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9&rec=193&run=13

【沿革】金阜昌二年(公元1131年)置栖霞县,因“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
霞光万道”而得名。1995年11月撤县设市。

【自然条件】 全市总面积2016.02平方公里。1999年辖15镇6乡953个行政村。土
地面积20.16万公顷。耕地5.67万公顷。矿藏40余种。主要河流6条,白洋河最大,
全长4 5.9公里。主要旅游景点:牟氏庄园、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等。

【人口】 1999年底全市总人口66.45万人,22.47万户。男女性别比为1.04∶1。
人口出生率5.78‰, 死亡率7.34‰。人口自然增长率-1.56‰。人口密度每平方
公里329人。少数民族16个,共201人。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949年0.20亿元;1978年2.07亿元;1999年47.7亿元。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财政收入1978
年241 7万元;1999年1.3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2.5亿元。

【农业】 总产值19.3亿元,比上年增长5.5%。粮食总产29.96万吨。农作物总面
积8.3万公顷。 粮食作物面积6.15万公顷。 平均亩产292公斤。 蔬菜瓜类总产
10147万公斤。 果园面积23880公顷,总产95.01万吨。畜牧业养牛2.19万头,猪
11.18万头, 羊2.37万只。 肉类总产量1.43万吨,蛋类总产量16441吨,奶产量
761吨, 毛产量197.6吨。全市共有机动渔船15只,172千瓦;非机动渔船28只;
各种网具2万米; 从事渔业生产人员3600人;养殖面积1550公顷,其中池塘养殖
面积137公顷,年总产量1850吨。

【工业】 总产值96.5亿元, 比上年增长9.4%。 完成利税31239万元,实现利润
9221万元。 企业总数1982个。职工7.9万人。骨干企业金兴矿业公司,资产总额
7121万元, 日采选矿石625吨,实现利税536万元,创利润497万元;服装集团公
司,年产服装30 0万件,年实现利税528万元,利润210万元;烟台源通果汁有限
公司,年完成销售收入7950万元,创汇1000万美元,实现利税1824万元;山东德
棉集团栖霞纺织有限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6649万元,利税597万元,利润213万
元。

【建设环保】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重点建设项目
有张栖路及市区东出口工程、海莱线局部改建工程、松十路部分路段硬化工程、
栖莱高速公路及蓝烟铁路复线工程、城区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等。建筑
业完成总产值5000万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0%、27.3%。
全年环境保护总投资9203.4万元, 比上年增长86.1%,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
1.87%。

【交通邮电】年处理邮件总量1510万元,邮政业务总收入1684万元。市话交换机
容量2.3万门, 农话交换机容量6.3万门,移动通讯用户10466户。全市通车里程
678.1公里, 平均每百平方公里33.6公里, 其中干线公路276.8公里,县乡公路
401.3公里,实现了镇镇通柏油路。年货运量124.08万吨,客运量393.7万人次,
运输车辆5336辆,客运线路138条。

【商业旅游】 消费品零售额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市场面积86.5万平方
米。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7%。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7%。商业从业人员4.3万人。
旅游业年内接待国际客人3000人,国内客人12.7万人次。年收入150万元。

【外经外贸】外贸出口创汇445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额2249万美元,实际利用
外资额1206万美元。1999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3家。派出国外考察32人次,接
待外商1 50人次。

【科技教育】 科技人员2.74万人。民营科技人员2980人。固定资产2.7万元。年
内获9项省(市)级科技成果。普通高中5处,高级职业学校1处,中等专业学校5处,
初中3 5处, 小学308处,幼儿园304处。在校生共计10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
在校学生7.0万人。教职工8300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75%。

