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2&rec=180&run=13

中共昌乐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县委书记 花兆贤 边峰(援藏)
副书记 王立胜 张润国 张德政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怀安
副主任 孙溢源 钟安卿 赵守增 刘树 刘桂香(女) 苏涌源 任光明
县政府县长 王立胜
副县长 冯永庆 毛秀凤(女) 冯天韬 肖建华 刘玉庆
市政协主席 杜介祥
副主席 滕建军 张德明 肖联芳 解国全 滕恩禄 张国美(女)

解放思想干事创业 推动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昌乐县辖15个镇、1个开发区,904个村,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60万。2003
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3亿元,增长13.9%。实现财政收入3.93亿元,地方财
政收入2.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和21.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8.8亿元,较
年初增加3.9亿元。
坚持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 营造了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
了以全方位找差距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上级
要求找差距, 对照飞速发展的形势找差距, 牢固树立了“三个新观念”, 叫响了
“两个口号”,达成了“一个共识”(即牢固树立起了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敢争
天下先的新观念,不怕风险、敢想敢干、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办的新观念,时不
我待、只争朝夕、抢抓机遇快发展的新观念; 叫响了“县域经济的主体就是民营
经济”、“解决昌乐发展问题的关键就是招商引资”两个口号; 达成了“不怕议
论、不怕失误, 只怕落后、只求发展”的共识)。同时,深入开展了树标杆、赶先
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
大动力。
大力实施两个“天字号工程”, 开创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在继
续实施工业立县、环境兴县、科技强县三大战略, 突出招商引资、经营城市、农
业“三化”、民营经济、外经外贸五个重点的基础上, 把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进
一步突出出来, 作为两个“天字号工程”来抓。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要务之要
务、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的位置来抓, 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超常规跨越式
发展的中坚力量, 通过广泛发动营造“大”势,升温加压强化“逼”势,建设园区
形成“聚”势, 多方融资发挥“借”势,优化环境打造“地”势等措施,形成了千
军万马忙招商,民营经济铺天盖地大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全县实际到位资金
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6%,其中,引进境外资金4111万美元,引进总投资过亿元
的项目20个。新发展民营企业1625家, 新增注册资金4.4亿元,民营经济实交税金
增长36.9%。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的作用,
狠抓了品牌农业、农场式农业、合作化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四个亮点, 加快推进农
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结构。2003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
入97.8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0.8亿元,分别增长9.2%和7.7%。新发展瓜菜果3.78
万亩、黄烟2.75万亩、奶牛3000头、标准化养殖场40处, 植树683万株,无规定动
物疫病区项目建设通过国家验收, 建设八大无公害种植业生产基地初见成效。新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新建农业龙头企业19家。按规划完成了高崖水库
除险加固、 人畜吃水、 绿色通道等农业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在全市率先开通了
110式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热线, 农民科技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按照统筹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加快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步伐,共转移农村劳动力
1.8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616元,比上年增长273元。
大力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加大
以土地为重点的城市资源经营力度, 拓展了融资渠道,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投入,
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2003年,实现土地和矿产资源收益1.29亿元,吸引社会资金
3.96亿元参与城市昌乐中国宝石城建设改造。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新城区和旧
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提高了30%。新建、改造城区道
路15.36公里, 铺设供排水、供电管线25公里,建成住宅小区和市场等工程46.5万
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3.4%。深入开展违法土地、建设、房产“三项清理”
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 各项社会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
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大林权制度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力度,
实现了农业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多元化。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重点企业改
革项目基本完成。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新路子, 组织实施了县供水总公司和中
医院改制。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
罚权试点工作,社区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9亿元,增
长98.1%。新修县乡村道路42.6公里, 全县通车里程达到550.5公里。有线电视用
户发展到4.1万户, 固定电话和无线市话总数达到12万部, 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
10.5万户。知识产权工作开局良好,全年申报专利76项,被推荐为全省专利工作先
进单位。

