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8&rec=161&run=13

【烟台日报社工作概述】1997年,烟台日报社坚持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深化内部改革,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烟台日报社》被评为全省“十佳报纸”,《承诺制在烟台》系列报道获中国新闻奖,有2件新闻作品获全省精品工程奖。一、坚持以报纸宣传工作为中心,发挥党报的喉舌作用。1997年,烟台日报社充分发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现代科学生活报》和《资料荟萃杂志》的宣传优势,紧紧围绕悼念小平同志、香港回归祖国、党的十五大召开、APEC博览会、国有企业改革等重大事件和中心工作,加大宣传策划力度,取得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制定了《争创全省“十佳报纸”实施办法》,实施报纸版面和宣传改革,使报纸宣传的引导性、可读性、时效性均有较大提高。全年“三报一刊”有170多件次新闻作品获国家、省、市级新闻奖,获奖的数量和档次均创报社历史最高水平。二、坚持“两轮驱动”原则,经济收入稳步提高。报社党委在抓好报纸宣传工作的同时,把经济工作当作推动报社事业发展的重要轮子,采取强有力措施,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济工作思路,整顿经济秩序,撤销了22个效益不高、管理混乱的经济实体,加强财务的宏观调控杠杆作用,成立了内部结算中心,保证了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在政策上扶持广告、发行、印刷等支柱产业,调动经济部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使全社经济收入较上年大幅度增长。三、坚持“科学、有序”的管理思想,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全社各道环节、各部。门共制定出台了20多项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使各项工作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提高全社活力。1997年9月,报社党委从编采部门入手,以烟台日报版面改革为切入点。先后实施了报纸版面改革、机构设置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考核机制改革、宣传报道改革、管理体系改革和发行体制改革,在全社上下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机制,推动了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五、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职工32作生活条件得到改善。1997年建设了一栋生活综合楼,更换了电梯、暖气片,安装了办公室空调,更新了报纸照排微机,实施了电力增容,为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998年,是报社各项事业发展较快的一年。烟台日报社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和“双文明活动先进单位”,《烟台日报》与《烟台晚报》双双被评为1998年度山东省“十佳报纸”,《现代科学生活报》也被评为全省优质报纸。一、“四年”活动富有成效,各项工作再上台阶。报社党委把实施报纸宣传的“精品年”、经济工作的“效益年”、内部管理的“节支年”和后勤管理服务的“优质年”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总抓年。其中,“精品年”活动推动了报纸宣传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宣传重点更加突出,全年先后组织实施了党的十五大精神、机关作风教育整顿、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再就业工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APEC交展会等 lo多项规模较大的重点宣传。宣传策划水平进一步提高,先后重点推出了《高原与大海的交响》《并非热点的报道》《宁波老板为何深夜出逃》《栖霞农民抢注“碧海”商标之后》《来自抗洪一线的报道》《救救小秀秀》等一批精品力作。“效益年”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全社经济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报纸发行量大幅度增加。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报社党委新上了房地产开发、彩色印务和墙神涂料3个项目,经过一年运作,产生较好效果。“节支年”活动,压缩了各项非生产性开支,相继出台了《电话费管理办法》《医药费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各项开支审批办法》等10多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开支得到有效的控制。“优质年”活动提高了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基础建设力度加大,报社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年报社党委投资2 000多万元装修综合楼,建设职工宿舍,安装双电源、空调机,更新电梯、电话机、办公桌椅,购置微机,为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得到加强。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报社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了政治理论教育、法制作风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于4月开展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活动,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机关作风整顿教育为内容的树新风正气活动,“心连心”扶贫助困活动和“我们同舟共济”抗洪赈灾义演活动,提高了全社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树立了报社良好的形象。
