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市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九五”规划和2010年工作目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a&A=1&rec=203&run=13

蓬莱市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九五”规划和2010年工作目标
center>(蓬发[1997]80号文)

为进一步适应两个转变的要求,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优化人才资源配
置, 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率, 引进急需人才智力, 为我市“九五”规划和
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现根据我市
的具体情况,特制定蓬莱市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九五”规划和2010年工作
目标。

一、我市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差距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
作为“科教兴蓬”、发展经济的关键措施来抓,努力增加人才数量,改善人
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使我市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较大成绩。到目
前为止,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4728名,接收计划外大中专毕业生412人,市内
流动科技人员1673名,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人才2万多人次,截止1995年底,全
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6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
业的发展。但是我市人才队伍现状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数量仍然偏低,
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量上看:

我市共有各类人才16817人,占全市人口的3.36%,每万人中拥有人才的相对
数量比较低,仅为336人,低于烟台397人的平均水平,与周边县市龙口345人
相比,也有差距。高科技人才共有568人,仅占各类人才的3.38%。

──从结构方面看:

1.学历结构:目前全市共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10848人。其中,研究生以上
学历4人, 占总数的0.037%; 大学学历1176人, 占总数的10.8%;大专学历
3199人,占总数的29.5%;中专学历6479人,占总数的59.7%。大学以上学历
比例低于烟台14.8%的平均数,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偏少。

2.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全市高级职称的人才共有468人,仅占总量的2.78%;
中级职称的人才共有3549人,占总量的21.1%。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明显
偏低。

3.年龄结构:在调查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中,55岁到59岁的有189人,45岁
以下仅有63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才中,45岁以下仅占37%,现有高中级职
称的人才到2000年有16%退休,到2010年仅剩31.4%。人才断层的问题比较严
峻。

──从分布上看:

1.行业分布:工业行业共有各类人才2049人,占总量的12.2%;农业532人,
占3.2%;渔业206人,占1.22%;建筑业438人,占总量的2.6%;商业、仓储、
供销等1038人,占总量的6.2%;教育卫生行业4989人,占29.7%。人才主要集
中在教育卫生行业,工业和农业系统的人才明显不足。

2.单位性质分布: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才共8658人,占总量的51.4%;国有集
体企业3134人,占总量的18.6%;乡镇企业3210人,占总量的19%;农民人才
1625人,占总量的9.7%。人才大部分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
乡镇一级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乡镇一级,人才严重缺乏,全市乡镇村人口
占全市总人口的82.1%,而拥有的各类人才只占总量的28.8%。

二、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一)主要任务

根据《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
求,我市今后15年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增加数量,全面
提高素质,注重开发潜能,合理配置使用,优化人才环境,努力实现人才资
源开发从以增加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为主转变,从以内向型为主向外向型为
主转变,从以工业为主体向以工业、农业、商业、贸易业、旅游业等为主体
的方向转变,逐步建立一支与蓬莱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结构
合理的跨世纪科技人才队伍。

(二)发展目标

到2000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要达到2.4万人,即在现有人才基础上增加7183
人。到2010年人才总量要达到5万人。到2000年,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
的比例要达到1.6%,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达到2000人, 高中级职称达到
5000人,高科技人才总量达到800人。企业职工年培训率达到85%以上,农村
劳动力接受技术培训面达到90%以上,年培训农民、农村干部、乡镇企业职
工10.5万人次。到2010年,全民受教育水平要比2000年有更大提高,人才资源
配置更加合理。

三、工作重点

“九五”期间,我市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要以高新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
外向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资源开发

“九五”期间至2010年我市工业发展重点是电子、黄金、建材、轻纺、机械、
化工、食品医药等技术领先产业,并在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
微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创建高新技术企业30个、生长点10个,开发高新
技术及其产品50种。而我市目前从事这些专业研究的高新技术人才缺口较大,
必将制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市人才资源开发要围绕以上专业搞好
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到2000年,力争培养引进这些专业的高新技术
人才400人。到2010年,高新技术人才紧缺矛盾基本解决,确保我市高新技术
产业的顺利发展。

