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8&rec=54&run=13

【概述】1997年,全市地方煤炭工业生产原煤40万吨,比计划提高14.2%。掘进总进尺5 876米,比计划提高26.5%;完成工业增加值2 296万元,同比提高37.6%;原煤销售收入4 443万元,比计划提高23%;利税384万元,同比提高50%,实现扭亏为盈。1998年生产原煤36.5万吨,占年计划的101.4%。掘进总进尺17 763米,比计划提高35%,完成工业增加值2 077万元,比计划提高104.6%。原煤销售收入4 034万元,实现利税170万元,煤矿政策亏损减亏幅度达45%。较好地完成了与市政府签订的主要经济指标现任状任务。
【安全管理】地方煤矿地质条件恶劣,均进入一300米的深部开采,矿压显现突出。两年来,市煤炭工业公司根据煤炭行业法律法规(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矿产资源法)依法对煤矿企业进行规划、监督、检查、指导、协调服务,突出抓了安全生产的管理,地方煤炭工业连续两年实现安全生产。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依法办矿、依法采矿”的指示精神,严格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坚持依法治矿、依法采矿,确保两证齐全,依法生产。二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形成一个层层监督、层层制约、层层把关的安全责任网,落实责任、奖罚分明。同时,狠抓全员培训计划、年度安全措施计划、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落实,其中全员培训计划,特别是特殊工种培训,均做到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三是坚持定期的季度安全现场办公和不定期深入井下的安全检查,专题研究矿山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以往事故案例中分析查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增强了干部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四是狠抓质量标准化建设。巩固了达标成果。采掘工程质量稳定提高,优良品率达到73%,消灭了不合格产品。机电设备三率1997年分别达到95.7%、1.2%和0.1%,1998年达到92.3%、2%和0.1%,均达到部颁国有煤矿质量标准化矿井要求。实现了采煤工作面顺槽运输皮带化和采面单体液压化,大大减少了设备事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围绕“一通三防”这一安全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了“雨季三防”、“两反三严”、“安全生产周”等一系列安全活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保证了各项技术措施、制度的落实。理顺了通风系统,完善了监测和防尘系统,切实抓好现场、顶板和提升运输管理,为确保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安全投人】根据井下地应力的剧烈变化和深部开采带来的困难,为确保安全生产,两矿共投入资金350余万元。其中桑园煤矿授入资金100余万元,装备了单体液压支扩工作面,加大支护强度。安装3 000多米洒尘管路。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洼东煤矿投入200多万元,返修巷道2 000多米,增设万133毫米排水管路800多米,保证了安全生产。此外,两矿又分别投入15万元,更换主提升罐笼和主提升绳,保证提升安全。龙口集团公司投资10万元,成立矿山救护中心,使井下瓦斯监测、煤尘防治、防火、灭火等项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
【科技进步】坚持科技兴煤方针,加快科技进步和教育培训,加大科技投入。两年来,大力研究、推广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科研项目21项,其中两项分别通过省、市科委鉴定,两项通过省局鉴定,1项获省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商项获三等奖。“软岩深部开采地表塌陷观测研究”1项,可为煤矿增加资源82万吨。坚持以大专院校为依托,走产、学、研一体化路子。洼东煤矿在投资40万元实现了地面重点部位电视监控管理,建成微机区域管理信息系统后,又与山东矿院进行了“三软”岩层建筑物下采煤的研究。技改和新技术推广应用20余项,提高了工效,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矿井安全条件,为企业增加效益100多万元。积极参与技术交流。在 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展会上,市公司提供的《掌握岩石变形产生的矿井显现规律、杜绝冒顶事故》技术论文,在21个国家推荐的198篇科技论文中,被选入100篇科技论文集,同时,被做为选出的60篇优秀论文在大会上演讲,充分展示了煤炭行业的科技成果。
【销售管理】首先是根据国家煤管局提出的控制产量、控制库存、限产压库的要求以及市场状况,及时调整营销思路,变以产定销为以销促产,不仅保证了国家计划的完成,而且做到了严格生产计划管理和产销平衡。其次是狠抓管理,积极开拓市场,采取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销售队伍,制定奖惩措施,产销率达到100%。加大货款回收力度,降低资金占用率。开展“反浪费、降消耗、增效益”活动,降低吨煤成本。狠抓煤炭质量,从采、掘、运各个环节入手,坚持分采、分装、分运,配置专职捡矸员,更新改装井上筛选系统,提高了煤质,增加了品种,促进了销售,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多种经营】市煤炭工业公司结合企业不同实际情况,采取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措施,突出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帮助企业处理经济纠纷,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减轻企业压力。适时调整经营方向,积极吸引外资,搞活经营。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加大货款回收力度,有效促进了三产企业的发展。两年来共完成销售收入5 184万元,实现利税303万元,其中1997年完成销售收入2 720万元,实现利税193万元,利润130万元,分别超计划88%、7.2%和13.4%。
