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办事处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1&rec=175&run=13

高密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0月,为山东省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高密市区东
部。 1996年1月,成立高密市朝阳街道办事处,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区街
合一。 辖38个居委会,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5.2万。2002年,区内企业实现产
值34亿元, 工业增加值7.3亿元,出口14122万美元,税收收入21899万元,地方
财政收入131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3760元。
开发区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高密
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区内共规划了轻工纺织、机电建材、食品加工、
综合工业、化工产业、科技金融、文化娱乐等十几个功能分区。区内共硬化道路
35万平方米,挖砌排水沟6.5万米,铺(架) 设各类管(道)线14.8万米。基础设施
累计投资2.8亿元, 规划区内基本实现了供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道路
和土地“六通一平” 。共引进项目182个,总投资42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32
个, 合同外资额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00万美元。区内出口企业达到60多
家,安排劳动就业2.6万人。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化纤、纺织、巾被、木器、服装、
制鞋等六大主导产业。产品畅销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高密经济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经济开发区、2002年度外经贸
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共潍坊市委、潍坊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文明单位、外向型工业
加工区先进单位等。
党工委书记薛维钧
管委会主任王连友

醴泉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1年3月,辖14个居委会,人口6.3万,是中共高密
市委、高密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胶济铁路横贯东西,平日公路纵穿南北,北靠济
青高速公路,南依胶王公路,是一个以民营经济为基础,二、三产业为主体,外
向型经济为主导,现代化农业为补充的新型街道办事处。
醴泉工业园占地10平方公里,是高密市城北经济新区的区中园,民营经济发
展的龙头。共投入8000多万元,完成了“六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园企业
已达107家, 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木器加工、针织服装、纺纱织布、精密铸
造、 机电设备、工艺品加工、电子乐器制造等七大民营企业群体,从业人员2.2
万,年销售收入25亿元,有50多种产品销售国际市场,年出口创汇达5000多万美
元。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培植了农机配件、装潢材料、电子通
讯、 家具市场、纺织商贸城等5个专业市场。旧城改造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
区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年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现代化农业初具规模,以
容量达5000吨的龙海葡萄原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酿酒葡萄、美国鲜食葡萄、韩
国黄金梨为主导产业,建设了以“高效、创汇、观光”为突出特色的“醴泉农业
开发基地”。
党工委书记李伟
办事处主任蔡立杰

密水街道办事处面积31.8平方公里,下辖25个居委会,人口8.75万。2002年
实现税收3500万元,财政可支配资金2078万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密水工业
园区总规划占地面积6000亩。其中,高新技术工业园2000亩;大学生、留学人员
创业园1000亩;韩国产业园1000亩;传统中小型工业园1000亩;鞋业园区1000亩。
2002年,共引进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大小项目86个,其中
已投产项目43个, 合同利用外资1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1亿元。密水不断优
化工业园区软硬环境,投资3000万元加快园区建设。制定并向国内外推介“低门
槛、零租金、税奖励、人自由、风险金”的优惠政策,构筑起了以豪迈科技、海
纳药业、半岛钢铁等高科技、高税收、高附加值项目为骨干的企业板块框架。
密水街道有3万亩葡萄园建设成为国家级一类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园。 依托这
一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先后建成葡萄加工龙头企业4家,其中山东密水葡萄
酿酒有限公司与意大利AEB上市酒业公司、韩国海马(HM) 株式会社等国外知名企
业强强联手, 吸引外资800多万美元,生产、加工、出口“密水红”高档干红葡
萄酒、浓缩果汁饮料和丝绸高蛋白三大主导产品,正在申请“密水红”国家原产
地保护认证,使企业迅速向国际化、集团化迈进。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贾平凹分
别为“密水红”题词。
密水坚持将市场作为经营城市的载体,不断加大对市场的培育和招商力度,
吸引外资4亿多元打造出了中国北方密水鞋城、 中国北方高密木材家具市场、密
水商场等五大市场群,王光英、费孝通分别为密水的市场题词。
党工委书记单际庆
办事处主任于洪奎

