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2&rec=185&run=13

中共青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市委书记 刘克强
副书记 李春水 刘希玉 张洪全 孙忠礼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吕长胜
副主任 韩乐生 傅中慧 牛景和 徐健生(女) 李世堂 王美林 刘雁(女)
市政府市长 李春水
副市长 郑华利 孟庆刚 刘明智 刘永胜 杨云生 李端梅(女) 张龙江
市政协主席 田立胜
副主席 隋同文 贾国泰 鲁邦玉 南家友 李金凤(女) 牛建一 孙景昌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青州市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 人口89.9万,辖18处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
1052个行政村。有回、满等33个少数民族,共2.47万人。
2003年,青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围绕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超常规、跨越
式发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
展的良好势头。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4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9亿元,分别增长4.4%、22.5%和14.2%。农业新增
瓜菜、花卉、林果等高效经济作物10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9万亩,13种农
产品通过绿色或无公害食品认证。 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4.02亿元,实
现销售收入105.9亿元,实现利税13.98亿元,其中利润3.85亿元,分别增长26.2
%、 40.3%、36.1%和117.2%。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92万户,私营企业2221家。完
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亿元, 增长13.7%。各类市场发展到228处,6处较大
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旅游业实现门票收入930万元,旅游总收入4.6亿元。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亿元,增长22.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2.9亿元,增长
13.3%。
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全年到位潍坊市外资金34.7
亿元, 增长70.8%。新上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34个,过亿元的工业项目12个。
弘润重油催裂化、银龙纺织工业园、金青云新材料、益能热电二期等大项目相继
开工建设,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与山工机械公司合资合作、中联水泥公司与鲁南水
泥公司联合投资的年产380万吨优质水泥熟料生产项目, 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756万美元,出口创汇7535万美元,分别增长121.2%和43.3%。
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载体功能日趋完善。投资1.02亿元,完成了“五
纵四横”道路建设,供电、供热、供排水、通信等配套设施相继开工。67个投资
过千万元的项目落户开发区, 总投资达27.4亿元, 其中过亿元的项目6个, 过
5000万元的项目11个。民营工业园初具规模,八喜、弘润、山工、尧王等企业工
业园逐步壮大。
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范公亭东路、驼山北路、青
州北路等14条城区主干道新建改造工程按期完工,青州客运站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更新改造路面35公里, 铺设排水管道1.05万米,安装路灯889盏,改造新建绿化
面积8.5万平方米, 新增供热面积21.5万平方米,铺设天然气管网15公里,城市
公交运营总里程达到468万公里。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基本完成。综合
整治城乡环境,大力构建绿色通道,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
先进市。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3项,
申请专利51件,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6%。推行素质教育,改善办学
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抗击非典
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竞技体育水平显著提高,荣获潍坊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金牌
第一。保护和利用耕地工作进一步规范,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创建国家级生
态示范区通过预验收;全面完成计划生育控制目标,被评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先进市。低保救助体系日趋完善,省农村救济制度建设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城乡
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8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3720元,分别增长10.7%和7.5%。

【花卉产业发展迅速】青州市把花卉作为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培植,花
卉生产发展迅速。 2003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花卉专业户8000多
户,花卉品种1000多个,年产花卉2000多万盆,销售收入达2.6亿元。(1)基地化
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形成以黄楼镇为主的杜鹃、仙客来花卉基地,以东高
镇为主的兰花、菊花生产基地,以城区为主的盆景生产基地。(2) 市场体系日益
完善。 在黄楼镇建有南花北调、 北花南调的大型花卉交易市场,在全国设立了
130处销售点,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加入了国际互联网络,
实现了与国外客商的网上交易。(3)花卉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建立了500亩的花
卉实验基地,成立了山东省仙客来研究所和兰花研究所,先后开发了花卉、盆景、
绿化苗木三大系统260多个新品种, 研究推广了日光温床扦插育苗、无土栽培等
60多项高新技术,其中5项获国家专利。(4)花卉产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生产
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
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青州市已成为全国北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花卉生产和交易中
心。

