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旅游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a&A=1&rec=126&run=13

重要旅游资源

【概述】 蓬莱市旅游资源可分为天景天象资源、历史人文资源、
海岸带景源、山岳景源、温泉资源和民俗风情资源六大类。蓬莱历史人文资
源丰富,类型多,价值高,尤其是水城、蓬莱阁,作为人文古迹,闻名国内
外,是规划中的“蓬莱-长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利用的重点;蓬莱
海市等天景天象资源因其在国内外均属奇观,且罕见、独特,并有历代文人
大量的诗文描绘、渲染,是蓬莱市一大特色旅游资源,在人们心目中有很强
的神秘感,独具魅力。至1997年,全市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40多处。

【海市蜃楼】 蓬莱,古称“登州”,其北海面偶现海市蜃楼,古
称“登州海市”。《列子》、《太平广记》、《山海经》、《太平寰宇记》、
《史记》、《后汉书》等古籍中都有大量有关登州海市的记载。

蓬莱海市属上现海市,比之龙口、长岛、荣成、青岛、泉州、杭州等国内曾
有过海市报道的地区,不仅出现的频率高,而且景像内容丰富,极具观赏价
值,古往今来,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蓬莱海市多发生于春夏之交。其地理条件:地处渤海海峡南岬,其北、东、
西三面分别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晋津沿海隔海相望,长山列岛横卧海峡
之间,从而为海市的出现提供了远、中、近各种距离且类型多样的反射景物。
气候条件:蓬莱春夏之交,正是受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影响已弱而太平洋暖湿
气流影响未至的间隙时期,风雨日少,光照充足,海面空气层相对稳定,加
之海面日光的反射作用,气温迅速回升。这样的气候状况有利于在海面形成
比较稳定、规整的气温水平分布层面。水文条件:渤海是我国第一大内海,
而渤海海峡是其与黄海及外海联结的咽喉。这一地区沿海潮汐属正规半日潮,
每半个月形成一个潮时周期,望、朔日前后一二日为大潮汐,潮差可达169厘
米。春夏之交,每值大潮汐,海峡中涌动的海流将底层海水连同低温带出水
面,使海水表面温度大大低于海面空气温度,这就形成了海面空气由下而上
温度陡升、密度陡降的逆温现象。

在蓬莱海市赖以出现的上述三个条件中,地理条件和水文条件是常备的,而
气候条件则不常见。但有时在夏季和夏秋之交仍能形成适宜海市出现的天气
状况。因此给人“海市不常见,不可捉摸”的印象。

【蓬莱阁景区】 人间蓬莱牌楼位于蓬莱城北海滨水城内小海西侧
蓬莱阁游览区入口处,为四柱冲天式单檐仿清彩绘牌楼,主结构为钢筋混凝
土质地,横阔三间,高7米,宽12米,进深2.5米。中间额题“人间蓬莱”四
个鎏金大字, 为苏轼手迹。 内二柱和外二柱分别镌书画名家刘海粟题写的
“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
碧海仙槎心神飞越”的楹联。

弥陀寺 位于人间蓬莱牌楼北偏西、丹崖山南麓,为庙宇式建筑,砖木结
构,坐北朝南渐低分布。唐代这里是烟火甚繁的佛寺,规模较大。宋元以后
蓬莱阁道教渐盛, 该寺香火渐稀, 今仅存前殿、 正殿和东西耳房。前殿长
8.93米,进深4.9米;正殿长9.82米,进深8.85米,皆已辟为贵宾接待室。正殿前有
一东西向甬道,分别通圆形角门,门额:外曰“蓬壶”,内曰“胜境”。正
殿内有金柱4支,北壁正中额题“天风海涛”4字,为刘海粟亲题。靠墙摆放
着紫檀木雕花家具十余件、娟绣八仙七彩屏风一对,四壁悬挂刘海粟、欧阳
中石、赵朴初、鲁知深、费新我、武中奇等名人字画,陈列江泽民、李鹏、
胡耀邦、杨尚昆、彭真、万里、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西哈努克、李光
耀、吴作栋等重要外宾游览蓬莱阁的照片,并摆放文房四宝、线装古籍、镇
纸、熏香炉等物,殿内弥漫着檀木淡雅的清香,气氛恬雅,舒适宜人。

感德碑亭 位于弥陀寺西北。丹崖山腰原有木构八角凉亭一座,内立万民
感德碑,均系清康熙年间地方官为颂朝廷普免田赋之德而立。民国初皆毁,
50年代修复碑亭,后修缮时立碑。今存之亭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木石结
构,亭内立感德碑。碑高约2.7米,宽约1.3米,南面镌“万寿无疆”四字,北面
镌《重立感德碑记》。

丹崖仙境牌楼 位于感德碑亭迄北偏东,原为木构牌楼,久废,1981年按
原式恢复,为四柱三间三楼单檐木石结构,仿清风格。中间额题“丹崖仙境”
四个鎏金大字,为1964年8月董必武所书。该坊高6米,宽12米,进深3米,金碧辉
煌,巍峨壮丽。游人多在此合影留念。

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丹崖仙境牌楼东树林中,为等边四棱柱体,黑色大理石
质地,碑顶方锥形,高2.25米,碑身刻有碑文。此碑建于1945年。

龙王宫 位于丹崖仙境牌楼西北。唐贞观年间(627─649)丹崖山极顶(今蓬
莱阁址处)建有龙王庙,宋嘉佑六年(1061)建蓬莱阁时移于今址。元中统、明
洪武和万历年间均曾修葺。1984年重修。龙王宫由南向北依次布局,有正门、
前殿、两厢、正殿、后殿,为三进院落,庙宇式建筑,占地2117平方米。前
殿内东西塑海中护法一尊,东为定海神,西为靖海神,各持法宝,威风凛凛。
正殿东西长12.69米,南北进深10.08米,有前廊,两支明柱携联:“龙酬丹崖
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殿额:“霖雨苍生。”殿中设高
台神龛,内塑东海龙王敖广金身坐像,两侧塑有8名站官,由南而北,东为
巡海夜叉、千里眼、电母、雷公,西为赶鱼郎、顺风耳、风婆、雨神。殿北
门扉联曰:“海邦万里庆安澜,五湖四海降甘霖。”楣批“风调雨顺”。后
殿为龙王寝宫,亦有明廊,两支明柱题联:“赠大圣定海神珍(针)千年魔
尽,还八仙渡海宝物万里波平。”殿额“福庇海邦”。殿内亦设高台神龛,
内塑龙王及左右嫔妃金身坐像;殿内东西两侧各塑4名侍女。

子孙殿 位于龙王宫正殿东侧,其正门即天后宫一进院落西北耳门,门上
有匾。殿为庙宇式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殿额:“熊罴赐梦”。殿内东、北、
西皆有高台,北高台上设联体神龛3个,中龛祀送子娘娘坐像,东西龛分别
祀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坐像。东西高台上分别立有麒麟送子、天王送子组塑。
此殿主祀送子娘娘。眼光娘娘保佑儿童心明眼亮,志向远大。疹子娘娘保佑
儿童顺利通过疹子关(旧时儿童麻疹死亡率极高,疹子娘娘应运而生,专事保佑
儿童出麻疹)。

