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7&rec=202&run=13

【概述】福山区辖10镇,292个行政村,总面积590.99平方公里,全区耕地面积1.4万
公顷,人均耕地0.049公顷。1996年,全区紧扣“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争创一流,
加快发展”主题,合力进取,真抓实干,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实现国内生
产总值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4亿元,分别增长25.4%、28.5%、13.9%;工农业生产总
值52.8亿元,增长48.8%,其中工业总产值45.2亿元,增长62.1%,农业总产值7.6亿
元,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5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1亿元,增长15.1%;完成财政收入7269万元,增长26.1%,上缴支出2550万元,增
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2757元,比上年增加617元。1996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9
2463人,比上年末减少350人,下降0.1%,其中农业人口232342人,非农业人口6012
1人,人口出生率9.06‰,自然增长率为3.29‰。
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构筑现代化工业区框架。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
福山现代化工业区的总体部署,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园“突破1996”计划,推进挂
强联名和企业改组,强化企业管理,全区工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整体运行质量不断
提高,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引进
国内外项目15个,投资总额2.5亿元,在建和建成项目21个。初步形成了机电一体化
、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化纤纺织四大支柱行业。“五通一平”基础设施条件日臻完善
,供水大厦交付使用,110千伏变电站投入试运行,邮电大楼、道路和给排水管网建
设完成计划进度。实现了由投入向产出的转变。园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9亿元,
实现利税2900万元,完成出口商品交货值600万美元。挂强联名和企业改组向纵深发
展。烟台良种肉鸡示范场、升华公司等6家区内企业与市属大企业或国内著名企业集
团成功挂联;运用出租、兼并、联合等形式,对6家企业进行改组联合,收到存量活
化、资产增值、效益提高的良好效果。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
7个,合同外资额410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94万美元,出口创汇3800万美元。全
区对外工贸易额达到1187万美元。科技进步取得新突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61项,其
中国家级攻关计划1项、省级计划15项、市级计划8项,有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
进步奖;新培植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户。三级工业迈入良性发展轨道。全年完成销售
收入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实现利税总额30895万元、利润总额19530万元,
分别增长15.1%、19.8%。水泥压力平板、马利酵母、路达建材等投资规模较大、
技术档次较高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技改投入8700万元,开发新产品30种,
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14种,省内领先水平以上的16种。
加快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城郊型农业格局逐步完善。粮食总产92210吨,
花生总产8096吨。“果、菜、牧、水”四大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富有成效。林果基地,
改造老残果园15210亩,重点发展大樱桃,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大樱
桃之乡”。蔬菜基地,全区蔬菜面积发展到2.6万亩,其中保护栽培1.5万亩;草莓发
展到6000亩,其中大棚种植5000亩。蔬菜总产达到12万吨。畜牧基地,全区生猪、家
禽、食草动物饲养量分别达到7.6万头、330万只和7.6万个羊单位。水产基地,重点
加强老海区改造,扩大名优高效海珍品养殖规模。建成美尚果汁、农牧佳品养殖和泉
福双孢菇等农副产品养殖、加工企业。门楼库区二轮扶贫初见成效。库区农村经济总
收入2.2亿元,人均纯收入220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5%、31.6%。
大力繁荣发展第三产业,财贸工作迈上新台阶。商贸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完成了民营经济一条街一期工程,商贸大世界部分工程投入运营。国合流通企业经
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销售收入30886万元,实现利税1354万元、利润870万元,
综合效益名列全市前茅。全区零售物价涨幅控制在7.1%。财政第二预算管理逐步迈入
规范化轨道,完成第二预算收入6942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17.3%。组织开展了全区性
林果资源普查。探索实行了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1.
5亿元、16.7亿元,比年初增长21.3%、18.7%。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374户,私营企业
101户。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载体功能日臻完善。完成汇福街东段、河滨路北段
、振中街等城区道路总长5.4公里的硬化任务,内夹河大桥投入使用。实现镇镇通油
路的目标。建成12.6公里的环库西路和4.5公里的大旺线北段;开通客运线路13条,
客运车辆发展到132辆,较好地解决了库区群众行路难和农民群众乘车难的问题。全
区程控电话总容量达到2.93万门,每百人拥有电话7.53部。商住两用建筑开工在建面
积达到13.5万平方米,其中安居工程1.5万平方米。完成河滨公园一期工程,开工建
设河滨绿化广场;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2.8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29.7%,人均公共绿
地11.89平方米。改造低压线路126公里,增加供电量3800万千瓦时,被授予全国电力
“三为服务”先进区称号。
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作,完成实验中
学二期工程、格迈纳尔中学体育馆等重点工程。福山职业中专跻身全国首批重点职业
高中行列,福山一中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格迈纳尔中学和职业中专进入全市首
批18所明星学校行列。卫生工作,4处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区医院创
“二甲”顺利通过省市验收,通过省“爱婴市区”评审;荣获国家级“改水先进区”
称号。计划生育工作连续8年获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达标一等奖。体育
工作,成功举办了省“希望杯”赛艇比赛,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在市第四
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45枚,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列全市第四名。实现了加密电视全
省并网,城区联网达到1.2万户。农民生活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迈进,有9个镇、241个
村分别达到小康镇、小康村标准。城区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达到6497元,增长27.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建成省、市级文明单位41个。

