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2&rec=184&run=13

中共高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市委书记 吴元宝
副书记 吴建民 齐世增 赵志远 魏志强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元宝
副主任 崔红旗 颜廷爱 聂立斌(女) 刘彭泉 张慕坤 王致民 张振国
市政府市长 吴建民
副市长 杜洪君 钟亮成 刘金贵 林京湖 刘秀平(女) 张树伟 胡立
市政协主席 田绍义
副主席 滕希平 范天福 王梅棣(女) 宋锡明 徐兆凯 张兆年

进位争先 建设强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高密市总面积1605.6平方公里, 辖17个镇, 3个街道办事处,994个行政村
(居委会) ,总人口85.22万。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亿元,比上年增
长17.5%。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75亿元, 增长5.5%;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44.03亿元, 增长29.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22亿元,增长9.5%。三项产业
比重为17.9∶50.3∶32.7,“工业立市”的战略思想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52.94亿元,比上年增长96.9%;实现财政总收入6.80亿元,比上年
增长20.9%; 地方财政收入3.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各项存款余额53.61亿
元, 比年初增加7.8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55亿元,比年初增加5.31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56亿元,比年初增加5.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
积17.5平方米。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848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55
元,增长9.1%;生活消费支出3116元,增长8.0%;人均居住面积21.5平方米。全
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6342人。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7.56亿元,增长8.3
%。 农业增加值15.75亿元,增长5.5%。粮食总产41.77万吨,比上年增长37.%;
棉花总产0.89万吨, 增长64.6%; 油料总产7.82万吨, 增长14.0%; 水果总产
11.13万吨,增长117%;蔬菜总产99.04万吨,增长13.1%。肉类总产11.19万吨;
禽类总产2.46万吨;奶类总产0.21万吨。水产品总产0.77万吨,增长5.0%。营造
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2302公顷, 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8.7%。 全市农机总动力
91.24万千瓦,增长8.62%。完成了防洪除涝、高标准节水示范区、中低产田综合
治理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
力显著提高。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木器加
工等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其支柱地位日益增强。规模大、效益好、
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企业增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有规模以上
企业288家, 实现工业增加值26.84亿元, 比上年增长40.0%。 实现出口交货值
24.61亿元, 增长23.6%。产品销售率达98.0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规模
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3.45亿元,比上年增长60.5%;实现利润4.73亿元,
比上年增长62.7%;实现利税8.78亿元,比上年增长59.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
数145.56%,比上年提高19.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在市区新建了家家悦物流配送中心和利群超市;完成了
北方家具城、北方鞋城二期和密水商场三期工程建设。碾头鞋业商城、木村市场、
五金建材等原有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城乡贸易更加繁荣。全年共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进出口总额33585万
美元, 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出口23070.3万美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
值28.22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市区实施了平日路、城南街、交通路、康成大
街综合改造等10项城建工程。实施旧城改造项目25个,开发面积28万平方米。新
建、续建了徐辛路、沂胶路等19条道路改造工程,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767公里。
建设了华洲、化纤、利华三座热电厂;完成了二期农(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扩建
2万吨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转,新建5万吨污水处理厂加紧建设之中。实施了王吴水
库除险加固及西灌区改造、三河建闸蓄水等一批水利工程。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
量11840万元, 增长10.46%。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9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15.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1.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99万户。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中等专业学校5所,
在校学生0.42万人; 普通中学46所, 在校学生6.28万人。 拥有各类科技人员
34169人。 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6项,申请专利78件,授权专利62件。拥有艺术表
演团体2个, 艺术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2个。拥有
卫生机构3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2所,卫生防疫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
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29张。 卫生技术人员2286人,其中医生898人。全年参
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5枚,其中金牌2枚。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深入开展“深化‘三新’
教育、建设小康家庭”、“建设信用高密”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整顿市场
秩序,倡导公平竞争、诚信经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理顺了城区管理
体制,实行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

【招商引资与民营经济】全市立足地缘区位优势,打青岛牌,努力融入青岛经济
圈,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引进利用外资项目506个,合同利用外资89亿
元, 实际利用外资47.8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38%和57.6%,居潍坊市各县市区
之首。
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 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9万户,民营企业达到2900
多家,从业人员25万人。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4.2%。