天后宫 位于子孙殿东, 正门在丹崖仙境牌楼后正中,额曰“显灵”,占地
3000多平方米,四进院落,自南向北依次布局为正门、钟鼓二楼、戏楼、前
殿、垂花门、东西两庑、正殿、东西耳房、后殿,皆为庙宇式建筑,主祀女
性海神林默。林默为宋初福建莆田巡检林源之女,殁为海神,始封灵惠夫人,
后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康熙二十三年(1684)加封“天后”、亦称“妈祖”。宋
崇宁年间(1102─1106)赐庙,额“灵祥”;宣和四年(1122)“计建庙四十八间”。
道光十六年(1836)毁于火,翌年重修,改额“显灵”,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
宫庙宇之一。天后宫正门三楹,古朴厚重。门东侧壁上嵌浮雕石佛一尊,汉白
玉质地,线条优美流畅,据考为唐代遗物,因何存于道观外壁则有待考证。

正门内西侧为文物科办公地点,其库房内存有历代文物百余件,其中以汉墓
门石和苏贴刻石尤为珍贵。汉墓门残石俗称“汉鹿”。清同治十一年(1872)在
蓬莱城南25公里处沈余村发现,碑长105厘米,宽46厘米,厚30厘米。一端空白,
一端刻隶书“汉廿八将佐命功苗东藩琴亭国李夫人灵第之门”20字,中部浮
雕卧鹿, 鹿角冲出边栏, 极为生动。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杨守敬
《寰宇贞石图》及香港梁披云所编《中国书法大辞典》等均予著录。但原石
下落却留下许多讹传,重编的《寰宇贞石图》称石在邹县孟庙,《梁氏辞典》
等则说石旧藏潍县张氏,闻已流往日本云云,其实都出于猜测。苏帖刻石出
处不详,无题,内容为苏轼用文同法所画竹幅的题记。字为行楷,较之“卧
碑”(参看“卧碑亭”)书风更为典型。文不见于苏轼集中,全文如下:“昔
岁余尝偕方竹逸寻静观长老,至其东斋小阁,中壁有与可所画竹石,其根茎
脉缕,牙角叶枝,无不臻理,非世之工人所能者。与可论画竹木,于形既不
可失,而理更当□□□也。新老烟云风雨,必曲尽真态,合于天造,厌于人
意,形理两全,然后可言晓画。如非达才明理,不能辩论也。今方逸求余画
竹,因妄袭与可法则为之,虽不能得与可万一,聊以酬竹逸知遇耳。并书旧
事以为记。元丰二年八月四日眉山苏轼。子詹(印记)。”

钟、鼓二楼位于天后宫正门内一进院落南部两侧,东为钟鼓,西为鼓楼,均
为庙宇式楼阁建筑。钟、鼓楼北侧甬道间立有3块字碑,分别镌刻《坤爻石
记》、《松石亭记》和《重修白云宫、海神庙、天后宫、蓬莱阁记》,文章
书法俱佳。

戏楼位于一进院落正中,庙宇式二层楼阁建筑,木石结构,坐南面北,面对
天后宫前殿。一层南北向,有门,可通行。二层南半部为演员化妆与憩息处;
北半部为戏台,四根石柱支撑垂珠帘容,北二柱镌刻楹联:“乐奏钧天潮汐
声中喧岛屿,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每值正月十六天后宫庙会,人们
在戏楼上献演俚俗戏剧、歌舞,给天后娘娘祝寿。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三台石,为开山建阁时留于原地的赫红色巨石(含铁石英岩),共6块,分布于
一进院落戏楼南北侧(南2北4),两两相对。平面布局形似三台星座,故清乾
隆年间山东学政阮元命之曰“三台石”,并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东短墙南壁
上。阮元精书法,擅刻石,少有墨迹传世,此隶书刻石弥足珍贵。嗣后,道
光年间知府张猷因此6石排列形制一如坤卦之像,又位于祀奉女性海神的庙
观院内,故又名之曰“坤爻石”,并勒石做记,存于戏楼南侧。另有一说:
古登州有航海至高丽者,遇异人,得六松,归来植于庙前,一夕皆化为石,
即今三台石,郡人建亭以记,立《松石亭记》碑,碑今存于戏楼南侧。

天后宫前殿位于一进院落北端,亦称马殿,长11.34米,进深6.47米,门扉书联:
“佑一方潮平岸阔,护环海风正帆悬。”额题“天后宫”。殿内塑像两尊,
东为嘉应,西为嘉佑,传说是天后娘娘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后来成为天
后的保护之神。

陈抟“福”、“寿”字刻石嵌于前殿北壁东西两侧外壁,东为草体“寿字”,
西为花体“福字”。“福”字原在蓬莱阁北壁,清道光十八年(1838)有人据华
山陈抟“寿”字拓片勒石,与“福”字并移于此。陈抟是五代道士,隐居华
山,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其书风高古,飘然欲仙。

宋庆“虎”字刻石位于二进院落西侧,字为清末四川提督、蓬莱人宋庆所书,
草体,笔力遒劲,字型端正,形颇近“篪”字,因有“虎”、“篪”两说。
“虎”字碑东侧还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立的《重修天后宫记》碑。

垂华门位于二、三进院落之间,为单脊双出檐侧开山木结构建筑。北面大出
檐,两明柱支撑垂珠帘容,造型古朴别致,用料考究,感兴趣的游客若是多
加注意,定有所得。

唐槐在垂华门内西侧,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树干中空,现以水泥、砖石补
实,仍枝叶婆娑,生机勃勃。相传当年铁拐李与吕洞宾在此对奕,烈日当头,
无以为蔽。铁拐李随手将一截树枝插入地下,转瞬间树枝长成大树,浓荫宜
人。直到今天,这棵唐槐夏季还以繁茂的枝叶为过往游人遮蔽出一地清凉。
尤为特别的是,这株唐槐每年发芽和落叶均比其它槐树晚半月左右。清道光
十六年(1836)天后宫大火,毁庙观30余间,独此槐得免,可谓奇迹。

天后宫正殿为庙宇式建筑,长16.43米,进深14.61米,前明廊立柱4根,两两相对,
额题“道德神仙”。明廊东西两壁分别镶嵌《重修天后宫记》和《重修天后
宫碑记》刻石。正殿门槛为名贵的铁力木,质地坚硬,百余年来磨损甚微。
殿内有金柱8根,居中4根亦为铁力木。中央1米高台上为三面大水纹木格神龛,
内塑天后金身坐像,高约3米,左右塑4名侍女伺立。殿内东西两侧皆为1米高台,
塑站官8名。东侧为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传达天帝旨意的文官和手持
万法归宗的文官;西侧为西海广泽王、北海广润王、传达天后娘娘旨意的文
官和掌管文印的文官。此殿历来香火繁盛,道光年间即因殿内香火过繁,引
而成祸,宫阙毁于一旦。故重建后的天后宫,正殿前置巨型香炉,砌“香火
宝库”,使烟火远离殿宇,且多有“乌龙镇压”,或屋脊之上,或后照壁,
或窗棂、门楣间,取“以水镇火”之意。