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党
的建设,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
有了新的提高。全面推行了农村基层组织程序化、规范化建设, 基层党组织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力夯实村级组织基础,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了各种不稳定因素,集体上访比去年下降10%,被评为
“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有了明显进步。积极实施了行政
审批收费和会计结算制度改革,高标准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不断拓宽服务渠道、
扩展服务领域, 建立了市长公开电话承办中心和县长热线值班室。逐步建立完善
监督机制, 组建了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和经济软环境投诉中心。狠抓“政府提
速”工作,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招商引资】2003年,昌乐县按照“招商引资促发展,求真务实建强县”的指导方
针,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县
共引进项目389个, 实际到位资金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6%。引进投资过千万
元项目73个, 其中过亿元项目20个;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9个,实际利用外资4111万
美元,比上年增长145%;引进了日科化工、泰信化工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全面落实
招商引资责任制。通过“引”、“压”、“逼”,层层落实招商责任,充分调动起
了各个层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想招商、议招商、干招商的浓厚氛围。
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节会招商、企业招商、优势产
业招商等招商方式,结识了一大批客商,洽谈签约了一大批项目。不断完善园区基
础设施。采取市场化运作等手段,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县开发
区和六个项目区基本达到了“五通一平”, 其中,县开发区投入1000多万元,新修
道路11公里,并进行了绿化、亮化,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对外,进一步加大宣
传力度, 着力打造昌乐品牌。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宝石节等一系列经贸活动。大力
加强诚信建设,进入了全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行列,昌乐的对外形象更加醒
目,对外商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对内,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生命线来抓,
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县行政服务中心自运行至2004年1月份,共办理审
批收费事项20691件,平均每天办理345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和外商投资。经
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和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及县长热线电话共受理投诉案件
561起,处结率达到100%,赢得了外商的好评。

【民营经济】昌乐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
体来抓, 按照“顶天立地抓骨干,铺天盖地抓发展”的思路,膨胀规模,扩张总量,
保持了民营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2003年, 全县民营业户、注册资金、从业人员
分别增长23.8%、26.8%和36%; 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实交税金分别增长42.2%
和46.8%,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5家增加到15家。(1)抓骨干,让“群山高峰”
最大限度地“隆”起来。围绕膨胀骨干企业,采取领导重点包靠、政策重点倾斜、
资金重点投入、环境重点优化等措施,进一步做大做强了企业。同时,集中力量抓
了食品、塑料、化工、建材等优势产业及珠宝、拖拉机等优势产业群体, 建立起
了塑料加工企业102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塑料加工出口基地;珠
宝加工户300家, 年加工能力500多万克拉;拖拉机组装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30万
台。(2) 抓投入,让民间资本最大限度地“动”起来。积极做好鼓励和引导工作,
千方百计把民间资本引导到了上项目、办企业上来。同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通
过企业上市融资、企业法人相互参股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了融资渠道,加快了投
资主体多元化进程。(3)抓改革,让现有企业最大限度地“活”起来。对电器设备
总厂、地毯厂、潍坊市变压器厂等6家未改制或改制不到位的企业,进行了彻底的
公司制改造, 全部改制为民营企业。对108家已改制企业和广大民营企业,进一步
健全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了用人、用工、分配等制度创新,全面提升了企业
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4)抓发动,让创业主体最大限度地“热”起来。围绕调
动社会各界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时刻注意做好广大群众的思想
发动工作,引导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发展民营经济中来。同时,深入组织开展了
机关工作人员轮岗活动,带动起了更多的干部群众加入到民营经济发展行列。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昌乐县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着力在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拓展农民增收路子,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上狠下工夫,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2003年, 实现农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7.7%;农
村经济总收入97.8亿元, 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3616元,增加273元,是自1997
年以来增长最多的一年。(1) 大力推进“三化”。重点发挥了龙头带动、市场带
动、科技带动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大力推进农业化、标准化、国际化。
重点培植了乐港、永昌、德盛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其中, 乐港公司形成了年宰
杀肉鸭4000万只的生产能力, 永昌公司形成年宰杀肉鸡3000万只的生产能力。同
时, 立足优势产业,新上了106家龙头企业。形成了尧沟西瓜市场、昌乐瓜菜市场
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仅瓜菜经纪人队伍就达到5000人。(2)突出抓好“四
个亮点”。突出抓了品牌农业、农场式农业、合作化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四个亮点,
进一步拉长了强项优势, 有19种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认
证,有26种农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发展起初具规模的种植业农场32处,以肉鸡、
肉鸭、 奶牛等为重点的规模化养殖场145处。发展了涵盖农业生产、销售等环节
的农民合作组织1900多个。建设了肉鸡、肉鸭、芦笋、草莓、芋头、大姜等一批
创汇农业。(3)加快“三变”步伐。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加快农民变职工、变市民、
变民工的步伐。转移农村劳动力达1.86万人。其中, 长年在外的瓜菜经纪人就达
1100多人。