柏城镇距高密市区10公里, 镇域面积54.26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常住
人口29066,人口密度536人/平方公里。镇域非农业人口1909;农业人口27157,
占总人口的93%。镇域内公路总长度81.6公里,其中省、县级公路3条,乡镇路21
条,公路密度1.5公里/平方公里。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3790元。
全镇有耕地面积44316亩。其中,果园面积3075亩;蔬菜31410亩;机动地面
积2 216亩。 镇城区建设面积3600亩,村民建设用地5323亩,其他用地2448亩,
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6亩。 镇域内矿产资源建筑沙储量16.2万立方米。镇域内有
季节河流5条,水库1座,机井400眼,水浇面积19030亩。该镇主要农作物有小麦、
玉米,2002年全镇粮食总产达到675万公斤。
柏城镇建起了高密市白羊山高新技术工业园、柏城第二工业园和民营工业园,
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全镇共引进外资项目106个,合同利用外资2.8亿美元,实
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其中,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大项目22个;500万元以上的
项目达50个。
全镇拥有高密白杨山冷藏食品有限公司、高密恒大冷藏食品有限公司、高密
恒利冷藏厂、高密绿源冷藏食品有限公司、高密汇鑫食品有限公司、高密华源保
鲜食品有限公司和日商独资高密柏城食品有限公司等7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字号
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白杨山”、“绿源”、“恒大”、“恒利”、“汇鑫”、
“华源”等品牌的速冻、腌制、保鲜三大系列50多个花色品种的蔬菜。年设计生
产能力4.5万吨, 其中肉类生产能力1万吨,产品60%出口主要销往澳大利亚、挪
威、丹麦、日本、韩国、泰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交货值过亿元。
全镇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建有玻璃制造、皮革制品、化纤纺织、食品加工、
建筑建材、橡胶制品、颗粒饲料、水泥预制、制帽等大中型企业50多处。其中,
山东省长盛泰集团是国家级大型二档企业,生产的“宝”字牌玻璃瓶是山东省名
牌产品;三真皮革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三真”牌皮衣,获得国际大连服装节金
奖。柏城镇沿胶高公路、平日路两侧建起20公里的经济隆起带,发展个体私营业
户1428户,个体私营业产值达到1.5亿元。
柏城镇先后荣获山东省“基层创安工作先进单位”和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
织”、“农村工作模范乡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荣誉称
号。
党委书记郑有奎
镇长呼新宇

姚哥庄镇位于高密市区东郊5公里处, 面积85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人
口4.5万,耕地8.6万亩。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110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82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530元。
2002年,以出口创汇型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总面积达6.5万亩,年收入达1.2
亿元,粮经比例达到3∶7,逐步形成一条贯穿47个村,长度30公里的高效农业科
技走廊。 引进了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亚东食品有限公司、友善工贸有限公司等3
家农业龙头企业。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有皮件、木器、纺织、橡胶、铸造、饮食等80多个门类,
从业户数5000余个, 从业人员1.2万人,被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授予“中国皮件
加工之乡” 的荣誉称号。 现有注册100万元以上的皮件企业80家, 皮件专业户
2000个。 2002年皮制品销售收入逾4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元。通过全民招商战
略, 全镇引进外资4.5亿元,引进项目30多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胶
河花园”工程、“高密恒丰粮库有限公司”;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佳美纺织”、
“顺兴纺织”、“威克铸造”等10个企业。
小城镇建设先后投入建设资金上亿元,加速了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市场设
施和居住设施的建设。全镇初步建成工业、商业、科教文卫、行政事业、居住等
5个功能小区,建成区面积达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万余人。
党委书记刘旭
镇长李铭

河崖镇位于高密市东北部19公里处, 308国道贯穿镇区,辖56个行政村,面
积11 2.62平方公里, 人口4.5万。2002年实现经济收入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6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5元。
河崖镇盛产瓜菜果品,主要有山药、圆葱、韭菜、芹菜、西瓜、甜瓜、蜜桃
等3 0多个品种, 建有5万亩瓜菜基地和1.8万亩蜜桃生产基地,“绿河崖”牌山
药、 芹菜等7个品种被山东省认定为“无公害产品”。畜牧养殖业发达,全镇存
栏生猪8000头,肉鸡52万只,蛋鸡35万只,生产的低胆固醇“益康”牌鸡蛋,在
1999年潍坊农副产品展销及经济技术洽谈会上获金奖。工业发展迅速。蔬菜加工
出口、机械制造、橡胶加工、玩具制造、集装袋纺织、染织业等成为骨干产业,
其中蔬菜冷藏加工出口为全镇主导产业,现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冷藏库容达
到2.8万吨,年加工能力10万余吨,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党委书记张业林
镇长邱玉礼

