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9&rec=194&run=13

【沿革】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设海阳县,因处黄海之北而得名。1996年4月29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自然条件】全市总面积1886.84平方公里。1999年辖13镇7乡1区732个行政村。
土地面积18.87万公顷。耕地6.02万公顷。矿藏27种。主要河流7条,昌水河最大,
全长4 5公里。海岸线曲线长229公里。旅游景点:海阳万米海滩浴场、云顶旅游
自然风景区、地雷战纪念碑(馆)。

【人口】 1999年底, 全市总人口694832人,235009户。男女性别比为103.72∶
100。 人口出生率8.51‰,死亡率7.78‰。人口自然增长率0.73‰。人口密度每
平方公里3 68人。少数民族21个,共240人。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949年0.17亿元,1978年1.87亿元,1999年40.7亿元。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亿元。财政收入1978
年0.15亿元;1999年1.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6亿元。

【农业】 总产值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6.97%。粮食总产31.25万吨。农作物总
面积10.12万公顷。 粮食作物面积7.78万公顷, 平均亩产267.2公斤。经济作物
1.41万公顷。蔬菜瓜类总产56537万公斤。果园面积12480公顷,总产10.65万吨。
牛存栏4.29万头, 猪存栏9.92万头,羊存栏2.18万只。肉类总产量13030吨,蛋
类产量23962吨,奶产量3135吨,毛产量504.5吨。共有捕捞船2076只,3.5672万
千瓦; 养殖船136只,8 84千瓦;各种网具2279.04万米;从事渔业生产人员2.3
万人;海洋捕捞产量15.7万吨。池塘养殖面积1867公顷,年产0.38万吨。

【工业】 总产值63.2亿元, 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4015万元, 实现利润
13984万元。 骨干企业山东方圆集团,年产建筑机械7451台套,年创利润5846万
元。

【建设环保】 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重点建设项目
有4条示范街(文山街、海政路、海东路、公园街) 建设,和平及政府门前广场绿
地建设, 一水厂扩建改造工程。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
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 分别比上年增长14%、10%、15%。全年环境保护总投资
7243.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78%。

【交通邮电】年处理邮件总量842万元,邮政业务总收入1109.67万元。市话交换
机总容量21216线,农话交换机总容量37602线,移动电话基站总数25个。无线寻
呼站台1个。 通车里程569.8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30.29公里,其中干线公路
207公里, 县乡公路362.8公里。 留格、 小纪等14处乡镇通柏油路。 年货运量
193.8万吨, 客运量1 39.6万人次,运输车辆2676辆,客运线路54条。海上运输
拥有500吨级泊位2个,100吨渔货泊位1个,年设计吞吐能力为20万吨。

【商业旅游】 消费品零售额15.6亿元,比上年增长9.22%。市场面积4.35万平方
米。 全年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比上年下降1.4%。 居民消费品零售物价比上年下降
2.8%。限额以上商业从业人员2623人,完成销售收入4008.6万元。旅游业年内接
待国际客人240 0人,国内客人16.09万人次。年收入1.74亿元。

【外经外贸】外贸出口创汇542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额1804万美元,实际利用
外资额1822万美元。 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家。 派出国外考察53人次,接待外商
156人次。

【科技教育】科技人员1.68万人,民营科技人员0.27万人。年内获28项科技
成果。普通高中7处,高级职业学校1处,中等专业学校4处,初中28处,小学261
处, 幼儿园474处,在校生共计9.4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学生8.4万人。
教职工7248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80%。

【文体卫生】 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京剧团、剧院各1处,乡镇文化中心12
处,老干部活动室112处。荣获“全省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市”称号。有医院25处。
床位11 14张,医生1544人,其中乡村医生839人。

【社会生活】年底下岗职工就业率67%。全年支出救济金225.9万元,比上年增长
131.42万元。 实现保费收入3859.5万元, 赔款支出1143.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2663元,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百户拥有电话16.7部,电视机99台。

