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11&rec=174&run=13

中共高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市委书记 吴元宝
副书记 吴建民 齐世增 赵志远 魏志强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元宝
副主任 崔红旗 颜廷爱 聂立斌(女) 刘彭泉 张慕坤 王致民 张振国
市政府市长 吴建民
副市长 杜洪君 钟亮成 刘金贵 林京湖 刘秀平(女) 张树伟
胡立 张庆坚
市政协主席 田绍义
副主席 范天福 王梅棣(女) 滕希平 宋锡明 徐兆凯 张兆年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高密市辖17镇、3个街道办事处,994个行政村(居委会) ,人口85.19万,其
中非农业人口14.69万,男女性别比100∶98。全市面积1605.6平方公里。2002年,
国内生产总值73.16亿元,比上年 增长9.1%;地方财政收入3.01亿元,按可比口
径比上年增长18.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
成29.23亿元,比上年增长9%。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79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24亿元,贷款余额40.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2元,
比上年增长140元,增长4.2%。全部职工平均工资7378元,其中在岗职工8005元,
分别比上年增加1049元和1 061元,增长16.6%和15.3%。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57
‰,人口死亡率为6.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7‰。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
根本目标,按照把产业优势调大,把产品品质调优,把带动能力调强,把农产品
市场调活的总体要求,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粮经比例更趋合理,全
市粮经比例已达到4∶6。
林业及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2002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146公顷,其中新增
经济林466公顷; 育苗582公顷;改善农田林网8000公顷,四旁植树175万株;全
市森林覆盖率达16.8%。 全市畜牧业三大主要品种的生猪、 肉牛养殖形势好于
2001年,肉鸡的生产因受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出栏量下降。全市肉类总产量
仍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肉猪、牛、羊年出栏94.9万头(只),肉、蛋、奶产量14.8
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7 2万吨。
农业机械化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4万千瓦,比上年增
长1 8.8%。 农用汽车、农用运输车和农用拖拉机保有量27457台,增长7.5%;联
合收割机559台, 增长2.6%;拖拉机机引农具38926台 (套) ,机具配套比达1∶
4.62。
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2002年末,全市有21.07万农户
实现了通电,全市农村电话入户率达55.2%;自来水受益村达620个,占全部行政
村的62.4%; 全市农村用电量达2.78亿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10.3%。化肥使用量
(折纯)5.97万吨,下降6.8%。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200万元,投工2300万个,
搬动土石方2560万方。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6.6万公顷, 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达
68.1%。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02年,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
长速度,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
业完成增加值18.12亿元, 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国有工业2.46亿元,增长
4.9%;集体工业1.14亿元,下降15.7%;股份制工业9.83亿元,增长12.1%;外商
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58亿元, 增长22.2%。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和重
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1.2 7亿元和6.85亿元,分别增长9.2%和13.1%。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2002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
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4.83亿元, 比上年增长17.5%; 实现利税5.71亿元,增长
28.3%; 实现利润3.11亿元,增长46.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5.97%,比上年
提高11.23个百分点。其中总资本贡献率为13.8%,增加1.8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
率为68.44%,下降2.8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2.82次,增长1.8%;全员劳动生
产率24320元/人, 增长7.6%;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06%,增加1.06个百分点;资
本保值增值率为119.93%,增加10.3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贸有了新突破。2002年,全市国有经济零售额2.89亿元,
增长24.1%; 集体经济零售额3.84亿元,下降6.4%;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上年
的39.8%下降为38.8%。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7.88亿元,增长10.7%,所占比重由
上年的60.2%上升为61.2%。
城乡集市贸易下降。 2002年,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120处。其中,消
费品市场115处; 生产资料市场5处。全年交易市场成交额22.54亿元,比上年下
降20.5%。 其中, 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1.64亿元,下降6%;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
10.9亿元,下降31.7%。
利用外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出口创汇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02年,
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703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进口6456万美元,
下降6.8%;出口20577.2万美元,增长25.5%。在出口总额中,自营出口9902万美
元, 增长14.4%;三资企业出口10675.2万美元,增长37.9%。全市新批利用外资
项目26个,合同利用外资356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实际利用外资2722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51.6%。截止到2002年底,全市各类利用外资项目达276个,合同利用
外资42485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额28390万美元,兴办海外企业项目8个,劳务
输出634人,劳务输出合同额665.6万美元。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进一步完善。2002年,交通基础建设共完成投资2880万元,
公路通车里程达752.2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31.4公里;一级公路31.1公里;二
级公路168.6公里;三级公路117公里;四级公路404.1公里。公路密度达46.85公
里/百平方公里, 公路养护里程342.8公里,综合好路率达89.5%。全市营业性机
动车辆2462辆。 全年完成客运量12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916万人公里;完成货
运量319万吨,货运周转量12799万吨公里。
邮政和电信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450万元,比上年增长49
%。 全市年末电话交换机装机总容量17.82万门,电话已达15.83万部,比上年增
长22.2%。 其中, 市话5.34万部, 比上年增长14.3%;农话10.49万部,比上年
26.7%。电话普及率达18.58部/百人,比上年增加3.35部。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2年,全市共实施科技项目41项,列入国家级项
目3项,省级项目3项,潍坊市级项目4项。全年共完成科技成果18项,有6项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8项达山东省内领先水平。全年认定技术合同1项,合同金额26万
元,技术交易额2903万元,申请专利102项。全市各类科技机构累计发展到30处,
从业人员869人, 其中科技人员399人。 2002年全市本科上线人数1305人,共有
3631人升入大中专院校。全市共有普通中学47处,在校学生59074人;职业中学4
处,在校学生7373人;小学150处,在校学生57600人。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得到
改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前教育、成人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卫生事业健
康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8处,病床1675张,卫生
技术人员2145人。农村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水平在巩固
完善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筹集合作医疗资金
154.55万元, 有39.72万人次从中受益。预防保健工作跨上新的台阶,全市计划
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 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共投入资金1993万元,用于更
新医疗设备和业务用房建设。 体育事业取得好成绩。2 002年,全市运动员在潍
坊市级以上比赛中共获金牌39枚,银牌61枚,铜牌58枚,其中省级比赛获金牌12
枚,银牌28枚,铜牌25枚。带鱼尾的字排法

【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2002年,全市12640名各类离退休人员都按时足额领
到了养老保险金。先后两次为7000多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提高了养老金标准。全年
共介绍1 400多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分流安置破产企业职工800多人,下岗失
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96%,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
进一步拓宽。到20 02年底,全市共有635个单位参加了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
到54926人, 全年实际收缴养老保险费11526万元。 企业参保358家, 参保职工
37126人, 收缴养老保险费6328万元,新增养老保险企业52家。全年征收失业保
险费575万元,比上年增长43.8%。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都取得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