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7&rec=173&run=13

【烟台日报社工作综述】年内,烟台日报社围绕实施“精品工程”,在报纸宣传方面
下大气力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高扬主旋律。坚持“两为”办报宗旨,围绕党的中心
工作和市委、市政府的大政方针、工作意图,宣传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经验、
新成就和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在经济宣传方面,先后重点组织了以乡镇企业二次创业
、国有企业透视和扩大对外开放为内容的“三篇文章”;组织了“学邯钢、抓管理”
、“改革攻坚大讨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烟台经济走势分析”等一系列重
点报道。宣传了全市重点工程、改革试点企业、菜篮子工程等,“唱”好农业生产“
四季歌”。在精神文明宣传方面,先后策划组织了社会服务承诺制、精神文明建设纵
览、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文化下乡活动、机关整顿活动、形势任务教育、严打
斗争等一系列宣传报道;二是精品意识和策划意识进一步提高。年初报社制定了全年
报道计划,并根据形势发展,加大策划力度,保证了宣传全年有规划,季季有工程,
月月有重点,天天抓落实。从而使报社“三报一刊”宣传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质量
稳中有升。烟台日报的“承诺制在烟台”、“精神文明建设纵览”、“烟台经济走势
分析”,烟台晚报的“精神文明建设一百例”、“环黄渤海行”等大型系列报道都经
过精心策划组织,并把握时机适时推出,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其中,“承诺制在
烟台”系列报道获全省精品工程奖,“精神文明建设纵览”受到省委宣传部充分肯定
并在《舆情动态》刊物上转载。全体编采人员精品意识有很大提高,作风、文风有很
大转变,报纸质量有很大提高,全社“三报一刊”有70余件获省“两会”、中国地市
报、省地市报以及副刊、专业学会新闻奖。全年还在《人民日报》等省以上报刊发表
宣传烟台的新闻稿件20余篇,圆满完成对上宣传任务,创近年来对上宣传报道工作最
好成绩。
经济工作稳步发展。报社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加大经济调控力度,取得较好
的经济效益,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上年。其中,广告、发行、印刷厂等经济支柱项目
不断膨胀,其他经济项目健康发展,为报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强化经济管理
,开源节流工作有很大成效,全社招待费、电话费、水电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在事业不
断发展的情况下,均保持在上年水平。烟台日报广告、烟台晚报广告被评为全省“重
信誉,创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发行部被评为“全省自办发行先进单位”,印刷厂被
评为“96报纸印刷质量优秀奖”。
内部管理逐步规范。报社在编采业务方面,建立了科学的出版程序,有效降低了
报纸差错,杜绝了重大事故。在经济工作方面,建立了经济工作例会制度,强化了财
务监督。在人事管理方面,建立了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年终考核考评办法,进行了内部
“双层聘任,双向选择”。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出台了《思想政治工作例会制度》
、《党员、基层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等。在后勤管理方面,建立车辆维修、使用、
医疗卫生、房产管理等制度。报社安全保卫、计划生育等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检查验收
,档案管理被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升为省二级先进单位,还被市授予“二五普法”先
进单位、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等。
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活力。报社党委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立足治本
抓教育,建章立制抓规范,弘扬新风抓典型,活动引导抓凝聚,使全社风气有很大转
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运动会在大雨中队伍不散、项目不减,7月1日日报、
晚报记者30多人自发冒雨采访,全社员工500多人踊跃向灾区和特困企业职工捐款献
爱心等感人事迹。在全省新闻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烟台日报社作了典型交流
发言。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在思想建设方面,先后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
组织进行了学习孔繁森精神大讨论。在组织建设方面,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纳
新了7名党员,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作风建设方面,通过观看
电教片,组织党纪、政纪知识竞赛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自我约
束的自觉性。建立了党员干部廉政档案,对党员干部住房、用车和通讯设施等进行了
清查。

(王英斌)