【深化实施富民、财源、动力三大工程】1999年,海阳市深化实施“富民、财源、
动力”三大工程,促进了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出了新业绩。
深化实施富民工程,一是进行了农业结构大调整。粮经比例由1∶0.7提高到
1∶0.86。 果品、蔬菜、畜牧、蚕茧、水产五大支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尽管遇
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粮油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但仍保住了农民的基本收
入来源, 实现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新开发干果面积300公顷,果品总
产量10.65万吨, 增长5.5%。蔬菜生产狠抓大棚集中区的规模膨胀,新建标准日
光温室大棚1.2万个,是近年来日光温室大棚数量增加最多的一年,总数达到3.6
万个,总产55.60万吨,增长19.9%。畜牧生产狠抓畜牧小区、规模饲养场、畜牧
专业户建设,达标小区发展到16个,畜牧存养量465万头(只) ,比上年增加60.5
万头(只) ,肉类总产量1.30万吨,增长6.4%,禽蛋产量2.40万吨,增长19.3%,
奶类产量0.31万吨,增长22.9%。新增桑园面积207公顷,蚕茧产量1107吨,
增长2.4%。水产生产以对虾养殖为重点,加大海上开发力度,改造虾池面积
1200公顷,精养面积300多公顷,亩产375公斤,创山东省最高纪录,总收入4680
万元,分别增长28.6%和30.7%,省政府就对虾精养高产“海阳模式”在全省推广。
二是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力度。全年全市开工建设各类水利项目1080项,扩
大改善水浇地面积5300多公顷, 新上节水灌溉面积800公顷。开工建设50万元以
上的水利工程40多处。农业机械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年内新增农业机械2000台
(套) ,农业生产综合化水平达到75%以上。三是市场建设和农副产品加工水平不
断提高。里店镇蔬菜和行村镇海鲜批发市场规模不断膨胀,郭城镇果品批发市场
逐步兴起,徐家店果品保鲜加工项目投入使用,留格有机蔬菜栽培项目试验成功,
使全市农副产品加工和高科技农业项目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带动了全市高效农业
的迅速发展。
大力实施财源工程,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
状况明显改善。强化工业立市的战略,工业在GDP中的比重由1998年的34%提高到
38.8%,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05亿元,比上年增长3.4%;利税2.40
亿元,增长5.4%;利润1.40亿元,增长8.0%。工业经济投入加大,总量膨胀,全
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9亿元, 增长34.1%。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
4.2亿元,占总投资的77.9%,是投资力度最大,增幅最高的一年;外向型经
济通过转变招商方式,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拥有三资企业90
个,营业58个。出口创汇能力增强,全市完成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增长13.8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804万美元,增长77.2%,实际利用外资1822万美元,
增长48.1%。 绝对额和增幅均居烟台市前列。全市流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
7.9亿元, 增长18.2%;新增个体工商户2827户,私营企业265户,总数
分别达到23679户和638户,增长幅度居烟台市前列。个体工商税收3959.7万元,
增长45.3%,占全市工商税收的27.8%。凤城毛衫园区、东村私营经济园
区等五大经济园区投入力度大,发展势头猛,共完成投入8000万元,成为全市个
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龙头;财政通过项目投入责任制、企业再造工程、挂靠联合、
财税贡献榜等措施,基础财源进一步壮大,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 2236万元,增长
16.5%。 财税工作在1998年“三个创历史性记录” 的高标位上, 又取得了
“三第一” 、“两连续”的好成绩,即第一次国税、地税、财政并肩提前1 0天
在烟台市首家率先超额完成年度收入任务;第一次实现了季季按计划进度足额入
库;第一次实现“旧帐停欠”,且当年增资政策按时足额兑现。连续两年财政收
入增幅达到烟台市各县市区的中游水平;连续两年向上争取无偿资金达到8位数,
位居烟台市各县市区之首。
深化实施动力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激发自身活力为
目标,以完善实施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为重点,强化考核、奖惩手段,抓管
理,抓考核,抓评比,抓奖惩,干部的压力不断加大,干劲不断增强,精神面貌
有了明显变化,全面调动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富民工程和财源
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海阳市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全方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
度,城市和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建设,对市区内的海政路、文山街、
公园街、 海东路4条街道进行了达标建设,4条示范街总投资达400多万元,总长
度3640米。 共铺设彩色人行道板33100平方米,安装路沿石8400吨,安装树盘树
套658组,沥青罩面29700平方米,安装不锈钢果皮箱70个,砌花池33个,栽植草
坪6000平方米, 摆放大花盆70个,设置园林小区2个,硬化海山路路面,改造建
设了荷花池、拦河闸,市政府及国税局门前广场绿地、和平绿地和一水厂等,工
程总投资1000万元。市区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已达34.2%,人
均占有公共绿地7.5平方米。有2个单位达到省花园式单位标准。以沿街改造和驻
地村旧房改造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共完成开发面积11.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街网
点开发面积4.6万平方米。乡镇工商业一条街建设初具规模,新建设商居楼156栋,
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村镇建设总投资达28 7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900万
元, 公共建筑投资520万元,住宅投资860万元,生产性建筑投资590万元。全市
80%的村庄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整治, 使全市村镇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交通和公
路建设基本完成小莱公路路基建设,28座桥涵工程全部完成,市乡公路铺筑11.8
公里,青威一级公路底层铺筑和烟凤公路两侧的绿化美化顺利完成,凤城港二类
口岸对外开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市乡级公路养护综合好路率稳定在9 3%以上,
处于烟台市上游水平。电力建设,建成了35KV大阎家变电站和9.37公里送电线路,
争取到农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1.3亿元,完成了132个用电村的低压线路改造,
计划总投资250亿元的山东省核电厂建设项目有了新的进展,已列入国家“十五”
计划(草案)重点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出资意向书在北京正式签订,2003年将开工
建设。 邮电通讯,建成了东、北两个方向11个站点的SDH光同步传输网,建成了
国际互联网信息港--海阳信息港。 全年新增市、农话交换机总容量16992线,新
增交换模块17处。共架放各类市农话光缆175皮长公里,电缆840皮长公里,钢绞
线185条公里,立水泥杆1576棵,安装各类分线设备1575个。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内实施各类科技发展计划28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5
项,地市级3项。共完成科研成果28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5项,国内先进
水平的1 4项, 省内领先水平3项,省内先进水平6项。申请实施专利技术10项,
引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40多项。“科技兴市”意识不断增强。民办科研
机构30个, 研究课题40个。年内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发展到5家,农村科技推广、
服务机构、农民技术协会、学会、研究会1282个。教学质量继续保持烟台市领先
水平, 在全年高考生源减半的情况下,本科上线数达612人。本科生上线数、万
人比和绝对数三项指标综合评估居烟台市第一名,高考成绩连续七年居烟台市前
茅, 职业高考升学率位居烟台市第二名。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3.5%,残疾儿童入
学率达到96%以上。 被列入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的《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机制、模式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全省推广。卫生保健实施管理体制
改革,着力抓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落实和医药市场的整顿,加大了人才培养和
设备投入力度, 共投入资金490多万元用于医疗设备改进;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
遏制。广播电视实现了有线电视联网,20处乡镇有线电视全部开通,新增有线电
视用户2万户,电视覆盖面达到95%。文化工作围绕两个文明建设精心组织了丰富
多彩的文艺演出和文化下乡活动。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日趋活跃,业余演出团体
68个,文化俱乐部86个。体育事业取得了新成绩,成功举办了海阳市第一届田径
运动会,参加了烟台市14项体育比赛,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列全市第三名。参
加国家、省、市级比赛成绩列烟台市第四位,全年先后向省、市输送优秀运动员
22人。计划生育、民政工作、劳动保险等其它社会事业也都整体推进。