【经营城市】2003年,昌乐县围绕充分发挥城市有形资产的产出效益,进行了积极
的探索和实践。(1) 进一步深化了经营城市理念。通过组织到外地参观学习、在
媒体开设经营城市专栏等措施,牢固树立了经营城市理念,使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
良性互动的新阶段。(2)科学规划,全面提升城市品位。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专
家,对城区性能、规模、综合开发及总体布局进行了高档次修编,城区总体规划由
23.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59.3平方公里。(3)清理整顿,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开
展了以清理清查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房地产为主要内容的“三清理”活动,
共查处城市违法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违法用地面积179.6平方米;违法房产面积
125.6万平方米。(4)公开拍卖,实现国有资产最大升值。成立了拍卖公司,对经营
性用地、集体资产等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先后拍卖土地10宗,实现收益6100万元;
拍卖矿产资源6次,实现收益3634万元;对县汽摩中心和县家电批发中心等4宗产业
系统改制土地资产进行了处置,实现土地收益1442.8万元,拍卖房产3次,实现收益
987.7万元。(5)全面招商,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积极探索BOT、以地换三权拍
卖、移位还建等运作方式, 广泛引进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开发建设, 吸引社会资金
3.96亿元参与城市建设改造。

【教育上台阶】2003年,昌乐县教育工作实现新突破。(1)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
县6所普通高中在高考中创历史最好成绩。文理科一榜全县上线1667人,各类本科
实际录取2248人, 万人比、升学率居全市第一,实现“六连冠”。有6所学校确定
为“山东省研究性学习实践与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学前教育, 按照《幼儿园登
记注册验收标准》, 对全县371所幼儿园进行了重新登记注册和验收,进一步加强
和规范了管理。特殊教育,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试验区。(2)办
学体制有新发展。积极探索了学校与企业办学的路子。昌乐一中、昌乐二中、实
验高中、昌乐镇中学、尧沟镇中学等学校积极与企业联手, 进行了合作办学。其
中, 昌乐二中与济南科文科技开发公司搞联合,由该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县新城
区新建昌乐二中。新校占地260亩, 设78个教学班,完全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
建设,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3)稳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完成中小学
人事制度改革。全县168名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落选, 132名优秀骨干教师走上领导
岗位, 815名教师提前离岗,103名教师落聘。(4)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以信息
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全县教师电脑配备率达70%以上,大部分学区小学以上学校建
成了微机教室。启动了20所农村薄弱中小学改造工作, 完成了新增4900平方米中
小学危房改造任务,有12所学校建成市级规范化学校,22所学校建成县级规范化学
校。

镇概况
昌乐镇位于昌乐县北部(县城驻地) ,面积57.6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9346
户, 人口3.16万(农业人口) ,耕地面积3.4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4.94亿元, 比上年增长20.8%;地方财政收入2631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工业实
现销售收入9.3亿元, 利税8330万元, 分别增长33.3%和32%。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1793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50元。
2003年以来, 昌乐镇“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非农化进程”为指针,突出
“招商引资、民营经济、经营城市、社会稳定、班子建设”五项工作重点。开发
区路网形成了四纵三横的格局, 全长11056米,大部分路段完成了电力通讯、供排
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4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2.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6亿
元, 项目拆迁占地7000多亩。其中过亿元的项目有阳光纸业等6个;经营城市项目
12个。按照“铺天盖地抓发展, 顶天立地抓骨干”的思路,通过完善规划,放宽政
策, 新发展民营企业56家,镇区共计490家,其中税收过500万元的有4家,过百万元
的有5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00户。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 二、三产业从业人
员达到了2.5万人。
党委书记冯传森
镇长张兰村