夏庄镇位于高密市区东北5公里处, 辖51个行政村,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
面积5.5万亩,人口4.4万。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159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932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614元。
夏庄镇农业结构合理,已培植形成了韭菜、小香葱、圆葱、大葱、干辣椒、
畜牧六大支柱产业, 建设有4.5万亩瓜菜基地、1万亩山东省优质小香葱基地和1
万亩韭菜生产基地,是高密市瓜菜生产专业镇。夏庄镇韭菜获得山东省无公害标
志使用权,“金夏庄”牌蔬菜产品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工业发展迅速,拥有民
营企业3000家,形成了铸造、刀具、红纸对联、钢筘、花生加工、石膏建筑装潢
材料、橡胶制品、木器加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十大支柱行业,境内有华夏红纸
对联第一生产基地、江北钢筘第一生产基地、山东石膏建筑材料第一生产基地。
建设有12.2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引进项目124个,其中外资项目32个。城镇建设
功能设施配套齐全,镇村道路硬化100%,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电话入户率达
到75%。
党委书记朱安达
镇长刘来忠

姜庄镇位于高密市区以北10公里处, 辖47个行政村,人口3.5万,面积75.6
平方公里,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省道平日公路纵穿南北。2002年完成工农业
总产值1 7.3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千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39元。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形成了粮食、桑蚕、瓜菜、花生、辣椒、片林
等六大支柱产业, 建立起了优质花生2万亩、优质辣椒1万亩、良种桑蚕1万亩、
特色瓜菜8000亩和片林4000亩的生产基地,具有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资源基础。工
业发展迅猛, 拥有民营企业3200多家。五金业为全镇主导产业,现拥有厂家300
多家,日产建筑用合页、拉手、插销及其他五金配件200余吨、300多个品种,被
誉为“中国五金第一镇”。纺织、橡胶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纺织业户发展到80
多家, 织机3000多台,纺纱能力达16万纱锭,年产值4亿多元。民间艺术源远流
长,是高密“三绝”发源地,扑灰年画、剪纸和聂家庄泥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生产业户800多家,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2002
年,引进外资项目16个,总投资达3200多万美元,极大地拉动了全镇经济增长。
城镇建设功能设施配套完善,镇村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电话入户率达75%。
党委书记贺仁富
镇长石寿林

仁和镇位于高密市区以北8公里处, 辖55个行政村,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
4.2万。 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881.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84.4万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3679元。
仁和镇农业结构合理,已培植形成了粮食、桑蚕、果品、花生、辣椒、畜牧
六大支柱产业, 建设有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2万亩成龄桑园,是高密市桑
蚕大镇,拥有5000亩干鲜杂果,万亩优质花生,万亩辣椒。畜牧业以鸡、猪、牛、
羊养殖为主,有涉农龙头企业10家,肉鸡、生猪产业是养殖业的主导产业。工业
发展迅速, 拥有民营企业245家,工业总产值达18亿元,形成了纺织、毛巾、木
器、机械加工、食品加工五大支柱行业。其中纺织业是全镇主导产业,有纺织企
业210家,棉纺18万纱锭,织布机10000台,毛巾生产线8条,年产坯布3亿米,棉
纱3万吨, 毛巾1亿条,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素有“纺织之乡”美誉。城镇建
设功能设施齐全,全镇通车里程108公里,有省县级道路5条,镇级道路55条,镇
村道路硬化率达100%, 实现了有线电视、柏油路“村村通”,电话入户率达90%
以上。
党委书记唐屹立
镇长栗祥成

