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6&rec=81&run=13

【引资嫁接,载体裂变,企业规模快速膨胀】 烟台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工作,走出一条“外资嫁接,活化存量,载体裂变,膨胀发展”的资产运营
新路子,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产权制度改革的有色模式,并在全市企业中推广,同时被省、
市确定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至1995年末,共引进利用外资2112万美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
61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公司辖属的中外合资企业烟台鹏晖铜业有限公司,1994年
在全省三资企业经济实力最大的500家企业中名列第18位。
把产权作为载体,采取载体裂变,以产权为联结纽带,外引内联。到1995年末,集团公司在以
原烟台冶炼厂为核心的基础上发展成由27家企业组成的一个横跨3省6地区10个行业的大型企业集
团。通过实行国有资产控股经营、外商控股经营、股份合作制经营、分离经营等多种资产运营方式,
并向外投资682万元,组建中外合资企业3个、股份制企业1个、合资企业9个、控股企业6个、参
股企业4个、集体企业4个,使企业经济规模快速膨胀。达到了资产增值,效益大幅度增长的目的。
1994~1995年共生产电解铜16236吨。黄金、白银产量大幅度增长,硫酸46779吨,异型铜材
722吨,其中电解铜、黄金、白银、硫酸1995年的产量分别比“七五”末的1990年增长64%、61
%、104%和92%。1995年实现销售收入3.17亿元,是1990年的2.7倍;实现利税5009万元,
利税分别是1990年的6倍和13.5倍,人均创利税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集团公司1994年被评为全
市利润大户,1995年被评为全省工交财贸系统百名利润大户企业,列第53名。1995年末,固定资产
达4.2亿元,比“七五”末增加5.6倍,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分别比“七五”增值258%和279%。
【技术素质明显提高,技术改造成果丰硕】 1995年末,集团公司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301人,占
员工总数的15.2%,有2人被选拔为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获国家特殊政府津贴,具有高
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941人,占员工总数的47%,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和
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1994~1995年共投入技术改造资金3亿元。投资2300多万元的烟台鑫晖铜业有限公司,从德国
引进具有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异型铜材生产线,于1994年10月投产。年可轧制各种规格的异
型铜材4000吨。总投资2.7亿元的烟台鹏晖铜业有限公司铜酸系统扩大改造工程,经过16个月的
奋战,于1995年9月试车投产,现已形成年产粗铜2万吨、黄金4877公斤、白银2.69万公斤、硫
酸8万吨的生产规模。粗铜、电铜、硫酸的生产能力分别比扩大改造前提高8.3倍、2.9倍和4.7
倍,奠定了烟台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居国内产金大户、省内产铜大户的地位。被市政府授予“1994年
度科技进步百强工程最佳企业”称号,1995年被市政府授予“烟台市‘八五’技术改造先进单位”
称号。
【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强化,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烟台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坚持“重在建设,
以人为本”的方针,始终把做人的工作放在首位。抓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抓典型宣传,
大力弘扬模范人物的敬业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以此影响员工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定期编发简报,
出版企业报刊,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陶冶员工的思想情操。常年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
议”、“小改小革”、“管理效益年”等群众性活动,并设立各种专项奖励基金,有力地推动了全体员工
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两个文明建设。1994年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烟台市直工业系统文明单位”
和“烟台市先进企业”等称号;1995年党委书记李元基被烟台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总经理李新文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高盛谦 苏玉宝 刘泽欣)
【宝钢集团鲁宝钢管厂】 宝钢集团鲁宝钢管厂组建于1992年5月,系宝钢集团紧密层企业。该厂
地处烟台市区西北部,占地17万平方米,现有职工937名。拥有从国外引进的世界首台阿克一罗尔
轧管机为主体的高精度热轧无缝钢管生产线,主要产品为φ114~159毫米×5~20毫米结构管、低中
压锅炉管、输送流体管、液压支柱管、石油裂化管等规格、品种的热轧无缝钢管,年生产能力10万
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995年是鲁宝钢管厂在钢材市场疲软、资金周转紧张的形势下全力发展的
一年,全年共生产钢管3.9373万吨,实现产品合格率94.15%,成材率86.44%,设备有效作业率
75.87%,产品产销比率118.25%,完成销售收入17364万元。
经营管理。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为龙头,狠抓资金运作,加