镇、街道办事处概况
朝阳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密市东部, 面积36平方公里,辖38个居委会,17918
户,人口5.25万,耕地面积2.37万亩。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3亿元,比
上年增长33.7%; 地方财政收入7000万元, 比上年增长2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39.96亿元, 税收收入1.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26.4%。第三产业增加值
达3.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0元。
朝阳街道办事处成立以来,多渠道筹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共硬化道
路148万平方米, 铺架设供水、供电、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各类管线67.8万
米, 开挖砌筑排水沟9.2万米,主要道路进行了亮化、绿化和美化,基础设施建
设累计投资达8.1亿元,规划区内实现了“六通一平”。良好的投资环境,加上一
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的大批客商前
来投资兴业,行业涉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化纤、农产品加工、木器加工
等。 共批准进区项目293个,总投资68亿元,其中外资企业48个,实际利用外资
1.53亿美元,新上企业安排劳动力就业2.6万人,区内形成了化纤、纺织、巾被、
木器、服装、制鞋等六大主导产业。区内出口企业达到60多家,产品远销美国、
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党工委书记薛维钧
办事处主任刘松青

密水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密市城区南部,面积31.8平方公里,辖25个社区居委
会, 23068户,人口8.75万,耕地面积1.74万亩。2003年,全街道完成国内生产
总值6.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地方财政收入2480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工
业实现销售收入3.34亿元,利税210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2%和672%。第三产
业增加值达2582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55元。
办事处是一个以国际化农业为基础、科技化工业为支柱、创税三产和民营经
济为网络的高密市最大的工贸园区。 发展起了1.8万亩优质酿酒葡萄、2000亩美
国加州无核鲜食葡萄和1000亩韩国黄金梨为主导的创汇农业基地,密水农业形成
了“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新特点。充分发挥高密传统制鞋业优势,“南
有温州,北有密水”现已在全国叫响。构筑起了以山东豪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塞斯服装有限公司、山东密水葡萄酿酒有限公司、高密耐拉纺织有限公司等
28家高科技、高税收、高附加值项目为骨干的密水企业板块框架。建有闻名全国
的中国北方密水鞋城、中国北方高密木材家具市场、密水商场、碾头鞋业商城、
五金建材市场五大市场群。
党工委书记单际庆
办事处主任田绍传

醴泉街道办事处是中共高密市委、高密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22平方公里,
辖14个居委会,16507户,人口6.3万,耕地面积7388亩。2003年,全街道完成国
内生产总值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73万元,比上年增
长25%;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 利税364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9.7%和
561.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9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75元。
醴泉街道是一个以民营经济为基础、工业企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补充的新
型街道。2001年3月,街道成立后,确立了“招商引资兴街道,发展工业强街道,
经营城市活街道,诚实守信立街道”的发展思路,投资7000多万元,大搞“七通
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辖区投资环境,进一步拉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
吸引了美、日、韩等外资企业和国内客商落户,现有鲁源纺织有限公司、金利针
织有限公司等247家企业。 培植起纺纱织布、针织服装、机电化工、建筑建材、
精密铸造、 木器加工、电子乐器等7大支柱产业群体,形成了电子乐器、针织服
装、 木制家具、儿童玩具、机电建材等5大类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创汇企业群体。
建设了一批以投资3亿元、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醴泉花苑小区为代表的现代化
城市住宅工程,构筑起了以投资1.3亿元、营业面积6万平方米的密水商场为主的
第三产业服务网络。
党工委书记李伟
办事处主任蔡立杰

柏城镇位于高密市东南部,面积54.3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8970户,人
口3万,耕地面积4.5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4亿元,比上年增长
30%; 地方财政收入1318万元,比上年增长9.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
利税8975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16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000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3860元。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镇域内交通发达,有“三纵六横”
9条主要道路, 全部达到绿化、美化、净化、硬化标准,其中沂胶、平日两条省
级公路纵贯镇内;胶河两岸及白羊山风景旅游区和外商生活公寓区建设初具规模。
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明显。蔬菜、草莓、林果、畜禽已成为全镇特色产
业, 其中,草莓、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是山东省蔬菜出口基地之一。狠抓招
商引资工作,在镇域内培育起了玻璃制品、化纤织品、制帽纺织、皮革服装、木
制家具、机械制造、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
膨胀发展,个体私营业户发展到1200户。全镇共引进各类项目56个,合同利用外
资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亿元。
党委书记邵春生
镇长呼新宇

