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6&rec=31&run=13

【综述】 1994~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完成32.9亿元、3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5
%和15.1%,“八五”期间年均增长18.1%。实现财政收入分别为901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5882万元)和1208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7%和17.3%,“八
五”期间年均增长14.8%。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79.4亿元和91.7亿元,分别增长25.4%和15.5
%。
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48亿元、16亿元,比上年增长O.8%、26.7%。“两高一优示范
区”、“65”工程、“十大体系”和“海上海阳”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两年间,实现农业总产值分别
为22.2亿元、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7.3%,粮食总产分别为3.9亿公斤、4.01亿
公斤;花生总产分别为56900吨、57041吨。1994年创全国100个油料总产量县市第37位。蔬菜总
产分别为561289吨、626681吨,水果总产量分别为92400吨、115296吨,蚕茧总产分别为1591吨、
1515吨。海洋开发迈出新步伐,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20万吨、17.6万吨,总产值12亿元。新增扇
贝养殖面积8600亩,总面积发展到1.69万亩。开发利用水面36万亩,滩贝养殖面积达2.2万亩,
开发规模居全省首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位居全国100个县市第48位。农村社会总产值分别为85.97
亿元和102.6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分别为58.06亿元、69.53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97亿元、12.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12.9%。两年间,
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为57.2亿元和6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2%、14.9%。1994年,山
东方圆集团公司跃居全国1000家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前列。1995年,县以上工业产值16.96亿
元,增长3.2%;乡镇工业10.95亿元,增长28.6%;村以下工业37.8亿元,增长17.2%。加
大出口产品销售力度,全年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出口交货值1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1%。
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4亿元、7.8亿元。两年间,靠政策启动,市场拉动,基础建设带动,
加快发展步伐,使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生机。1994年,全县集贸市场达到
63处,商业网点达到2万个,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1.2万户,上缴税金1819.9万元,占
全县地方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县城旧城改造加大投入(2000万元),完
成了5条主要街道的装修改造。邮电通讯实现城乡程控化。进一步改善了县乡公路状况,加大了交通
运力运量。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高考上线绝对数、升学率、万人比均占全市首位,荣获全市“双连
冠”称号。文化工作大力发掘传统民族文化,海阳大秧歌荣获“'94中国沈阳国际民族舞蹈邀请赛”
金玫瑰奖。1995年,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个体工商户达到1.4
万户,私营企业达299户,有2户私营企业跨入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行列。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
略,取得显著成绩。全县高考成绩荣获全市“三连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比国家要求提前5年实
现了“双基”目标。加大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和旧城改造的步伐,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在“齐鲁杯三上活动”中获得“齐鲁杯优胜县城”称号。文化工作狠抓了县、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建成了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卫生工作成为全省提前5年实现初保达标县市之一。
两年间,加大投入,外向型经济有新的突破。1994年利用外资项目41个,合同利用外资5564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47万美元,全年完成产值8.8亿元,利税756.1万元,出口创汇4706万
美元。外贸出口收购额6.4亿元,比上年增长44%。1995年,全县合同利用外资547万美元,实际
利用外资1076万美元。全县三资企业累计142家,投产三资企业达73家,已投产的三资企业实现利
税8574.4万元。外贸自营出口商品总值和三资企业出口创汇86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4.5%。
两年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分别为9.39亿元和10.71亿元,分别增长9.2%、14.5%。城乡集
市贸易活跃,成交额分别达到4.18亿元和8.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93%。城乡居民储
蓄余额分别达13.3亿元和17.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4亿元和3.98亿元。全部职工平均
工资分别为2972元和3250元,分别增长25%和9.4%;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18元和1771元,
分别比上年增加365元和353元,是“七五”末的2.44倍。两年间,县委、县政府把“山东一核”
