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2&rec=80&run=13

【概况】2003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
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实施“三化、三带动、三变”战略,
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21亿元,同
比增长9.2%;农业增加值160亿元,同比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3921元,同
比增长7.6%。农村第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0.9%,比上
年提高了0.8%; 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5%。全市粮食、
蔬菜和瓜类、水果、花生、棉花、烤烟总产量分别达到293.6万吨、1353.6万吨、
113.6万吨、24.6万吨、4.6万吨和3.3万吨,分别增长12.8%、5.2%、43.8%、
29%、 93.1%和9.2%。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肉类产量106.2万吨,同比增长
1.5%;蛋类产量38.2万吨,与去年持平;奶类产量18.5万吨,同比增长6.8%;
肉蛋奶总产量占全省的17%。水产品产量达到58.1万吨,比上年增长7%。

【农业“三化、三带动”战略成效显著】(1) 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提高。新增年
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70家, 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700多家,其中年销售
收入过亿元的达到61家,过50亿元的1家。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11.1
%。年加工转化农产品1200万吨,增值110亿元,带动农户150多万户。以潍坊为
中心的山东农产品出口基地获准建立。(2) 农业标准化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健全
完善了农业生产标准和操作规范,全市累计投资1.2亿多元,建成了3个市级检测
中心、19个县级检测中心、52处乡镇检测站和310处企业(基地、市场) 检测点,
初步形成了市、县、乡、企业(基地、市场)四级质量检测网络,使主要农产品特
别是出口农产品得到有效检测。2003年,全市新认证绿色食品17个,面积21.2万
亩; 取得有机食品认证及其转换认证的产品有25个,面积1.6万亩;有65处基地
已上报无公害产地认定,认定面积82.9万亩。蔬菜、果品、畜禽等主要农产品的
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3)农业国际化经营取得新成效。通过“走出去,引进
来”,各地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加快了与国际接轨步伐。2003年全市农业
利用外资60亿元,新上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36家;到境外兴办种养、加工、销售
等各类企业近百家,年创汇3000多万美元。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8.7亿美元,
同比增长15.1%。

【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随着全市农业“三化、三带动、三变”战略的深入
实施,农民变民工、农民变职工、农民变市民的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
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并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2003年,全市330万农村劳
动力中, 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有140万人,占43%。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
均纯收入的60%以上。 通过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缓解了人地矛盾,
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改善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城乡繁荣。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贡献率增高】2003年全市农业投入明
显加大,尤其是生态建设投入和环境保护建设投入是历年来最大的一年。全市投
资3.6亿元,完成了6座大中型水库年度除险加固任务,开工建设了河道治理等35
项水利工程。 峡山水库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清理峡山水库库面网箱631个,
迷魂阵1383个,11家排污企业经过限期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全市共建设绿色
通道1800多公里,完成造林53万亩。完成了808个村、1150公里“村村通柏油路”
工程,解决了179个村、8.9万人的吃水困难。随着全市农业投入的加大,科技示
范园区建设、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力度等措施的实施,我
市农业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52%,科技创新
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村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在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
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土地承包
经营权的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全市96.4%的村按政策规定完成了土地延包工
作。在巩固完善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7个县市区(包括3个开发区)
取消了农业特产税。通过税费改革,农民平均减负达到12.4%。

(王汉城 褚丽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