姚哥庄镇位于高密市东部, 面积85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13318户,人
口4.3418万,耕地面积8.2552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50.89万元,
比上年增长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4300万元,分别增长16%和18%。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8元。
境内有胶河、墨水河两条河流,胶济铁路和沂胶公路穿镇而过,有姚哥庄、
芝兰庄两处火车站,车站附近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高密恒丰粮库有限公司”。
农业方面,大力实施农业“三化”,全镇以大蒜、圆葱、土豆、胡萝卜、草莓等
出口创汇型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总面积达7万亩,年收入达1.2亿元,粮经比例达
到3∶7, 逐步形成一条贯穿47个村, 长度55华里的高效农业科技走廊。引进了
“亚东” 、“顺通”、“田苑”、“惠德”等农业龙头企业7家,库容量达2000
万吨,使蔬菜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年创汇3000万美元。民营经济方面,自
古就有劳保皮件加工的传统, 现有注册100万元以上的劳保皮件加工私营企业80
家,劳保皮件加工专业户2000个,并在辽宁省大连市有一条远近闻名的“姚哥庄
皮件一条街” 。2003年,全镇劳保皮件用品销售收入逾4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
元。 在全镇形成了以“皮件、木器、纺织、橡胶、铸造”为主的5大主导产业,
80多个门类, 全镇从业户数达5000余户,从业人员1.2万人,分别占全镇总户数
的77%和总人口的52%。
党委书记刘旭
镇长李铭

河崖镇位于高密市东北部19公里处,面积112.62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
1.4万户, 人口4.34万。耕地面积9.6万亩。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
比上年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82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3.01亿元, 利税68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5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186万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0元。
河崖镇以盛产瓜菜果品而著称,品种主要有山药、园葱、韭菜、芹菜、西瓜、
甜瓜、蜜桃等30多个,建有5万亩瓜菜基地和1.8万亩蜜桃生产基地,“绿河崖”
牌山药、 芹菜等7个品种被山东省认定为“无公害产品”。畜牧养殖业发达,全
镇生猪存栏8000头,肉鸡52万只,蛋鸡存栏35万只,生产的低胆固醇“益康”牌
鸡蛋,在1999年潍坊农副产品展销及经济技术洽谈会上获金奖。工业发展迅速。
蔬菜加工出口、机械制造、橡胶加工、玩具制造、集装袋纺织、染织为河崖骨干
企业,其中蔬菜冷藏加工出口为全镇主导产业,现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冷藏
库容达到2.8万吨, 年加工能力10万余吨,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城镇建设功能设施配套齐全,308国道贯穿镇区,内外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党委书记张业林
镇长王保功

夏庄镇位于高密市东北部, 面积64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11995户,人
口3.9008万,耕地面积5.2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89万元;工业
实现销售收入127779万元,利税164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10%。第三产
业增加值达25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夏庄镇素有“金夏庄”之称,因其土肥水美、交通便利、工副业发达而得名。
全镇按照“加快发展工业,优化提升农业,推进繁荣三产,突出招商引资”的工
作思路,使全镇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乃至潍坊市的前列,2004年在小城镇建设中
被评为“全国重点镇” 。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新跨越。全镇共引进项目143个,
合同利用外资3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元。一大批如高档纺织、空调、机械加
工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项目“落户”。民营经济规模膨胀。规划形成了相对集中、
各具特色的“刀具、铸造、红纸对联、钢筘、石膏建筑装潢材料、橡胶制品、木
器加工、花生加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十大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个体私营
业户发展到3200家,从业人员达到2万,年总收入达到4.8亿元。农业进一步优化
提升,通过引外资、合外股、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建起农字号龙头企业18处,可
有效带动蔬菜面积9万亩。注册了“金夏庄”牌农产品商标,建起了4.4万亩无公
害蔬菜生产基地,一大批如韭菜、小香葱、园葱、辣椒等地方特色的蔬菜进入了
超市,出口创汇,产生了品牌效应。
党委书记朱安达
镇长王旭东