【旅游产业化进程加快】青州是我国古九州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
来就是全国的名城重镇,作为齐鲁大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达一千多
年。悠久的历史给青州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现有全国
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 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11处。2001年11月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重点突出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及自然风光三大资源优势,强化措施,
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已基本形成了旅游产业化体系,并且带动了相
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博物馆为龙头的城区中心旅游区,以云门山为中心的“云
驼玲”名山旅游区,以仰天山为中心的自然风光旅游区,以黄楼花卉、五里蜜桃
为主要内容的百里农业观光旅游区成为省内旅游线路的四大热点。2003年共接待
海内外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亿元,其中门票收入930万元。

【城市低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青州市把城市低保工作作为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
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重点,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
围,使城乡低保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连续三年实现了应保尽保,较
好地发挥了低保的安全网作用。(1) 加大财政投入,努力扩大保障范围。从2001
年起, 市财政每年列入低保资金预算由原来的30万元增加到200万元, 实现了
“以人定钱”,有多少保多少;保障线标准也由原来的110元提高到143元;保障
对象增加到1308户、2647人。已连续三年实现了应保尽保。(2) 理顺低保管理和
运作机制。将低保调查、申请报表、审核和发放保障金等工作全部纳入社区管理,
建立了市政府、民政局、乡镇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四级管理工作机制。(3) 规范
了城市低保工作程序。对城市低保对象严格把关,层层审核和审批,每个环节都
明确了规范,并将低保对象资料录入微机,实行网络化、动态化管理,推进了城
市低保工作的规范化。 2003年4月22日,谢玉堂副省长在青州调研时,对青州城
市低保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乡镇、街道办事处概况
王府街道办事处位于青州市城区中部,面积15.3平方公里,辖22个社区居委
会,社区居民5160户,人口6.98万,耕地面积2300亩。2003年,全街道完成国内
生产总值9亿元, 比上年增长26%;地方财政收入2180万元,比上年增长51%;工
业实现销售收入18.7亿元, 利税1.2亿元,分别增长34.8%和42.8%。第三产业增
加值达8亿元, 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10元。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博物馆、范
公亭、王府游乐园、龙兴寺遗址等旅游景点。工业体系日趋完善。全办事处下辖
集体及个体私营企业300多处, 拥有机械、印刷、包装、化工、服装、电子等十
几个行业,主要产品有液压件、中低压阀门、乌洛托品、白碳黑、农药、皮衣等
100余种, 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
建东方商贸城、青州市文化市场、乐园建筑陶瓷市场等错落分布、遥相呼应,初
步形成了以市场建设为基础,以流通服务为主体,基础产业和新兴行业相互促进
的三产发展新格局。2003年荣获山东省体育先进社区、山东省基本单位普查先进
集体、潍坊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工委书记郝传谋
办事处主任张冠旺

益都街道办事处位于青州市城区,辖区面积14.2平方公里,下辖25个社区居
委会,常住人口共计1.56万户,51080人,其中17个行政社区,4388户,14378人,
耕地面积110公顷。 青州经济开发区与益都街道办事处区街合一,合署办公。青
州经济开发区、益都街道办事处牢固树立“加快发展压倒一切,招商引资重于一
切”的思想,通过狠抓招商引资、企业扩张、民营经济三大杀手锏,推动了街道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街道办事处完成国内生
产总值7.3亿元, 比上年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2356.5万元,比上年增长63%;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 利税25219万元,分别增长17%和15.6%。第三产业
增加值达53184万元, 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5608元。先后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外
经贸工作先进开发区”称号,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开发区建设先进单位”、
“园区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工委书记有祥玉
办事处主任许福山