(王英斌)
【《烟台晚报》】两年来,《烟台晚报》采取灵活多样的报道形式,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丰富健康的内容、生动活泼的版面、清晰精美的印刷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日均发行量在10万份以上,拥有几十万名读者,是烟台市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1998年,在山东省新闻出版“六大工程”活动中,被评为“十佳报纸”。两年间共有150余篇作品在各级新闻评奖中获奖。
该报为4开周六刊报纸,其中周五为4开16版,其余为4开8版。版面设有要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社会新闻、时事新闻、双休特刊、股市信息、小说连载等栏目。报纸的质量、新闻性、时效性、导向性不断提高。整体风格遵循“立体化、时代感、开放性、冲击力”的原则,不断调整和创新,形成了新闻性和可读性并重,弘扬主旋律与贴近群众相结合的特色,逐步树立了现代传媒的形象。该报注重宣传国家大政方针,配合中心工作,加强舆论监督,推出了一批力度强、反响大的重头报道。两年间,就小平同志逝世、迎接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烟台市承办第二届APEC博览会、第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博览会、抗洪救灾等大事要闻推出了大量精品报道。在烟台市创建“卫生模范城”“优秀旅游城”“环保模范城”等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在房改、再就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社会热点、难点的报道中,也正确地引导了舆论,做到了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该报在正确运用舆论监督,促进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来信、来访不断,成为沟通政府与群众的一座桥梁,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该报一方面努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一方面在报纸上提供丰富健康、高品味的精神食粮。并积极投入社会公益活动,如1997年举办了“读者服务日”活动、“千对千送温暖”活动,1998年开展了救助身患不治之症的儿童刘秀竹的捐助活动等。该报队伍素质和办公条件迈入现代化,现已完全实现无纸化办公,全体采编人员配备了微机、采访机、照相机,内部实现了微机联网,成为国内首批实现微机联网的报纸之。
(孙洪刚)
【《现代科学生活报》】由烟台日报社主办,是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4开8版的彩色报纸。自1998年起为周二刊。1997年《现代科学生活报》编辑部内部机构、报纸版面、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也相继进行了全面改革,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既突出报纸的可读性,又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二是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既不断提高报纸的内在质量,又最大限度地树立报纸的社会形象,全方位开拓市场,三是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既加大激励措施,又强化约束机制,调动起全体编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报纸的风格确定为坚持科学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新闻性与知识性的有机结合。专业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结合。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经烟台日报社党委批准,该报编辑部内部机构设置为总编室,新闻部和专刊部,共定员23人。
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该报从读者需要出发,3次调整版面设置,前4个版以新闻为主,后4个版则强调实用性与服务性,主要版面设置有生活聚焦、生活新闻、社会透视、学生时代、围城内外、百姓居家、服饰美容、美食养生、每周证券、便民活页、文化广角等。经全体编采人员的共同努力,其中的一些版式逐渐形成了有别于日报、晚报和其它专业报纸的具有生活报特色的风格。1997年,该报为全省良好级报纸。1998年,在全省报刊期刊全面质量考核中,成为全省优秀级报纸,这是一年中省权威部门对报纸出版综合质量最终的评定(此次全省参加考评的报纸有93家,进入优秀级别的报纸只有10家。在1998年全省晚报类的好新闻评比中,现代科学生活报有4件作品获奖,并有一件作品获山东省新闻奖。
(王怡)