大牟家镇位于高密市区西北30公里处, 地处于平度、 昌邑市交界处。面积
9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614亩,辖44个行政村,人口2.8万。2002年完成财政
收入5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2元。
种植业、养殖业是大牟家镇的支柱产业。全镇粮食面积3万亩,桑园面积1万
亩, 花生面积、辣椒面积各1万亩,果菜面积5000亩,是潍坊市重要的优质“粮
仓”和花生、桑蚕基地。2002年,建成了2000亩优质紫花苜蓿种植加工基地。地
多、粮多、草多是大牟家镇三大资源优势,养殖业以肉牛、生猪、肉鸡为主,是
潍坊市重要的优质肉牛、瘦肉型生猪和肉鸡生产基地。全镇拥有民营企业23家,
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棉纺加工、运输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镇内道路畅通,济
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高周公路、周蔡公路纵贯全镇南北。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
通,电话入户率达到76%。引峡过北胶及配套工程解决了全镇南部和西部的引水、
排水问题,改善了全镇农业生产大环境。
党委书记杜敦义
镇长栾仁霞

周戈庄镇位于高密市区以北31公里处, 辖45个行政村,人口2.2万,面积73
平方公里,耕地6.7万亩。镇区南有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北有309国道横贯
东西,东有省道平(度) 日(照)公路纵穿南北。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336.1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338元。
农产品丰富。主要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蚕茧、棉花、辣椒、果品
等, 已建成花生2万亩、优质苹果4000亩、桑蚕6000亩、特色瓜菜5000亩、快速
丰产林1万亩的生产基地。 畜牧业发达。优质肉牛存栏1.8万头,年出栏生猪2万
头,肉鸡150万只,可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充足的资源。
工业具有一定基础。以纸箱、造纸、纺织、橡胶、建材为主的工业企业,已
达5 0家。 全镇个体工商业户1000多家,拥有食品、面粉、酱菜、笤帚加工、饲
料加工、草编等10多个门类,20多个品种。其中历史悠久的笤帚加工,从业人员
5000人,年加工笤帚5000万把,占全国市场很大份额。已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建
材批发、牲畜交易、房地产开发四大市场,成为周围20公里的商贸中心。
全镇配套服务设施齐全,镇村道路硬化率100%,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电
话入户率达到70%。
党委书记高原
镇长沈建树

康庄镇位于高密市西北部7.5公里处,辖55个行政村,面积121.8平方公里,
人口4.5万。2002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68.91万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80元。
康庄镇农业资源丰富,实施标准化生产。已培育形成冬枣、桑蚕、苗木、葡
萄、 畜禽养殖五大支柱产业,建有1.5万亩冬枣密植园、1万亩桑蚕基地、1万亩
酿酒葡萄和优质苗木基地,“百脉湖”牌冬枣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
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拥有民营企业442家,形成了机械、橡胶、铸造、
纺织、制鞋、服装等六大支柱行业,主要产品有橡胶制品、纺织器材、冰箱配件、
收割机配件、 自行车轴等200多个品种,产品除满足海尔、北汽福田等大集团供
应外,还远销印尼、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24个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成效显
著,重点规划了三官工业园、蔡站工业园和镇民营经济园区“两园一区”,现有
中韩合资复兴皮革制衣有限公司、明环工贸有限公司、冬枣保鲜库等43个项目落
户园区, 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500万元。城镇建设功能设
施配套齐全,镇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电话入户
率达到85%。 镇区建有百货批发、五金建材、餐饮服务、土特产批发四大专业市
场,年商品交易额达12亿元。
党委书记王教法
镇长潘强
阚家镇位于高密市区以西16公里处,面积9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万亩。
现辖6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44398。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1170.49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97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1元。
阚家镇农业内部结构合理,优势产业迅猛发展,现有粮食、棉花、桑蚕、食
用菌、辣椒、大蒜、圆葱、林果、瓜菜、畜牧十大经济产业。工业发展迅速,民
营企业已发展到50家,韩国独资企业1家,香港独资企业1家,形成了纺织、橡胶、
铸造、食品加工、皮件加工、建材、纤维、扫把等支柱产业,产品主要有毛巾、
“福驼” 牌轮胎、船用索具、“望乡”牌面粉、PVC防水卷材、皮革制品等。其
中纺织与铸造为全镇的两大主导产业,现有纺织企业10余家,年销售收入8000万
元以上。铸造加工业有近40年的历史,有2家年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以上,有1家
拥有自营出口权。城镇建设配套齐全,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固定电话装
机容量达1.2万门,移动电话拥有4000多部。
党委书记宋杰
镇长张尔志