【文体卫生】文化馆、文物事业管理处、图书馆、吕剧团、影剧院、工人文化宫
共6处。 乡镇文化站21处,儿童乐园28处,老干部活动室26处。荣获“省双拥模
范城”、“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有医院33处,床位
1745张, 医生900人。栖霞市人民医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
誉称号,栖霞市妇幼保健院被卫生部评为“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社会生活】 年底下岗职工就业率51.78%。全年支出救济金192万元,比上年增
长85万元。实现保费收入4754万元,赔款支出1907万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5778
元,人均住房面积12.6平方米。农民人均收入3110元,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
百户拥有电话26部,电视机54台。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1999年,全市遇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全市全力抗灾
夺丰收。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5亿元,增长2.1%。农业产业化围绕扩基地、
壮龙头、拓市场三个关键环节,加大投入,主攻弱项,果品和畜牧产业化上了一
个新水平。 全市完成苹果郁闭园改造1533公顷,苹果套袋18亿个,增加效益3亿
多元; 新建果品冷风库42座,储藏能力翻了一番,总规模达到8万吨;蛇窝泊果
品批发市场规模迅速膨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被列为国家级定点批发市场;源
通果汁有限公司年加工总量达20万吨。畜牧业以规模养殖为重点,全市新上各类
养殖场6处, 养殖小区12处,烟台华侨农场和观里养牛场成为全省首家活牛供港
基地。 全市新发展板栗、大樱桃等干杂果400公顷;特色养殖专业户发展到6000
多户; 精细、 高档、反季蔬菜面积达到2133公顷,蔬菜大棚发展到1200个。以
4000公顷高档苹果节水工程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全年共投资
4230多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120项,扩大改善水浇地面积5200公顷,发展苹
果节水工程2400公顷。

【工业经济在改革中稳步提高】1999年全市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1亿元,增
长1 0.1%;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增长5.9%;工业用电量达到38780万千瓦时,
增长23.9%。 企业改革围绕膨胀规模、扭亏脱困、规范发展,重点加大产权制度
改革和资产重组力度。服装、机械、印刷、金兴、白洋河等一批优势企业保持了
良好发展势头,化肥厂、金河集团、丝绸厂等一批老大难企业在改革中焕发出新
的生机。 市属企业改制面达到57%。乡镇企业改制基本结束。三级工业共完成技
改投入2.78亿元。同时,为橡胶集团公司、东霖公司、灯具厂、滑石矿等困难企
业落实封闭贷款近2000万元。加强企业管理,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年内又
有3户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12户企业基础管理达到烟台市管理标准。

【外经外贸发展态势良好】1999年全市一批外资项目进展顺利,宝桥、锦河两水
泥项目有了新的进展, 港方投入的300万美元已经启动;桃村西式瓦项目达成新
的合作意向;烟台三蝶塑料制品项目当年投产、当年创汇。利用外资培植和壮大
龙头企业有了新的突破,源通果汁、果品集团等企业分别与多家外商建立了合作
关系,为膨胀企业规模奠定了基础。烟台华侨农场开通了畜牧产品对外出口渠道,
拉动了全市畜牧业的发展。 全市有5户企业新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自营进出口企
业达到20户。

【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对个体私营经济加大扶持力度,
对涉及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收费项目依法进行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部门收
费。先后向个人出售和租赁市乡两级工业企业14户,使部分停产的中小企业在私
营者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按照“一村一品、一乡数业”的思路,加大对
市场、专业村和经济园区的建设,蛇窝泊镇、桃村镇被评为烟台市十大产业乡镇,
松山乡后铺村被评为烟台十大专业村。 年底,全市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6
万户,私营企业373户,就业人数达到4.3万人,均比上年有了新的增长;注册资
金达4952万元,增长13.4%;上缴税金2465.9万元,增长57.2%。全市年纳税
额3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到15户, 其中烟台塔峰实业公司连续3年纳税额超过
百万元,成为全国私营企业500强之一。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3%,
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运行质量改善】在抓好市级骨干财源的同时,重点抓了乡镇财源标志
工程建设,乡镇财源标志工程上缴税金比上年增加239.5万元,增长18.9%。强化
税收征管和预算外资金管理,保证了各项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采取综合措
施, 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全年节省财政资金1000多万元。消化政策性增支
2000多万元,保证了全市财政收支平衡。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8.6亿元,比年
初增加2.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2.5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各项贷
款余额达到21.2亿元,增加9322万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完成了张栖路及东出口工程;海莱线改建、路基
桥涵工程基本完成;松十路部分路段硬化顺利完工;蓬水线栖霞境内路段硬化开
工建设;烟凤线境内路段升级改造已立项并列入省建设计划,基础工程已全面展
开;栖莱高速公路及蓝烟铁路复线工程在沿途乡镇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进展顺利。
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围绕提高城市综合水平,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
和美化工程,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完成了白洋河城区段改造、东山游乐园、山
城湖喷泉、灯箱广告等一系列工程,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小城镇建设步伐进
一步加快,在加强桃村全国试点镇建设的基础上,蛇窝泊、寺口、杨础、中桥等
乡镇基本形成了小城镇的整体框架。

