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6&rec=4&run=13

——1996年3月8日在烟台市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烟台市代市长 任海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
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
意见。
一、关于“八五”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回顾
“八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沿着邓小平
同志指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奋力开拓,胜利完成了“八五”计划确定的
各项工作任务,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
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5年,是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
惠较多的5年。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胜利实现翻三番的战略目标。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5亿元,
比上年增长15.5%,“八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2.1%,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10.4和5.4
个百分点,5年内连上两个大的台阶,分别于1992年、1995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和翻三番,其
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120亿元、279亿元和176亿元,比上年增长8.5%、18.1%和16.3
%,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9%、26.7%和22.1%;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
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年平均增长23.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3亿元,比上年增
长26%,年平均增长19%。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大比例关系趋向协调。第一产业稳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海上烟
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1995
年,全市粮食、畜牧、果品、蔬菜、水产品产量均超过“八五”计划,其中粮食总产达304.8万吨,
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水果190.4万吨,比上年增长18.1%,出口量居全国首位。第二产业快
速增长。导电玻璃、电子网目板、三菱水泥、氨纶扩建、电炉钢二期和龙口电厂三期等,一批对全市
经济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大高外项目相继投产,纺织、食品、机械、钟表、黄金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步
伐加快。工业结构趋向合理,水平档次逐步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1995年
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9%,比1990年提高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长足进步。商品流通领域活力增强,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物价基本稳定,金融保险事业发展
较快。199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9.4亿元,各项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25.4亿元,分
别比上年增长24.3%和31.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90年的31.7:42.1:26.2,调整到1995
年的20.9:48.5 : 30.6。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能源、
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得到优先发展,供电、供水、公路通车里程、港口吞吐能力和长途电路、市话
交换机容量大幅度增加,民用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八五”期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95亿元,集中力量上了一批重点项目,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明显加快。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市从农村到城
市、从微观到宏观、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逐步深化,特别是县域企业改革实现了较大突破,先后有7000多户乡及乡以上企业通过兼并、控股、
转让、租赁等形式进行了体制改革,组建县属以上企业集团89个,24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工作进展顺利,600多户企业实行了股份制,规范面达到30%,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市场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配套改革步伐加快,城市职工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县
乡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市级机构改革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农村进行了建立完善
土地有偿使用和依法转让的探索,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合作经济等多种经
济成份蓬勃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八五”期间,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
重要谈话以后,全市对外开放实现了新的突破,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
作领域不断拓展,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199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增长1.2%;出
口创汇总额14.1亿美元,增长75.4%。“八五”期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项目达到3606项,合
同外资额4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9亿美元,投产三资企业1592家。1995年全市三资企业
实现利税占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的33.8%,创汇额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68.8%。
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监管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农业开发开放区的建设都取得较
大进展。
科教兴烟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过去的五年,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科技教育事业,积
极探索科技长入经济、教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力组织实施科教兴烟战略,科技进步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1995年我市被授予“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全市专业技术
人员的培养、引进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科技人才总数已达27.6万人,比“七
五”末增加33%,其中高科技人才增加52%。教育事业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多
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取得重大进展。1995年,全市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比国家要求提前5
年实现了“双基”目标。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6‰以内,比“七五”
末降低5.3个千分点。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主要污染物有所控制,重点流域、区域治理取得
很大成效,整体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获得“全国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称号。土地管理工作既抓从严控
制占用耕地,又抓荒地开发和复垦,划定了基本粮田保护区,耕地减少的势头有所减缓。矿产资源开
发利用取得新的进展,正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去年我市获得“全国文化模范
市”称号,创作了一批全国、全省文化精品;市图书馆新馆奠基。体育工作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
头,在全国第三届城运会上夺得4金、3银、2铜的好成绩,在全省百县少年田径运动会上金牌总数
和团体总分均获第一名。卫生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全面通过省级验收,比国家规定
提前五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受
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种不安定因素得到及时化解和有效控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遭到严厉打击。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狠刹公款吃喝风、清理超标准用车、治理“三乱”和纠正行
业不正之风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族宗教、气象地震、史志档案
等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监察审计、民政福利、外事侨务、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