【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烟台市“经济发展新区”之一】福山高新技术产业
园区地处烟台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黄金地段,北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路之隔
,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3.8平方公里,发展区4.2平方公里。1993年,经
山东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几年来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多
形式、全方位招商引资,高速度、高质量开发建设,成为辐射、带动福山区对外开放
和经济腾飞的“龙头”,烟台市经济新区之一。1996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由点
的建设到全面完善配套的转变。供水大厦交付使用,投资3000万元的产业区110千伏
输变电站投入运行,邮电大楼完成建设,支路建设步伐加快,给排水排污管网逐步完
善,具备良好的“五通一平”标准。招商引资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年内,引进了华
航货车、荏原空调、太华针织等各类项目15个,其中高新技术项目6个,投资总额2.
5亿元人民币,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个。累计引进项目50个。项目建设实现由
投入到产出的转变。健全了现场办公、项目调度、跟踪服务制度,促使冷藏集装箱、
华德建材、三合一食品等10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在建和建成项目达21个。初步形成
了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化纤纺织四大支柱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
.89亿元,实现利税2900万元,完成出口商品交货值600万美元。

(孙同旭)

【改革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建立综合预算管理体系】1995年,福山区在全省率先实
行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预算的管理形式统一管理预算外资金,建立综
合预算体系。首先,设立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制定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合理核定收
支计划,下达各行事单位执行;其次,严格手续,源头控制,各单位按规定使用发票
,并根据票据核对审查收入。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取得了明显效果。1996年完成
第二预算收入6942万元,缓解了财政资金紧张的局面,对制止“三乱”起到了标本兼
治的作用,得到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大众日报》、《山东政
报》等报刊先后介绍了福山区的经验。省人大副主任马世忠曾率团前来考察,全国相
继有40多个团组前来参观学习。

(徐嘉焘)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3年迈入省级先进行列】福山区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
重点,着力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几年来,全区各类案件连年持续下降。1994年,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山区“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并为区委书记吕在模记一等功;1995年荣膺省级“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区”;1
996年,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称号。一是逐级实行
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一把手负总责,建立健全了区、镇、村综治委和综治办,
成立了15个由区级领导带队的稳定工作组,区、镇成立了农村规范化管理督导办公室
,形成一级抓一级,领导负责,分工落实的责任机制。二是实行一票否决制。把综治
工作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把党政领导干部抓综治工作的政绩与干部奖惩紧
密结合。3年来,对30多个部门、镇、企业、村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了有关单位党政
一把手提职、晋级、评先进的资格。三是建立民情巡视团。1996年组建了民情巡视团
,代表区委、区政府深入基层和群众中了解民情,疏导化解不稳定因素50余起,促进
了综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成立联防体系。全区建成了布局科学、覆盖严密的四大
社会治安防范网络,群防群治总数达9800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4%。五是深化严打
,标本兼治。采取联合攻坚,重点突破的方式,使刑事案件破案率达87.2%;重大刑
事案件破案率达到93.6%;治安案件查处率89%。
(侯亮)

【结束乡建制历史,进入镇建制时代】自1983年县改区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福
山区的人口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所辖
7镇3乡中的臧家、八角、张格庄3乡人口结构趋向建制镇化,建制镇经济的基本特征
已经形成,乡规划和建设已形成建制镇的布局,具备了建制镇的条件。经报请山东省
人民政府批准,鲁政函民字〔1996〕68号文、〔1997〕3号文批复,撤销臧家乡、八
角乡、张格庄乡,设立臧家镇、八角镇、张格庄镇,从而结束了乡建制历史,全面进
入镇建制时代。