四进院落有东西耳房,形制小巧,用料考究。檐下两端采用砖雕,亦图亦文,
图文并茂。 若将两耳房檐下两端砖雕上的文字相联结, 可得五言绝句一首:
“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想那古代,承建者
在砖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窑烧制成砖,再运至此地分别砌在两耳房檐下,
使之两两相对,文序不乱,其良苦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天后宫后殿又称寝殿,庙宇式楼阁建筑。底层长13.53米,进深7.42米。前廊明柱
两根,额题“福锡丹崖”。殿内由隔扇雕花板二隔为三。正中台上有神龛,
内塑天后坐像,侍女伺立两旁。东西扇分别透雕“玉兰青竹”、“苍松牡丹”
和“桃花石榴”、“桃子幽兰”图案,其他吉祥、喜庆的图案在殿内随处可
见,如“佛手如意”、“喜鹊登枝”、“松鹤延年”、“福(蝠)满四方”
等,采用透雕、浮雕、阴刻、阳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东西两间设有木雕垂
帘寝床,备有卧具,壁上悬挂古旧字画。二层长13.53米,进深5.57米,为天后娘
娘梳洗之处。

“碧海丹心”刻石 嵌在蓬莱阁南短墙壁间,字大逾尺,每字一石。1934
年5月,冯玉祥偕其老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游蓬莱阁。其时冯玉祥受蒋介石
挟制,抗日壮志未酬,李亦不满于蒋,力主冯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故李
于蓬莱阁下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
挽乾坤。”冯玉祥即以“碧海丹心”为额,后刻石存念。

蓬莱阁前陡峭石阶西侧,天后宫三进院落东耳房后壁,嵌有大小刻石10余方,
因石质风化,字迹多已不清。据考证,应是清道光十七年(1836)重修天后宫时
为保留刻石而嵌在墙上的。各刻石生成年代待考。

蓬莱阁 位于天后宫西北丹崖绝顶,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建于宋嘉佑
六年(1061),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齐名。明洪熙、成化、万历、崇祯,
清嘉庆、同治及建国后均有修葺。它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前方各筑偏房、
耳房,对称分布。耳房亦做门厅,有道路联结偏房及登阁石阶。

阁前两耳房北山墙上均立有清代碑刻,共3块,系嘉庆、道光和光绪年间修
葺蓬莱阁及其附属建筑峻工后立下的纪念性碑刻。西耳房内西壁有“日出扶
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万里澄波”、“仙阁凌空”、“神
山现市”、“狮洞烟云”、“渔梁歌钓”、“铜井金波”、“漏天滴润”等
蓬莱十大景刻石10方,均为清代之物。

西偏房内存有历代碑刻10余块,如《登州天桥闸口捐康挑沙记》碑、《英公
祖判盐案记》碑、《重修蓬莱阁记》碑、《修登郡西道路记》碑、豫大公祖
重修蓬莱阁下城垣及苏公祠宇碑、刘邑侯德政碑及长白英文书法刻石等,均
具较高的史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蓬莱阁底层长14.8米,进深9.65米,四面回廊,明柱16根。正门上方悬“蓬莱
阁”巨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手迹,室内粉壁上原有历代遗留的诗文、题字、
绘画,今皆不存,现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览蓬莱阁摄影资料展览室”。
游人多在阁前“天下第一楼”碑侧,以“蓬莱阁”巨匾为背景合影留念。

蓬莱阁二层长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回廊,明柱16支,木栅格扶栏,北、东、
西侧为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二层阁门南向,门外额书“碧
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内北壁正中高悬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之
“蓬莱阁”巨匾,字体雄强浑厚,劫后幸存,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西壁悬
挂董必武题诗、叶剑英题联,室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八仙图”、
“风竹图”等图案。周匝摆放八仙桌、八仙椅,中央塑有“八仙醉酒”组塑,
是根据“八仙过海”传说中八仙在蓬莱阁上放浪形骸,酒醉后各显神通渡海
遨游的情节创作的。是游人留影纪念之佳处。

蓬莱阁底层北墙外壁嵌有“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寰海境清”大型
刻石3方。“碧海清风”刻石为清代书家鲁琪光墨宝,十分珍贵。中日甲午
战争期间,日舰炮击蓬莱,弹中“海不扬波”刻石,“不”字受损。伤痕至
今可见。蓬莱阁底层内壁灰皮亦遭震落,粉壁上南海才子招之庸所绘之墨竹
图等一批珍贵字画,从此绝迹人间。

避风亭 位于蓬莱阁西部,轩亭建筑,原名海市亭,明正德八年(1513)知府
严泰修建。亭前有短堞筑于绝壁,大风由海面扑来,随即由绝壁上飓,迳从
亭檐之上吹过,亭无南窗,恰成气流死角,因有令人惊异的避风效果。过去
人们传说这里有避风珠,而实际上是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巧合。亭内
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观海市诗,董其昌代书,温如玉刻石,珠
联壁合,堪称三绝。另有清代施闰章、孔继涑手迹,亦属十分珍贵之墨宝。
袁可立观海市诗刻石共9方。袁是河南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
任登州军事首脑。诗题为《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描述海市最为真实
得体,细读其序其诗,即可对海市免生望尘之叹。字为明代书家董其昌书。
董始宗米芾,终自成家,其书圆润苍劲,俊逸飘洒,名驰海内外。诗后有跋,
自称“以米家法书之”,对苏轼的书法“犹不欲让”。字为一代高手温如玉
刻。温是长州人,字白雪,“工真隶篆,尤喜钩临法贴,有肃府阁贴传世”。
肃府石刻有洋洋巨制,盖代名迹,温是这一工程骨干之一。观海市诗刻石在
《肃府贴》之后,其技艺已臻化境,故董其昌于尾跋中盛赞其石“勒石得法”,
使董书增色,以至“可敌长公(苏轼)之笔”。此方刻石,可说是萃一代之技
艺,为书坛之瑰宝。施闰章《观海市歌》手迹刻石嵌在避风亭内西壁。施是
清代顺治进士,“文章醇雅,尤工于诗”,曾主山东学政。他的《观海市歌》
诗中有“大竹盈盈横匹练,小竹湛湛浮明珠”、“方圆断续忽移位,明灭低
昂倾刻殊”的描写,当是目睹海市奇观之作。其书法亦清劲秀颀,甚为可观。
孔子后裔诗文刻石两方,嵌在避风亭内南壁。一方为《戊午登蓬莱阁》,孔
子67代孙衍圣公孔毓圻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登临蓬莱阁所作;一方为《蓬莱
阁阅水操记》,清乾隆年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绩撰写,孔子69
代孙孔继涑书。孔继涑是清名书法家,与梁同书齐名,时称“南梁北孔”。

