格逐渐回升,2003年涨至历史最高点,10月中旬达到每公斤7-8
元, 全年籽棉售价平均每公斤7-7.2元,棉价上涨幅度大于单产减产幅度,种棉
效益明显提高,亩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

【潍坊市农业生产资料协会成立】2003年6月4日,潍坊市农业生产资料协会正式
成立。 协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秘书长1名,理事73名,并在各县市区
农业局设立了工作站,作为协会在县级的办事机构。协会主要面向农资生产者、
经营者、使用者及科研单位,无偿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
促进全市农资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潍坊市种子管理站成立】经潍坊市委、市政府同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批准, 潍坊市种子管理站于2003年1月成立,标志着全市种子管理和种子经营的
分离。

(张树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