【《现代科学生活报》】1996年5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烟台科技信息报》更
名为《现代科学生活报》,主管及主办单位仍为烟台日报社。新报纸变原来的4开4版
为4开8版,改黑白版为彩色印刷。6月28日,作为山东第一张彩报的《现代科学生活
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正式创刊。该报坚持服务性、实用性、科学性并举的宗旨
,依照贴近读者、走进家庭、服务生活的办报方针,将报纸的服务性、实用性、现代
性融于一体,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适应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除
一版外,先后开设了“修身养性”、“美味佳肴”、“居家休闲”、“服饰美容”、
“生活与法”、“供求指南”、“影视文化”、“社会视角”、“百姓居家”、“大
众休闲”、“美食养生”、“装饰装修”、“世象万千”、“电脑视窗”、“家庭沙
龙”、“身边科学”等专版,内容、版面、栏目、色彩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既拓
宽了日常报纸的报道领域,又直接生动地反映群众生活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很快赢得
了读者,使报纸发行量成倍增长。在突出服务性、实用性的同时,还加强了内部管理
,广告创收有突破性进展,全年广告收入80万元,收入超过原《烟台科技信息报》创
刊10年总和。报社坚持“德才并重”的用人原则,编采人员全部是专业对口的本科生
、研究生。办报提倡精品意识,鼓励公平竞争,为创拳头版面,全体人员志存高远,
敬业爱岗,不断创新,创刊仅半年,在山东省专业报好新闻评比中获二等奖4个,三
等奖一个。

(林国玮)

【《烟台晚报》】《烟台晚报》于1996年8月28日由周六刊改为周七刊。“出精品”
是1996年烟台晚报的策划重点,加强深度报道和树立精品意识,是每个编采人员的宗
旨,在诸多好作品中,影响较大的是《精神文明在烟台100例》和《黄渤海行》两个
大型系列报道。
《精神文明在烟台100例》系列报道从3月26日开始,7月27日结束,历时4个月,
发稿百余篇,从社会各个侧面反映了烟台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变化,并生动有效
地贯彻了市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黄渤海行”是本报在全国城建
“承诺制现场推广会”后,为了学习周边城市先进经验而推出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型
采访活动,派出了由孙德旗、孙洪威、吴殿彬为领队的3支采访团,行程8000多公里
。先后到天津、大连、丹东、青岛、连云港等城市,采访了高德占、薄熙来、俞正声
等11个城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采写稿件60余篇,拍照片30余幅,在烟台各个层次的
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市长任海深称“黄渤海行”的稿子他每篇都看,事后他还专
门率领有关部门的领导到大连实地考察学习。《黄渤海行》系列报道荣获1996年度烟
台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作品奖。
1996年烟台晚报在省级以上各类新闻奖评选活动中共有38篇作品获奖,其中《一
个指头牵龙王》、《两部电话看承诺》、《张裕公司打假记》、《烟台环保世纪行》
、《我拿信心赌明天》等作品荣获省一等奖。

(孙永红)

