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9&rec=172&run=13

牛峰(1980~2000)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1980年12月出生,1998年12月入伍,
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生前系烟台市公安消防支队第一中队炊事员,
武警上等兵警衔。牛峰从小就有当兵的愿望,上小学五年级时,在一篇作文中写道:
“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去当兵!”他曾对祖父说:“当兵,我一定会是个好兵!”199
8年12月,牛峰实现了自己的毕生愿望,成了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
入伍后,牛峰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中队组织的各项活动,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部队这个大家庭的培养下,以实际
行动实践着“当一个好兵”的诺言。刚下中队时,牛峰体重仅有51公斤,体质较差,
训练两节拉梯时,连梯子都扛不动。但他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每天要求自己在训练
计划以外,多做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50个引体向上、50个双杠第一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锻炼,他的身体很快强壮起来,适应了训练的要求,消
防技能迅速提高,提前达到二级战斗员水平。在中队日常工作中,牛峰积极主动,任
劳任怨。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维修中队破损的桌、椅和其他物品,积极参加打扫厕所
和清扫环境卫生。1999年12月老兵退伍后,炊事班人手缺乏,牛峰主动要求到炊事班
工作。通过刻苦钻研,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烹饪技术,并千方百计地为中队官兵改善
生活,受到官兵好评。做为消防战士必须有一股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牛峰时刻注
意在实战中磨炼自己,造就了他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入伍以来,牛峰参加灭火战斗150余次,每次他都不畏艰险,冲锋在前。1999年
8月7日,东方大酒店发生火灾,有3人被困在3楼,牛峰和战友冒着浓烟烈火冲上楼,
成功地将3名被困人员抢救出来。同年8月16日,芝罘区通世路居住6楼的一女居民因
夫妻关系紧张,服下大量安眠药,并点燃室内可燃物以图自杀。在此紧急情况下,牛
峰不顾个人安危,从楼梯口窗台设法进入厨房,将该居民救出,火速送往医院。事后
,这位居民给中队送来一面写着“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锦旗,并感激地对牛峰说
:“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同年11月18日,烟台地方港“鱼轮号”船发生火灾,
牛峰抱着水枪,在燃烧着大火的船舱里坚守一天一夜,直到把火扑灭。2000年1月11
日,栖霞市人民医院附近一辆满载二硫化碳的罐车倾覆并引发大火,随时都有爆炸的
危险,牛峰所在中队奉命前往增援。在指挥员的指挥下,他紧抱水枪冷却罐体,防止
爆炸,并用水枪掩护战友清理现场。在他和战友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火灾扑灭。1
月22日,在扑救芝罘区明春巷3号居民家发生的火灾时,室内一液化气罐正漏气燃烧
。跑在前面的牛峰不顾一切冲上去,拧死角阀,抱起滚烫的液化气罐迅速转移到安全
的地方。他常说:“为了人民的消防事业,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1月31日下午2
时30分,芝罘区奇山西街12号楼地下室突然发生火灾,正在伙房做饭的牛峰闻警后,
立即和战友们赶到火场。火场楼梯口浓烟滚滚,大火随时都可能向楼上蔓延。经了解
,楼上有14户居民,其中二层、五层还各有1个家庭托儿所,有15名儿童在这里寄托
。而地下室内有3个容量分别为50、80、300升的汽油桶,并装满了汽油。在地下室附
近,还有煤气管道,情况十分危急。面对大火,牛峰丝毫没有考虑个人安危,主动要
求打头阵。他首先佩戴空气呼吸器冲上弥漫着浓烟的二楼切断电源,接着又抱起水枪
冲进地下室射水灭火。地下室的火势很猛,强烈的辐射热烤得他疼痛难忍,指挥员几
次派人顶替他,都被他拒绝。战斗持续了约10分钟,地下室内容量为300升的汽油桶
突然发生爆燃,一阵强烈的气浪夹着火团扑向冲在最前面的牛峰。当战友们把牛峰从
烈火中抢救出来时,发现他的头盔已经烧焦,面罩也已烧化,全身严重烧伤。虽经医
院全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牛峰同志牺牲后,为弘扬他的英雄精神,公
安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山东省委组织部追授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山东省公安厅为他
追记一等功。2月2日下午,烟台市委、市政府在毓璜顶宾馆会议厅为他举行了隆重的
追悼大会。追悼会后,牛峰烈士骨灰安放在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

(井光万王树军)