姜庄镇位于高密市以北10公里, 面积75.6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1194
户,人口3.5万,耕地面积7.5万亩,是省级中心镇。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
值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10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实
现销售收入26.1亿元, 利税1.58亿元, 分别增长24%和2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81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7元。
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著称于世的高密“三绝”发源地,扑灰年画、剪纸和
聂家庄泥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生产业户800多家,素有“民间艺术家之乡”的
美誉。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五金、纺织、橡胶、化工、铸造等多业并举。民营业
户3200多家, 其中五金业为主导产业,拥有厂家300多家,日产建筑用瓦棱钉、
合页、拉手、插销、风钩及其他五金配件200余吨、300多个品种,部分产品销往
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被誉为“中国五金第一镇”。纺织业规模不断扩大,
现有业户80多家,织机4000多台,纺纱能力达到14万纱锭。铸造业总量达50多家,
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兴产业。金达双鹏集团、华庆经编、三联纺织、三合
纺织、光明纺织、宏昌纺织等企业是全镇的骨干龙头企业。其中、金达双鹏集团
生产硬脂酸、塑钢等产品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1000多万元。
党委书记贺仁富
镇长刘来忠

仁和镇位于高密市北部,面积97.4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8831户,人口
3.38万,耕地面积8.35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3亿元,比上年
增长27.1%; 地方财政收入1129.38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20.9亿元, 利税178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2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0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
仁和镇确立了“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重点膨胀工业规模,加快提升农业水平,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出“两强”(经济、工业强镇),“两大”
(民营企业、农业产业大镇)的总体目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全镇招商
引资46项,实际利用外资2.4亿元,成为城北的招商引资和纳税大镇。发展起265
家工业企业,其中纺织企业占210家,年销售收入15亿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
转移剩余劳力1.2万人, 成为闻名的“纺织之乡”。2003年仁和镇实现了“四个
突破” :国税突破千万,地税突破300万,预算内财政收入突破千万,用电量突
破7000万千瓦时。
党委书记薛维明
镇长田锋

大牟家镇位于高密市区西北20公里处,面积100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1
个居委会, 人口2.8万,耕地面积7.9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亿
元, 比上年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495万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利税
16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3%;农民人均纯收入3570元。
大牟家镇素有“养殖之乡”之称,地多、粮多、草多为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
雄厚基础,年出栏“西门塔耳”、“皮埃蒙特”肉牛10000头,瘦肉型猪10万头,
肉鸡100万只, 是优质肉牛、瘦肉型猪、商品肉鸡生产基地。农业种植除传统的
粮棉作物外,已形成以桑蚕、苜蓿、花生、辣椒、果菜、速生林为主的高效种植
格局, 其中万亩桑园年产优质蚕茧120万公斤,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桑蚕基地。民
营经济快速发展,纺纱、织布、家具、建材、棉花加工等50多家企业,拥有职工
1200名,年产值2亿元,年实现利税1500万元。
党委书记栗祥成
镇长栾仁霞

周戈庄镇位于高密市西北部,距市区31公里,面积7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
村, 5300户, 人口2.3万,耕地面积6.7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1.1亿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4.8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22%;地方财政收入
472.5万元, 比上年增长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870万元,利税1100万元,分别
比去年增长8.6%和9.1%;第三产业增加值43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
周戈庄镇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南有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北有
309国道横贯东西,东有省道“平(度)日(照)”公路纵穿南北。
农产品丰富。主要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蚕茧、棉花、果品等。已
建成花生基地2万亩,优质苹果4000亩,桑蚕10000亩,特色瓜菜5000亩。森林覆
盖率达到30%以上, 已成为一项主导产业。同时,畜牧业发达,年内优质肉牛存
栏18000头, 出栏生猪20000头,肉鸡400万只,可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充足的货
源。
工业具有一定基础,个体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以纸箱、造纸、纺织、橡胶、
建材为主的工业企业已达30家;个体工商业户近千家,拥有食品、面粉、酱菜、
笤帚加工、饲料加工、草编等10多个门类、20多个品种。已建成农副产品批发、
建材批发、牲畜交易、房地产开发四大市场。
党委书记高原
镇长沈建树