昭德街道办事处位于青州市城区东南部,面积12.5平方公里,辖24个社区,
5190户, 人口5万,耕地面积2123亩。2003年,全街道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0587
亿元,比上年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1962万元,比上年增长39.1%;工业实现销
售收入8.87亿元, 利税7280万元, 分别增长41.%和60.7%。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36257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608元。街道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有青州市清
真罐头厂、 山东中原机械有限公司、青州祥利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370家,其中
规模企业23家。辖区内市场星罗棋布,有闻名省内外的大型摩托车市场、瓜市副
食品批发市场、山东海天水产干货综合批发市场等10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是山
东省较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街道办事处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积极做好
社区建设工作,被山东省政府列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经验被
列入《中共山东年鉴》,受到国家民政部、省、潍坊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好评,
被确定为潍坊市街道党建样板工程, 并多次被省、 潍坊市评为“文明单位”、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党工委书记于玮亭
办事处主任王建光

云峡河回族乡位于青州市南郊,面积23.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3500户,
人口1.3万,其中回族2700人,占人口总数的22.5%,耕地面积1.25万亩,是潍坊
市惟一的少数民族乡。2003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7.3万元,比上年增长52.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174万
元,利税500万元,分别增长120%和9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640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3200元。农业,走城郊型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子,种植方面以优质苹果、
冬雪蜜桃、甜油桃、梨枣、柿子为主,建立了以推广高档兰花和优质苗木为主的
培育基地;养殖以奶牛、小尾寒羊为主,已成为青州城区鲜牛奶主要供应基地。
工业,已形成集机械加工、装载机配件、维修、铝纸、化工、食品、建筑、地毯、
工艺品加工于一体的工业体系,有配套齐全的工业园。第三产业,发挥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房地产、民族餐饮及旅游服务业,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产服务体系。境
内交通便利,通讯畅通,电话程控化,电视闭路化。被省、潍坊市授予民族团结
进步先进集体、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李洪顺
乡长刘正福

弥河镇位于青州市南部, 面积87平方公里, 辖77个行政村,1459户,人口
5.4万, 耕地面积5.1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6亿元,比上年增
长12%; 地方财政收入980万元,比上年增长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
利税6000万元,分别增长20%和26.8%。第三产业增加值1037万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3420元。弥河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弥河银瓜、“山
中玉”牌柿干、“美人指”葡萄、双孢菇、草莓、芦笋等畅销国内外。二、三产
业蓬勃发展,机械制造、铸造、造纸、食品加工、化工等门类齐全,二、三产业
从业人员达1.4万余人。 战国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址、唐代的修真宫、赵匡胤的传
说、中共华东局旧址等无不显示着文化名镇的丰厚底蕴。2003年,被潍坊市委、
市政府授予农村道路建设先进单位和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杨瑞义
镇长黄晓明

王坟镇位于青州市西南部,面积229.6平方公里,辖105个行政村,1.4万户,
人口5.1万, 耕地面积4.4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比上
年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462.4万元,比上年增长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17亿
元, 利税3530万元,分别增长10%和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1亿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3115元。王坟镇是闻名全国的干鲜果生产基地,是“青州柿饼”,“青州
山楂饼”主产地。镇依托当地丰富的果品、槐米、蚕茧等资源,构筑起山楂食品、
果蔬原浆、 生物化工和缫丝加工四大系列100余类产品的工业体系。仅山楂加工
企业就有200余家,年产山楂制品6.2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山楂加工基地,被誉为
“中国山楂制品加工第一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逄
山风景区、双镇流域生态农业观光园等著名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
党委书记扈本溪
镇长姚爱和

五里镇位于青州市西南山区,面积130平方公里,有103个自然村,92个行政
村, 人口5.2万,耕地面积4.6万亩。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5亿元,比上
年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68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
利税2518万元,分别增长17%和20%;第三产业增加值1.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000元。 五里镇立足资源优势, 民营经济取得新突破。全年招商引资完成任务
1.2亿元, 完成全年任务的108%。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发展了付家奶牛
基地和郑家蜜桃示范园基地,并以境内主干道两侧为重点发展了柿子、核桃、杂
果等,新增果树种植面积1500亩。被青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先进单位、林业生产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党委书记刘玉栋
镇长郑玉章