【东村镇】是海阳市城关镇,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辖72个行政村,6.8万人口,
镇政府所在地是海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青(岛)威(海)公路、烟
(台)凤(城)公路穿境而过,是海(阳)莱(阳)公路起始站,交通十分便利。1999年,
全镇工业销售收入22.05亿元,实现利税1.77亿元,分别增长2.6%、7.13%;农村
经济总收入1 6.4亿元,增长2.4%;地方财政收入2047万元,增长25.6%;农民人
均纯收入2728元, 增长4.7%。 东村镇党委、政府被海阳市委、市政府授予
“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记集体三等功。
全镇共有各类企业364家,省级企业集团公司3家。其中,山东方圆集团为全
国建筑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 在全国建筑机械行业首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
系认证。 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实现利税7300万元,税金2260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1.5%、 18.8%、11.7%;山东众冶集团为“中国最大出口创汇乡
镇企业”之一,产品出口率达95%,生产的齿轮箱、闸板阀等8大系列产品远销美
国、西欧各国,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该镇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共有私营企业
230家, 个体工商户5800户。私营经济园区内有省内外40多家私营企业,总投资
额达到3900万元。该镇以大棚、畜牧、经济林果为重点的“近郊型”农业发展迅
速, 形成基地化生产、 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年内,全镇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
1000个, 中小拱棚30多公顷。 新发展畜牧小区3个,规模饲养场4个,养殖大户
180个, 冷配黄牛远销日本。完成经济林果开发30 0多公顷,特色农产品大棚樱
桃、优质板栗畅销省内外。全镇教育设施跃居全市前列,适龄儿童入园率、入学
率均达100%,被授予“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称号。已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卫生网
络, 村级卫生室甲级标准率95%,提前达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全
镇95%以上的老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 有3处福利企业,8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
残疾人得到安置,被评为“民政工作全优乡镇”。