(二)加快农业方面人才资源开发

“九五” 期间, 我市农业发展的重点是培植和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
“农字号”龙头企业,积极推广粮油生产“十大”技术,果品生产“十大”
技术,蔬菜生产“十大”技术及牧业生产“十大”技术,使新技术、新成果
覆盖率达到95%以上。而目前工作在农业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不但数量少,素
质也普遍偏低。为此,在培养和引进一批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的同时,要把
人才资源开发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上,培养跨世纪的
“乡土”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农业第一线的技术队伍素质。到2000年重点培
养引进农业技术人才450人,其中高科技人才100人。到2010年力争使全市农业
技术人才达到2000人,其中高科技人才300人。

(三)加快海洋渔业方面的人才资源开发

到本世纪末,我市将争创海洋经济强市,力争水产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并
在扩大海洋养殖面积、提高海洋捕捞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宽海上二、三产业
的发展领域,建立以水产企业为龙头的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要实现
上述目标,必须有充足的人才保证。而目前我市渔业海洋方面的人才只有200
多人,高中级职称在职的仅有9人,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因此,“九五”
期间,海洋渔业方面的人才资源开发要在稳定现有科技人才队伍基础上,重
点在人才数量增加、素质提高上下功夫,力争到2000年培养引进各类海洋技
术人才150人,其中高科技人才30人,为我市本世纪末争创海洋经济强市提供
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四)加快第三产业人才资源开发

发展第三产业也是我市“九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点。到2000年,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要达到40%,2010年达到49.4%。目前,我市第
三产业人才占总量的比率不低,但主要集中在卫生、教育等行业,其他行业
人才比率普遍偏低。“九五”期间,围绕旅游业发展要突出引进和培养旅游
资源开发、旅游策划和文博等高素质的旅游业人才,为我市培植“高层次旅
游服务体系”奠定人才基础。同时,要重点加强对通信、金融、房地产、外
贸、信息、法律等方面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力争到2000年使第三产业人
才总量达到9500人,占人才总量的39.6%,行业之间的分布逐步趋向合理,推
动第三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加快造就企业家队伍的人才资源开发

随着当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要,而目前
我市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中,精通现代管理知识、具有丰富经验和能力,能胜
任现代化管理的新型企业管理人才缺口较大,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九五”期间,要把加快造就企业家人才队伍作为主攻点,在内部培养上下
功夫,重点培训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力争每年选
送20名有培养前途的企业管理干部到高等院校或国家大中企业学习培训,通
过各种渠道选派10人次到国(境)外培训,尽快建立一支善经营、会管理、
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四、工作措施

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跨世纪工程,事关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局,
是全市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顺利完成的保证,也是摆在我们面
前的艰巨任务。“九五”乃至更长时间,我们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不断
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全面实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程,具体措
施是:

(一)实施人才智力引进工程

“九五”期间,人才智力引进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任务比较艰巨。要进
一步修订完善《蓬莱市招聘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和《关于加强蓬莱市人才工
作的意见》等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逐步突破人才服务机构和用人单
位单一引进的格局,形成政府、民间、市场、单位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引进格
局,重点引进高科技人才、外经贸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农业、渔业方面的
科技带头人。一是充分利用驻外机构、在外地的蓬莱人、蓬莱籍华侨和留学
生以及政府间双边、多边经济合作关系,引进急需人才;二是发挥民间组织
和团体的作用,加强与高科技人才和海外华人团体、港澳台胞以及知名人士
的联系,把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来;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
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及我国驻外办事机构和各国专家组织的联系,引进国内
外高层次技术、管理型人才;四是通过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举办科技发明和
成果展览等活动,引进我市所需专业人才;五是通过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
密集的大中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洽谈会等方式,引进人才。“九五”期间,
每年都要组织以重点乡镇、重点骨干企业为主的招聘团到科技人才密集的地
区举办招聘活动;六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进我市对口行业的国家
级、省级专家能人。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行业专家能人库”,
与他们加强联系,聘请他们来蓬讲学或进行技术服务;七是要围绕工农业生
产中的重大问题,拓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渠道,建立引进国外智力基金会,
保证引进国外专家数量和效益逐年提高。要加强对人才的引导,保证人才向
经济建设第一线流动。要积极引导人才向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流
动,保证人才向利税大户集中。“九五”期间要重点抓好黄金、汽车、棉纺、
电子、印刷等支柱行业的人才服务。市重点企业、骨干企业要根据各自特点
和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负责专业技术人才的引
进和培养。