澄碧轩 位于避风亭西北的丹崖临海处,轩亭建筑,清同治六年(1867)豫山
修建,多有文人墨客于此观海、赋诗、作画。水光天色映室生辉,清静优雅,
正宜走笔。

卧碑亭 位于蓬莱阁东邻,轩亭建筑。卧碑在亭内西侧,以横卧而得名。
背面刻楷书《海市诗》,正面刻行草《书吴道子画后》。两稿均为苏轼付书
史全叔者, 碑或即苏公去后史氏所为。 原碑毁于元佑党人之祸,今碑边侧
“有金皇统间重勒”隶书小字一行,可知此碑是后人在金代据拓本重刻的。
此为蓬莱阁珍贵的碑刻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亭内另
有清代龚葆琛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碑刻。1960年,叶
剑英登阁见此联后挥毫写下“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联语。

苏公祠 位于卧碑亭东邻,轩亭建筑,亭额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书。祠原
在蓬莱阁前,始建时间不祥。据豫山《重修蓬莱阁记》载,今存为清代移建。
苏轼知登州不过五日,即上《乞罢登莱榷盐状》,登莱百姓因苏公之请不食
官盐的制度延至清末。祠内有苏轼肖像刻石拓本(拓于广州六榕寺)。内外壁
嵌历代刻石20余方,其中内壁之苏轼《海市诗》、《望海》和薜《观海》、
清代书家翁方纲临《海市诗》楷书刻石尤为珍贵。《观海》刻石嵌在苏公祠
内东壁,诗为明代薜所作。薜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士,入阁参与机要,
卒谥文清,为孔庙从祀先儒之一。

吕祖像碑亭 位于苏公祠东邻,建于明代,为轩亭木结构建筑,坐南面北,
形制小巧,内祀吕岩(吕洞宾)肖像刻石。蓬莱阁建筑旧有吕公亭,有“纯阳
洞”匾额,亭内立吕岩像碑,后亭圮,移像碑于今址,重建碑亭。

宾日楼 亦称望日楼,位于苏公祠东邻,建于宋代,为八角十六柱双层砖
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楼体八棱,南侧与吕祖殿联为一体。底层外侧明廊,楼
内有木梯盘旋而上。二层周匝开圆窗8个,眼界极阔,可观八面景致,纳八
面来风,是观赏海上日出的绝好所在,有“日出扶桑”之景。

普照楼 又名灯楼,位于蓬莱阁东北角的丹崖绝壁之上,始建于清同治七
年(1868),时为夜间行船导航用的标灯。1958年重修,为三层砖木结构,占地
25平方米,楼体六棱,楼顶斗拱,内设扶梯盘旋而上。顶层木构,六柱支撑
如亭状,周匝木扶栏。50年代老北山(即田横山)航标灯塔启用后,此灯楼导
航功能渐失,现为蓬莱阁古建筑群重要建筑之一,它与宾日楼、吕祖殿、蓬
莱阁等建筑单体共同组成仙境蓬莱的特征性标志。

观澜亭 吕祖殿东庑南端,有亭相连,旧志称“海望亭”,凭栏观海,一
望无极,故得名“观澜亭”。临之可眺水城全貌和海滨一线景致。值秋高气
爽之夜,于此可见“晚潮新月”之景。

吕祖殿 位于宾日楼南,坐北朝南布局,由重门、正殿和东西两庑组成,
皆为庙宇式建筑。清光绪三年(1877)知府贾瑚、总兵王正起倡建。正殿为三开
间硬山结构,北壁与宾日楼联体,长9.04米,进深8.05米。殿内设高台神龛,
中祀吕岩(吕洞宾)坐像,塑药童和柳树精侍立左右。吕岩“寿”字碑位于正
殿前明廊西端,面东而立。“寿”字草书,笔力雄健,盘郁苍劲,碑下款署
“光绪甲申仲冬勒于蓬莱丹崖之吕祖阁志斋郑锡鸿谨摹”字样,江西九江烟
水亭纯阳殿“寿”字碑之“寿”字,与此一般无二,当即为摹者所据。

三清殿 位于丹崖仙境坊后东门(额题“白云宫”,原为白云宫正门)内院落
北端,祀道教始祖元始天尊(亦称天宝君)、灵宝天尊(亦称太上道君)、道德天
尊(亦称太上老君),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隆庆年间重修,主建筑为前殿、
正殿,庙宇式建筑。前殿长10.90米,进深6.85米,外廊明柱4支,殿内金柱4支,
两侧塑守门神像,左为哼将陈奇,右为哈将郑伦。正殿长13.53米,进深10.10
米,外帘龙垂莲,殿内有金柱14支。

仙人洞 蓬莱阁北临海的丹崖峭壁下有一天然石洞,曲折幽深,洞内俨然
宫室,旧有仙人石像5尊,因名“仙人洞”。洞口有巨石横卧,状若雄狮,
故又称“狮子洞”。洞内现有八仙、观世音菩萨等彩塑9尊,形态各异,传
神逼真。

【水城景区】 水城位于市区西北丹崖山东侧。宋庆历二年(1042)于
此建停泊战船的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在刀鱼寨基础上修筑水城,即成今
日规模,总面积27万平方米,南宽北窄,呈不规划长方形。它负山控海,形
势险峻,其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
河等海港建筑和防御性建筑保存完好,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
1982年,水城与蓬莱阁一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陆续
进行小海清淤,重修岸墙和太平楼,修复点将台、涌月亭、平浪宫、振扬门、
水师府、关门口天桥等建筑。1984年,小海清淤时发现古代沉船三艘,现一
艘出土,另二艘仍埋于港内。

振扬门 为水城南门,坐北朝南,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门楼久圮,仅存
门洞。1987年修复。门洞拱顶,宽3米,高5.3米,进深13.75米,门洞上方嵌
“振扬门”匾额,字为吴作人手笔。门楼为两层阁楼,外观三层飞檐,屋面
开山,覆琉璃瓦,脊置六兽,檐角下系风钤。门楼四周为明廊。一层底面与
城墙齐高,南北明廊外侧为城堞;二层重檐,明廊柱间有木栏环绕。振扬门
两侧各修复城墙约50米,门前建有5000平方米广场。

水师府 位于振扬门北侧,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坐北朝南分布,
占地322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大门南向,正对振扬门,东西两侧
分别建有四柱斗拱飞檐碑亭,亭内分别立“忠”、“孝”字碑,二字相向,
碑皆高3米,宽1米,碑背分别镌刻戚继光生平和戚景通(继光父)生平。水师
府为二进式院落,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联结。正厅、厢
房皆单檐,琉璃瓦覆面,脊置六兽,皆有前明廊连于回廊。正厅屋面开山,
厢房屋面歇山。现辟为戚继光纪念馆。该馆以民族英雄戚继光闽浙抗倭、北
镇蓟州的史实为背景,共辟六个展厅,设置群英聚会、少年戚继光、水城训
练水军、山东备倭、清除叛党、训练新军、台州大捷、横屿之战、著书立说、
镇守蓟州、蓟州百姓颂戚帅等场景。采取壁画、浮雕和雕塑相结合的艺术手
法,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戚继光一生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景及其氛围,同时展出
相关的历史文物。目前,该馆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已被列为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