(于复生)

【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规范化管理】为解决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手段单一、软弱、
出现“空位”、“断档”等突出问题,福山区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经济管理制度
建设、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双基”建设和思想道德、法制、文化
建设等“五个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推进农村规范化管理,实行多管齐下,标本兼
治,配套联动。一是建立条例式管理章程,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建
立宝塔式目标责任制度,解决乡村两级干部目标不明确、责任不到人的问题。三是层
层签订管理合同书,变过去上下级的行政约束为带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式约束。四是建
立双向考核评议奖惩制度,让群众和党组织共同决定干部的政绩大小、收入高低。规
范化管理的实施,使农村管理由“人治”走向“法治”,激发了干部、群众两个积极
性。全年农村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440多件,农民群众提各类合理化建议75
0多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8元,比上年增长28.9%。各类案件均呈下降趋势,其
中重大刑事案件下降18.8%,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学法守法等社会正气在农村蔚然
成风。开展农村规范化管理的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和省市领导的肯定,并在
全市推广。

(路秀云)

【发挥审计职能,促进经济发展】福山区充分发挥审计的“警察”、“预警器”、“
智囊”等监督服务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努
力促进两个转变。进行行业“体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改制企业进行跟踪审计
,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项目进行审计,强化宏观经济管
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二是发挥审计的参谋作用,规范经
济运行秩序。重视审计结果,采纳审计建议,规范经济行为;注重提高审计整体效果
,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三是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审计队伍素质。配强领导班子,支
持行使职权,加强审计队伍建设。1996年,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项目129个,查处违
纪金额1545万元,增收节支431万元。5月在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福山
区审计局被评为全市审计系统先进单位。

(姜宏臣)

【实现镇镇通油路目标】福山区把加快乡村道路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加速农村
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步伐的关键来抓,做到总体有规划,年年有投入。1996年按“九
五”计划的总体部署,将制约门楼库区农民生产生活的环库西路等公路建设列入全区
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区级分管领导和有关承办单位层层分包责任制,定任务、定标准
、定时限。全年共投入800万元,完成环库西路、大旺线北段等16.8公里的公路硬化
任务。至此,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421.7公里,区内公路密度达72公里/百平方公里,
区级以上道路柏油路占总里程的58%,实现了镇镇通油路的目标。

(路秀云)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为适应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理顺区与乡镇的财力关系,加强
乡镇财源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年内,福山区实施了乡镇财
政体制改革,对乡镇实行“划分收支,定额补助,收支挂钩,增长分成”的体制。一
是农业特产税为乡镇财政固定投入。二是工商税收、企业所得税完成任务后的超额部
分按倒“四、六”比例分成,区级40%,乡镇60%,短收按短收额扣减财力。三是契税
为区、乡镇两级共享收入,实行“五、五”分成。四是农业税因受国家政策影响实现
的超收部分,乡镇不参与分成;短收部分按短收额扣减乡镇财力(因灾减收除外)。五
是耕地占用税因受土地占用指标限制,不计入基数范围。六是农业税附加作为预算外
收入,区与乡镇实行“五、五”分成。七是对完不成财政收入任务的,按短收额扣减
乡镇财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了乡镇政府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壮大了乡镇财力。1996年全区乡镇财政收入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8.9%,为全
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陈新)
【门楼库区第二轮扶贫】福山区以第二轮门楼库区扶贫为契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突
破口,启动现有工副业项目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因地
制宜,科学规划,建立健全工作运作体系和考核体系,倾斜政策,加大投入,积极开
展脱贫致富工作。年内发展大樱桃6120亩,银杏438亩,冬枣150亩。发展围网养鱼2
60亩,筑坝养鱼25亩。食草动物达到9700个羊单位。投工5万个开发门楼内岛,开荒
整地1400亩,挖穴9万个,筑路7400米。整修自来水设施16项,修复一级扬水站6座,
二级扬水站3座,建蓄水池4个,浆砌渠道1400米,硬化路面12.43公里。重新启动工
副业项目8个,改造老企业6个,年内完成工业收入6380.7万元,同比增长31.4%。

(张炜)