【凤城镇】 位于海阳市南部,南濒黄海,海岸线长48.78公里,总面积76平
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境内有青(岛) 威(海)公路、烟(台)凤
(城)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凤城商港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定为二类口岸对外开放。
1999年, 全镇财政收入575万元,人均收入2998元。镇党委、政府被海阳市委、
市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六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荣记集体
三等功。
该镇工业经济发达,羊毛衫针织加工业是主导产业。现有羊毛衫加工企业65
家(以个体私营为主) ,个体加工户1600户,从业人员3.8万人,年加工能力1500
万件,跨入“烟台市十大产业乡镇”行列,凤城羊毛衫城被评为烟台市“十大私
营经济园区”之一,成为华东、华北地区重要的毛衫加工出口集散地。年内,毛
衫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8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3%;上缴国家税金1521万元,
占全镇税收总额的9 0%。毛衫产品全部外销,出口亚、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业主要是保护地蔬菜栽培, 现有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200个,中小拱棚面积200
公顷,主要从事淡季蔬菜生产,年产各类新鲜蔬菜4200吨,是烟台、青岛、威海
远郊蔬菜供应基地。该镇水产品有中国对虾、日本车虾、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
海湾扇贝、皱纹盘鲍、红螺等,有淡水养殖面积100多公顷,虾池养殖面积200公
顷, 浅海养殖面积200公顷。该镇是山东省风光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旅
游景点海阳万米海滩浴场,是中外游客避暑、疗养的胜地,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耀邦为其题名。这里沙细、滩平、水清、浪缓,被海内外人士誉为“黄金海岸”。
主要自然景观有“东门海市”、“南海甘泉”、“凤台日出”、“嵩岳山色”、
“千里仙岛”等,主要人文景观有“滴翠园”、“乾隆御书”、“志洁行芳”牌
匾等。海阳旭宝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一个高级休闲场所,18洞高尔夫球场已
对外开放。

【徐家店镇】是海阳市的特别工业加工区,位于海阳市北部,总面积113.82平方
公里,辖55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蓝(村) 烟(台)铁路、烟(台)青(岛)一级
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13.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
亿元, 农业总产值0.6亿元,粮食总产量1665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8亿元,财
政收入427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722元。该镇党委、政府被海阳市委、市政府
荣记集体三等功,并被授予“六好”乡镇党委和“计划生育红旗单位”荣誉称号。
围绕“工业立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工
业、农业、城镇建设三大突破。工业在项目投入上实现突破。全镇完成项目投入
达1.8亿元, 先后有烟台冰轮集团、青岛正大集团、济南达易利公司、北京农科
院、韩国尼西服装公司等30多家企业落户徐家店镇特别工业加工区。仅个体私营
企业项目投入达1 000万元, 其中,永兴植物营养素厂投资80万元,引进了先进
设备, 年加工能力提高1.5万吨,成为胶东生产全元复合肥料最大的一家个体私
营企业。农业在调整和扩大支柱产业上实现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
林果,把开发重点转移到泊区,建成了“万亩精品经济林果示范园”。加强了同
烟台张裕公司合作, 新增酿造葡萄面积60多公顷,葡萄种植总面积达到130多公
顷, 成为胶东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完成老果园改造面积170公顷,落实苹果套
袋4700万个。为保证果品增值,兴建了6座冷风库,库容量达3万吨。津成泰果品
保鲜加工项目系泰国津成泰农副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独资企业, 该项目总投资900
万美元,注册资金500万美元,年加工出口苹果1万吨。二是创建畜牧业养殖龙头,
带动养殖业大发展。 同北京农科院合作, 引进国内最先进的“D6”系新品种猪
500头, 建立起“北京农科院‘D6’系种猪繁育推广中心”。同青岛正大集团合
作, 投资50万元, 建立起肉食鸡养殖示范服务基地。两个基地带出畜牧万元户
2200个,仅养殖业一项人均收入增加714.28元。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镇政府自
筹资金180多万元,完成了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5个商业小区建设,栽植各类
常绿树木4500多株。沿城区主要街道、公路两侧、商业区都安装了路灯、霓虹灯、
广告牌,建立完善了环卫设施,城区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三化”均达国
家规定标准,荣获烟台市小城镇建设流动红旗。
(安兴华于在乐马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