选址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动员全县各行、各业和全县人民支持核电,配合专家考察。1995年8
月,经国家电力都会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在青岛主持召开了山东一核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
会议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按冷家庄厂址展开工作,并初步定名为“山东第一核电厂”,12月。山东核
电办正式定名为“山东海阳核电厂”。其他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
到加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马寿礼)
【山东一核电厂确定在海阳建设】 1983年,由山东电力工业局组织,山东电力设计院参加的“山
东核电规划小组”,经普查和调研,提出了30余个厂址,踏勘了16个(黄海沿岸)。1993年9月,
成立了山东省核电前期领导小组,1993年12月,委托华东、山东两电力设计院合作,承担山东第一
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1994年1月开始工作,两院工程组通过对10个厂址的初步踏勘,2月,向
电力部、中核总、山东省政府等部门领导和专家汇报,筛选出4个可能厂址。海阳冷家庄厂址排序第
二。1994年5月,海阳县成立了以县长李克英为组长,副县长牟志尚为副组长,电业局长刘学智、
政府办副主任姜涛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领导小组,陪同多路专家详细调研和多次踏勘。1994年8
月,确定对冷家庄和红石顶厂址以同等深度平行工作,开展初可研工作,12月完成初可研报告第一
稿。1995年8月2~7日,由国家电力部会同中核总公司,在青岛主持召开了山东一核初可行性研究
报告审查会议。会议同意该报告推荐的山东——核厂址排序结论,即海阳县冷家庄厂址,乳山市红石
顶厂址。可行性研究阶段按冷家庄厂址展开工作,并初步定名为“山东第一核电厂”。12月,经海
阳核电前期工作小组提议,山东核电办同意,山东第一核电厂正式定名为“山东海阳核电厂”。规划
容量4×1000MW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两台1000MW级核电机组。
【海阳大秧歌再现辉煌】 深受人民喜爱的海阳大秧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经文
化部门精心组织、编演,连续取得了国际、国内大奖,再现了海阳大秧歌的辉煌。
海阳大秧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海阳秧歌具有阵势庞大、内容丰富、布
阵巧妙、变换多样、民情浓郁、雅俗共赏的地方特点,以豪放活泼、感情充沛、热烈欢快、粗犷奔放、
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娱乐性。秧歌队可由几十人或几百人组成,既
可以村为队自娱自乐,也可由集县、乡之多队组成气势恢弘、热烈壮观的秧歌盛会。每逢节日和重要
庆典,民间群众即有办秧歌庆贺的习惯,此时若两台秧歌相遇,要相互礼拜,尽情斗舞,各队均拿出
自己的绝活,将热烈欢快的气氛推向高潮,其激动人心的场面,令观众百看不厌。因此,海阳秧歌有
“一台秧歌十台戏”的美誉。
解放后。海阳大秧歌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在继承的基础
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总政歌舞团、解放军艺术学院及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等
有关部门都曾来海阳挖掘整理,并推出了一批有鲜明海阳大秧歌特色的艺术作品。1983年,海阳大
秧歌被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系正式列为中国汉民族民间舞蹈必修教材,从而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坛。
1994年6月,海阳接到省、市邀请参加“沈阳国际舞蹈邀请赛”的函后,为把海阳大秧歌推向世界,
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保证秧歌队赴沈参赛,经过短暂的训练,海阳秧歌队不负家乡
父老的重托,第一个赢得了“'94中国沈阳国际民间舞蹈邀请赛”金玫瑰奖,1995年1月,获文化部
组织的全国第四届“群星奖”银奖,同年又获'95金华中国民间广场展演最高奖——优秀奖。海阳大
秧歌以她那独有的魅力与风格而名扬海内外。
【腾飞中的山东方圆集团】 山东方圆集团公司是国内建筑机械行业第一个省级集团。公司由最初的
几十人小厂很快发展为目前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辖17个分厂、公司,职工1580人,其中工程技
术人员185人的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2.5亿元,流动资产1.5亿元,主要生产设备620台(套),
公司以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各种建筑工程机械为主,兼营建筑、工程安装、交通运输等。集团坚持
两个文明一齐抓,紧紧立足于二次创业,始终以质量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管理争效益,促进了
企业迅速发展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在全国乡镇企业行业最大规模100家排第2名,中国乡镇企业
经济效益排第44名,全国建机行业排第6位。先后开发生产了JZC200一750系列混凝土搅拌机,
JS350—lOOO系列强制混凝土搅拌机,HBT20—60系列液压混凝土泵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配料机,
塔式起重机、升降机、装载机等50多个品种,产品均采用国标生产,部分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
有4种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4种产品获部科技进步奖。2种产品获中国质量协会用户满意奖,JZG、
JS系列混凝土搅拌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方圆集团不断加强国际间的技术
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先后与美国金星贸易公司,德国威尔措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尼曼公司、
TEKA等公司开展了技术合作,开发生产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THBP系列混凝土泵及TRANSMIXl875
系列混凝土搅拌站等产品。1994年,完成销售收入1.61亿元,实现利税2500万元。1995年完成销
售收入2.2亿元,实现利税3700万元。企业先后获省级先进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省质量管理先进
单位、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管理示范企业及国家二级计量单位等称号。1995年,晋升为首批国