成绩。我市还连续多年保持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
育红旗单位”、“全国少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城乡面貌变化很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全市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化步伐明
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公用设施体系日臻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大为增强,住宅建设和旧城改造
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特别
是在卫生城市建设方面,全市上下齐动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1995年再次顺利通过国家级
卫生城市验收,并在“齐鲁杯城市三上活动”中连续第5年夺得“齐鲁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9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分别达到2261元和4790
元,分别是“七五”末的2.7倍和2.6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980元,比199(3年
增加2.67倍,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8.7平方米,农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达27平方米。全市
125个乡镇和4418个村实现小康,分别占总数的64%和67%,开始向富裕型迈进。
“八五”以来,烟台经济的持续发犀和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从根本上讲,得益于邓小
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得益于全市上下
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过去的实践,不仅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提供了丰富的
经验:一是,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五”期间,我们始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无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全市上下一个
目标、一条心、一股劲,加快经济发展不动摇。特别是各级普遍强化了机遇意识,从1992年邓小平
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到十四大确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几次大的机遇都抓得比较及时、比较
准,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二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和活力。我们按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加大企业转换机制和政府转变职能的工作力度,着力解
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注重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效益,推进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
济转变,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地制宜确定
发展战略。几年来,我们在贯彻执行上级方针政策的过程中,结合烟台实际,探索出许多好思路、好
做法,如科教兴烟,万家企业对外开放,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建设海上烟台,构筑大高外经济格局,
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实施改革、开放、科技三大战役和名牌、骨干、外向三大带动战略等等,
抓住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四是,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以重
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八五”期间,各级针对影响经济发展大局的粮食生产不稳、第三产业滞后、
工业整体素质较低、对外开放软硬环境质量不高等薄弱环节,千方百计加大措施,在农村抓强县强乡,
实施龙虎工程,建设吨粮县和吨粮乡镇。在城市抓骨干企业,实施百强工程,抓流通、交通、通讯、
旅游和金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大讨论,努力改善对外开放的大环境。
薄弱环节的突破,保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五是,坚持团结实干,狠抓工作措施的落实。在经济社
会发展进程中,各级政府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以改革开放大业为重,主动协调,顾全大局,同心同
德发展事业;把敢闯、敢试、敢冒同扎扎实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力
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和全市重大工作部署的贯彻实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
项事业的发展。六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市
上下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
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发挥英雄模
范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注重提高群众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高度重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加强民
主法制建设,坚持不懈地打击经济犯罪和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不断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了
以稳定促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和“八五”期间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国务
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正确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对全市人
民的辛勤劳动,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支持监督,对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支持监督,对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烟部队以及中央、省属驻烟单位的大力支援,对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其他海
内外朋友们的关心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去年及“八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也有
不少问题和缺点,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制约。从总体上讲,我市已成为经济大市,但还不是经济
强市,集中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数量指标有了较大增长,但效益指标、人均指标
较低,总量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产业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具体来说,一是,农业
基础比较脆弱,农业科技水平不高,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二是,工业结构层
次较低,支柱产业不够突出,骨干企业支撑能力不强,名牌产品很少,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仍然偏低;
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进展缓慢,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十分困难。三是,市场开拓不够,
很多商品主要依赖市内市场,打到市外和国外市场上的比重不高。四是,物价已连续几年在高位上运
行,物价回落的基础尚不稳固,通货膨胀压力很大。五是,资金紧张的状况依然严重,投资总量不足
与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并存,投入产出水平不高。六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差距有所拉大。
全市尚有部分经济不发达村和困难企业未能摆脱困境,少数农民和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七
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机遇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还不能适应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九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战略重点
今后5年到15年,是我国社会生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
展非常关键的时期。明确新时期的战略任务,制定好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对于烟台以崭新的姿态和面
貌跨入21世纪,具有重大意义。我市的规划编制工作是从1994年初开始的,先是对关系全局的若干
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规划思路,在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
并多次向省里汇报衔接的基础上,形成了《纲要(草案)》。之后,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
委六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又作了认真修改,提交市委八届三次全委会讨论并原则通过。《纲要(草案)》
形成的过程,贯彻了民主决策的原则,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纲要(草案)》在对国内外形势和我市现实基础与未来走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今后5
年到15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
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
