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6&rec=76&run=13

【综述】 两年来,全市纺织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到1995年末。全市共有纺织工业企
业74家。按隶属关系划分:市属企业26家,县(市、区)属企业48家;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企业
24家,集体企业34家,三资企业16家;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6家,中型企业15家,小型企
业49家。全市74家纺织工业企业广泛分布在化纤、棉纺织、印染、针棉织、复制、毛针织、毛纺织、
服装、纺机纺器等9个行业之中。其中化纤企业3家,棉纺织企业12家,印染企业4家,针棉织企
业19家,毛针织企业6家,毛纺织企业8家,纺机纺器企业6家,服装企业14家,其它企业2家。
全系统从业人数43530人,其中国有企业20247人,集体企业18706人,三资企业4577人,市直合
计16310人,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105人,占职工总数的2.54%。全系统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9.12
亿元,净值13.76亿元;其中市直企业固定资产原值9.20亿元,净值6.51亿元。全市固定资产
过3000万元的16家,过5000万元的11家,1亿元以上的6家。系统内企业全部资产总额32.03
亿元,负债总额24.0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5.02%;其中市直企业资产总额10.63亿元,资产
负债率70.93%。到1995年末,资产超亿元的企业已达10个,占全系统的13.51%。
两年来,全市纺织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工业生产稳中有升,产销基本达到平衡。全
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1994年为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占全市工业的10.85%,1995年
21.8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占全市工业的10.2%;其中市直企业1994年完成7.58亿元,
比上年下降1.7%,1995年完成7.48亿元,比上年下降1.3%;1994年产品产销率为107.06%,
1995年为93.87%。1995年,市直纺织企业产值过5000万元的已有5家,占市直总数的19.23%。
全市产值增幅在50%以上的县市区分别是招远市、长岛县和栖霞市。二是经济效益有升有降。1994
年全系统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7%,1995年完成18.11亿元,比上年增
长0.40%;其中市直1994年完成7.91亿元,比上年下降7.34%,1995年完成6.89亿元,比
上年下降12.95%。全系统完成利税总额1994年为1.08亿元,比上年增长34.72%,1995年完
成9279万元,比上年下降14.00%;其中市直1994年完成6732万元,是上年的13.94倍,1995
年完成4249万元,比上年下降36.88%。1995年,全市纺织工业利税前5名的企业分别是烟台氨纶
股份有限公司(3742万元),烟台华润锦纶有限公司(1371万元),栖霞印染厂(1069万元),海阳春华
制衣有限公司(589万元),烟台宽幅布厂(506万元)。利税总额排在前5名的县市区分别是牟平区(1466
万元),栖霞市(1105万元),海阳县(1022万元),蓬莱市(358万元),莱州市(302万元)。三是企业
产品形成了几大优势。主导产品已形成五大优势:化纤及产品优势,为全省特种化纤基地,拥有全国
最大的氨纶丝生产企业;装饰用品优势,拥有全国最大的宽幅布生产企业}时装加工优势,以太华制
衣为主体的时装生产企业,在日韩市场有较高声誉;毛纺织产品优势,有全省最早开发生产兔毛产品
的企业,以及毛棉针织产品优势。1995年全系统主要产品产量是:化学纤维5623吨,比上年下降9.04
%;纱25090吨,比上年下降11.9%;布15463万米,比上年下降4.78%;印染布11182万米,
比上年增长3.22%;针棉织品折纱8000吨,比上年下降9.33%;毛纱、线5561吨,比上年增长
25.47%;服装3977万件,比上年增长12.74%。四是出口骨干企业增加。1995年全市已有出口纺
织企业50家,占总数的67.57%,全市完成出口交货值10.37亿元,比上年下降4.01%,其中市
直完成3.73亿元,比上年下降14.91%。全市出口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已增加到27家,占全部出
口企业的54%。
【企业改革调整初见成效】 两年来,全市纺织工业在面临较大困难,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多的情
况下,以改革为突破口,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纺织工业发展。一是组建企业集团。1994年海阳县纺
织公司率先在系统内实施企业集团化改革,组建了海阳禄达企业集团公司,在集团内部实行分层管理,
多级核算,使企业抗风浪能力明显增强,并于当年实现利税998万元,经济效益列年内各县市区之首。
二是实行股份制改造。1994年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先后通过向社会定向募股和向职工转让产权的
