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8&rec=71&run=13

【概述】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增长方式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以加大投入、多种多收为手段,以产量增长为目的,农业比较效益提高缓慢,“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的农田大水漫灌,以及大把撒种、大把间苗、大把施肥原始又粗放的管理方式,传统落后的农户经营方式、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这种以资源的大量投入,换取农业的多产出,技术粗放,没有注意成本核算,投入产出低的生产管理手段和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烟台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不仅要突出低耗、高效、优质,而且还要注重生态效益的精准农业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自动监控技术、农艺与农机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最新成就应用到农业中,换取对自然资源的最大节约和对农业产出的最大索取。说到底就是精细、准确的农业生产,是一项集农业、水利、农机、化工等多个行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也是设施农业、两高一优农业。1994年在国家科委支持下以烟台市农科院为中心园区,包括福山区兜余镇建立“烟台精细农业技术示范区”,对精准农业技术进行了研究。把信息技术、综合技术与光、温、土、肥、水利用技术相结合,先后推出了精量播种技术、模式化栽培技术、与现代育种手段相结合的精准育种技术等,创出了小麦亩产731.73公斤全国冬小麦最高纪录,创出夏玉米亩产1 096公斤世界夏玉米最高纪录,精准农业技术在全市由点到面逐步推广。为加快推广步伐,1998年市政府又及时加以总结推广,明确提出了在全市大力发展精准农业。至此,烟台市对发展精准农业这一现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正式形成。1998年10月以烟台为示范样板的全国精准农业研讨会在烟台召开,国内知名专家对精准农业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对烟台市发展精准农业做了大力宣传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近几年全市先后培育、引进农业新品种、新品系387个,新选育、引进的农业良种的年推广面积达到30.3万公顷。烟台市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麦、玉米育种基地。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25万公顷,占全市总灌溉面积的71.8%,微灌面积l万公顷,年可节水4亿立方米,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节水农业示范市-测土平衡施肥技术亩增产8%~15%。最高达30%以上,每市亩降低成本20元,