康庄镇位于高密市西北部,面积121.8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1.3万户,
人口4.4万, 耕地面积8.3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比上
年增长9.7%; 地方财政收入1028.91万元,比上年增长6.2%;工业销售收入11.5
亿元,利税402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1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0289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605元。
2003年,围绕“工业强镇、农业特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的奋斗目标,
工业以“机械铸造、纺织、工艺品加工、制鞋、食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为龙头,
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2003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1亿元,实际利
用外资8100万元。农业上,形成“东桑蚕、西冬枣、南葡萄、北良繁”四大调整
格局, 现有冬枣面积1.2万亩,桑园8000亩。“百脉湖”牌冬枣通过了国家绿色
食品认证,被推荐列入山东名牌果品。康庄镇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科普乡镇”、
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王教法
镇长徐小柱

阚家镇位于高密市西部,面积87.52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人口4.5万, 耕地面积8.6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亿元,比上
年增长16.8%;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利税5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
和14%; 地方财政收入791.0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2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3580元。
种植业结构日趋优化,建有大蒜、圆葱、大棚蔬菜、优质辣椒、脱毒土豆、
林果、 食用菌等各类生产基地8处。畜牧业生产发达,建有优质肉牛、生猪、肉
鸡等各类标准化养殖场15个,水貂、蓝狐等特种养殖也渐成规模。养殖业的收入
占到农业总收入的40%。 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纺织、铸造、面粉、橡胶、化
工、皮革、新型建材等为重点的工业框架。现已发展民营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
上企业9家, 年利税超过50万元的12家。铸造业和纺织业是两大主导产业。山东
高密玛钢厂是铸造业的骨干龙头企业,属外向型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生产
的各类铸件全部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被评为潍坊市百强
民营企业。
党委书记门业清
镇长张尔志

双羊镇位于高密市西部,面积105.5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15351户, 人口5.13万,耕地面积7.4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4
亿元, 比上年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448.8万元,比上年增长72%;工业实现销
售收入5.88亿元, 利税5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5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456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
全镇倾力招商引资。 共引进项目25个, 建成投产项目21个,实际利用外资
2.3亿元,建成了旅游用品、食品、饮品、纺织等骨干生产企业。激活民间资金,
做强做大民营经济。新上企业46家,形成了木材加工、机械制造、橡胶、鞋材加
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注重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食品加
工、缫丝、葡萄酒、啤酒生产企业,带动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农业“三化”水
平的提升。 抓好小城镇发展,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新增建镇区面积1.6平方
公里。
党委书记刘俊忠
镇长葛培连

井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 面积95.5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13735户,
人口4.6万, 耕地面积93517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亿元,比上
年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
利税5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2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200万元,农民人
均收入4200元。
镇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建有35千伏无人职守箱式变电站一处,有移动和联
通通讯基站4处,有线电视全镇开通。为加强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和招商引资力度,
在镇区内规划开发了“四个工业园区、三个经济开发带、两个商贸中心、一个经
济发展长廊”。“四区三带”内路、水、电、通讯达到“四通一平”。镇内工业
基础牢固,生产门类繁多,主要有各类木制板、甲醛、制胶、橡胶、铸造、纺织
配件、纸管、纺织、玩具、服装、采矿、面粉加工、麦草加工等。木制板是全镇
龙头企业,日生产能力达3万张,年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产品质量上乘,远销
新加坡、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胶东第一板”。主要农副产品有:
桑蚕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蚕茧80多万斤。果品种类多,其中生产的日本红富士、
乔纳金苹果荣获山东优质果品奖和金奖。 建有规模养殖厂600多处,其中,3000
只肉鸡以上养殖场250家;生猪养殖100头以上的200家,生猪年出栏量4万头;是
山东凯远肉鸡生产基地。
党委书记颜政
镇长李希金

呼家庄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面积58.6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8236户,
人口2.7023万,耕地面积5.244万亩。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比上
年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401万元,比上年增长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
利税33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1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214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3650元。全镇经济发展迅速。银杏种植面积达16000亩,速生杨5668亩,
48.6万株。瓜菜2000亩,辣椒3000亩,并形成辣椒交易市场。以鸡、猪为主的养
殖业迅速发展。以铸造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沂胶路横贯
镇区,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党委书记石寿林
镇长马拥军