庙子镇位于青州市西南部,面积195.3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1.3万户,
4.2万人, 现有耕地面积3.2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3亿元,比
上年增长31.5%;财政收入1210万元,比上年增长31.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5
亿元,利税5538万元,分别增长37%和4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200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3648元。 庙子镇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1亿多吨,石灰石
储量50亿吨以上,红粘土储量10亿多吨,碱石储量丰富,天然矿泉水取之不竭。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先后被省政府、潍坊市政府列为重点建设乡镇、新型小城
镇和中心镇,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荣誉称号。特色
农业品牌众多,种植业以桑蚕、黄烟、土豆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已实现了区域化、
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畜牧养殖业以散养山鸡、肉食鸡、品种兔为重点,在全镇
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格局。
党委书记刘务军
镇长曹仁礼

邵庄镇位于青州市西部,面积96.8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1.32户,人口
3.96万, 耕地面积4.1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3亿元,比上年
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424.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
利税2720万元,分别增长17%和21%。第三产业增加值9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346元。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猛。在东台、文登两处工业园的带动下,
全镇个体私营业户达到600家,规模企业8家,形成了铁矿、铸造、化工、建材等
为主导产品的多家企业。结构调整以突出山区特色为主,林果、养殖、石料三大
支柱产业巩固夯实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基础。万亩柿子基地初具规模,石料加工业
年产值超过亿元。邵庄豆腐干走出山东,跨出国门。以治水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
设不断完善, 实现了山区水利化,改善了山区农业生产条件。镇区面积达到3平
方公里,境内黑山和雀山是有名的旅游景点,现在正在进一步开发完善。
党委书记郭志荣
镇长王万信

普通镇位于青州市城西,与市区接壤,面积64.9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
7800户,人口2.92万,耕地3.4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4亿元,
比上年增长8.2%; 地方财政收入306万元, 比上年增长1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5.03亿元,利税2520万元,分别增长10%和16%;第三产业增加值5100万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3235元。普通镇果品资源丰富,以冬雪蜜桃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绿色食品“古州” 牌冬雪蜜桃1.5万亩,柿干、红香椿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初
具规模, 年产冬雪蜜桃3000万公斤,其它干鲜果品500万公斤。工业以建材、机
械、 化工、雕刻为主。建材工业发展较快,一期工程投资6.2亿元,年产水泥熟
料400万吨的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落户镇区, 正在建设之中。大力开展招商引
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规模企业已发展到8家,投资过500万元的民营企业过15
家。
党委书记赵华章
镇长李修祥

东高镇位于青州市西北部,面积40.8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8650户,人
口3.1万,耕地面积3.9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7亿元,比上年
增长8.4%; 地方财政收入488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6亿
元,利税2000万元,分别增长25%和2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00万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3780万元。东高镇农业发达,现已形成无公害韭菜、高温大棚蔬菜、花卉、
苗木四大农业生产基地,其中无公害韭菜获得了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
证书,成为北京市定点供应蔬菜。全镇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先后引进发展了人参
果、大青枣等农业新品种,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形成机械、
建材、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多种行业的新格局。
党委书记郭桂林
镇长杨忠俊

王母宫镇位于青州市区北部, 面积61.2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人口3.9
万, 耕地5.2万亩。 2003年,全镇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
7.4%;地方财政收入1534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7.2亿元,
利税2.96亿元,分别增长30%和3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3870元。王母宫镇作为青州经济开发区的起步区,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地理位置、 交通条件更加优越。工业基础雄厚,全镇现有30多家投资过500万元
的工业企业,6家外资企业。招商引资发展迅猛,2003年共引进100万元以上的项
目27个,总投资3.06亿元。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已建成以优质小麦、大田菜、
菜葫芦、奶牛生猪为主的四大农产品基地,菜葫芦、畜产品、奶制品等农产品龙
头企业5家, 科技示范园4处,专业蔬菜批发市场3处。镇区建设日新月异,初步
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载体功能的新型小城镇。
党委书记任祥
镇长赵明光