全市年推广面积达到33.4万多公顷,小麦精量播种技术推广面积12万公顷,玉米叶龄指数栽培方法13.3万公顷,花生规范化栽培技术10万公顷,日光温室蔬菜达0.5万公顷,草莓促成技术2 001公顷.每项技术平均增产都在10%以上,全市水果总面积11.4万公顷,其中苹果8.9万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富士生产基地。节水灌溉面积居全国地市级之首,蔬菜出口量全国第一,全市年出口蔬菜达20万吨,水果15万吨,水产品10万吨,农产品出口创汇额达到11.2亿美元,是国家级创汇农业示范区。1997年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全市有20多个品牌、80多个产品被评选为名牌产品,列全国地市级之首。在国家、省组织的农副产品评优活动中,全市共有180多个产品被评选为名牌,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其中“皇家”“鲁冠”牌苹果,“龙大”牌蔬菜,“双塔”牌粉丝等10多个名牌在美国、日本、加拿大、阿联酋、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注册。
【实施步骤】烟台市委、市政府在实施精准农业的过程中,以科技上的精新、管理上的精细、投入上的精省、效果上的精良为立足点,按照“基础入手,典型引路,市场拉动,科技驱动,梯次推进”的发展原则,重点在投入、科技、开放和服务四个环节上下功夫。通过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优化农业结构,对乡镇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进一步搞好规划,完善体系,强化措施,加快精准农业向纵深发展。首先,科学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烟台市精准农业的发展具体抓好五大支柱产业,分三步走。五大支柱产业是粮油、蔬菜、水果、畜牧、水产。三步走是:第一步,从现在到2000年为起步阶段。目标是争取到2000年,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由现在的50%提高到80%以上,劳动生产率达到万元,土地产出率达到2 200元/亩,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3%,出口创汇率达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以上,基本实现市场信息、良种选育、平衡施肥、作物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动植物防疫、生态监控、收获技术的精准化。第二步,从2000年到2005年为发展阶段。第三步,从2005年到2010年为完善提高阶段。其次,模式带动,形成整体推进的局面。各地认真研究总结节水、施肥、种养等方面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并进行规范和提高,在全市加以推广。确定今后精准农业的发展要同节水农业示范市、良种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实施。再次,重点突破,确保近期目标的实现。各地依据现有基础和条件,围绕近期目标,扎实起步,重点突破,最大限度地挖掘土、肥、水等资源的潜力。力争1999年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万公顷,精量播种面积达到13.33万公顷,小麦叶龄指数模式化栽培面积达到13.33万公顷,玉米叶龄指数栽培面积达到14.67万公顷,草莓、果品、蔬菜大棚促成栽培面积达到1.337/公顷。平衡施肥面积达到33.33万公顷以上。
【实用技术及高新技术应用】科技是精准农业的核心,没有科技就没有精准农业。抓实用技术、高新技术应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使烟台市精准农业步入了快车道。一是精准育种和精准播种。应用快中子、N离子诱变技术、组织培养、航天育种和生物工程等多种高新技术方法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出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优良品种。在农业部公布的全国种植面积前10位的小麦品种中,烟台占了4个。掖单系列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3l西星牌大白菜良种占全国大白菜种植面积的40%,烟台红富士优系l一6号成为当今世界最优良的红富士品种。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的。快中子诱发甘薯下胚轴不定芽突变育种研究”,由于成功地解决了半个世纪以来甘薯等无性系列植物诱变育种的难题,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参与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原子能机构制订的重大课题研究。全市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创出了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年推广小麦精播技术面积13.3万公顷,节省良种1 000多万公斤,增产粮食20万吨。推广小麦、花生精种覆膜机播面积667公顷,可使播种、施肥、喷药、浇水、扶垄、覆膜6道工序一遍完成,比常规人工播种提高工效20倍。莱阳从日本引进的种子袋加工机,将蔬菜种子播种间距精确到厘米、毫米,一天可播1.3公顷,出苗率在95%以上。二是精准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建立起“粮田灌溉喷灌化、果园菜园灌溉微灌化、输水渠道防渗化、工程管理企业化”的立体灌溉体系,先后从以色列、荷兰、美国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5万公顷,年节水4亿立方米。市、县两级建立起土壤化验监测体系,培养了一支操作熟练的测土队伍,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用电脑科学配方进行平衡施肥,使肥料的施用精省、科学,节省了成本,最大限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全市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作物平衡施肥面积达到33.3万公顷。三是精准农业增产技术。农技人员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特点,研究总结出适合烟台气候资源特点的指标化栽培、促成栽培等模式化栽培技术,使作物从种植方式、良种选择到播种、施肥、浇水等环节全部实行指标化管理,把光、温、水、肥、土资源的利用与实用技术、高新技术推广结合,优势集成,行之有效推广。全市推广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面积12万公顷。玉米叶龄指数栽培技术面积13.3万公顷,花生规范化栽培技术面积10万公顷,日光温室蔬菜面积5 333公顷,草莓促成栽培面积2 000公顷。地瓜、草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脱毒,全市基本实行了无毒化栽

培。芝罘、福山、莱山发展的设施栽培大樱桃,每市亩投入2万元,当年收回5万元左右,最早上市的大樱桃,每公斤500~600元。1998年全市果品套袋15亿个,仅此一项增加农民收入6亿多元。四是在生物监控方面,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对冬小麦生长阶段、发育状况、土壤结构及灌水管理等进行遥感监测,以指导小麦生产,从而获得了节水、高产、稳产的最佳经济效益。此外。还在全市推广了定时足量放出壁蜂给果树等作物授粉以及生物防治、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均取得了明显效果。
【农业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拓展精准农业发展的渠道和空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根据自身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业的对外开放。全市引进外资6亿多美元,建成三资企业500多个,先后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180多个,邀请美国、日本、荷兰等国的专家教授来烟在果品、蔬菜、花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从美国、奥地利、以色列、法国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取代传统的灌溉方式,按照“引得进,推得出”的思路,建立了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战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解放了广大农民的思想,促进了全市农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提高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全市精准农业主要抓住花生制品、果品、蔬菜、药材、畜产品、蚕茧、食用茵、粉丝、水产等国际市场走俏产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形成公司联农户、农户联基地的生产路子。全市1998年出口蔬菜20万吨,果品15万吨,水产品10万吨,农产品创汇额达11.2亿美元。40多个市级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大部分在国外建立了销售窗口,作为打开国际市场的跳板。全市自营出口的国家与地区达75个,与100家客户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个驻外企业办事机构,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国际市场销售网络.莱阳市的龙大、莱励、日生等2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蔬菜能力达10万吨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果菜加工企业群,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奎良 刘民晓 沈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