针,突出发展主题,加快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培植起高素质的产业结构体系;最大限度地启动改革和开放两大动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集约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
增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续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今后
5年到15年,我们总的奋斗目标是:建成经济强市,人民生活进入富裕阶段,基本形成大高外经济
格局和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主体框架。“九五”期间的发展要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国内生产总
值突破1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四番,人均水平居全国、全省前列;二是,人民生活
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富裕阶段迈进;三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2000年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格局。
《纲要(草案)》提出“九五”期间的主要计划指标是: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4%;三次
产业结构比例由“八五”末的20.9: 48.5 :30.6调整到12.6 :49.4:38;地方财政收入年
平均增长15%;出口创汇总额年平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00亿元;社会劳动
生产率年平均提高10%;城市化水平达到45%,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8500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42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左右,总人口650万。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纲要(草案)》
提出了“九五”到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8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三是坚定
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四是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使各种
经济杠杆协调统一,防止经济发展大起大落。五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实施科教兴烟战
略。六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把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七是促
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八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确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纲要(草案)》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经济强市,实现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
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九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农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基础。“九五”
期间,我市能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扩
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在保证粮油稳定增产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资源加工率,积极进行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
构,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一是,坚持“稳一块”的原则,千方百计增加粮食生产。
切实加强基本粮田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严格控制种植结构和非农业基本建设占用粮田,建立基本粮
田建设基金和补偿制度,实行基本粮田保护首长目标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下决心稳定粮田面积。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和劳动积累,努力提高机械作业水平,改善农业耕作条件,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耕作栽培技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单产,
确保本世纪末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万吨以上,人均占有460公斤。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办
好市县两级蔬菜副食品基地,努力增加农副产品供应量,确保人民生活需求。二是,做好“活一块”
的文章,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在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按照
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强化管理权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土地依法转让制度,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肉、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供应。大搞植树造林,特别是要积极
发展各类经济林,进一步绿化美化烟台大地。加强果业管理,稳定水果面积,提高果品质量,扩大市
场占有率。大力培植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以加工和经贸企业为龙头,连基地、带农户、进市场,
逐步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三是,加快建设海上烟台‘全面开发海洋经济。充分发挥我
市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的优势,以科技为先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发展海洋渔业、
海洋化工、海洋机械、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五大重点产业,全方位开发海洋,建成一批以海洋产业
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形成若干科技兴海的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四是,以抓骨干、上档次为重点,加
快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努力创造条件上新创
新,培植新的生长点。同时要加大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积极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走高标
准起步、布局相对集中、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努力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尽快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二)优化工业结构,培植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大力开发名牌产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进效益这个中心,加大“三改一管”工作力度和重点扶
持措施,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加速培植主导产业,发
展壮大集团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全面提高我市工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
续能力。“九五”时期,重点培植汽车、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医药、聚氨酯等六大支柱产业,
加快建设黄金及深加工、建筑材料、化工、造纸、钟表等五大生产基地;市里要在市属、县市区属和
乡镇工业中分别培育20个、40个、60个重点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到“九五”末,全市年销售
收入过20亿元、利税过3亿元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达到1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
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个左右。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速葡萄酒、钟表、钢琴、白卡纸、导电玻
璃、网目板、发动机等50个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壮大,使其成为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的骨干产品。到200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530亿元,年平均增长15.5%;乡及乡以上工业销
售收入达到900亿元,年平均增长18%,实现利税100亿元,年平均增长19.2%;基本形成以布局
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企业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建立完善
大高外工业格局。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纲要(草案)》从适应下个世纪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确立了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交通运输,逐步完善和确立以港口为龙
头,公路、铁路、海运和民航相互配套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港口,重点搞好烟台港三期工程和龙口港
二期工程建设,加快论证开发八角港区}公路,集中力量加快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的公路网建
设;铁路,力争开工建设烟大铁路轮渡、蓝烟铁路复线;海运,开辟和扩大国际客运和集装箱航线}