注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 面积85.2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10850户,
人口3.5万,耕地面积8.18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亿元,比上
年增长9.34%;地方财政收入761.9万元,比上年增长5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
亿元,利税9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4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253万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
注沟镇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清朝乾隆年间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刘墉
的故乡。镇内交通便利发达,自然资源丰富,东部岭地石料资源充足,可开发建
筑用优质石子;西部潍河富有黄砂资源,沿河地带林业发达。辖区内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农业设施配套完善,农业产业主要有黄烟、桑蚕、林果、瓜菜、辣
椒、花生等,生猪、肉鸡、肉牛养殖及特色养殖成为全镇的重要产业。个体私营
经济蓬勃发展,主要有石料、建材、矿泉水、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绣品加工
等项目。建有一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内蔬菜冷藏、食品加工、辣椒加工、
服装工艺品加工等项目发展迅速。其中曹戈庄辣椒批发市场已成为胶东半岛最大
的辣椒集散、加工基地。城镇建设功能配套齐全,道路硬化宽阔,村村开通了有
线电视, 电话入户率达到60%以上。西部潍河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琼王冢、小
妹冢、刘墉墓等古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党委书记孙晓非
镇长韩寿英

柴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面积125.53平方公里,辖79个行政村,人口5万,
耕地面积11.5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地方财政收入811万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84亿元,利税5600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2.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6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3730元。被潍坊市评为“文明镇”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小城镇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是国家建设部命名
的“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中心镇”、潍坊市“新型小城镇”。有
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建设的大型综合商场龙门商城一处,活牛、花生、木材等专业
市场6处,建设用地1500亩,乡村旅游景地五龙河,100多家旅馆和2000多个个体
私营业户, 三产从业人员达2.3万人。工业重点抓膨胀、抓招商。先后引进建成
小云木业、嘉诚服饰、连云港正大集团公司,形成橡胶轮胎、机绣服装、建材制
鞋, 化工木材等十大门类400多种产品的骨干工业体系, 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
“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农业实施“三化三带动”战略基础稳固。稳步发展了
芦笋、桑蚕、黄烟、速生林四大骨干产业。文教卫生长足发展。医疗、教学设施
先进,突出教育战略位置,高密三中高考、镇中学中考上线率均居高密第一。
党委书记李玉伟
镇长李宗福

拒城河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 面积99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14327户,
人口4.3万,耕地面积10.1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比上
年增长9.8%,地方财政收入633.7万元,比上年增长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亿
元,利税3318万元,分别增长32%和2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769万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3555元。
全镇不断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广阔空间,2003年全镇合同利
用外资2262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3137万元。招商引资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
土地减少不减收”,全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9000多人,带起民营业户1200家。
全镇以农业“三化”为主题,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借助农业开发,大力改善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条件,2003年农业综合开发面积7000亩。通过大搞农业综合开
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镇发展苗木花卉3000亩,蔬菜种植基地1000
亩,桑园8000亩,优质草莓2000亩,黄金梨1000亩,形成了桑、菜、果、林、花
卉五大主导产业。
党委书记孙锡喜
镇长胡锡智

李家营镇位于高密市南部, 面积91平方公里,辖57个行政村,12424户,人
口4万,耕地面积7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
21.8%;地方财政收入61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利
税4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23.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880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3500元。
李家营镇现有各类工艺品企业14处,主要产品有人造绢花、圣诞礼品、长毛
绒玩具、 假发、麦草房等5大系列上千个品种,全部出口美国、澳大利亚、西班
牙等26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1.2亿元,带动全镇1万名富余劳动力从事工艺品
加工。 李家营镇沿胶河两岸建有以土豆、芋头、大姜为主的3万亩优质蔬菜基地
和2万亩花生基地。 其中“荷兰”系列土豆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全
镇有1500多户农户从事季节性花生收购脱壳加工,是山东半岛小有名气的花生集
散地。依托当地资源、环境优势,规划建设了以晏王庙、三吊老林、李家屯花果
山、姚家屯万松园、王吴水库为主线路的农业生态旅游线,已具雏形。
党委书记王庆波
镇长刘新国

(王家德 赵修武供稿)

责任编辑 孙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