形式,将烟台氨纶厂和烟台服装鞋帽工业公司改组为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和烟台服装股份有限公
司,其中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共募4000万股,股金6400万元,保证了氨纶二期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企
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较好地完成了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对资不抵债、亏损严重的企业依法实
施破产。在全面考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于1994年对烟
台第二针织厂,1995年对烟台羊毛衫总厂依法实施了破产。企业破产后,市直各企业能够从全局着
眼,积极接纳分流职工,使破产工作顺利进行。扶持骨干企业,优化存量资产。为扶持扩大灯芯绒产
品生产规模,盘活烟台棉纺织厂的存量资产,1995年,完成了烟台第一染织厂对烟台棉纺织厂的租
赁工作,使第一染织厂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实现了规模的合理膨胀,同时盘活了棉纺织厂棉纱和
棉布的生产能力等有效存量资产。租赁后,该厂的灯芯绒产品呈现出淡季不淡的销售势头,1995年
灯芯绒产量第一次突破600万米/年大关。同类企业合并,实现优势互补。为解决第二羊毛衫厂和针
织服装厂两厂相对规模较小,技术力量分散,相互间争市场、争客户的矛盾,充分发挥两厂在市场销
售及染整能力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优势,1995年上半年,完成了对两家企业的合并,组建了烟台毛
衫厂。培植新增长点,实施资产重组。为膨胀全市名牌色织布产品的生产规模,发展服装面料工业,
实现两厂有效资产的重组,于1995年下半年实施烟台光明色织有限公司的组建工作。预计该公司正
式运转后,可形成年产高档色织面料500万米的生产能力。四是完善企业内部改革。1994年重点抓
了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和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落实。通过以“择优上岗,压缩人员”为主
的三项制度改革,全系统共压缩人员近千人,节省支出近400万元。为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指标落到实
处,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94年烟台针织联合公司实行了分厂制,重新核定了内部责任制考核
指标,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考核,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该厂1994年实现利税457万
元,比上年增长194.03%。
【骨干企业快速膨胀】 两年来,纺织工业在自身发展上,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骨干名牌带
动战略,把重点放在了骨干企业规模的膨胀上,通过对优势企业、拳头产品扩规模、上水平,带动全
市纺织工业的全面发展。一是全市48个重点工程之一的、总投资8900万元的氨纶二期扩建工程,已
顺利完成。该项目经过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职工14个月的艰苦奋战,于1995年4月29日顺利完
成了投料试车,5月初生产出合格产品,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现已形成聚合1500吨、纺丝1000吨
的生产规模。该公司为全国最大的氨纶丝生产企业,1995年实现利税3742万元,其中利润3037万
元,人均创利11.25万元,列全省纺织工业企业之首。二是华润锦纶有限公司第四条生产线竣工投
产,形成了聚合500吨,纺丝4000吨的生产能力。为增加锦纶丝的深加工能力,1994年该公司与香
港合资又新增230台织袜机项目,成立了统一袜业有限公司,1995年末已形成年产4000万双的生产
能力,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锦纶丝袜生产企业。三是宽幅布厂投资350万美元新增电脑针织内衣合资项
目,于1995年投入生产,其设计能力为年生产高档针织内衣500万件。四是烟台服装股份有限公司
为扩大时装生产能力,投资250万美元,与韩国合资兴建的时装生产线1995年全部竣工,已形成年
产中高档时装200万件的生产能力,产品在日韩市场有着较高的声誉。
【外经外贸工作成效显著】 两年来,全市纺织工业在原料不足、资金紧张、成本巨增的情况下,通
过加大外经外贸工作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渠道,增加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拓宽出口渠道等措施,
使外经外贸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年来三资企业合同总投资196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额
174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512.74万美元,出口交货值完成21.19亿元。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