双羊镇位于峡山水库东岸,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的故乡,自古有商埠重镇之
美称,现系山东省中心镇。面积112.88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
口5.38万。 200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940万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36 80元。
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初步形成了以西瓜、酿酒葡萄、名优林果为主导产业
的发展格局。大棚无公害西瓜、油桃、大樱桃种植水平高、上市早、品质好。工
业强镇步伐加快。高起点规划的韩国工业园、下海路高新科技园、双羊鞋城等基
础设施配套齐全,为投资者打造了快速发展的平台。已有68个项目入驻园区,总
投资4.6亿元。借助招商引资拉动,创办各类企业150余处,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
“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区”。拥有旅游用品、葡萄酒、机械、橡胶、制鞋、纺织、
食品等十几个行业,主要产品有旅游帐篷、葡萄酒、拖拉机、面粉、棉纱、鞋材、
轮胎等80余种。其中年产各式鞋底8000万双,成为江北女式时尚鞋底生产第一镇。
城镇化进程强劲推进。镇区建成区面积达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电力、
通讯、有线电视、排供水、道路达到“五通一平”。
党委书记刘松青
镇长刘俊忠

井沟镇位于高密市区西南22公里处,面积92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人口
4.6万。 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95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8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860元。
井沟镇工农业发展迅速。工业方面,规划建设了“四区两带一场”:井沟工
业园区、宋戈庄工业园区、井沟商贸区、田庄商贸区、双井路经济开发带、新沂
胶路经济开发带、一处大型木材交易市场。拥有企业近500家,涉及木制板加工、
甲醛生产、制胶、橡胶加工、铸造、纺织、玩具加工、麦草加工、面粉加工等20
多个行业, 其中仅木制板加工企业就达300家,生产的各种型号的装饰板、多层
板、刨花板、胶合板质量上乘,被誉为“胶东第一板”。农业方面,大力实施了
种植结构战略调整, 蚕桑、林果、辣椒三种经济作物均突破1万亩,实现了户均
一亩桑、一亩果、一亩辣椒的“三个一”目标。城镇建设功能设施配套齐全,镇
区位于峡山水库中游, 在潍河建有自主管理的扬水站7座,镇区建有35千伏变电
站一座, 移动、联通基站4座,固定电话装机量达6000门,有线电视实现“村村
通”,镇村道路硬化率100%,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
井沟镇历史悠久,现存汉代古城城阴城遗址、“银杏抱子”等著名景点,
有剪纸传统,是国内外知名人士刘连仁的故乡。
党委书记薛维明
镇长颜政

呼家庄镇位于高密市区西南13公里处,辖43个行政村,面积58.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万亩, 人口2.7万,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495.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371.9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356元。是山东省首届百乡百镇双文明建设明星乡
镇、山东省科普先进乡镇和社会治安工作模范乡镇,是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文明乡镇和科技示范乡镇。
全镇农业结构合理,现已培植形成了银杏、杨树丰产林、辣椒、瓜菜、食用
菌和畜牧等六大支柱产业, 建设有省级示范基地--山东高密银杏科技园1处。全
镇现有银杏面积8000余亩,其中密植园4000亩,年出圃各种银杏苗木1600多万株,
年收获银杏叶可达1000多吨,是山东省著名的银杏之乡。长生牌银杏健身茶被国
家卫生部批准为保健食品,被中国农学会认定为高效优质农产品,经农业部茶叶
质检验测中心测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并获国家专利。杨树丰产林1.6万亩。林
木覆盖率达28.2%,居全市首位。辣椒和瓜菜已形成产业,年产干辣椒2000余吨,
菜椒5000多吨。以肉牛和肉鸡为主的养殖业发展迅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
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已发展到近1000家,主要有机床、铸件、纺织机械
配件、木器、食品等行业,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其中电火花机床分别填补国
内3项空白。 五龙河、柳沟河纵贯南北,水资源丰富。横一路、横二路及沂胶路
横贯东西,交通发达。邮电通讯先进,电话入户率达到78%以上。
党委书记魏廷松
镇长田绍传