大货款回收力度,坚持款到发货。1995年共回收货款19692万元,其中清回1994年底以前欠款6738
万元;盘活资金、压缩库存,产品库存由1994年底的1.3万吨压缩到1995年底的O.53万吨,存
货资金由7000余万元降到3974万元;在成本管理上,坚持推行费用包干定额制度,管理费用(扣除
调帐因素)比1994年降低266万元;在产品销售方面,坚持争取大用户、直接用户与加强零销并举,
全年销售钢管46556.575吨。
生产系统严格执行“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生产原则,1995年开发了φ159×20,φ133×20,
φ133×4.5,φ127×4.5,φ114×4.5等新品种、新规格产品,为拓宽市场创造了条件,并对低合
金钢管的开发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及工艺准备工作。同时认真组织 IS09000标准的认证工作,并在全
厂范围内加强宣传、教育,为今后产品的出口创汇打下了坚实基础。
设备管理与技术改造。为确保设备的有效作业率,坚持深入推广宝钢的设备管理经验,在现场设
备严格实行定置管理的同时,制定实施了适合该厂设备特点的点检定修制,进一步完善了设备管理制
度。由于该厂生产线是在原设计生产规格为φ63~φ114毫米的生产线基础上改造后生产φ114~φ
159毫米钢管的,加强设备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设备严重超负荷运行的状况,要适应市场要求,
增强竞争力,技术改造势在必行。1994年初,完成技改设计任务后,便展开了对变电所、环形炉、
穿孔机、轧机前台、剪断机、切管机等5个项目的技改工作,全年共投入技改资金1500余万元,完
成了变电所扩容改造任务,购进1台1.6×104KN剪断机。
1995年,又完成了φ140毫米曼式穿孔机和2台 φ168毫米高效切管机分别代替原有φ114毫米
穿孔机和砂轮切管机的技改任务,使整个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增加了产品的品种、
规格,钢管长度由6~8米增至9~12米;同时对轧机轧辊轴承进行了改造,使轴承寿命提高了5倍,
水处理经过一年多的改造,解决了水温高、水压低、耗量大的难题,改造后基本满足了生产需要,并
可节水3000吨/月,厂办公大楼节水改造后节水2000吨/月,全年共节水12万吨,节省资金20余
万元,1995年被评为烟台市节水十佳示范工程单位。
安全环保工作。坚持在强化安全环保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安全环保设施建设,加大安全环保
管理力度,企业安全环保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继1994年被评为部级清洁工厂、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
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烟台市安全生产管理先进集体、烟台市市区植树绿化先进单位后,1995年又
被评为烟台市劳动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烟台市环保先进单位。
三项制度改革。1995年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全年共减员50人,并根据职代会通过的
三项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13项具体改革方案,推行了劳动保险制度、职工全员劳动合同制、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产业。在抓好主体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1995年厂办实体拥有固定资产353万
元,当年增加116万元,安置富余劳动力15人,实现营业收入2230万元,实现利税65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紧密
结合经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干部理论教育、岗位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术培训、形势任务教育及
安全、法制、计划生育等工作已形成制度化,“做文明职工、建文明工厂”活动、劳动竞赛、技术比
武、青春立功、每月一星等各类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企业自1993年起连续3年被评为烟台市
文明单位,连续2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孙银芳 速贵富)
【烟台渤海集团总公司】 1995年,烟台渤海集团总公司在困境中不等不靠,迎难而上,通过引进
外资增活力,大胆改革增效率,使企业保持了应有的效益。全年实现利税1137万元,利润620万元。
把握机遇,合资嫁接增活力。面对资金匮乏、企业发展步履维艰的不利局面,该集团把目光投向
了海外雄厚的资金市场。先后与牟平区外经委、烟台市外经委、国家经贸委等有关单位联系,赴北京、
深圳、青岛、烟台与外商接触,经过几十次谈判,最终与英属丰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3
亿元人民币合营烟台渤丰钢铁建材有限公司。烟台渤海集团以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资本投入,
占总投资额的49%,外商以现金投入5270余万元人民币,并一次到位,以51%股份控股。资金的引
入,不仅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波:一是思想观念迅速转
变。合营公司的成立,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企业活力大增。消除了干
部员工的困惑和疑虑,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机制,推动了企业
改革的深入。合营公司打破了原有工资制度,实行无补工资,同岗同酬,同职同薪,调动了职工的生
产积极性。进行机构改革,设置五部一室,管理人员由21.8%压缩到9.3%。改革用工制度,变招
工为雇工。同时还实行了项目招标承包制、医药费改革和后勤改革,使企业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
三是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从而使企业可以放开手脚进行准备已久、由于缺乏资金而搁浅的发电二
期工程,1。、2。高炉扩容改造工程和水泥10万吨生产线工程,增强了企业扩大规模、膨胀发展的能
力。