(于洪波)
【龙口矿务局】1997年,全局生产原煤416万吨,工业增加值3.81亿元,创利税1.83亿元,减亏增盈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5%、17.19%、168.67%和47%。百万吨死亡率比省局考核指标降低1.26,实现了安全生产。1998年是矿务局新领导班子上任的第一年,也是煤炭销售难度较大的一年。全局职工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取以销定产、提质增收、内涵挖潜、开源节流多种措施,克服了各种困难。全年生产原煤342万吨,产销率99.8%,货款回收率85.29%,全员效率2.92吨/工,同比提高17.74%。在偿还开发银行往年基建贷款本息3 350万元的基础上,减亏增盈100万元。
1997年在煤炭生产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发挥龙口煤挥发份高、燃点低、含硫量低的优势,采取点面结合的销售策略,实现了产销平衡。同时根据矿区长远发展目标,加大了双高矿井建设力度,开展了掘进效益年活动。在人员比上年精简10.5%的情况下,单产单进分别达到54 653吨和103.4米,同比提高32%和7.98%,全员效率2.48吨/工,同比提高41%。1998年,按照产销平衡、采掘协调的原则,确定月度销量、产量、进尺计划,调整生产组织和形式。在落实“每周五日生产两日检修”和避峰填谷等措施的同时,从源头抓煤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责任制,积极推广新技术,突出抓全煤、半煤巷道块煤比例与质量l改造煤流系统、筛选系统,制定适应性价格策略和激励促销、开发农村市场等措施提高市场占有率,使生产能力得到充分释放,煤炭质量明显提高。实行合理集中生产,将13个掘进区减为9个,降低了成本。
1997年,全局全面推行以产定人、减人增效和三条线管理,全年转岗分流320人,精简人员121人l完善内部经营承包合同,制定了台阶奖激励政策,做到量化考核从严从细,责权利统一,6个主要承包单位全部超额完成承包指标,对海天化工厂等多种经营厂点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试点和亏损厂点整顿清理、市场营销策略整体优化。全年完成产值(经营额)4亿元,创利税2 6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8.9%和46.58%。1998年,把保职工工资正常发放作为全年经营工作的中心目标,根据资金紧张的状况,开展资金调整年活动和定期锁定目标成本管理,相继建立资金集中管理、收支两条线、资金支出预审、自有资金管理、现金流量和煤款回收率考核等10项制度。自有资金计划按提取额的60%编报,实行一工程、一设备、一项目、一报告、一审批,集中财力保职工工资和生活设施、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停建部分非生产经营所需和前景不甚明朗的项目,调整和优化矿井开拓方案,最大限度节省资金,使资金净流量明显提高。物资采购实行定额目标管理、统一比价采购和代储代销、分级储备、限额领料。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实行劳动力动态管理,全年清退非在册用工2 001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17.98%。同时组织自负盈亏单位搞创收,强化内部审计等,使企业经营状况极大改善,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职工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1997年,全局着力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并以瓦斯自动检测控制网络工作为重点,开展了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及时对北皂矿下组煤回风巷设计标高、瓦斯治理和洼里矿通风系统改造等危及安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处理。质量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动态达标,推动了全局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1998年,在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改进专业职能部门综合监督检查方法和现行安监管理体制,做到查规程、查措施、查现场并重,建设高标准采区和质量标准化升级并行。积极推行职级管理责任制和事故树管理法,树立典型,解剖事故,召开阶段性现场会,不断强化业务保安管理责任制和基层区队现场安全自治能力,夯实了安全基础。年内,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上级考核指标以下,生产矿井实现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生产辅助单位做到了安全文明生产。
1998年,全局以创建双文明单位、五好家庭和安全文明小区为载体,以提高全员素质为切入点,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具体化,并在考核标准、管理制度、目标责任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以抗洪精神为主教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以清理通讯工具、小金库、拖欠公款、车辆、回扣、住房和查违纪违法案件活动的“六清一查”为主线,强化廉政建设。通过开展营销大讨论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拓宽了职工参政议政渠道。同时加大治安综合治理和局风矿风建设力度,为全局生产经营工作和职工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
(贾焕民 姜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