朱刘镇位于昌乐县城东部, 面积67.9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10712户,人口
4.7万, 耕地面积5.3万亩,是省、市政府确定的“中心镇”。2003年,全镇完成国
内生产总值4亿元, 比上年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1788万元,比上年增长58%;工业
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 利税4193万元,分别增长52%和21.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42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0元。
朱刘镇地处潍坊西郊, 区位优势明显,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等
交通干线横贯全境,并设有朱刘店火车站。镇内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石灰石储量50
亿立方,煤炭储量2亿吨。工业基础雄厚,有市、县属企业多处,朱刘店煤矿年开采
优质肥煤30万吨; 海化振兴焦化公司年产优质焦炭80万吨,煤气2.5亿立方、优质
生铁30万吨; 昌乐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年产水泥熟料80万吨,并建有11万伏变电站,
是一个以建材、煤炭、化工等为主的工业重镇。石雕工艺历史久远,碑碣、石狮、
石链等制品享有声誉,并发现具有旅游及考古价值的天然溶洞1处。以工业园为重
点的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园区内项目已达68家,合同利用外资26.5亿元,实际
到位资金14.3亿元, 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5个,过千万元的项目16个。2003年园
区内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实交税金8760万元,工业用电总量突破2.4
亿千瓦时。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大棚瓜菜面积达到1.5万亩, 是远近闻名的
“甜瓜生产基地”。
党委书记刘建成
镇长卢继海

尧沟镇位于昌乐县城西7.5公里, 面积37.7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6858户,
有23438人, 耕地面积4.1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587万元,比上
年增长17%; 地方财政收入841.7万元,比上年增长0.24%;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440
万元,利税1680万元,分别增长40%和4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180万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4586元。
2003年,尧沟镇大力实施了瓜菜富民、商贸兴镇、工业强镇的战略, 在瓜菜
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了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温光调控、节水滴灌、测土配肥、无
支架棚体等农业新技术, 发展大棚瓜菜4万亩,形成了以西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基
地,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集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及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中
华西瓜科技园,高新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70%。根据市场需求,建成占地200
亩的瓜菜批发市场, 建有综合检测大楼和大型电子屏幕报价牌,年交易瓜菜5亿公
斤,被农业部确立为“全国西瓜定点市场”。投资1.5亿元建成的农用生资市场年
交易额达5000万元, 是区域性大型农资集散地。世纪星肥料、大地果蔬两大龙头
企业, 在推进全镇标准化种植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所产瓜菜全部通过了
“无公害产品”认证。先后被国家及省市评为“中国西瓜第一镇”、“实施农业
产业化先进乡镇”、“潍坊市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贡献奖”。
党委书记钟锦堂
镇长崔德军

南郝镇位于昌乐县城南, 面积49.7平方公里, 辖49个行政村, 6920户, 人口
26521人, 耕地面积39165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85亿元,比上年增
长15%; 地方财政收入9887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利
税5642万元, 分别增长78%和7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573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3960元。
2003年,南郝镇围绕“工业立镇、环境兴镇”的战略重点,坚持统筹城乡经济
社会发展的思路不动摇,始终把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
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市民步伐,
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规划建设了占地19.3平方公里的城
南项目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0多万元。区内累计引进项目79个,合同利用外资
300.8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2亿元,其中有44个项目已投产,35个项目正在建设。
个体工商业户达到853户,务工人员达3295人,比上年增长30%和87%。
党委书记徐一谭
镇长李宪军

