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7&rec=50&run=13

【概述】1996年,市计委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引导、协调和服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1996年度市级机关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积极扶持农业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抓住烟台市被确定为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五区市被列为国家粮食大县的有利条件。积极筛选和论证农业开发项目,共争取上级批复农业示范区项目9个,专项贷款2500万元;争取粮食大县项目12个,专项贷款3150万元。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2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创汇600万美元。二是加大水利筹资工作力度。会同市有关部门先后对各县市区水利筹资工作开展情况组织了两次督查,并在关键时问逐日调度县市区水利筹资的解缴划拨进度,确保完成了省下达的水利筹资计划。积极争取省水利筹资建设项目和省预算内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全年共争取省水利筹资建设项目15个,省投资2385万元,其中门楼水库拨款1100万元;争取省预算内水利建设项目6个,省投资280万元。三是不断拓宽争取农业投资的新领域。加强了与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的联系与沟通,先后申报较大型的农业经营项目和贸工农项目8个,总投资3.7亿元,申请国家投资1.8亿元,其中有2个项目已经国家和省立项,初步承诺资金3500万元.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一是集中资金保证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市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坚持"六保三缓"原则:即保生产性项目,技改项目。续建项目,收尾项目,利用外资项目及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好、符合烟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的项目;缓非生产性项目,资金不落实、建设条件不具备的项目和经济效益差、不符合烟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的一般性项目。全年共缓建项目31个,总投资5.2亿元,确保了安居工程和电子网目板、氨纶三期等重点项目的竣工投产.二是对地方预算外基建专项建设基金进行普查。根据国家要求,会同市直17个部门和各县市区计委,经过大量的调查、核实、汇总工作,摸清了全市预算外基建专项建设基金的底子.并提出了管好用好各专项建设基金的措施,为搞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管理提供了依据.三是与市建委、监察局等部门联合进行了全市建设项目执法大检查工作.
三、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后劲。一是抓好“八五”在建项目的收尾工作,加强了对在建重点项目的日常调整协调工作。上半年,渤海热电项目和龙口电厂6号机组相继投产,按照国家规定,两企业投运后全市的企业用电每度需加价0.16元,全市统算,仅此一项每年需增加企业净支出7.2亿元,将给全市企业带来沉重负担.为此,市计委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紧急制定工作方案,配套联动,争得省政府同意。将烟台市企业用电每度加价实行全省统一标准O.0257元,从而缓解了市电力不足的矛盾。每年可为全市企业减轻负担6.04亿元.二是加快推进“九五”重点项目的前期报批工作。全年共赴北京25次,先后向国家计委处以上领导汇报工作100多人次,有力地推动了项目报批进程。大宇轿车零部件项目,在国家计委上半年上报国务院审批的项目单子和全部文件已交付印刷的不利情况下,千方百计挤进了上报的项目序列中,使该项目的可研报告顺利通过国务院审批,为项目后续工作赢得了时间。三是科学合理地做好发基金的项目安排工作.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对用款项目进行了分类排队,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用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有力地保证了芳纶1313、蓝烟铁路复线、120万吨焦化厂、烟大铁路轮渡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努力为全市经济建设争取资金。为了缓解市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根据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素质的需要,组织精干力量,抓住一切机会,努力争取建设资金。全年共争取农业项目、工业性试验项目、科技攻关项目、节能节材项目、国际贷款项目及其他各方面专业项目70多个,争取上级承诺资金8.44亿元,已到位1.46亿元。其中拨款1903万元。
五、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全心全意为部门、基层和企业服务。一是想方设法为基层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华润锦纶公司欠省基建基金到期债务本息3868万元无力偿还,为此,市计委带领企业到省做工作,获准将贷款本金3000万元展期3年。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年内还为万华合成革集团公司和烟台有色金属企业集团争取企业债券发行计划1800万元,及时解决了资金缺口。二是搞好棉花、化肥等重要商品的资源配置工作。全年共争取和落实纺棉37.4万担,进口棉、储备棉3万担,协调解决棉纺企业购棉资金2000万元,保证了棉纺企业的生产需要。针对市化肥资源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争取省级调控化肥17.9万吨。市级调控化肥3.4万吨,有效地缓解了供需矛盾。三是积极搞好进口物资的申报争取工作。全年共落实进口化肥8万吨,钢材4万吨。塑料原料2万吨,木材6000立方米,木浆1万吨,腈纶2000吨,羊毛1400吨,植物油3000吨,成品油2万吨等,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的经济建设。四是发挥综合部门职能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全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年围绕解决市葡萄生产与收购、龙口港务局与龙口电厂煤炭供应纠纷、福山高新区110千瓦输变电工程建设、莱山机场管理建设费地方留成、驻莱山区有关企业归属等方面问题共召开各种协调会91次,较好地解决了生产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六、大力开展帮扶海阳脱贫工作。一是指导海阳市完成了市域综合国土规划的编写工作,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论证评估,并通过专家评审。二是专门组织人员赴海阳进行调查,制定了《烟台市计委帮助海阳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见》,筹措扶持资金300万元,并选择6个项目作为近期重点帮扶任务,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成后每年可增加产值4亿元,创利税1亿元。毅武食品加工项目争取农业示范区专项贷款已经省计委批复,获专项贷款470万元,另外购置大马力渔船和BOPS包装器材两个项目也正在落实,共可争取贷款4745万元。三是积极推动海阳市小城镇建设步伐,为徐家店镇争取山东省地方城镇居民户口计划指标1000人,可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200万元。
七、进一步加强信息调研工作。组成4个调研小组,针对全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提出16个调研课题,分期分批赴有关县市区、市直部门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烟台市外汇债务情况分析》、《"八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增强市区经济辐射带动能力的调查与思考》等调研报告15篇,引起了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不少建议和措施直接进入了领导决策,较好地发挥了参谋作用。全年上报信息71条,被市委采用32条,市政府采用25条,其中3条信息得到市领导批示.