孙松君男,现年48岁,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公安工作,1976年任掖县公安局副局长
,1990年任莱州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松君坚持以政治合格、人民满意为最高
标准,团结党委一班人,带领全局民警锐意创新,努力奋斗,为莱州市的社会秩序持
续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成绩突出,他多次被省公安厅以及烟台市委
、市政府记一、二等功。
孙松君对党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他忠诚实践着公安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1995年,在开展“学济南交警,树文明形象”活动中,他和党委一班人组织
民警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制定措施。从规范交警、巡警的警容警姿入手,推行
文明用语,设立报警求助牌、便民服务箱、警民联系卡,推出强化社会服务22项承诺
,限时工作制,延时工作制,在社会叫响“视人民为父母,有困难找人民警察”的口
号,将济南交警效应变为莱州市公安效应,使学习济南交警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为将兑现承诺、服务社会推上更高层次,他决定将110报警服务台建设作为全局的
重点工程,加快建设速度。1996年10月,莱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在烟台市率先
开通,并逐步构筑起了“向农村延伸,向海上延伸,内部诸警种联动,外部全社会联
动”的格局,严格遵循“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灾必救、有求必应”的承诺。在打
击犯罪、服务社会中,取得显著成效。1998年,莱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被山东
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报警服务台,被公安部评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单位。孙
松君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题词精神,把严格公正执法作
为公安工作新的突破点,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从1997年10月开始,决策并部署
开展了“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公正执法为核心,以规范执法为基础,以强化监督为
保障”的严格执法活动。率先推行了警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廉明。在强
化内部监督的同时,在全市成立了由市人大牵头的市、镇、村三级监督网络,促进了
公正执法措施的落实。这一作法,省公安厅、公安部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公安局长
,孙松君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超前预测,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近几年来,为
严厉打击和预防刑事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孙松君带领全局干警探索并进
行刑侦和派出所工作改革,组织进行了各种专打专治斗争,建立起了以人防为主、人
物技术相配套的防范网络,提高了防范和打击力度。1999年,莱州市刑事发案较199
8年下降16%。莱州市刑侦工作改革的经验在公安部召开的全国刑侦队伍工作会议上进
行了交流。莱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刑侦工作改革三个试点单位之
一,被山东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先进刑警大队称号,并荣立集体一等功。由于莱州市公
安局成绩突出,1995年至1997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1998年又
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省总工会评为“富民兴鲁奖状先
进单位”,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莱州市委、市政府和
烟台市委、市政府先后作出向莱州市公安局学习的决定。为表彰孙松君的先进事迹,
199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他“全省模范公务员”称号。