北岩镇位于昌乐县中西部, 面积96.2平方公里,辖79个行政村,10771户,人口
4.2万, 耕地面积5.6万亩。2003年, 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
5.4%; 地方财政收入630.1万元, 比上年增长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
3085万元,分别增长30%和37%。第三产业增加值439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5
元。
北岩镇区位优势突出,地处青州、临朐、昌乐3县(市)交界处。东西与青岛、
济南等距, 距潍坊25公里,镇域内“三纵三横”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交通十分便
利。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土地充裕, 瓜菜、林果、养殖业各
占其一。物产丰富,蓝宝石、木鱼石、玄武岩、膨润土、硅藻土等矿产储量丰富。
工业已形成粉条、针织、印染、服装、化工、肉鸭加工、玄武岩石子、农药等八
大优势产业, 带动力强。荆山水库旅游区、闻名于世的省级古火山地质公园已规
划建设。北岩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面推行招商引资工作,确保为八方客商投资
兴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党委书记王好田
镇长秦树平

五图镇位于昌乐县城东南12公里处, 面积68.3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8177
户, 人口3.17万,耕地面积4.06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7亿元,
比上年增长8.2%; 地方财政收入380.3万元, 比上年增长4.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1.9亿元, 利税1603万元,分别增长1.8%和6.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44亿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3854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全镇共引进在谈项目18个,合同利用
外资3.0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130万元,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达到8个。全面
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五图镇制定了南部瓜菜、北部林果、见缝插绿、鸡鸭养殖
遍地开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到2003年底,全镇瓜菜面积发展到3500亩,总收入
3500万元, 优质林果发展到5000亩,总收入达到750万元,新植各类树木2110亩,出
栏肉鸡、肉鸭360多万只,总收入700万元,以“三创”农业为重点的农业主导产业
和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拉长,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纵横全镇南北的民营经济长廊骨架基本搭成, 以页岩、膨润土、褐煤为原材料的
新型建材业已渐突起, 由蓝宝石、石料等资源带动起来的交通运输、宝石加工、
餐饮服务等经济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镇现有各类运输车辆380多部,有3000多
人常年从事宝石开采、加工和销售,从事餐饮服务的人员比上年增加了22%。
党委书记钟杰
镇长赵兰普

乔官镇位于昌乐县中部,面积92.6平方公里,辖79个行政村,11150户,人口4.5
万,耕地面积5.9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地方财政收入137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实现
利税1.2亿元, 分别增长13%和1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2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385元。
全镇工业基础雄厚。主要产品有麦芽、塑料、人造板、化工、农副产品加工
等。山东江海麦芽有限公司年产优质麦芽12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实现利
税1958万元, 成为潍坊市百强民营企业之一。以乐富、永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为
龙头,全镇塑料制品企业发展到60家,人造板生产企业已达30家,年产各类人造板1
亿张以上, 成为全省高中低档胶合板生产批发重要集散地。造纸助剂、密封材料
等化工产品也初具规模。全镇农业结构调整日趋优化, 主要经济作物有瓜菜、黄
烟、桑蚕、中草药及速生林等。全镇速生林面积已达到1.45万亩。畜牧业发展迅
猛, 全镇共有肉鸭、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38个,存栏100头以上的猪场52家。农副
产品众多, 为各类加工业提供了有力保障。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方山、隋姑山、
火山群等处风景区, 传说众多。火山群面积4000余亩,共有大小火山口近20处,已
裸露3处。18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熔岩变石之状奇妙壮观,极具科研和观赏价值。
党委书记刘坚
镇长胥克杰

马宋镇位于昌乐县东南部,面积89.1平方公里,辖77个行政村,1.12万户,人口
4.1万,耕地面积7.5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
66.7%;地方财政收入1052.4万元,比上年增长36.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
利税5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30%。第三产业增加值1775万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3666元。
马宋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全镇初步形成了以拖拉机、铸造、造纸、塑
料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全镇现有拖拉机生产企业15家, 年产拖拉机、柴
油机20万台, 年产量、销售收入均居全国首位。铸造业、第三产业依托拖拉机产
业蓬勃发展,全镇现有铸造企业82家,第三产业收入达到7100多万元。速生林是马
宋镇的品牌农业,通过发展集体造林,推广村庄整体绿化,全镇现有速生林1.2万多
亩,森林覆盖率达38%。
党委书记赵文果
镇长李学涛