水族馆 位于小海东侧,坐东面西,为80年代末开发的景点,建筑群仿古
风格,占地2923平方米,建筑面积1294平方米。内设水族馆和水生动物标本
陈列室。水族馆在正门内北侧,有两个建筑单体。其一为观赏回廊,设计为
卧式水框回廊封闭式结构,讲求立体观赏效果,设有照明、充氧、空气调节、
水体恒温、换水等系统,展出真鲷、黑、斑鲫、星鳗、红螺、皱纹盘鲍、东
方、海龟、海星、六线鱼、鲈鱼、高眼鲽、黄盖鲽等海洋动物和银龙鱼、七
星刀鱼、清道夫、地图鱼、食人鱼等淡水鱼共60余种近千尾。观赏回廊北端
有一大型全景式水框,具人工潮汐、潮流,用以展出海洋洄游鱼类。水生动
物标本陈列室位于水族馆观赏回廊迤东,展出面积56平方米,分六个专题,
共展出标本241件、照片80余幅,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和世界江河湖海中珍稀名
贵的水生动物,趣味性、知识性很高。

小海 小海位于水城内,系一内海,面积7万平方米,约占水城总面积的
四分之一。小海原为画河入海口,隋、唐时期为登州商港。据史料记载,其
时小海“帆樯林立,笙歌达旦”,极之隆盛,是当时中国四大通商口岸之一。
宋代,小海兼军用,停泊作战用的快船“刀鱼舡”。明洪武九年(1376)筑水城
时形成小海。小海南宽北窄,中设桥以贯东西。桥西端北侧立有蓬莱水城清
淤碑,碑文系书法家欧阳中石所书。小海海岸石砌,供舟船停靠。小海北端
转折向东,再折向北,经水门(俗称“关门口”)与大海相通。水门宽3米,清
代曾设包铁叶木栅式水闸,可上下移动。水门上方架有铁桥,俗称“关门口
天桥”。水门南筑有平浪台,正迎水门。

海上游乐场 小海及其以北海域为海上游乐场,设有游览快艇。游客可搭
乘快艇出关门口进黄海,西行过田横山入渤海,可从海上观赏“狮洞烟云”、
“渔梁歌钓”、“仙阁凌空”等景观和八仙石、卧牛石、仙人洞、仙人桥等
景点。

登州古船博物馆 登州古船博物馆位于太平楼南侧,坐北朝南,1990年建,
为仿古园林式建筑,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是国内第二个
陈列古船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正门为仿古彩绘牌楼,琉璃瓦覆顶,隶书
楹联“古船曾捍海疆犹存雄风壮华夏,博物长留仙境更有巧思昭蓬莱”,门
额“神游”。大门西侧镶嵌“登州古船博物馆”阴刻大理石字碑,碑文为张
爱萍所书;东侧镶嵌4方古船航海花岗岩浮雕。馆内设3个展厅:一展厅置蓬
莱水城(古登州港)沙盘和两方PVC显示板,显示“登州港古代海内外交通
图”和“登州港变迁图”;二展厅展出1984年小海清淤时出土的元代战船、
宋元两代的石碇木碇、明代紫檀木舵杆和古代各类铁锚;三展厅陈列小海出
土的龙山文化始至清末文物1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国家二级文物2
件。

登瀛桥 位于古船博物馆正门西小海之上,贯通小海东西,为五孔拱式混
凝土结构,桥面及桥栏皆为花岗岩质地,桥长60米,宽9米,高4米。其址旧
有木吊桥,后改为可移性铁桥,1995年因年久失修改建,始成今日规模。

炮台 有东西两座: 东炮台位于水门东侧偏北, 沿水城东城墙向北突出
37.46米, 高出城墙4米, 四周城堞, 中央置古铁炮1尊,为清道光二十一年
(1841)铸,重一吨;西炮台位于水门西侧,与东炮台略成犄角之势,上置古铁
炮一尊,亦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铸,重三吨。

太平楼公园 太平楼公园位于水城东北角平浪台上, 建于1987年, 占地
7000平方米,有太平楼、戚继光塑像、点将台、涌月亭、平浪宫等景点。

太平楼位于平浪台中部,坐北朝南,双层木结构建筑,屋面开山,四角飞檐,
脊置六兽,四周有明廊。门上方悬有“太平楼”匾额,为书法家乃正所书;
门两侧明柱上阴刻楹联“岸隐潮声连古戍,天回春意满芳州”。楼内现辟为
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

戚继光塑像位于太平楼南侧,1987年为纪念戚继光逝世400周年而建,水泥质
地,高4米,表现戚继光身着戎装,挺胸昂首而立,按剑俯瞰水城的雄姿。

点将台位于太平楼西侧,坐北朝南,旧为指挥、调动水城内水师船只之行令
处,为轩亭建筑,屋面开山,四角飞檐,脊置六兽,西、南两侧有明廊,正
门上方悬“点将台”匾额,为书法家刘开渠所书。

涌月亭位于太平楼东侧,六柱尖顶,单层飞檐,脊置六兽。“涌月亭”亭额
为高英所书。亭中置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

平浪宫位于太平楼南侧,坐北面南,轩亭建筑,屋面开山,四角飞檐,脊置
六兽,南侧有一明廊。“平浪宫”匾额为书法家杨向阳所书。

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 位于太平楼内,设古代、现代两个陈列厅,陈列面
积240平方米,陈列我国各历史时期代表性船舶模型50余只。一楼为古代船舶
陈列厅,陈列5000年前独木舟、东汉斗舰、隋代龙舟、唐代游舫、明代郑和
宝船、清代快船等船模20余只;二楼现代船舶陈列厅陈列现代战舰、货轮、
游轮、客货滚装轮等船模30余只,系统、形象地再现了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
历程,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现代造船技术在海洋交通、海洋开发、远洋渔业、
科学考察、国防现代化等领域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该馆于1996年5月26日建成
开放,是国内目前唯一的船舶发展陈列馆,陈列规模和规格均属国内一流,
在较深层次上发掘出我国造船业发展的历史内涵,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
统、国防和科普教育的良好场所。

【戚氏遗迹】 蓬莱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乡。
从明初洪武年间戚斌(戚继光五世祖)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始,600多年来,戚
氏族人在蓬莱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今保存完好的主要有戚继光祠堂、戚
氏牌坊、戚氏墓园、戚继光画像、戚继光战刀等。如今,位于蓬莱市武霖村
内的戚继光祠堂附近仍有戚继光后裔居住。

戚继光祠堂 位于蓬莱城府前街中段东侧,明崇祯八年(1635)为褒扬戚继光
而建,赐额“表功”。祠堂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重修,1985年征为国有,
并全面修复。祠为三进院落家庙式建筑,门房、正祠各三间,均为单檐硬山
砖石木结构,占地595.1平方米。门房坐东面西,门外两侧各有石狮一尊。门
扇上阴刻楹联“千秋隆祀典,百战著勋名”,横额“海上威风”。门房以东
为过堂。过堂坐东面西,有前廊。前廊明柱上有1934年5月冯玉祥将军所书对
联:“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前
廊两侧陈列刀、枪、剑,戟等古代兵器。过堂正中为立式屏风,上悬戚继光
画像(仿制品);屏风前陈列的战刀(仿制品)上刻有“万历十年登州戚氏”
等字样,屏风两侧陈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戚继
光著作和《戚少保年谱》以及戚家军当年食用的“光饼”等文物。出过堂即
为正祠,正祠坐北面南,门上方悬阴刻匾额“戚武毅公祠”。正祠前廊明柱
楹联为郁达夫所书“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东侧墙壁镶有纪
《谒武庄公祠》阴刻石碣一方。正殿中央暖宫内塑戚继光坐像,塑像后方两
侧为隶书对联:“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四面墙壁镶嵌介绍戚继光生
平事迹的图版。祠内还悬挂郁达夫、欧阳中石等书法家题词、题联。正祠院
内有明代银杏1株,钻天挺拔,遮天蔽日。正祠东侧为后花园。园内花木郁
郁葱葱,“忠”、“孝”二碑分立南北两则;西南角有明代古柏1株,虬曲
盘旋,傲然独处。