方面:在利用外资方面,一是通过已有的三资企业吸引外资。如华润锦纶相继增加1000多万美元建
成一个袜厂和新增一条生产线;太华服装公司从原投资20万美元增加到250万美元;肯达尔公司通
过裂变,引来两家日本商社来烟投资兴办了两家医用纱布企业,使合资项目向深层次展开。二是利用
外资对老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如1 994年竣工投产的东英纤维有限公司是利用二棉现有厂房与韩国客
商合资兴建的,1995年兴建的德国独资企业易特斯精密纺织器械有限公司,是在原针织器材厂转让
部分厂房和设备的基础上完成的;1995年投资兴建的东兴毛织有限公司是在对毛衫厂的部分设备进
行改造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嫁接改造,盘活了老企业的存量资产,使企业获得了新的经济生长点,
一些困难企业也因此而出现了转机,取得了新的发展。在扩大纺织品出口方面有以下特点:一是出口
面扩大,出口骨干企业增加。1994年全市纺织企业81家,其中出口企业55家,占67.91%,1995
年出口企业达到50家(1994年到1995年因调整而消号企业7家),占全部企业的67.57%;出口交
货值1000万元以上的27家,5000万元以上的7家。二是出口产品结构有较大改善。一方面出口产
品的档次有所提高,如烟台光明染织厂的80支双股、100支双股色织衬衫布,第一染织厂的弹力灯
芯绒产品等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针织品、服装等最终产品出口的比重增加,1994年为49.05
%,1995年为53.86%。三是出口渠道拓宽,出口形成多样化。全市纺织工业积极加强与省外口岸
的联系,使省外口岸出口有所增加,在出口形式上扩大了自营出口和代理出口的比重。全市纺织工业
共有自营进出口企业5家,其中市直2家。四是三资企业出口增加。1994年市直三资企业出口1764
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7.6%;1995年为1811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66%。
【科技进步成果显著】 两年来,全市纺织工业共完成市级以上科技项目9项,省、部级8项。共争
取科研经费658万元,其中拨款118万元,低息及贴息贷款540万元。累计完成新产品开发60个,
其中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1个,累计实现新产品产值4.26亿元,创利税5640万元。
通过科研攻关和科技开发,初步形成了氨纶及其制品、锦纶丝袜、特宽幅装饰用品、灯芯绒、绢丝巾
类产品、高支细纺面料、时装、针织用针等名牌产品。1994年在全国纺织产品交易会上,烟台光明
染织厂生产的100支双股纯棉色织高支府绸和莱州毛巾厂生产的真丝睡衣被评为全国精品奖,占全省
获奖总数的1/3,烟台第一染织厂生产的3004灯芯绒、烟台光明染织厂生产的40支纯棉泡泡纱被
评为全国优质奖,占全省的1/3。1995年烟台氨纶厂和烟台第一染织厂联合提出的“氨纶纤维生产
技术及制品加工技术研究”的科研课题,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至1995年底,全市纺
织工业已有市级名牌产品4个。
(冯学友)
【华润统一(烟台)袜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烟台华润锦纶有限公司与香港统一企业发展公司共同合
资兴建的具有技术水平好、产品档次高、竞争力强的合资企业,1994年10月18日正式签定合资合
同,总投资1500万元。现有职工5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具有织袜专业技术的20人,中级以上职称
的12人。厂房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设备为230台意大利马太克电脑织袜机。1995年4月开始试
生产,主要产品有“华润”牌男士短袜和“娜露丝”牌女士短筒袜、中筒袜、长筒袜、连裤袜、九分
裤等系列产品。年产量4600万双,产值7000万元,是国内织袜行业中较大的厂家之一。
该公司有投资中方烟台华润锦纶有限公司雄厚的原料基地作后盾,有投资外方香港统一企业发展
公司选派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电脑自动化设备,加之具有一整套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具备了与
同行业竞争的优越条件和实力。该公司的产品从原料使用、工艺研制及质量要求上,都具有国内一流
水平。产品品种规格繁多,花色齐全,已有44个品种,35个花色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公司
在全国20多个省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了经营部,产品销售在开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覆盖了东北、华
北、西南、西北大部分市场,其中年销售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就有18家。
总经理 宋年胜 地址 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路8号 电话 6375476 传真
(0535)637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