【深化改革,五多治厂增效率】 一企多制。渤海集团内分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四个
层次,由30个企业组成。在管理上,采取结合实际,区别对待,灵活把握的方式,对核心层实行人、
财、物、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对紧密层实行利润包干,超收分成,总公司控股;对半紧密层企业
实行集团参股的管理方式}对松散层企业实行合同管理。这样做既有效地解决了统不住、管不好、放
不开、搞不活的问题,又调动了各单位的生产积极性。一人多专。倡导建立“大工种”体系,打破工
种界限,相关交叉发展。鼓励技术工人一专多能,如电工要会扳金、下料、操作电气焊,钳工要掌握
电工知识,以保证在一工种工作量不足时。参与其他工作。一职多兼。合理进行工作搭配,实行职责
交叉,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一员多岗。进一步发挥“一专多能”的优
势。1995年,总公司的发展出现暂时困难,他们将计划外临时工、外包工全部辞退,空缺岗位抽调
工人顶替,既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转,又保证了在企业艰难的情况下职工不失业,年内人均收入由上
年的6300元增长到6500元。一机多用。前几年,集团上马一套氟选设备,由于市场变化和原料供应
不足被迫停产。科技人员开动脑筋,在原生产工艺上增加了一台破碎机和一套磁选设备,改产铁精粉,
1995年不仅为总公司炼铁厂提供高品位矿粉1.1万吨,而且创造利润达80余万元。
【多元经营增效益】 烟台渤海集团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生铁、水泥两大主导产业互保
的优势。1995年,生铁、水泥市场萎缩,销售困难。总公司及时确立了“一业为主,优势互补,多
元经营”的总体思路,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金投向。一是以水泥产业为依托,定向发展。投资百万
元引进一条经纬编织袋生产线,一方面保证了本公司水泥包装的需要,一方面积极走向市场参与社会
大竞争,使一个仅有13名职工的小厂年创利润达30万元。二是实行产品延伸。以生铁冶炼为龙头,
招标成立了铸造厂,使铸件年产量由原来的几十吨猛增到500吨,实现利润25万元,比承包指标增
长150%。
总公司还立足自身优势,兴办了汽车运输公司、建筑公司、装璜公司、机械大修厂、汽车大修厂、
齿轮翻新厂等辅助产业,倾斜资金,放权搞活,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保证了本企业生产需要。1995
年,总公司辅助业以10.9%的从业人员完成244.5万元的利润,占总公司利润总额的39.4%,成
为企业经济效益的一大有力支柱。
【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1995年,烟台钢管总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两个文明建设取
得较大成绩。全年共完成钢管产量5.1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78亿元;完成钢管销售量5.3万
吨,产品销售率达103.74%;完成销售收入2.64亿元,创利税3273万元,实现利润1237万元。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热轧管、冷拔管合格率分别达到99.29%、98.99%,比计划提高O.79和O.49
个百分点;聚合硫酸铁获该项产品全国唯一经国家环保局验证的我国环保产品认证书;低中压锅炉管、
高压锅炉管与船舶用管,顺利通过国家质量监测中心的复查与检查,取得三个生产许可证;全年三级
以下质量事故比上年同期减少63.3%。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利用φ100轧管机组成功地生产出φ60、
φ63.5毫米的小口径热轧管,开创了国内同行业同规格机组的先例;开发并批量生产了冷轧精密管、
高压油管等高附加值产品。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很大进步,年内先后获“烟台市节水先进单位”、
“山东省十佳节水单位”、“山东省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烟台市
拥军优属模范单位”等称号。
【强化管理,挖掘内潜】 首先完善和强化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全过程的成
本控制,并参照邯钢经验,结合厂内实际,全面开展了双增双节活动。1995年产品总成本比计划降
低556万元;其次是加强资金管理,通过大力清欠,回笼资金2.3亿元,通过串换抹帐节省资金3000
多万元,通过限产压库、退库改制盘活了资金,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能;三是狠抓质量管理,把产品
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以抓好按炉送钢为主线,通过质量信息网络循环管理法,坚持质量否决权考核,
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四是加强销售管理,通过积极有效的市场开拓,开发了产品竞争激烈的
东北市场和地域偏僻的西北市场,并继续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科技创新,增强后劲】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导下,烟台钢管总厂以实施“两高(高
压锅炉管、高压油管)一低(低中压锅炉管)一精(冷轧精密管)”产品结构战略为重点,不断增加科技
投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设备的更新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首先,成立了以优化产品结构为
中心任务的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在总目标指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技术优势。其次
是加强技术改造,1995年引进了三辊冷轧机生产线,完成了被列为山东省百项重点技改工程的技改
项目总投资额的55%。三是以工艺革新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
材料),解决了热轧管偏壁与厚壁管延伸不合格的问题,改革了冷拔管酸洗、退火工艺,提高了产品
质量,科技部门开发了新型轧管顶头与冷轧机导板生产工艺,提高了工效。
(于旭宁 徐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