戚氏牌坊 共有两座,位于戚继光祠堂南侧约100米牌坊里街东西两端,东
为“母子节孝”坊,西为“父子总督”坊。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朝庭为旌表
戚氏家族而建。两坊间距140米,均系四柱三间五楼云檐多脊花岗岩石雕坊,
高9.5米,宽8.3米,进深2.7米。正间上下三坊,镂雕“丹凤朝阳”、“二龙戏珠”、
“狮子滚绣球”、“鱼龙变化”、“麒麟与凤凰”等图案,侧间各有两坊,
亦分别雕饰花木鸟兽等图案。“母子节孝”坊中间额书“旌表赠特进荣禄大
夫右都督戚宁妻一品夫人贞节阎氏”“诰赠特进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右都督
荐举孝廉戚景通”。“父子总督”坊中间额书“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
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备倭戚继
光”。两座牌坊巍峨挺拔,气势雄伟,构图丰满,雕镂精细,具有很高的历
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国内少见的明代大型石雕珍品。

戚氏墓园 戚氏墓园位于蓬莱城区东南7.5公里芝山南麓,林木葱郁,景致
肃穆,戚氏历代族人殒后皆葬于此,按辈份由北向南排列。戚继光墓位于墓
园南部,1987年修复,呈台隆状,台高1.6米,台上正中为墓丘。墓前两侧立
有石人石马。台前嵌碑文两方,分别记载戚继光生平和其墓丘修葺的经过。

戚继光画像 明代立轴式画像,八十年代中期由蓬莱戚氏族人捐出,为中
国历史博物馆所珍藏,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戚继光战刀 明代倭式战刀,八十年代中期由蓬莱戚氏族人捐出,为中国
历史博物馆珍藏,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田横山景区】 位于丹崖山西侧,因其位处渤海海峡登州一侧,
亦称“登州岬”;又因其位于山东半岛极北端,故又名老北山。山上建有灯
塔,它与旅顺老铁山灯塔的连线即为黄、渤二海分界线,因此具有“一山分
二海”的独特地理地位。田横山海拔72米,东南与丹崖山相联,岩石亦呈赭
红色。远观,同样具有“水碧山红”的丹崖景致特点。东、北、西三面悬崖
陡峭,拔海千仞,形势险峻。山阴因受浪涛冲刷,岩破石穿,形成磷峋怪石,
鬼斧神工,有八仙石、卧牛石等石景。于山巅海阔天高阁览胜,海天辽阔,
天风浩荡,尽收山海之胜。凭栏伫立,观海听涛,思古抚今,别有一番情趣。
田横山为秦末齐王田横屯兵处,因以名之。明、清两代设有炮台,抗日战争
时期八路军曾于此用土炮击伤日舰,皆存有遗迹。1987年,田横山辟为旅游
公园。1989年兴建动物园,后陆续兴建海上观光客运索道、百神宫、室内实
弹射击场、激光枪战城、惊险游乐城、全周影院等景点。

海上观光客运索道 位于丹崖山与田横山之间的海上,建于1993年,用以
联结两大游览区,长481米,高点海拔50.7米,两点相对落差26.3米,采用单循环
半包吊厢式结构,并设吊厢54个,日可载客5340人,是山东省第一条海上索道,兼
有客运和海上观光两大功用。

田横山公园 田横山公园是蓬莱市区最大的公园,占地12万平方米,建有
海阔天高阁、风烟绝胜坊、瀚海亭、纳川亭、海市亭、得道轩及田横纪念广
场等,临海峭壁上砌筑城碟墙,自然植被生长繁茂,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松
涛海浪,猿啼鹤鸣,野趣盎然。田横纪念广场位于田横山南坡偏东。城堞墙
顺东、北两侧山势面海而筑,墙高1─1.5米,长千余米。炮台位于山之东侧
城堞墙旁,置古炮一尊。

动物园 位于田横山南坡,建于1989年,占地6400平方米,园内鸟笼兽舍依
山而建,建筑面积1289.9平方米,散落于林荫花丛之中。展出的动物有白天
鹅、蓝孔雀、丹冕鹤、白骨顶鸡、鸸鹋、白鹰、雕饕、鸳鸯、野鸭、石羊、
白天鹿、黄天鹿、恒河猴、波斯猫、乌苏里貉、狼、棕熊、雉、兰马鸡、白
鹇、猴面鹰等。

室内实弹射击场 位于田横山东侧山谷,为室内全封闭式旅游娱乐射击活
动场所。1991年建,占地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射击场长120米,
宽26米,设有100米多倍望远镜观察射击室、100米电视自动显示靶机械运动吊
靶射击室、50米小口径步枪运动靶射击室、超级电子游乐室。射击室配有多
种射击枪械,射击距离有100米、50米、25米三种。

激光枪战城 位于实弹射击场南部二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外观为现代
与古典结合式风格,1996年7月建成开放。它是一个集激光、微电子、信息、
计算机等高技术,采用现代影视装璜手段营造战场气氛,集军事、体育、欣
赏为一体的模拟作战游戏系统。其特点是:以光代弹,可做双边对抗游戏,
并当场进行双边“伤亡”评定。该系统共设“椰林海滩攻关战”、“原始热
带雨林战”和“八仙吉祥六合好运彩战”三处场馆。

惊险游乐城 位于蓬莱阁古建筑群西侧,为平顶式混凝土结构,占地1300
平方米,1993年竣工开放。该游乐城由大正殿、海怪峪、水晶宫、毒蛇阵、
妖魔殿、天体生肖宫、九玄迷国等7部分组成,共20多个场景,结合现代光电
技术,造势生色,使整个游览过程虚幻、新奇、惊险。

全周影院 位于蓬莱阁旅游区丹崖山西侧,建于1996年,占地67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整体建筑完美地体现了古代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工艺
的巧妙结合。影院观众厅面积32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名观众流动观赏。
影院的幕布由9幅高5米的幕块组成,9部新式放映机同时放映,由此构成360
度全方位立体画面。放映内容有展示天安门、古长城、九寨沟、雾黄山、水
漓江等壮丽景观和民族风情的国产影片《华夏掠影》等。影院配有双绕立体
声音响,场面宏大,效果逼真。