【《华夏酒报》】 报纸质量显著提高。1998年,报纸在“强化指导性、树立权威性、增强可读性、扩大影响力”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一是成功进行了周二改周三工作,经过充分酝酿,周密部署,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报纸于年初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标志着《华夏酒报》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二是推出一批具有酒报特色、吸引力大、影响好的栏目和专栏,像“酒业论坛”“中国酒魂”“经济札记”等。深受读者好评。三是新闻报道的宏观指导性增强,在广度和深度上也有很大提高,围绕全党、全国工作中心,结合酒业自身特点,先后组织了“学习全国轻工十佳典型”“关注再就业”“弘扬抗洪精神,推进经济发展”“确保经济增长速度”等一系列重点报道。四是报纸版式编排有较大改观,大气、美观、活泼、富于个性的版式风格正日趋形成。为保证报纸质量的不断提高,报社建立了三条制度:第一,版面责任编辑实行岗位责任制,其收入与版面质量挂钩,以质计分,以分计酬l第二,建立监督评议制度,社外聘请“老报人”组成质量评议委员会,每半年对报纸质量评议一次,社内聘请新闻宣传顾问,每月评议报纸质量,指出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l第三,实行好新闻、好版面评选制度,每月评选当月好新闻、好版面,年终评出全年好新闻、好版面,对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上述措施的实施,促进了报纸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在山东省第二次报纸质量评估中,《华夏酒报》再次被评为优秀报纸。
经营创收稳中有升。在媒体广告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客户效益下滑的不利形势下,报社以“行业报纸行业办,办好报纸为行业”为工作思路,拓宽与业内各界合作路子,努力为酒类企业做好新闻宣传、形象策划、信息传递和产销搭桥工作,在促进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以不断壮大,办报条件不断改善。
内部管理趋于规范。年内,报社进一步完善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一是落实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每季度集中全社人员进行一次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主要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聘请主管部门领导、酒业权威人士和新闻界“老报人”,讲授酒业形势和新闻业务知识等。二是完善全员合同制,对违反报社纪律和规章制度,连续两年完不成工作任务的人员,视情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直至解除合同。三是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实施细则,对新闻采写、经营创收、征订发行、后勤管理等各个岗位提出具体任务和明确要求,将工作数量、质量与职务、职称以及奖励挂钩,全社上下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
(华夏酒报社)
【《烟台广播电视报》】 该报创刊于1985年1月26日,创刊时为4开4版,现为4开16版,月末24版,期发行量30多万份。报社现有职工23人,机构设置为编辑部、广告部、办公室、财务室、资料室,建有自己的印刷厂。报纸创刊以来,全社职工齐心协力,积极开拓,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报方针。强化精品意识,提高报纸质量。该报严格执行“三级”编审制度。重要稿件坚持按有关规定送审、把关,确保万无一失。注重提高采编人员的政治责任感,针对某些文化生活类报刊政治观念淡薄的现象,树立“影视报必须讲政治”的观点,使编辑记者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根据办报宗旨和特点。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如为鼓励下岗职工敢于迎战、敢于竞争,该报根据电视剧《岁月长长路长长》发表了通讯《路在脚下》和评论《面对挑战》,使许多下岗职工从中受到启发。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近年来,该报在稿件的采写、编辑上全力以赴,强调一个“精”字(采写稿件要精心策划,细采精写。编辑稿件要精选精编,严格校对),发行量在全国大部分报刊不断下滑的趋势下仍能稳中有升,期发行量达30多万份,最高突破35万份,1997年末在《新闻出版导刊》组织的对全省15家广电报编校质量抽评中名列第一。该报还被市新闻出版局评为优秀报纸。两年来,该报有近40篇稿件在市级以上优稿评比中获奖,获奖数量和档次均居全省同类报纸前列。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狠抓经营创收工作,为报业发展奠定基础。烟台广播电视报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集中力量抓好广告工作。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两手抓,两手都硬;一是依靠自身的力量,主动出击,广告业务员除了完成每天的内勤工作外,破除依靠优势的思想,重视搜集相关信息,走出自家门,走进客户门,从而结交了众多新客户,承揽了大量的原本不想做的广告业务。二是充分调动广告公司的积极性,与他们建立了广告代办关系,利用他们的优势,增加报社的创收。该报创收额每年都以15%的幅度递增,为报纸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该报广告部连续五年被省报协、省广协授予“重信誉创优质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三、加强事业建设,为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1989年,该报在全国同类报社中率先建成了激光照排系统。1993年,又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印刷厂。印刷厂拥有先进的激光照排系统、卫星传版系统、广告创意制作设备、四色轮转印刷设备等,对外可以承揽各种印刷业务。1998年9月,报社又投资50多万元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新闻综合网络系统,这在全省尚属首家,在全国属第二家。新闻综合网络系统功能完备,从文字录入、排版、打印输出全部网络化、系统化、自动化。网络建成后,包括编辑、广告、财务在内,人手一机,每个工作站之间可在权限内互相访问。新闻综合网络的建成,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另一方面,先进的设备大大提高了报纸的版式设计水平及印刷质量。