【中国烟台赫尔曼·格迈纳尔中学跻身全市明星学校行列】中国烟台赫尔曼·格迈纳
尔中学创建于1991年9月,系福山区与国际SOS儿童村总部共同兴办的一所普通完全中
学。学校占地面积74780平方米,绿化面积6720平方米,建筑面积27900平方米,拥有
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等11座楼(馆)。现有教职工20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2
人,一级教师70人,在校学生2000余人。建校以来,形成了“勤奋、求实、友爱、活
跃”的校风,“严谨、踏实”的教风,“勤学善思”的学风,教育质量逐年提高,1
996年高考升学率达到70%,全市文科状元连续两年被该校考生夺得。先后被省、市教
委命名为“市级规范化”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特
色学校”等,1996年跻身全市明星学校行列。

(姜宏臣)

【计划生育工作连年跨入省市先进行列】福山区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常抓不懈。自1989年全省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奖惩以来,连续8年
获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达标一等奖,先后4次被省委、省政府和市委、
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6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
长率为9.06‰和3.29‰,较市下达指标降低4.53和3.72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晚婚
率、人口出生合格率达到99.58%、97.71%和100%。一是严格落实各级人口与计划生育
管理责任制。坚持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考核
奖惩力度,使全区计划生育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二是突出工
作难点,狠抓流动人口管理。运用条块结合、部门配合、双向清理的方法,对全区1
0630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全部登记造册,建档立卡,签订合同。三是强化各项基础性
管理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建立有力
的计生管理网络;加大投入,优化管理条件,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摸清人口计划
落实和遗留问题的底子,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陈新)

【勘界工作跻身省级先进行列】福山区勘界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1996年全省勘界工
作先进单位。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区政府副区长任勘界领导小组组长,从民政
、土地、林业、水利等部门抽调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骨干,参与勘界工作,落实
了勘界经费和车辆。二是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勘界办制定全
区勘界总体规划,把勘界全过程分为核界、埋设界桩、实地测量、编写协议书、整理
上报存档五步进行。三是因地制宜,协同作战。福山区牵头的87.3公里的福山、栖霞
边界线的勘测工作于6月底展开。1986年土地详查时,双方主管部门对福栖边界线未
能统一,增加了勘界工作量和难度。对此,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与栖霞勘界办、土
管部门及乡镇、村干部,着重对有异议的地段做实地勘测,使10余处50多公里的异议
地段得到合理解决,高质量地完成福山、栖霞边界线的勘测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做
好与福山区接壤的蓬莱市、牟平区、芝罘区、莱山区200公里边界线的勘测工作,为
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杨强)

【烟台东华实业集团总公司】该公司始建于1986年,地处福山城区东北部,占地40公
顷,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距烟台港和烟台民航机场均1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
通讯发达。拥有固定资产4800万元,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
员100余人。辖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起重运输等7个分公司共10多个企业。主要生
产石油钢管、汽车模具、化工助剂、包装塑料制品、汽车自动天线等10余个产品。公
司连续多年被烟台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单位”和“亿元村”称号,199
6年被农业部核准为中一型乡镇企业。地址烟台市福山区河滨路电话6362638转电挂2
649邮编265500董事长李福义

【烟台市福山区锦程实业公司】该公司位于福山区内夹河畔福桃路东侧,地理位置优
越,交通通讯发达,距烟台港、火车站、民航机场均10余公里。拥有固定资产2500万
元。辖聚氨酯材料厂、锦程化工厂、保温防腐工程公司、静电粉末喷涂厂、机械加工
厂、建筑材料厂、建筑队、加油站、绝缘材料厂、防水材料厂、电焊机制造公司、蜂
窝煤厂等15个企业。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享有较高的
社会声誉。1996年公司被确定为全市60个重点企业之一。地址烟台市福山区两甲庄电
话6481124转传真6362802邮编265508总经理郑宗文