高柳镇位于青州市北部, 辖51个行政村,人口3.4万,耕地面积5.61万亩。
青(州)垦(利)公路、济(南)青(岛)、东(营)红(花埠)高速公路在镇区交汇,交通
优势明显。高柳镇是农业大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成为农业的一大特色。“高柳牌”
茄子成为全省首批获准进京销售的绿色农产品。 全镇蔬菜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
无公害蔬菜3.2亿公斤,建有占地面积200亩的大型蔬菜交易市场,是江北重要的
蔬菜集散地。工业实力雄厚,已形成集农副产品加工、电力电缆、机械制造、化
工肥料、 服装加工、建筑安装于一体的工业体系。工业年产值达5.5亿元,利税
突破7000万元。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农民医疗健康保障制度正式启动;实现
教育办公自动化, 是潍坊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乡镇” ;先后被命名为潍坊市
“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3年,全镇实
现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财政收入8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年末储
蓄存款余额达1.7亿元。
党委书记冀学平
镇长黄芳(女)

朱良镇地处青州市北郊, 面积60.1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人口4万,耕
地面积6万亩。朱良镇地处平原,土地、水利、电力充足,通讯发达。省道青(州)
垦(利)路、济(南)寿(光)路纵横贯穿镇区,东青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上下路口,
全镇“三横四纵”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以大棚蔬
菜, 肉牛、肉鸭养殖为主的种养业发展迅速,建有2万亩“朱良牌”无公害西红
柿生产基地、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和百万只良种鸭养殖基地。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
劲,规划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阳河工业园, 初步形成了以建筑材料、铸造、塑料
加工、机械制造等产品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区规模和
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已步入现代化小城镇发展轨道。 2003年,农业总收入达到
4.35亿元, 镇村工业企业总产值达4亿元,利税达到2000万元,全镇完成财政总
收入93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6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12.2%,农民人均
纯收入达到3718元。
党委书记冯波
镇长杨福来

何官镇位于青州市北部平原,面积63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人口3.5万,
耕地面积5.7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财政收入903万元, 比上年增长11.5%。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 实现利税
5000万元,分别增长13.1%和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80元。全镇共引进招
商引资项目26个, 总投资2.26亿元,到位资金8906万元;新办产值过500万元的
企业8家,民营企业发展到160多家,机械、纺织、化工、塑料、造纸、饲料加工
等行业已初具规模,产品行销全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蛋鸡、肉鸭、生猪、肉
奶牛养殖全面发展,全镇蔬菜面积3万亩,新发展胡萝卜1.3万亩。基础设施日趋
完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党委书记冷传波
镇长扈文高

口埠镇位于青州市东北部, 面积70万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11310户,
人口4.3万, 耕地面积7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8亿元,比上年
增长54.8%;地方财政收入1611.3万元,比上年增长38.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
亿元,利税1亿元,分别增长56.3%和48.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4200元。全镇交通便利,济青高速公路、东红高速公路在镇内交汇,
并设有两个出入口,羊临公路穿境而过,益羊铁路横贯南北,实现了村村通柏油
路目标。全镇农业产业化水平高,无公害蔬菜、优质小麦、畜牧养殖已成为三大
支柱产业。工业生产支柱强劲,座落镇内的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2003年
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创利税8000万元,全镇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石油化工、麦芽
加工、化肥生产等新型现代化工业格局。先后被授予省小康乡镇、潍坊市文明乡
镇、卫生乡镇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韩其昌
镇长王同章

东夏镇位于青州市东部, 面积99平方公里,辖90个行政村,16120户,人口
6.3万,耕地面积9.8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3亿元,比上年增
长11%;地方财政收入1277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
利税5696万元,分别增长29.4%和36.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8亿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4032元。农业结构日趋合理,已形成大姜、瓜菜、粮食、畜牧等四大支柱
产业, 建有2万亩大姜、2万亩瓜菜、5000亩菜葫芦和4万亩国家级优质小麦等四
大生产基地,有韩日投资的农业龙头企业5家,基本形成了“公司加基地连农户,
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东夏”牌大姜经农业食品质量检测中心鉴
定为一等一级产品。工业比较发达,现有民营企业500余家,其中五金加工业200
余家,范围涉及各类农机、汽车、造纸、纺织等零配件加工,品种超过3000余种,
产品畅销全国十几个省市,成为山东省最大的五金加工专业镇之一。全镇工业已
形成五金加工、包装印刷、塑料编织、化工、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城镇建设功
能设施配套齐全,先后被授予省级“明星镇”,潍坊市级“经济强镇”、“模范
镇”“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崔德森
镇长高登友