四、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严格内部管理,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有计划定期组织全社职工进行业务和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提倡爱岗敬业精神,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模范遵守职业道德,提倡文明用语,并在报社设立“精神文明奖”,使报社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都发生明显变化,在社会和广大读者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烟台广播电视报被市政府授予1998年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称号。
(韩利武)
【《烟台开发时报》】1998年,该报紧扣开放开发主题,做好舆论宣传。一是抓早决策。密切注视当地阶段性工作重点,做到早了解、早策划、提前介入。如在对下岗再就业工程的报道上,该报在中央及各级宣传部门开始部署之初,就较快有了动作,从面上总结经验,到典型引导,结合述评、言论都提前进行了策划安排,基本做到每期有介绍下岗再就业的文章,每月都能推出下岗再就业职工典型,特别是为下岗职工开辟了就业信息窗,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二是保重点。把开发时报的办报思路同当地工委管委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每次重大活动、上级重要客人来访等,报社都派出得力记者,保证时效,保证版面,保证见报效果。三是想方设法把报纸办得贴近社会,贴近读者,增强宣传效果。通过对读者调查获得的信息,该报选择了一批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客观地从不同角度进行正面报道,上为政府解忧,下为群众释疑。例如,在房改、依法治区、下岗职工择业、环境整治的宣传上,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力宣传,特别是对个别部门对工委管委的决策贯彻不利的情况进行舆论监督。对一些百姓中出现的视而不见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了公开曝光,推动了烟台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
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努力提高办报品位。一是把好选稿关。采取层层把关,达到责任清楚。二是把好选题关。对一些较大选题宣传,报社都召开专门的编委会进行充分酝酿讨论,拟定计划、落实任务,并对采编力量进行专门搭配。三是抓好督查关。近几年成功地探索了“四级督查制”。责任分得清,奖罚讲兑现,较好地解决了文章中差错问题,其中错别字万字比始终是全市同业的最低水平。四是发动岗位自学,提高全员素质。《志愿者一个美丽的名字》《从下岗职工到公司股东》等5篇文章分别获山东省专业报刊好新闻一、二、三等奖。好编辑一、二、三等奖,《转变观念天地宽》获烟台好新闻三等奖。五是荐评稿制度严格,“宁缺勿烂”。采取每月评选一次,每季度彭励奖金兑现一次,每年集中从中推荐一次参评一次。平均参评获奖率达到80%以上。六是办好“金沙滩”副刊,突出报纸特点。峻青、曾敏之等一批全国著名作家相继成为该报的特约顾问或作者。
该报在内部体制改革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管理体制上实行版面分工负责制,以版面功能确定部室。民主选举组版编辑(部室主任),优胜劣汰,由部室主任组革新部室。二是学习《华商报》办报经验。从8月开始,首先在社会新闻版进行了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一个月后在整个面上进行了推广。一批好的作品相继脱颖而出。其中《从大学生到清洁工》这篇通讯报道得到市委宣传部的表扬,《舆情反映》认为,“此稿跳出了一般报道的模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宣传力,是再就业报道中少见的好文章”,这种报道及其评价在烟台新闻界脱颖而出。《失去土地,农民的出路在哪里》为烟台开发区工委、管委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提供了一手资料,工委主要领导为此在有关会议上专门进行了推荐。《市民解忧台》栏目在市民与工委、管委工作中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使许多本应走向上访之路的有关问题通过这个栏目作用予以化解,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肖志强)
【《烟台海港报》】创刊于1986年1月1日,为4开4版。每周2期。该报自创刊以来,在上级党委及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向,秉承“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做职工贴心朋友”的办报宗旨,为全局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在港口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95年12月,港报被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企业报协会联合评为“全国百佳企业报”。1998年1月1日该报改为内部资料,在港口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成为广大职工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谭明新 秦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