民航,加快机场扩建改造,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最大限度地增加航线、航班。邮电通讯,要大幅
度增加电话交换机容量,建设好长途数字干线网和以程控数字交换机为主的交换网,分层次、有步骤
地建立信息高速传输网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重点搞好大中型水库的防渗除险加固工程、夹河梯
级开发治理工程和筹建老岚水库。能源,重点放在电力开发上,积极配合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争取尽
早开工建设山东海阳核电站。同时,要大力发展建筑业,全方位开拓建筑市场,努力把建筑业培植成
为我市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以加快发展、增加总量、提高水平为目标,集中力量在商品流通、交
通通讯、金融保险和旅游等方面进行突破。本着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要求,以商品市场和生产
要素市场为重点,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努力强化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和对经济发展
的拉动作用。坚持放开搞活,充分发挥国有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稳定市场,稳定物价。集中力量
建设一批现代化的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连锁商店,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零售
市场,形成一批区域性、国家级的商品批发中心。“九五”期间集中力量抓好三站、果品、化工、纸
张纸浆等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
配置。积极发展技术、信息市场,加快信息网络和服务机构建设,争取尽快与国家重大电子信息“三
金”工程和信息高速公路联网接轨。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扩大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在搞好短
期资本市场的同时,稳步发展债券、股票、期货等中长期资本市场,建立和发展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主
体的外汇交易市场。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设施,增强对外吸引力,争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
批复和建设。积极发展房地产业、信息咨询业和文化、体育、卫生及广播电视事业,促进第三产业全
面进步。
(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是一
个国家、一个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深化对城市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
认识,顺应经济发展阶段对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把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
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九五”到2010年,要按照省里的统一规划和我市城市发展“一体两翼”
的构想,量力而行,积极推进,逐步将烟台市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县级市和重点建制镇逐步发
展为中小城市。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目标。“一体”,就是以
市区为主体,以增强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为目标,加快芝罘、福山、牟平、莱山和开发区的功能
定位与融合,促进城市规模适度扩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搞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
气、供暖、污水集中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搞好以安居工程为重点的住宅建设,加强园林绿化和
市容环境管理,大幅度提高市区现代化水平。到2000年,基本实现市区建设现代化。积极改革完善
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两翼”,就是北部沿海地带和
蓝烟铁路、烟青一级公路沿线各县、市和建制镇,要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发展重点,加快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建设要作为城乡一体化
的重要环节,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三同步”的方针,加强规划引导,使小城镇建设
与提高经济集约化程度结合起来,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与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
使小城镇的建设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相适应。到本世纪末,集中
力量抓好30处重点镇(村)建设,小城镇综合开发率要达到60%,到2010年争取建成100个功能完
备的现代化小城镇。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工作,把城乡建设纳入依法管理、有
序开发的轨道。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烟战略,切实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是取得未来发展主动权、加速烟台经济腾飞的必然选择。要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
技术的攻关与开发,围绕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科技开发四个重点,集中人财物力,统一
协调组织科研力量,搞好开发攻关和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的建设,大力促进高新技术发展,推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
长点。到200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教育事业,以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
为重点,扎扎实实抓好基础教育,力争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以面向经济建设,培养专门
人才为重点,构筑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质量人才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
育;以加强适用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努力搞好职工教育、农民教育、专业技术人
员教育和干部教育,从而大规模、高层次地造就各类跨世纪人才。要加强人才市场建设,运用市场机
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搞好人才资源开发和科技人员的管理使用。高度重视各类现代管理人才的培养,
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整体水平,尽快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
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队伍。突出解决好推进科
技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机制问题及投入问题。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
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科研机构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成为技术成果转化的主体。积极
鼓励扶持企业集团和大中型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逐步过渡到所有骨干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技
术开发队伍和机构。要尽快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稳定的科技、教育投入机制,政府逐
步提高科技、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企业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积极鼓励和大
力支持社会力量从事科技开发、科技推广、兴办教育事业,全方位增加科技教育投入,形成全社会重
视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关于实现跨世纪奋斗目标和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性措施
做好今后5年到15年的工作,实现我市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一个国家不发展就要落后、挨打,一个城市和地区不发展各方面都会被
动。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今后5年到15年能否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建设经
济强市,关系到烟台在下个世纪所处的地位,关系到烟台人民对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做出怎样的贡
献,关系到全市630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脉搏,
总揽全局,统筹兼顾,集中力量抓好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性措施。
(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今后5年和15年的发展目标,关键
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确保适当投资率的前提下,要突出抓好以下
几点:一是,注重提高投入产出效益,由以铺新摊子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向立足于技术改造的内涵
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变。无论是基建技改项目,还是新建扩建项目,都要首先考虑投资效益。要彻底纠
正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和急于求成、管理粗放的倾向,把投入的重点转到技术改造和内涵扩
大再生产上来。坚持多技改、少基建,尽量少铺新摊子;确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也要
尽量结合老企业改造一并进行,依托骨干企业带着上,坚决控制住非生产性项目以及低档次重复建设
的项目。二是,注重推进科技进步,由依靠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经营为主,向依靠科技进步