【海滨游览区】 蓬莱市北临渤、黄二海,海岸线长86.27公里,基
岩海岸与沙质海岸兼备,山海景色得天独厚。蓬莱阁东长约8公里的海湾沙
滩沙洁滩缓,水清浪小,能见度高,是开辟海水浴场、水上运动场的理想场
所。80年代中期开始,市区北海滨滩岸得到迅速开发,已建成海滨公园、海
水浴场、三山门、八仙幻宫、仙人望海楼、八仙渡海口等旅游景点。

海水浴场 位于蓬莱市区北海滨,为月牙形自然海湾,岸滩长2000余米。
湾内滩缓沙细,浪小水稳,海水清澈洁净,透明度可达5.7米。80年代开辟为
海水浴场。沙滩上建有6组更衣室和淋浴间,造型别致,风格各异。浴场内
还建有栈桥、凉亭等附属建筑和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盛夏时节日浴游客达数
万人次。

海滨公园 海水浴场南侧的滨海地带为海滨公园,建于1986年,占地1.74万
平方米,沿海滨呈带状分布,设东、西广场,有数条曲折小径相联结,四周
遍植黑松、柽柳等绿化树及各种花卉,间以海洋动物雕塑和海泡石,错落有
致,相映成趣。公园内有海中动物雕塑11尊。公园中部海滨的望海楼为五层
六角塔式建筑,琉璃瓦屋顶,塔东有连体长廊。

三山门 位于海滨公园中部,钟楼北路北端临海处,为钢筋混凝土质地,
四柱三间门式结构,高12.8米,宽9米,厚1.6米,1991年根据秦始皇曾亲临登州(今
蓬莱)眺望海中“三神山”的史实而建。三山门建于一个直径约25米,高1米
的石台上,造型挺拔优雅,气势不凡,与四周花草树木、亭台、雕塑,以及
北面蓝色的大海,金色的沙滩浑然一体。门上方南北两侧为古朴典雅的浮雕。
立身门下,北望海天,茫茫的沧波尽头,有白云、小岛时隐时现,令人心旷
神怡,浮想联翩。游人多在此留连,拍照纪念,驻足长观,久不愿去。

八仙幻宫 位于海滨公园西南方,1991年开放,占地1万平方米,室内面积
3600平方米。八仙幻宫系大型现代游乐项目,由山东艺术学院以《东游记》
中“八仙结伴东游”的故事为背景创作而成。八仙幻宫坐东面西,虎头大门,
琉璃瓦屋檐,门上方饰八仙宝物浮雕八幅,“八仙幻宫”四个鎏金大字为国
家旅游局局长刘毅所书。正门西侧为50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西侧高悬“八
仙幻宫”布幌。八仙幻宫内设置大、小场景40个,人、妖、神等艺术造型200
多个, 采用声、 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控制,声光并茂,有动有静,演述
“八仙过海”的故事,展现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富丽堂皇的天宫景象。

仙人望海楼 位于海滨公园中部南侧,坐北面南,是1996年新开发的景点。
望海楼及内园设计为民族古典式风格。主体建筑为二层木石结构楼阁及附属
建筑,木质窗棂,南北两侧各有20米明廊,一层正中为门厅,二层置释迦牟
尼、太上老君、孔子塑像各一尊,均面向大海,东、西、南三面围墙,内壁
为汉白玉质地,镌佛、道、儒至尊神、佛像和肖像浮雕309尊。园内正中汉白
玉莲台上为四面观音汉白玉石雕,高8米,南、北、东、西四面分别为滴水观
音、平安观音、如意观音、送子观音。莲台四周为人工荷池,四面有小桥,
甬道可通莲台。园东南角有一侧门。园内四周植垂柳、斑竹及各色花卉,间
以小型雕塑,景致秀丽,气氛幽雅恬静。

八仙渡海口 位于海水浴场东侧海中,西与蓬莱阁遥遥相望,是根据“八
仙过海”神话传说而填海造地新建的景区,1996年5月建成开放,造地面积3.3
万平方米,空中俯视形似丫腰葫芦。南部外墙设计为游龙起伏脊,龙首位于
正门两侧,墙体内侧嵌有甲子神、日游神、夜游神及生肖图案等汉白玉浮雕
70余方,游人皆可从中找到自己的“保护神”。景区内建有大型“八仙过海”
汉白玉照壁(长20米)和流香轩、挹清轩、八仙祠、三星殿、财神殿、放鹤亭、
环形步廊等民族风格古典式建筑,布置各种雕塑20余尊。景区内还建有人工
池二处,分别名曰“北海”、“南湖”。放鹤亭位于北海中的半岛三层石台
之上,地势最高,其下有三层石栏环护,可供游人憩息、观景。景区北部的
环形步廊长400余米,联结憩息凉亭九处,步廊梁架间有彩绘174幅,形象地
展示了八仙得道成仙的神话传说,可谓景随步移,令人目不暇接。

红石山 位于蓬莱城东14.1公里海滨,海拔82米,以其多赭红色山石得名。
登临红石山北眺,沧海浩渺,一望无际。东望白石渔港,船舢往来,桅杆林
立,每值鱼汛,常响起高亢嘹亮的渔民号子。

红石山上部为新生代喷发的玄武岩,至今呈放射状的火山口断面清晰可辩,
由于土层风化流失,玄武岩盖层孔洞较多,含水丰富,故而形成“蓬莱十大
景”之一的“漏天滴润”景观。红石山北临海的峭崖上建有航标灯塔,崖下
海中,有景名“铜井金波”,亦为“蓬莱十大景”之一。

【艾崮山景区】 位于蓬莱市南部,景区内有艾山森林自然保护区、
南北崮山、温石汤温泉等旅游资源。

艾山 位于蓬莱市南端,距蓬莱城42.6公里,海拔814米。艾山挺拔险峻,
晴日登顶远眺,可望蓬莱、龙口、栖霞三市概貌和渤、黄二海风光。其北麓
有尼姑庵和八路军兵器厂遗址,兵器厂厂标和碾药石臼尚存。山脚下耸立着
10多米高酷似扁担的“扁担石”,传说玉皇的堂弟静观曾用它担神马下凡消
除人间瘟疫。1949年建国营艾山林场,开始封山育林。因原有的林木状况基础
较好,新植的松、槐等树木迅速成林,活立木蓄积量稳定增加。至80年代末,
场内山地生态环境良好,山林风光秀丽,山间溪水长流,鸟语花香,气息宜
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盛产水果、干杂果及土特山货,吸引不少游人前
往观光旅游。1991年,艾山被列为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1997年,艾山林场
林地面积达到253.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5%。

崮山 位于蓬莱市村里集镇西南,南与艾山相邻,距蓬莱市区38公里,是
蓬莱、龙口、栖霞三市的界山,挺拔陡峭,怪石嶙峋,有“胶东小华山”之
誉,传为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征高丽时的屯兵处。崮山双峰并起,高入云表,
民谚云:“南崮北崮,去天一步,打开天门,取老君的仙丹葫芦。”南崮海
拔510米,山巅旧有龙兴寺,尚存金代刻石多处。北崮山海拔542米,仅两条
登山通道。其一顺巨石岩隙蜿蜒而上,路窄坡陡,俗称“梯子口”。民谚曰:
“一人把住梯子口,千军万马不能走。”其二为人工开凿的盘山路,路一侧
直临崖头,极其险峻。山巅平坦,有插旗顶、饮马湾、西校场、龙墩、绣墩
等景点和古代屯兵遗址。建国后封山育林,栽松植果,林地面积大增。乔木
以黑松为主,随着树龄的增长,与崮山奇石相映衬,观赏价值不断提高。90
年代,附近村民对崮山进行开发,开辟山道,修葺古代石刻、建游人憩息凉
亭等,前往登临游览者渐多。