(二)实施人才继续教育工程

“九五”期间,我市继续教育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按
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重点抓好系列配套的综合性技术培训和引进外国
先进设备、技术的吸收性培训以及高新技术、重要攻关、软科学方面的高层
次培训。要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本行业最新的科学知识,了解国内外
新学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和开发应用情况。要突出抓好高级
企业管理人才和外经贸人才的培训以及企业工商管理知识培训。要采取措施,
切实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时间,初级职称的人员每年脱产学习不少
于15天,高中级职称的人员每年不少于30天。要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和
网点建设,重点企业、市直各经济主管部门都要建立继续教育基地和网点;
农业和海洋系统要与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青岛海洋大学等学校建立
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选送一线技术人员到高校深造。继续教育主管部门每
年要下达年度继续教育计划,负责监督和落实,将继续教育情况纳入年度考
核。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和长远规划,加大力度,负责
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智部门要加强与国外专家机构的联系,每年至少
聘请5名以上国外专家来蓬,培训技术人员或办班讲学。

(三)实施中青年骨干选拔培养工程

要逐步建立健全对各类人才考核的标准体系,建立人才测评科学标准和管理
制度,为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提供依据。“九五”期间,要根据国家“百千万
人才工程”和省里“跨世纪人才开发工程”的要求,大力实施“521工程”,
在全市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选拔100名中青年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投资200万元,到高等院校集中培训,重点培养,争取到“九五”末这100名
优秀人才,一部分成为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技术)带头人,一部分成为能胜
任现代化管理驾驭市场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按照国家、省的要求,
积极做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工作。并
通过引进国外智力渠道,每年争取选派10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国外对
口培训,培养选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后备人才队伍。

(四)实施人才智力下乡工程

针对农业第一线、 乡镇企业人才缺口大、 整体素质低、引进困难的现状,
“九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职能,从职称评聘、工资保
险、调配交流、考核任用、“农转非”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解决一线科技
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现有人才队伍。进一步修订完善《关于鼓励行政机关
工作人员到工农业第一线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
员到乡镇、村办企业及民办科研机构工作的意见》等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向
农业第一线的人才智力投入,通过挂、任、派、调、聘等多种形式,充实和
壮大乡镇科技队伍。“九五”期间,每年都要组织以机关、企事业单位骨干
力量为主的扶贫工作队到贫困村、落后村帮助指导工作,促进贫困村的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和调控,严格控制农业院校毕业生改行,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和
引导各类农技人员到农业第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人才。要积极实施“村
村都有大学生”人才开发工程,每年每个乡镇、村都要选送具有一定文化基
础的优秀中青年农民到大专院校深造或到科研单位对口进修,争取到2000年
达到每村都有自己的农民“大学生”,亿元村、重点村力争达到10名,为农
业第一线和乡镇企业储备“永久型”的乡土人才。

(五)实施离退休人才再开发工程

目前,我市离退休人员有4000多人,70%可坚持正常工作,“九五”期间,
预计每年退休人员250人。他们中大部分人员离职前是我市各行各业的骨干人
才,退休后都愿意继续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余热,是
我市科技、经济发展的重大财富。因此,搞好第二次人才开发,也是“九五”
期间我市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九五”期间,要不断探索第二次人才开发
的新路子,1998年前,要研究制定“蓬莱市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
完善“蓬莱市离退休人才市场”。对高新技术行业、重点企业退休的高科技
人才,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返聘。不愿返聘的,要积极引导他们到乡
镇骨干企业、亿元村、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发挥余热,贡献才智。要积极加
强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聘请高层次离退休人员来我市进行短
期或长期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工程师协会等社会团体,要积极吸收部分离
退休人员参与,让他们为我市经济建设出谋划策,献策献力,使离退休人员
这一人才资源得到全面、有效地开发。 中共蓬莱市委蓬
莱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七年八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