崔家庄镇位于昌乐县东南部,面积43.2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5731户,人口
2万,耕地面积3.5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利税510万元,分别增长67%和65%。第三产业增加值
达29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44元。
崔家庄镇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全镇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高效经
济作物, 形成了芦笋、草莓2个万亩生产基地;2002年12月崔家庄芦笋注册了“孝
妇河”牌商标,被农业部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济南)认定为“无公害蔬菜”,草莓
注册了“润香”牌水果, 被农业部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济南)确定为“无公害食
品”。崔家庄镇经过实施企业改制、招商引资等措施, 工业及民营经济得到了迅
速发展, 形成了机械铸造、纺织、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纸制品等产业群。
全镇现有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15家, 其中潍坊亚兴纺织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过1000
万元,潍坊利达风机有限公司、潍坊明大食品有限公司、潍坊兴盛纺织有限公司、
潍坊金利拉链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过500万元。
党委书记刘培升
镇长张正民

阿陀镇位于昌乐县东南部, 面积85.1平方公里,辖72个行政村,10341户,人口
3.6万,耕地面积7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9%;
地方财政收入994万元, 比上年增长20%;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利税1600万
元,分别增长28.2%和23.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6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28元。
招商引资建强镇。阿陀镇崖头项目区位于206国道和胶(州) 王(村)路的交界
处。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园区区位优势, 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
施建设, 为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园区内现已引进项目72
个,合同利用外资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亿元。崖头项目区已成为民营经济发
展的隆起带。产业调整促发展。阿陀镇把黄烟、桑蚕、瓜菜种植业调整作为主攻
方向,全力培优扶强优势产业。全镇黄烟面积1万亩,桑园7000亩,瓜菜3万亩,年产
各类瓜菜1.2亿公斤。同时, 充分挖掘农副产品加工优势,大力发展地瓜淀粉、粉
皮、粉条和黍米黄酒加工。2003年, 全镇农副产品加工户达3000多户, 年产粉皮
1500万公斤、淀粉3000万公斤、粉条500万公斤, 黄酒6万公斤。农副产品共有十
几个品种,多次荣获市以上农产品展销会金、银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韩国、
日本等国家, 有“江北粉皮加工第一镇”的美誉。标准化养殖上档次。阿陀现有
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每年可出栏肉鸡420万只,出栏肉鸭120万只。2003年,全镇养
殖业总收入达到6865万元。
党委书记高立德
镇长孔德生

朱汉镇位于昌乐县东南部, 面积87.9平方公里, 辖74个行政村,9043户,人口
3.17万,耕地面积6.02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地方财政收入846万元,比上年增长30%;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500万元,利税386
万元,分别增长15%和1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5元。
果品资源丰富。朱汉镇素有“果品之乡”的美称, 建有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
地和万亩名优特稀干鲜果品生产基地,所产果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远销
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工业发展潜力巨大。拥有昌乐县地毯有限公司和
潍坊市变压器厂等60多家民营企业。 昌乐县地毯有限公司年产纯羊毛手工地毯
260万平方英尺,产品畅销北美、西欧等地。潍坊市变压器厂年产变压器35万千伏
安,是山东省电力变压器定点企业之一,多项产品获部优、省优称号。投资环境优
越。朱汉镇民营经济区北靠省道胶(州)王(村)路交通便利,区内实现水、电、路、
通讯等“六通一平”,对外来投资项目,实行“包揽式”无偿服务。
党委书记王心彪
镇长王永刚

鄌郚镇位于昌乐县中南部, 面积91.8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10476户,人口
4.11万,耕地面积5.97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
23%; 地方财政收入860万元, 比上年增长11.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利税
5100万元,分别增长28%和3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7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29
元。
鄌郚镇历史悠久, 物产丰富,是省政府确立的中心镇,亦是著名的“无籽西瓜
之乡”,生产的“鄌郚”牌无籽西瓜已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年种植面积1万多亩。
乐器生产是鄌郚镇的特色产业,现有生产企业28家,年产电吉他、电贝斯35万多把,
被誉为“江北吉他生产第一镇”。鄌郚还是远近闻名的“笤帚之乡”, 年产各类
笤帚5000多万把。同时,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牛、肉鸡、
肉鸭、肉羊构成了鄌郚镇别具特色的畜牧产业链,奶牛存栏1800头,肉鸡、肉鸭年
出栏500多万只,肉羊年出(存)栏1万多只。
党委书记徐振刚
镇长丁建法