温石汤温泉 位于蓬莱城南34公里处温石汤村内,为裂隙上升泉(热水)与
孔隙潜水(冷水)的混合物,每昼夜流量约1000立方米,水温长年保持50-52℃,
热流量为63.87k106千焦/日,矿化度1.174克/升。泉水中含有硫、氟、氯等多
种矿物质,冬浴暖,夏浴爽,去污解乏,疗伤止溃,消炎止痒,对关节炎、
皮肤病有明显疗效。清光绪年间(1875-1908)始建浴池,建国后逐步扩建,现
有浴池5处,浴室20间,设床位40余张。村内设有旅馆、饭店、娱乐厅等旅游
服务设施。村东有荷塘2公顷,利用温泉水放养罗非鱼,塘畔绿柳成荫,环
境幽静。

【蓬莱十大景】 蓬莱山海风光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与
人文条件相融合,自古就有“蓬莱十大景”闻名于天下。如今,“蓬莱十大
景”仍是蓬莱重要的旅游资源,其中八景位于蓬莱阁景区,另二景位于市区
以东14.1公里的红石山左近。

仙阁凌空:蓬莱阁高踞丹崖极顶,其下断崖峭壁,倒挂在碧波之上,偶有海
雾飘来,层层裹缠山腰,画栋雕梁,直欲乘风飞去。游人居身阁上,但觉脚
下云烟浮动,有天无地,一派空灵。前人诗云:“嵯峨丹阁倚丹崖,俯瞰瀛
洲仙子家。万里夜看谷日,一帘晴卷海天霞。”晚潮新月:一弯新月高悬朗
朗夜空,群鸥掠水,海面银光流淌;飞鸿夜鸣,更觉海天深邃,引人遐思。
前人诗云:“纤阿回驭碧天低,罔象长驱雪浪齐。万叠晶光摇碎影,鲛人珠
泪滴玻璃。”

万里澄波:农历十二、十三或二十七、二十八,海中潮小流静,值日丽风和,
蓬莱阁下则是一望无边的“镜儿海”。邑人杨朔盛赞家乡微波不动、一碧万
顷的海景,说“可以把人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前人诗云:“淼淼
无垠天宇宽,涟漪不动碧光寒。难凭一叶云中度,止有三山镜里看。”

日出扶桑:景致壮丽磅礴,别具一格,历朝历代题咏颇多。苏轼述登州所见
有“宾出日于丽樵,山川炳焕”的名句。清代诗人施闰章对此更有极细致的
描写:“日初出时,一线横袤,如有方幅棱角,色深赤,如丹砂。已而,焰
如火,外有绛帷浮动,不可方物。久之,赤轮涌出,阙象乃圆,光彩散越。
不弹指而离海数尺,其大如镜,其色如月矣。”前人诗云:“海云沆漭覆虞
渊,乌宵腾羲驭还。何必烛龙衔始出,沧波原是接长天。”

渔梁歌钓:蓬莱阁下海中,道道礁石高出水表,如翘如跃,名曰渔梁。时有
三五老翁垂钓其上,得鱼掬水而烹,佐酒怡然自得,乐极而歌,此唱彼和,
一派恬淡情韵,大似桃花源中世界。前人诗云:“舴艋乘风挂楫轻,虬龙蛰
穴浪花平。一声乃千山静,万里沧浪试濯缨。”

狮洞烟云:蓬莱阁后有一天然石洞,洞前有巨石状若雄狮,因名狮子洞。天
将雨时,洞中每有雾气逸出,状若轻纱,缭绕丹崖山腰,煞似一幅绝妙的丹
青。前人诗云:“怪石纡回一径深,阴阴古洞纳潮音。仙人丹灶知何在,分
得烟云拥碧岑。”

万斛珠玑(旧称“千斛碎玉”):苏轼在一篇诗序中写道:“蓬莱阁下,石
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每当潮落,珠
玑铺岸,璀璨照人,迄逦东西,不见尽头。前人诗云:“千尺寒云锁翠微,
一湾碧浪漾明矶。似从汉渚逢游女,携得双珠满袖归。”

漏天滴润:红石山北崖临海,崖底内凹,崖顶呈悬檐状,密布细孔,四季滴
水如注,叮咚有声,春讯时节尤甚。前人诗云:“旷宇苍凉日正明,危巅涓
滴溜还鸣。桃花竹箭听春讯,压倒千岩万壑声。”

铜井金波:红石山北,海中有井,石壁青铜色,扣之有铜器之声,故名铜井,
满潮时没入水中,退潮后显现。井中有暗泉,故井显现时井水绝无海水的咸
味,芳甜可供沏茶。前人诗曰:“溟渤汪洋尽作咸,独余眢井味芳甜。闲来
汲向花阴煮,蟹眼飕飕风满帘。”

【其它旅游资源】 解宋营古城堡位于解宋营镇解宋营村北海滨,
距市区20公里,系明洪武年间(1368-1398)为防御倭寇入侵而建的军事百户所。
城堡依山面海而建。城墙呈四方形,周长800米,青石砌筑,厚9米,残高1─
7米。南墙设有城门,有门楼。城外尚存一段长200米,宽约4米的护城河残迹。
城堡东、西侧山岗上各建有一座7米高的烽火台,与古城堡构成完整的防御
体系。该城堡及其附属设施均保存完整,又位于烟台与蓬莱之间,距206国道
仅200米,开发利用前景良好。

登州圣会堂 位于市区内,又称画河基督教堂,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登
州浸信会建立的基督教堂,时称“登州圣会堂”。该教堂原为美式建筑,由
礼拜堂和钟楼联体构成,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1987年修缮。东部礼拜堂
为单层结构,神坛坐东朝西,正中设有洗礼池(平时以木板覆盖,即为讲坛),
西侧为更衣房。礼拜堂可容纳教众360人。西部钟楼旧为三层,顶楼木梁上悬
铜钟,每值礼拜日,钟声响彻全城。1987年改造为二层结构:一层为“玄关”
(过厅),大门面西,有两耳门向东通礼拜堂;二层为储藏室。先后在该堂传
教的美国传教士中,以慕拉第女士在国际宗教界影响最大。她是美国基督教
组织第一位派往国外的女性教士,终身未嫁,为传播基督教劳苦一生,教绩卓著,
在西方宗教界颇具影响。美国有专门的组织研究她的生平、事迹、著作、言
论、传教技艺及其宗教影响。每年圣延节,美国浸信会都以她的名义发起宗
教募捐。自1987年始,每年都有外国游客专程到蓬莱参观慕拉第女士长期生
活和工作过的登州圣会堂,拜谒1915年树立的“大美国慕拉第女士遗爱碑”。
(撰稿:张文灵 刘敏 审稿:凌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