注沟镇注沟镇地处潍河东畔,位于高密、诸城、安丘三市交界处,辖45个行
政村, 面积84.3平方公里,人口3.6万,是清朝乾隆年间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故
乡。 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1120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1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222元。
注沟镇农业结构合理,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已培植形成了粮食、黄烟、
桑蚕、瓜菜、果品、畜牧等支柱产业,盛产无公害果菜、板栗、水柿、杏、葡萄、
辣椒等经济作物, 素有“果菜之乡”的美誉。其中,林果面积3.5万亩,年产优
质果品80万吨;蔬菜面积1万亩,年产量60万吨。有规模养殖场146处,养殖大户
1200余户, 年出栏生猪11.8万头,肉鸡130万只。工业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
蓬勃发展, 拥有民营企业100多家,主要有石料、建材、饲料、矿泉水、化肥、
包装、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等项目,并建有占地2000亩的民营工业园区,园区
内蔬菜冷藏、食品加工、辣椒加工、服装工艺品加工、轮胎模具等项目发展迅速。
曹戈庄辣椒批发市场已成为胶东半岛最大的辣椒集散、加工基地。城镇建设功能
配套齐全,80%的村开通了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到60%以上。
党委书记范立标
镇长韩寿英

柴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20公里处, 辖79个行政村、1个林场,面积125.53平
方公里,人口6万。平日、胶王、沂胶三条公路在镇区交汇,交通发达。2002年完
成财政收入116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9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70元。
柴沟镇农业结构合理,已培植形成了芦笋、黄烟、桑蚕、花生四大支柱产业,
建设有1.8万亩绿芦笋生产基地、 1万亩桑蚕基地和0.8万亩黄烟基地,是高密市
惟一芦笋生产专业镇。 2002年6月柴沟镇生产的“龙河牌”芦笋被国家绿色食品
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工业发展迅速,拥有民营企业140家,形成了机
绣、轮胎、重晶石、化工、服装等五大支柱产业。注重引进建设农业龙头企业,
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龙河食品有限公司,保证了芦笋的生产、加工及销售。城
镇建设功能设施配套齐全,公路两侧楼房化率达到98%以上,绿化率达95%以上。
柴沟镇餐饮服务业及第三产业发达, 共有饭店、旅馆100多家,镇区个体工商业
户500多家,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山东省重点小城镇、中心镇。
党委书记葛月殿
镇长高四亮

拒城河镇位于高密市区以南5公里处, 辖61个行政村,人口4.3万,面积100
平方公里。胶王、平日、沂胶公路穿越境内,交通便利。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
85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5元。
拒城河镇农业结构合理,已培植形成了粮食、果品、瓜菜、桑蚕、畜牧五大
支柱产业。依托4.5万亩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现了项目区内林、路、渠、
桥、 涵、闸配套,种植养殖加工结合,区内有国家级肉牛良种繁育中心1处。全
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完善配套基础
设施,现已拥有民营企业75家、个体业户1500多户,主要有纺织、毛巾、面粉加
工、铸造、冷藏、运输、皮件加工等行业。
党委书记孙锡喜
镇长李玉伟

李家营镇位于高密市区以南20公里处,面积98平方公里,辖57个行政村,人
口4万,耕地6.7万亩。境内有蓄水量4000万立方米的王吴水库,胶河自南至北流
经全镇,水资源丰富。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东至青岛市区西至潍坊各70公里。
胶新铁路贯穿镇区, 并在镇区设有三级车站一处。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处,电力
充足。通讯网络畅通,程控电话遍通全镇。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12亿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388 0元。
李家营镇岭地占60%,平原占40%,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蔬菜、果品、黄
烟、花生、生猪育肥、肉鸡饲养是农业主导产业。以大姜、芋头、土豆为主的蔬
菜生产已成规模, 沿胶河两岸建成了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年产蔬菜10万吨。
岭地的冬雪蜜桃、中华寿桃、早酥梨、红富士苹果等名优果品种植面积近万亩,
年产果品2万多吨。 养殖业拥有规模养殖小区25个,存栏母猪2万头,生猪育肥5
万头,肉鸡存栏80万只,年出栏300万只。
李家营镇以镇驻地为中心,在济青高速公路两侧和胶新铁路车站处开发建设
了占地3000亩的经济园区,有工艺品、花生深加工、节能型炉具、水泥预制件、
木制品、饮食服务等20多个经营门类,从业户数达3000户。可从事传统工艺品产
业的劳动力达万人,产品直销韩国、日本、美国、西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党委书记王庆波
镇长门业清

(王述忠 宋涛 钟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