谭坊镇位于青州市东部,面积84.1平方公里,辖69个行政村,1.39户,人口
5.4万, 耕地面积8.3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2亿元,比上年增
长12.5%; 地方财政收入1606万元,比上年增长33.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1亿
元, 利税3348万元,分别增长28%和5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8亿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4519元。瓜菜种植是谭坊镇的支柱产业,全镇8.3万亩耕地中有8万亩发展
起了瓜菜生产,是国家级无公害瓜菜基地。“谭坊”牌系列鲜菜和“谭坊”牌西
瓜获首届北京国际农业品牌博览会名牌产品奖。谭坊镇也是山东省重要的出口菜
加工出口基地, 年出口各类农产品5万吨。工业项目门类齐全,有冶炼、农膜、
机械、化工、食品、彩印等多个行业,是青州市正在崛起的工业强镇。特产夹河
驴肉被评为潍坊名吃。谭坊镇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乡镇、山东省百新工
程试点镇、潍坊市农村工作模范镇、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文明乡镇等
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孟庆广
镇长陈同洲

郑母镇位于青州市东南部,面积78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1.14万户,人
口4.4万, 耕地面积6.5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比上年
增长32.8%;地方财政收入769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3亿
元, 利税1520万元,分别增长38%和2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563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3600元。郑母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知名人物有宋朝丞相
王曾、元朝尚书董进、明代侍郎冀镧、状元赵秉忠等,均葬于原籍,被称为四大
御葬。农业已形成瓜菜、杂果、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红薯粉皮粉条、郑
母烧饼、郑母面粉等享誉省内外。工业企业、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商贸发达,现
有企业百余家,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家具、机械、机电、建筑建材、塑料、化工、
农药等十余个行业, 其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商业网点达到600多家。郑
母镇先后获得“山东省畜牧强镇”、“潍坊市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潍坊
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刘永福
镇长宋执湖

黄楼镇位于青州市东部,面积52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1.06万户,人口
4.1万,耕地面积4.6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48亿元,比上年增
长9.5%; 地方财政收入7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
利税2915万元,分别增长58.5%和81.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9亿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3703元。黄楼镇是江北花卉重镇,有“江北花卉第一镇”之美誉。2003年
全镇花卉种植面积达1.3万亩,花卉市场面积9万平方米,花卉专业户3500多户,
花卉园区15个。成功举办了2003山东(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推动了花卉和相关
产业的发展,以花卉为主题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方兴未艾。瓜菜、畜牧也是全镇
的特色产业,其中特产“弥银”牌弥河银瓜为历代贡品,曾获全国农产品展销会
名牌产品奖称号,种植面积达3000亩。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以冷冻冷藏、蔬菜加
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和以钢球生产、挖沙船制造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实力雄厚。镇
区建设日新月异,是青州市重点建设的六个中心镇之一,2003年被潍坊市委、市
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称号。
党委书记刘传明
镇长张连祥

东坝镇位于青州市城区东郊,面积36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8114户,人
口3.2万,耕地面积2.8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179.9万元,比上年
增长19.7%;完成工业销售收入24.9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6
%和38%; 第三产业增加值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67元。根据青州市新一
轮城市建设规划,东坝镇现已划入新城区范围,新东环路、范公亭东路、尧王山
东路、将军山路等“一纵三横”四条城市主干道贯穿镇区,拉起了城东新区的初
步框架。 民营经济是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民营企业已发展到300家,初步
形成了以化工、机械制造、包装印刷、皮革纺织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年实现
工业收入25亿元,税收2000多万元,占国民经济总收入和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均达
到95%以上。
党委书记王寿礼
镇长阎豹

(赵传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