家级企业集团,并通过了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的质量体系认证,成为我国建机行业首家通过质量
体系认证的企业。
(王永宽)
【王家山后村红富士获全国评比三连冠】 王家山后村的“皇家”牌红富士苹果在连续两次获得全国
优质果品评比第一名的基础上,1995年,又以105.6的最高分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评比金奖。
在曼谷举行的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展览会上,亦获金奖。该村自1983年始就树立“科技兴果”意
识,并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先后与全国十几所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横向联合,多次邀请全国著名
果树专家来村授课,并选派30多名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深造。村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名优果品研究所
及科普夜校。1995年,全村有4名高级、21名中级农艺师,326名省级农民技术能手,1名省级农民
科技名星,为生产名优果品培养了大批人才。十多年来,村集体在科技兴果方面共投资305万元。村
两委积极为果农开展一系列服务,及时排忧解难,建立高产标准果园,修建四大水利工程,新上了微
灌设施。使果园水浇面积达90%以上,组织指导果农对果树实施疏花疏果,苹果套袋,摘叶转果,
铺反光膜,配方施肥及科学修剪等新技术,苹果产量和质量获较大突破,其注册的“皇家”牌苹果被
国家绿色食品检测中心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该村除红富士苹果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外,生产的乔
纳金、新红星等苹果也多次获全国评比优质果品称号。1995年,全村苹果总产200万公斤,畅销到
泰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户均苹果收入超万元,被誉为“全国红富
士第一村”。
(王永宽)
【海阳嘴子前春秋古墓发掘获重要成果】 海阳县盘石店镇嘴子前村农民在村东北的省级文物保护区
挖土积肥时发现一座古墓。经批准,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海阳县文化局、海阳县博物馆于1994
年4~5月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等,
部分文物在省内尚属首次发掘。墓中的珍贵文物,由于膏泥的特殊密封,器物大都保存完好。60件
青铜器毫无锈蚀。戈铍、镞等尖锋刃锐,快利依旧。9件编钟不但器形完好,而且音色优美,音质清
脆,青铜器中最为突出的是一件大盂,深腹平底,口径达69.5厘米,高37厘米,重36公斤,外壁
画饰华丽的蟠龙花纹,设有4只兽头形大耳,宽大的平折沿上刻有铭文7字。另外,铜瓶内壁也铸有
铭文17字。这些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其它舟厘等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精美,极富艺术性。
而一对方壶和一对素面高足宽沿簋,则制作稍为粗率,代表了绝然不同的一种工艺风格,显示出强烈
的地方特色。更为难得的是墓中出土了数十件漆器木器,虽然材质易腐,但由于特殊的密封技术,仍
然保存较好。这些木器多施黑彩朱绘,虽残损,但大多数能整修复原。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两件铜戈之
秘,出土时还十分完整地安装在戈头上,柄末端刻为带轮箍的尖状,略似铜礴形制,柄长10.7厘米,
形体扁圆,红漆墨彩,鲜亮如新。这次出土青铜器、漆木器等类文物共计240余件,这在北方地区实
属罕见,它对研究胶东半岛古文化有重大价值。
【海阳县被授予“水产工作先进县”称号】 1994年以来,在加快海上海阳建设中,全县水产养殖
在养殖规模、产值产量以及科研项目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浅海养殖、淡水养殖、立体
养殖和海洋捕捞齐头并进的新格局。鲍鱼、海参、魁蚶等海珍品养殖也初具规模,养殖品种结构日趋
合理,养殖生产模式也出现了多样化。在水产科研方面,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网
络,所承担的28项科研项目有17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并被列为“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试验基
地”。1994年,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达到87865亩,其中对虾养殖面积4万亩,滩贝养殖面积达16255
亩,是1990年的95.6倍。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19.2万吨,是1990年的4.2倍,列当年全国100
个水产品产量最高县第26位。水产品总产值12.2亿元,是1990年的8.8倍,占当年全县农业总
产值的54.5%;渔业增加值4.6亿元,其中渔业二、三产业增加值占42.2%,出口创汇1300万美
元,是1990年的3.4倍;名优产品产量16582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8.8%。1995年,在养殖遭
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水产品总产量仍达176150吨,总产值12亿元,滩贝养殖面积发展到3.5
万亩,开发规模居全省首位。1995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水产工作先进县”称号。
(于在乐)
【海阳县被确定为“活牛出口基地县”】 1994年9月,海阳县被农业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活牛
出口基地县”。“七五”期间,海阳县引用鲁西黄牛良种对本县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改良后的海阳黄
牛,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肌束纤细、育肥脂肪分布均匀、肉品质量高等特点,深受用户欢迎,并
率先将活牛打入了日本市场。为了扩大出口规模,国家投资在海阳县建起总面积为1100平方米的“活
牛出口服务中心”楼,建起两处专门对日本出口活牛的育肥试验场;“八五”期间,全县继续狠抓黄
牛改良工作,增加冷冻颗粒人工授精站点,加快优质高档肉牛的繁育速度。1994年,全县新增优质
肉牛1万余头,并承担了省、市、县科委在肉牛生产方面的研究课题4项,其中2项获省科委科技成
果三等奖,2项获市科委科技成果一等奖。1994年9月,国家农业部等部门和省科委组织国内部分著
名畜牧专家和教授对海阳肉牛进行验收和鉴定,确认海阳肉牛在体型外貌、生长发育速度、产肉性能、
肉品质量等方面,均达优质肉牛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安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