【栖霞镇】 辖100个行政村,4.9万人口,辖区面积155平方公里。1999年,全镇
国内生产总值达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工农业总收入达20.8亿元,农村经
济总收入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镇财政收入达1388万元,比上年增长5.4
%; 粮油总产达1988万公斤,果品产量450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增
长10.1%。
全镇已形成镇村企业、高效农业、个体私营经济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
初步形成了以印染、金属选矿药剂、化工产品、铜材、金刚石、锅炉、服装、胶
带制品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1999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16.2亿元。1986年成立
全省第一家民办科研机构--栖霞综合技术应用研究所,至目前,已承担国家级新
产品试制鉴定计划3项, 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省火炬计划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
12项;申请国家专利10项;引进实施专利技术8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励15项;
被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个; 引进的金刚石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指标
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全镇以果业、高效种植业、
畜牧养殖业为突破口,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步伐。1999年,新上蔬菜大棚100个,
发展百头以上养猪场12个,养猪10头以上320户,养牛10头以上150户,养鸡千只
以上35户, 养羊20只以上180户,养狐狸50只以上10户,养兔50只以上28户,存
栏量达2000只以上的长毛兔繁育场1处;优质苹果产量比上年增加2.8倍,直接增
加效益2800万元。 全镇拥有全国经营大师1名,高级以上职称人员89名,中级以
上职称497名; 镇村企业与国内大中专院校及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在积极引
进科研成果的同时, 选拔一批人才到高校深造。全镇基础教育发达,现拥有700
余人的公办教育队伍,每年向中小学教育投资在600万元以上。

【城关村】位于栖霞城区,是村企一体化集团公司,其核心是始建于1988年的山
东大通集团公司, 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企业集团,拥有固定资产2.2亿元,下属
核心层企业7个, 分别是印染厂、选矿药剂厂、化工厂、铜材厂、金刚石厂、制
桶厂、 城关村建筑公司。1999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比上年增长
11%;出口创汇800万美元,实现利税3200万元,完成工商税收1470万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了11.2%、12.4%、11.3%。集团各企业产成品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
以上;化工厂共投资60万元,上了两个新品种、一条生产线;选矿药剂厂获得了
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书,并从沈阳矿冶研究院特聘3名高级工程师,组成攻关小
组,研制成功了选矿药剂复合药系列产品,澳通牌选矿药剂占有澳州市场;印染
厂的亚通牌床上用品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
品。 1999年,投资2万元,为全村企业加入因特网,使企业实现了网上招商与销
售。

【臧家庄村】位于臧家庄镇驻地,940户,2746人。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亿
元,其中村办工业产值9000万元,工业固定资产达到1亿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
该村依托丰富的果品资源,于1996年7月与中国惠通(集团) 总公司、烟台市
乡镇企业工贸实业总公司以及瑞士乌尼贝克宁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外合作企业--烟
台源通果汁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水果深加工。公司注册资金869.6万美元,总投
资980万美元,现有职工2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人。公司于1996、1997年先
后全套引进瑞士乌尼贝克宁公司设计、安装、调试的90年代最先进的两条浓缩果
汁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处理残次苹果40吨,每个生产季节(200个工作日) 可加
工新鲜苹果16万吨, 生产浓缩果汁2万吨,生产能力为目前亚洲最大。公司先后
取得了美国KOSHER证书和德国果汁行业保护协会的SGF认证。1999年7月获得了世
界食品行业中最严格的美国HACCP(危害临界点分析) 证书。10月份顺利通过国家
商检局进出口商品检测中心的ISO9002的认证。 产品销往欧、美、日、澳等国家
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美元,创汇2000万美元,利税5000万元人民币。

(衣英龙刘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