八、狠抓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年初,开展了"讲政治、搞整顿"活动,通过集中学习、自查自纠和交流发言,查摆问题,挖掘根源,制定措施,有效杜绝了各种不健康思想和腐败现象的侵蚀,干部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此,国家计委咨询公司还专门邀请市计委赴京作了“如何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报告,受到一致好评。
【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国民经济在紧环境中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继续提高。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68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2.2%。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106.9%,同比回落4.6个百分点,低于省下达的控制目标2.1个百分点。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5.4亿元,同比增长17.1%。在取消保值贴补、两次降低利率的情况下,金融形势比较平稳,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46.3亿元和415.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21.4亿元和6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12.2亿元,比年初增加9 4.5亿元。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8.5亿元,增长29.8%,完成计划的112.9%。
农业获得丰收,农民收入有较大增长。全年粮食产量达307.6万吨,比上年增长0.9%,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花生产量、水果产量、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42.5万吨、213.8万吨、154.2万吨,完成计划的98.8%、109.6%和11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0元,比上年增加519元。
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管理效益年"活动向纵深发展。全市认真贯彻"抓大放小"和"三改一加强"的方针,42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已有25户正式运转,30户企业成为规范化股份公司,其中3户企业股票上市,先后组建起环球、内燃机等5个较大的企业集团,县属以上工业企业集团总数达84个l以推行股份制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改组改制面达到80%以上。全市乡夏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8.8%。
外向型经济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呈现良好势头。全市出口创汇总额18.6亿美元,增长31.4%,完成计划的109.4%。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下降2.4%。利用外资大项目增加,全年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3个,总数达到165个。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3亿元,增长2.2%。在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六保三缓"的原则,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2.98‰,低于计划指标2.92个千分点。"科教兴烟"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实施科技发展项目833项,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321项,9个县市区被列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五四”学制改制的城市。以强化农村医疗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71%。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通过市人代会审议】近两年来,市计委先后对《纲要》草案进行了14次较大修改,分别提交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县市区长会议、市委八届三次全委会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审议。为使规划纲要既符合上级的方针政策,又符合烟台市实际,既积极可行,又留有余地,召开多次部门和企业座谈会,参加人员就达200多人次。经过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同时,积极进行了与之相配套的烟台市实现现代化问题研究,组织专门力量制定了《烟台市县级现代化量化标准与评价办法(讨论稿)》,已经市长办公会讨论,并提交到全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征求意见.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纳入市级调度的重点项目共16个,其中6个在建项目中.渤海热电、龙口电厂三期6号机组和氨纶三期工程已正式投产,西港池二期简易投产,精炼棕榈油项目具备试生产条件,市区污水处理工程达到年度工作目标;10个前期工作项目有较大进展,大宇轿车零部件项目场地回填工作全面展开,彩管荫罩二期已经国家计委批复立项,芳纶1313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计委会签完毕,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已列入中德两国政府重点台作项目,蓝烟铁路复线项目建议书通过专家评估。西港池三期可研报告已经国家计委批复,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交通部审查,牟平化工厂MES项目开工报告已经国家经贸委批准,"500"热力管网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计委批复,海阳核电站项目继续向前推进,前期工作又有新进展。“九五”重点储备项目的筛选论证工作也取得新成就,已纳入市级储备项目库的项目达36个,总投资达680亿元。
【加强人口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一是进一步加强“农转非”和山东省地方城镇居民户口计划管理。针对“农转非”供需矛盾有所缓解而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经与有关部门协商,除个别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外,对一般性的“农转非”人员实行暂缓办理。进一步完善地方城镇户口计划管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全年共下达地方城镇户口计划5万余人,解除了职工居民的后顾之忧。二是针对近几年市区人口机械增长过快给交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强市区人口机械增长管理的意见》,对调控市区人口规模、改善市区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积累城市建设资金、缓解市区基础设施压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三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试点工作。为加快全市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会同有关部门对试点小城镇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二三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保障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制定下达了《关于小城镇建设"百新工程"试点县(市)、镇农村人口办理山东省地方城镇居民户口有关问题的通知》,并积极为9区市争取山东省地方城镇居民户口专项计划指标11200人,推动了全市城市化步伐和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全市经济建设培养和储备人才】一、做好委培招生计划的落实。适应国家对招生计划“并轨”改革的新形势,结合烟台实际,按照争取大专以上高层次紧缺人才委培、控制中专委培和“校外班”的指导思想,先后与120余所大中专学校签订了委培合同,实际录取委培生6000人。二、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针对1996年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多、就业压力大的实际情况,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全市毕业生就业政策,并在春节后联合组织了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机会。在计划安排上,打破常规,优先保证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的用人需要。全市共接收各类毕业生16500人.其中本科3400人,专科6800人,中专6300人。三、妥善安置四川三峡库区部分毕业生来烟就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指示精神.将由烟台市接收的全部51名库区毕业生安置在经济条件较好、工作和生活条件较为稳定的市、区直属企事业单位,受到省政府检查组和四川忠县政府的高度评价。
(灰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