和科学管理的集约化经营转变。加大科技进步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科技
含量。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集约化和管理
科学化的程度,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三是,注重开拓国内外市场,由片面重视
产品生产和国内销售的内向型经济,向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外向型经济转变。充分发挥沿
海开放城市的优势,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把发展的眼光盯在国际市场上,促进整
个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四是,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由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深加
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新产品的开发和升级换代上,针对关
键技术、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注重规模效
益,由小型分散的企业组织结构为主,向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的规模经营为主转变。结合企业改革、
改组、改造工作,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发展特色,按照最佳规模效益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企业
集团的组建步伐。
(二)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解决发展中遇
到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深化改革。“九五”期间,我们要着眼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突出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放开搞活企业。根据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以逐步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为重点,在抓好
国家、省、市三级试点企业的同时,全面推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到本世纪末,在全市范围内基
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要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管理工作力度,推进
企业机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促使存量资产不断由低效益企业向高效益企业转移,由低素质
经营者向高素质经营者转移,由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同时,对面广量大的国有小型企业,在保
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放松企业依法经营和照章纳税监督管理的前提下,通过采取股份制、股份合
作制、承包、租赁、拍卖等多种灵活的改革形式,促进企业机制转换和组织结构调整,实现生产要素
的优化配置。二是,继续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大
农村改革力度。在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同时,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前提,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和完
善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制度,实现土地的合理流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股份
合作制,不断进行乡村企业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创新,促进经营机制转换,提高经济效益。三是,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企分开,逐步做到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政府不再直接干预微观经
济的经营事务。四是,搞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和完善住房、
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把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转向社会,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多
种形式、多条渠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努力拓宽发展领域和空间。继续坚持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全面实施骨干
带动和人才国际化战略,搞好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市场布局的转变,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
益,改善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带动全市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到“九五”末,
全市年出口创汇总额达到3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5年累计30亿美元。要把引
进外资的重点放在吸引国外大财团、大商社和高科技项目上,认真研究并切实把握国际市场需求变动
和国际间产业转移、重组的趋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外商投资于我市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
高新技术项目,推动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企业技术进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吸引力。
强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招商引资能力,积极探索金融招商、产权招商、项目招商、基金投
资、证券投资和中中外、中外外、BOT等行之有效的利用外资方式,促进利用外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不断加强对三资企业的管理,努力提高三资企业的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和出口创汇能力,提高三
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对三资企业中方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产权意识,依法保
障中方应得的利益不受侵害。加快外贸企业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推进工贸结合、农贸结合。
实施以质取胜和贸易多元化战略,建立发达的出口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积极发展劳务输出和海外企
业,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组建由外贸专业公司、自营出口企业、三资企业组成的“联合舰队”,
大幅度提高我市出口创汇能力,提高外向经济比重,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四)加强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办好大事。加强宏观调控,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保持
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适时适度
的宏观调控,一方面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搞好经济工作的管理、协调、监督和服务,防止和克
服市场的盲目性,切实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以下四个
方面;一是,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集中力量保重点、办大事。在继续下大气力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同时,通过加强调控形成合力,真正集中人财物力,择优扶持,
争取每年办成几件对全局起带动作用的大事和几个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并
要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增强我市加快发展的政策优势。继续采取措施做好设立较大市、保税区和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等大政策的争取工作。“九五”期间,银行新增固定资产贷
款、财政新增财力、各部门的预算外资金和引进外资等,都要纳入全市总的投资盘子,集中投入到重
点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二是,调整理财思路,加强税收征管。要搞好财源建设,严格依
法治税。科学安排财政支出,大力压缩超前消费和各种不合理开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加强预算外
资金管理,搞好收支两条线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和其他经济技术监督,维护经济秩序,保证
经济健康运行。三是,优化信贷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千方百计搞活信贷资金,
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增贷款的使用效益。切实搞活存量资产,有效地提高金融资产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四是,抓住关键措施,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搞好人民生活必需品、主要农副产品及生产资料的供应,
建好基地。认真落实控制物价的各项基金制度和储备制度,增强物价调控能力。拓宽流通渠道,加强
市场管理,坚决打击不法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物价走势监控,严格执行调价申报和备案制度,增强经
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五)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今后较长一个时
期必须贯穿始终的重要指导方针,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
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