【中国烟台赫尔曼·格迈纳尔中学】该校创建于1991年,是烟台市福山区委、区政府
与国际SOS儿童村总部共同投资兴办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学校以国际SOS儿童村总部
创始人赫尔曼·格迈纳尔的名字命名。
学校由11座楼(厅、馆)和6排平房构成学校建筑群,其中有教学楼2座,科技楼、
图书楼、教研楼、学生宿舍楼、伙房餐厅各1座,教职工住宅楼2座,建有1500平方米
体育训练馆1座。科技楼内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占1层楼,每层楼均设有3个标
准实验室;电化教室占1层楼,配有4个语音室、2个微机室和1个音像录放室;理、化
、生实验仪器设备和电教设备均按国颁一类标准配齐;配有科利华校长现代办公系统
1套;图书馆藏书5万册;建有400平方米环形炉渣跑道标准体育运动场1处。学校现有
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教职工20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70人;设40
个教学班,其中初、高中各20个班,共有学生2000余人。
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为先导,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注重
目标导向,从抓常规打基础入手,实行制度约束,构建激励机制,对学校实行全员、
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形成了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步入规范
化管理的轨道。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管理体制上
,坚持校长全面负责、副校长分权协理、教职工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特色;在教师队
伍建设中,坚持“一个提高、三个加强”的管理特色,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对教育专家型教师的培养
;在德育工作上,坚持“一个重点、一种精神、一个目标、六个结合”的管理特色,
即以爱国主义和爱心教育为重点,弘扬格迈纳尔精神,献爱心、讲奉献,以培养学生
健全人格为目标,坚持直接教育与熏陶教育相结合、持久教育与阶段和重点教育相结
合、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
会教育相结合;在教学工作上,坚持“一引路、三为主”的管理特色,即依靠教研教
改引路,学校各项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为主,走一条轻负担,高效益的教学路子;在教育环境治理上,坚持“三
育人、三稳定、一优化”的管理特色,即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治安
稳定、秩序稳定、人心稳定,优化整体育人环境,形成了“勤奋、求实、友爱、活跃
”的校风,“严谨、踏实”的教风,“勤学、善思”的学风。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规范加特色的学校管理新格局已经形成,学校管理档
次和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92年被烟台市教委命名为“市级规范化学校”,被市
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1994年被省教委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1995年被省教委授予“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同年在全省学校国有资产与校舍维护检查评比中,
获总分第一名,受到省教委1万元的嘉奖。
在历年的市、区统考,省高中毕业会考,初升高考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1993年
、1994年高考成绩均居全区第一,1995年高考成绩又创历史最高水平,且有一批尖子
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家名牌大学;在1995年全国中学生
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和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中,张明泽和潘士霖均获一等奖。

【福山区西关小学】该校建于1948年10月,现有26个教学班,81名教师,1300多名学
生。有教学楼3座,办公楼1座,占地10068.2平方米。
办学条件标准。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绘画室、
语音室、微机室、队室、阶梯教室等均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仪器设备先进、完
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其中大专毕业和大专、大本在读27人;2人
具有高级职称,26人具有中级职称;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省特级教师,3人被评
为省优秀教师,18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17人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或教
学能手;2人被载入《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4人被接纳为省教育学会会员。管理
工作规范。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实施了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行了全员管
理目标责任制,师生遵循“全、文、严、勤”的校训,教师形成了“严谨求实,改革
创新”的教风,学生形成了“全面认真,勤奋进取”的学风,学校形成了“规范加特
色”的管理工作新格局。办学成绩突出。以“奠定素质基础,创特色学校,育个性人
才”的教育模式为宗旨,坚持以教育科研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
质,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在德育方面,少先队被评为全国“红旗
大队”、“雏鹰大队”、省“金星大队”、“功勋大队”等,1名学生被评为“全国
万名好少年”,1名学生被评为烟台市“十佳少年”。智育方面,每年都有10多篇学
生文章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文集上发表或在比赛中获奖;1994年在全国青少年“爱
我中华,爱我家乡”读书作文比赛中,获得了包括“特等奖”在内的17个大奖,代表
烟台市进京领奖并参加了大赛组委会组织的北京夏令营活动;50多名学生在全国数学
奥林匹克竞赛和全国自然智力竞赛中获奖。体育方面,武术队在全市少年武术比赛中
获团体第二名;11名运动员被高等体育院校选中。美育方面,文艺队的节目多次在省
、市比赛中获奖并参加市电视台演出,2个节目还通过上海东方电视台向美国播放。
书画小组,有200多人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6幅作品被选入书中,有的作品还到日本
展出过;1名学生被载入《中华少儿英杰辞典》。劳动教育方面,大多数学生都具有
较强的劳动观念,基本掌握了学校要求的劳动技能,学生的劳动情况和劳动照片,分
别在烟台电视台和《当代小学生》上介绍,有的学生被评为省、市级“爱劳动的小金
星”。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少儿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农村小学教学先进单
位”、“山东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
劳动实践示范学校”等。

(孙乃祝王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