【华夏酒报社工作综述】努力办好报纸,向读者提供优质丰富的精神食粮。针对报纸
的薄弱环节和读者需求,对版面作了改革与调整。在理顺一版、二版定位,继续为数
以万计的酒类生产企业、配套厂家以及庞大的酒类销售市场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上,
重点对三版、四版进行了刷新。三版增设了《酒店·餐饮专刊》,为中国酒店业“透
视行业动态、交流管理经验、颂扬文明新风、指导科学消费”开辟了一块园地。四版
推出了《酒友专刊》,增设了《醉翁亭》、《酒友信箱》、《名酒看台》、《酒乡游
览》等读者喜闻乐见的专刊和栏目,向全国数以亿计的酒类消费者传播饮酒与健康知
识,倡导文明饮酒新风,介绍中外酒品的风格和特点。为保证报纸质量的不断提高,
报社建立了三条制度。第一,版面责任编辑岗位责任制。版面编辑的收入与报纸质量
挂钩,以质记分、以分计酬。第二,监督激励机制。聘请原在市委宣传部工作的老领
导、新闻界的“老报人”组成华夏酒报质量评议委员会,并向各委员印发了“华夏酒
报质量评议卡”。报社每季度召开一次评委会,分版面评议报纸质量,既评优也评差
,分析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第三,最佳编辑记者和最佳版面、稿件评选制。
每半年,报社以评委记录的“华夏酒报质量评议卡”为依据,评选出成绩突出的编辑
记者和优秀版面、稿件,年终发给奖金。由于采取上述措施,报纸的编排形式新颖活
泼,报道领域不断拓宽,宣传内容丰富翔实,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进一步增强,
在山东省正式报纸质量评估分级时,被评为优秀级报纸。
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在激烈竞争中加快事业建设步伐。华夏酒报社是一个自收自
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财政不拨款,人员不吃“皇粮”。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
报社不断探索“行业报纸行业办,办好报纸为行业”的工作思路,拓宽与社会各界合
作的路子,努力为酒类企业做好新闻宣传、形象策划、信息传递、产销搭桥等服务工
作。通过服务与合作,促进行业繁荣和发展,壮大报社自身实力。年内,报社在抓好
经营创收的同时,立足活跃报纸版面,丰富报道内容,开辟广告渠道。先后与江苏双
沟酒厂联合举办了“‘双沟杯’一版头条新闻大赛”,与江苏洋河酒厂联合举办了“
‘洋河杯’新闻摄影大赛”,与浙江金帆啤酒集团联合举办了“‘金帆杯’全国漫画
大赛”,与上海孔雀香精香料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孔雀杯’杂文征文大赛”,与
江苏三得利公司和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联合举办了“‘王子杯’全国啤酒知识竞赛
”,“‘张裕杯’全国酒类知识竞赛”等。报社还从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举办
和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与秦皇岛毕德过滤设备公司联合举办了“全国白酒处理
技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著名的酿酒专家、学者十几人到会作学术报告,有400多
家酿酒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了技术培训;并与该公司合作,将报纸几年来刊发的科技
文章汇编成一本35万字的《白酒技术文萃》,为酿酒行业提供了一本极具参考、实用
价值的著作。与安徽金种子集团共同主办了“中国酒魂”专题图片报道活动,集中宣
传了99位为中国白酒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酿酒专家、企业家,并由中国轻工出版社结集
出版《中国酒魂》摄影专集。这些活动的开展,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效地扩大了报社的影响,促进了事业建设的发展。报社投资十几万元,购置了激光
照排设备,报纸制版印刷前的工序,均可由自己完成;与新华社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建
立起稳定的供稿关系,扩大了稿件来源;在首都北京、酒类贸易活跃的广东和酿酒业
发达的四川成立了3个记者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张全国性行业报纸在烟台编辑
出版局限性较大的问题。
强化内部管理,把报社各项工作推向新水平。年内,报社进一步完善了一系列内
部管理制度。一是落实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报社每季度集中全社工作人员进行一次
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主要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文件,聘请主管部门的
领导、酒界权威人士和新闻界“老报人”讲授酒业形势和新闻业务知识等,以提高编
辑记者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推行了全员合同制。这个制度以“双向选择,聘用上岗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并规定了对违反报社纪律和规章制度、连续
两年完不成工作任务的人,视情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直至解除合同的处理办法
。三是制定了内部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对新闻采写、经营创收、征订发行、后勤管理
等各个岗位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明确要求,将工作质量、工作数量与职务、职称以及奖
励挂钩,全社上下增强了责任感、紧迫感,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报纸质量不断提
高,受到全国各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华夏酒报社)

【《烟台开发时报》】1996年,围绕提高办报质量这一工作重心,先后推出了几项措
施。一是结合本报特点,在年初确定了开办“全市开放开发大联展”专栏,充分发挥
好本报在全市“开放开发”这一先行领域内的宣传主渠道作用,促进全市该项事业的
进一步发展。为此,报社组织了大规模的“外采”活动。从4月份开始,派记者到全
市12个县(市、区)进行了采访,并对市直的近20个行业性部(委、办、局)同时进行了
采访报道,连续刊发了31期,各界普遍反映良好。市及各县(市区)的部分领导对本报
的这一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二是根据报社的发展实际,适时调整了编采人员工作
量,总的出发点是引导编采人员写好稿,写“精稿”,减少平庸之作。调整后的工作
量,每月考核指标降低了,但对质量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经过3个月的运行,这种
新的考核标准基本达到了“调控”目标,稿件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加强编采队伍
建设,提高文化素质。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派出人员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并
利用上级有关部门提供的培训条件,及时组织编采人员参加业务学习。用人之长,不
拘一格,将有一定文化功底和写作能力的同志从其他岗位调整到编采岗位,发挥出了
较高的水平,成为新的骨干力量。由于竞争机制的逐步实施,在外在“压力”和内在
动力的驱使下,自觉学习业务知识的氛围已初步形成,全年报社有2名同志的作品获
省级新闻奖,报社也被省专业报刊协会接纳为集体会员单位。认真做好编采计划,坚
持开好“编前会”。对一些较大的编采题目,将题目逐级分解,做到层层落实到人,
月月有大的报道计划和意图。同时,根据个人的业务特长,发挥其内在潜力,落实“
特稿”计划。四是把好“终审”关,成立了终审小组,明确了责任,制定了奖罚办法
,严格把关,有效地杜绝了错别字和其他问题的出现。五是培养重点作者队伍。除对
一些固定作者在稿酬和报纸赠阅上给予优惠外,注重和他们感情上的联系和沟通。目
前报纸的各个版面都基本拥有一批固定的作者或通讯员,成为本报不可缺少的“编外
”力量。

(王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