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模范榜样鼓舞人。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倡导敬业创业精神,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学英模、创大业、比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激发全市人民投身于跨
世纪宏伟事业的积极性。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道德素质和
文明水平。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三为主”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三结合,控制人口数
量,提高人口质量。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执行“三同时”方针,杜绝新上污染重的项目。高
度重视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稳定耕地面积,搞好复垦开发。依法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促进资源的有
序开发、合理利用。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抓好文化精品工程的实施,繁荣社会
主义文化事业和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食粮。大力发展体
育事业;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在深
化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推行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制度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完善医疗傈险制
度}继续抓好农村卫生工作,加强预防保健。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控制城镇待业率,搞好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消化转移。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进一
步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市。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充分发挥人民
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加强政府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认真办好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执法体
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群专结合、标本兼治等措施,依法严厉打击经济犯
罪和各种刑事犯罪,坚决取缔一切社会丑恶现象,确保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关于1996年的工作安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抓好1996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开好头、起好步,对“九五”计划的顺利
实施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和省的安排意见,与“九五”计划相衔接,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紧紧
把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围绕实现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转变”,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农业
基础地位,深化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各项改革,继续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
运行质量,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完成“九五”计划确定
的各项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1996年主要计划指标安排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
16%,第三产业增长20%;乡及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7%,实现利税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16.5%;出口创汇总额增长20.4%,合同利用外资增长4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零售物价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10%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具体的安排部署,市政府将向大会作计划和财政报告。工作中要
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采取得力措施,提高粮食单产,
加强基本粮田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搞好粮食生产区域化种植,推广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生产稳
定增长。继续抓好吨粮田和中低产田开发,集中人财物力,落实好第·期各50万亩的开发任务。建
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强以拦蓄和节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耕作条件。大力推广优
良品种和先进耕作栽培技术,提高复种指数。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办好市县两级蔬菜副食品基
地,努力增加农副产品供应量,确保人民生活需求。继续抓好国家级粮食大县和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建
设,认真实施“412基地”工程。加快培植水产、林果、蔬菜、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
进程。全方位开发海洋,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加快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步伐,促进乡镇企业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今年重点在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创名牌、提高外向度三个方面实施突破,
力争年内有10个左布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有10个左右产品成为享有较高知名度、年销售收
入过亿元的名牌产品,形成10个左右出口额超亿元的创汇大户,谈成l0个左右1000万美元以上的
利用外资项目,使乡镇企业在继续保持总量扩张的基础上,取得质的飞跃。以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
加快农村扶贫开发步伐。从今年开始,把全市扶贫工作的重点转到扶持344个贫困村上来,通过联带、
兼并、“手拉手”、部门包带、政策扶持等措施,尽快消除人均收入不足干元的贫困村、贫困户,促
进全市农村经济均衡发展。
(二)以培育骨干企业、开发名牌产品为重点,努力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以提高产
品质量档次、形成规模效益为目标,把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的根本途径,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在促进优势企业产品升级和淘汰落后企业、产品两个方面下功夫,
选准龙头项目,实行集约投入,加大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抓好市属
28个重点技改项目。根据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选择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集团进行
重点扶持。年内重点抓好万华、张裕、东方、正海、多纳勒等20个企业集团的培育,争取县属以上
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9个。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巩固传统名牌,
培育新兴名牌,推出更多能够代表烟台形象、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名牌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城市
知名度。同时要高度重视企业解困工作,妥善安排困难企业职工生活。
(三)以增加供应、稳定物价为重点,不断培育完善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强“米袋子”、“菜篮子”
工程建设,着力抓好一批副食品基地,切实保证粮、油、肉、蛋、菜供应。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物价
走势监控,重点搞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管。充分发挥粮食风险基金、副食品
风险基金、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加强征收,科学使用,平抑物价。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查处
非法经营,打击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增强其发展活力和主渠道作用。
搞好区域性市场体系的培育,抓好骨干商业设施的建设,并新发展各类商业网点7000处。城市建设
要突出抓好绿化,全面开展市容环境、沿街摊点和居民小区的综合整治,搞好水、电、交通、通讯等
增容扩能改造,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机构,扩大
融资渠道,活跃金融市场。今年突出抓好城市信用社联社的组建与运行,为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奠定基
础,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努力融通搞活信贷资金,
保证重点建设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和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增加景点,搞好服务,促进
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四)以搞好国有企业为重点,全面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今年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三改
一管”的思路,抓好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适应市场需