高崖镇位于昌乐县南部,面积72.2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11243户,有41988
人, 耕地面积5.4万亩。2003年, 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743万元, 比上年增长
13.4%; 地方财政收入640万元,比上年增长2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利税
1230万元,分别增长27%和1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
元。
高崖镇是历史名镇,人文底蕴丰厚,商贾活跃,交通便利,省道大(家洼)沂(山)
路穿境而过,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瓜菜,有“万亩西瓜”和“万亩
韭菜”基地,是昌乐名牌“金山西瓜”主产地。依托“汶水”牌无公害韭菜生产,
建成了“北京绿色蔬菜直供基地”。生姜、芸豆、圆葱、山药、菠菜、大蒜、芋
头等单项区域化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工业发展迅速, 新发展较大规模的民营企
业20多家,骨干企业6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2家,外商投资工业企业2家和日商独资
企业1家, 产品以合股纱、蔬菜深加工产品、奶制品、木器为主,企业运行质量良
好。镇区基础设施完备,是发展经济的黄金宝地。
党委书记田本义
镇长刘贵学
红河镇位于昌乐县最南部,面积106.6平方公里,辖75个行政村,15443户,人口
6万, 耕地面积9.6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3247.8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7.3%;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0.734亿元,利税
13060万元,分别增长30%和19.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048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3963元。
2003年,红河镇大力实施工业化带动战略,坚持以经济的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产业化, 成为远近闻名的油漆工业重镇、食品加工强镇、高效农业示范镇、新型
小城镇。工业方面, 依托世界最大的肉鸭加工出口企业--潍坊乐港食品公司和位
居国内油漆行业之首的山东乐化集团, 先后建成占地12平方公里的乐港工业园和
乐化工业园。山东乐化集团, 总资产达7亿多元,年产油漆能力10万吨。潍坊乐港
食品公司, 年肉鸭加工达4000万只,并出口国际市场,带动全镇肉鸭养殖小区达28
个, 养殖户3000多户。全镇有花生加工专业村20多个,年加工量5000万公斤,产品
远销大江南北, 并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农业大力实施“五业兴农”
战略, 初步形成了万亩黄烟、万亩桑园、万亩大棚瓜菜、万亩林果、1000万只畜
禽的高效产业格局。小城镇建设,坚持高标准不动摇,镇区道路形成了“四纵四横”
的道路框架,路路都建商居楼,街街都是商业街,镇区常住人口超过2万人。
党委书记滕建勋
镇长孙修炜

白塔镇位于昌乐县西南部, 面积54.6平方公里, 辖36个行政村,6281户,人口
2.3万,耕地面积2.4万亩。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9
%; 地方财政收入183.3万元,比上年增长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利税765
万元,分别增长44%和3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9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2元。
白塔镇于1996年6月由临朐县划归昌乐县,属沂蒙山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镇内建有占地1.5万亩、设计库容达1.125亿立方米的高崖水库。主要河流汶河发
源于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誉为“天然氧吧”的沂山。2003年, 白塔镇大力实施以
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镇建设,生态环境优良并不断改善,是全省惟一一座没
有被污染的省中二型以上水库, 是昌乐县城区居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2003年
白塔镇立足特色和优势, 提出了“生态立镇,三业(芋头种植、畜牧养殖和林果生
产) 富民,工业兴镇”的总体发展思路,现已发展成为江北最大的优质芋头生产出
口基地和潍坊市知名的奶牛养殖专业镇, 是潍坊市农产品惟一通过有机(转换)食
品(芋头)认证的单位。2003年,全镇共种植芋头1.5万亩,收入3000多万元;奶牛存
养量达3600头,收入1800多万元。
党委书记葛凤杰
镇长亓文诺

(刘西强 张云祥 孙秋英 张金亭撰稿)

责任编辑 李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