(闫作玺)
王丽华女,37岁,福山区八角镇中心完小教师。她参加工作以来,连年被评为镇优秀
教师;1996年被评为福山区“十佳教师”;1997年被评为烟台市“三爱标兵”,并入
选全市“三爱”事迹报告团,在全市巡回作典型事迹报告;1998年荣获烟台市“十佳
文明市民”称号。1999年获烟台市“五四”青年奖章,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爱岗敬
业好教师”称号,决定在全市开展向王丽华学习的活动。
王丽华从教16年,凭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教
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全镇前茅。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1990年以后
,先后4次做剖腹手术,每次都违背医嘱提前出院,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极度虚弱的
身体,重新走上讲台,忘我工作,用慈母般的爱心去教育和爱护学生。她爱校如家、
爱生如子、爱事业胜过生命的事迹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被人们誉为“
肚皮上安着拉链的工作狂”,成为广大教师的楷模。
1983年,高中毕业刚二年的王丽华,又重新踏进校门,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
。她并不计较这个“代”字。从第一天起,她就没白没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
学工作中。她接的是一个学习基础和组织纪律都很差的二年级班,可是王丽华凭着满
腔的工作热情和所付出的数倍于别人的汗水,不到半年,就把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
几个出了名的“小调皮”被她调教的规规矩矩,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所教的班
一跃成为全镇第二名。为此,她刚教学仅一年便被录用为正式民办教师。从此她更加
勤于教育教学工作,总觉得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不管教哪个年级,她都是承担语
文、数学两门主科加班主任的重担,同时还担任校务工作,不管份内份外的事她都抢
着干,并且干就要干好,干得出色。为了不让班里的任何一名学生掉队,她利用一切
可利用的时间,接近、了解学生,与学生谈心交朋友,为学生理发、缝扣子、补习功
课,多年来,这已成了王丽华的习惯。为了多接触学生,她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看
着孩子们一个一个地来到教室;放学后,等学生都走光了,她才带着厚厚的一摞学生
作业本回家。尽管学校离家并不远,但王丽华很少回家吃午饭,总是带点干粮,陪离
家远的孩子一起吃,啃几口干粮,冲两个桃酥就是一顿午饭。就是这样,王丽华以对
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实践着自己“既然踏上了三尺讲台,就要象雷锋那样,干一行,
爱一行,干好一行”的诺言。在教学实践中,她撰写的教学论文《如何加强低年级说
话训练》和《快速构思四技法》分别荣获全国写作教学论文二、三等奖;下水文《漫
游塔山游乐城》被编入《全国语文教师下水文集》;教学成绩也始终名列全镇前茅。
十几年来,多少个后进生在她的教育下,成为优生;多少个差班在她的努力下,一跃
成为先进班级,恐怕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这个全镇运动会上的短跑冠军体重短期内下降了20多斤,
多种疾病接踵向她袭来。1990年春,王丽华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在烟台山医院做了
手术。住院期间,她身在医院,心却在学校,坚决要求提前出院。医生叮嘱:“回家
至少要休息半个月,免得刀口感染”。可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她回家第二天
,就回到了学校。学校进行卫生大扫除,因怕学生攀高清扫房梁和墙壁有危险,她备
好了梯子等工具,自己动手把三间教室的房梁、墙壁彻底清扫了一遍,当她刚从窗台
上下来时,忽然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片金星,一下子摔倒在地……领导关切地催促
她回家休息,但为了不误课,她咬牙挺过去了。手术后刚一年,无情的病魔又向她袭
来,她患了子宫瘤。为了不影响学校及班级的工作,她说服了家人,先吃药治疗一个
阶段,等到暑假再做手术。就这样,她又坚持了一个多月。病情越来越重,才不得不
到医院做了子宫切除手术。在住院的十几天里,她再三要求提前出院。出院那天,医
生叮嘱:“至少要休息三个月才能上班。”可是她又一次违背了医嘱,说服了家人,
回到了学校,以忘我的工作同病魔抗争。1992年秋天,她的腹部又疼起来。不知有多
少次,她忍着剧痛,满头虚汗,坚持讲课。下课后,总有一些学生主动来搀扶她……
当宫颈癌晚期的检查结果出来时,全家人都惊呆了。转院到全国著名的北京肿瘤医院
,病情已急剧恶化,生命危在旦夕。医生们出于对这位“工作起来不要命的教师”的
敬重,冒着风险艰难地做完了手术。然而不曾想,手术后周围又接连长出6个小瘤。
王丽华一边在医院进行化疗,一边偷偷地吃着丈夫从民间买来的各种中药。由于化疗
,头发全部脱光了,春去夏来,她一直戴着帽子、围巾上班。就这样,在讲台上一站
,又是5年。1998年春天,王丽华的病情再度恶化,手术原位鸡蛋大小的多个肿块结
成连体,压迫两肾积水,排尿困难。专家会诊后,主治医师在病房隔壁,委婉而又沉
重地告诉王丽华丈夫,专家们已经无能为力了……。这些话,被王丽华听到后,当晚
,她一夜不曾合眼,泪水涟涟地对丈夫说:“咱还是早些回家吧,躺在床上白白等死
,不如让我多教几天学,多教给学生些知识。”回来后,王丽华又踏上了她挚爱的讲
坛。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专门从省
肿瘤医院请来专家为王丽华做了第四次手术。她又一次奇迹般地挣脱死神的纠缠,挺
了过来。王丽华就是这样,以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坚强信念,顽强与病魔抗争,使死
神一次次望而却步。正象她所说的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只要活一天,就要
在岗位上工作一天”。
直至2000年6月,“爱岗敬业的好教师”王丽华一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6月1
6日,体重只剩下20多公斤,她依然精神很好,向前去看望她的教育助理、学校校长
和老师们打听学校情况,希望自己能重返讲台。6月22日晨6时10分,经紧急抢救多天
,王丽华终因癌细胞全身扩散,病情恶化,导致心力衰竭,她那一颗鲜红的心脏永远
停止了跳动。患病十年,家徒四壁,人们在整理她不多的遗物时,发现她生前写给女
儿的一封信:“……我的好女儿,你最近学业很忙,我怕没有机会再嘱咐你,先和你
说两句话……你还只有14岁,以前妈妈有许多事对不起你,现在又真的放心不下你,
……妈妈对你最大的心愿是刻苦学习,长大能继承我的事业,当一名人民教师,为妈
妈全力报答党和人民。”王丽华生前留下两条遗嘱:“一、丧事从简,再不能给党和
政府添任何麻烦了。二、回家乡。把骨灰埋在家乡能看到学校和乡政府的地方。活着
的时候没有为教育尽够力,死了也要看着学校。”

(市教委)

责任编辑:吕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