要,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投资结构结合起来,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界限,
推进企业改组联合,尽快组建一批拥有雄厚资产和名牌产品、能够左右一个行业、拉动众多企业的大
集团。学习借鉴诸城市放活小企业的经验,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活力。继续抓好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年内在原有24户试点企业的基础上,再增加18户县属企业作为市级试点企业,
市属股份制企业规范化运作面达到50%以上。加快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积极
探索运用授权、委托、代理等方式,明确国有资产运营主体,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在市场竞争中实
现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组
织制度,把企业的经营活动转到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上来。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以
人为本的管理和财务、成本、资金及质量管理,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研究多途径
化解企业历史包袱、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养老、失业、医疗
保险和住房制度改革。组织好市级机构改革和县乡机构改革的完善,搞好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作
和事业单位改革,保证企业改革、机关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有机配套,整体推进,从制度上促进政府
职能的转变。
(五)以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改善环境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今年,外贸工
作要突出抓好出口商品结构、国际市场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和贸易体制四个方面的调整,全面实施骨
干带动和人才国际化战略,努力提高开放质量,加强出口企业和外贸企业管理,不断增进开放效益。
重点组织好东亚城市商品交易会、春秋广交会等大的经贸活动,力争取得较好的成效。加大利用外资
规模,加快利用外资步伐。抓好在谈、在建的利用外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争取早日投产达产。
切实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认真考核合同履约率、外方出资率、资金到位率和出口创汇率,鼓
励他们增资改造,扩大规模,增加出口,监督他们依法经营。继续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业务,以弥补国
内配套资金不足,增强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大胆迈出国门,到
海外兴办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发展生产,输出技术和产品。努力扩大对内开放,主动承接国内大城市、
大企业的辐射和延伸,并积极向其他地区渗透和发展,进一步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实力。在
继续抓好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下大气力改善和优化投资软环境。一是,按照
国际惯例,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努力办好现有三资项目,积极
为外商解决企业生产和个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赢得外商的信赖,促进以外引外、以商招商。
三是,努力改进服务,把扩大开放的热情落实到良好的服务上,把为外商服务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具体
问题、办实事上,以提高我们的信誉,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
(六)以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为重点,改进和加强政府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和政治水平,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和江
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要求,自觉端正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提
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始终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的领
导权威。要以解决精神不振、全局观念不强、为政不廉、管理不严四个方面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强
机关建设。按照“把反腐败作为政权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的要求,加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无产阶
级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
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三项任务,
刹住利用公款吃喝玩乐、公费装修住房、高价购置超标准住宅、吃拿卡要、弄虚作假和“三乱”等歪
风,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好队伍,身体力行
地管好自己的亲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本部门存在的问题。大力倡导“团结拼
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坚决清除少数干部中存在的自满自足、不思进
取的思想意识,使争创一流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把各项工作部署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努力转
变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解决好为谁掌权、怎样掌权、为
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
应,作为最根本的衡量尺度,满腔热情地帮助基层和群众特别是困难企业和贫困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形成和谐、统一、分工负责的工作
机制。继续大力推进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努力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
理经济和社会的水平。组织实施“三五”普法规划,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教育,特别是对企业
经营者和市民个人依法办事、依法纳税的教育,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法律意识。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
主,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益。凡是重大决策都要认真听取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的意见,
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认真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集体讨论决定,避免出现大的失误。
在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突出弘扬时代精神、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等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双文明”活动,卓有成
效地抓好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整治,搞好卫生城建设。继续加强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教育,抓好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街区、文明家庭四个层面的创建活动。深
入开展“学英模、创大业、比奉献”活动和“双拥共建”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继续严厉打
击各种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各类严重犯罪活动,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
安定。继续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抓住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组织科技攻关,搞好成果推
广。围绕培养跨世纪人才,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积极推进高中段教育的普及,大力发展职
业技术教育和职工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增加教育投入,促进办学条件和教师居住条件的改
善。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土地管理三大基本国策,年内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
下达指标以内,抓好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削减、部分企业关停并转和限期治理计划的落实,抓好耕地
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努力抓好“精品工程”,进
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大力发展卫生体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全
面进步。
各位代表,完成“九五”计划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建设
经济强市和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目标,需要全市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苦干实干。让我们高
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烟台
市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奋发进取,为实现我市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
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