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6&rec=26&run=13

【综述】 1994年,龙口市农业总产值19.39亿元,工业总产值182.2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8.88
亿元,财政总收入2.04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25.6%、26.4%、10.7%、17%。
1995年,龙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在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名
列第35位。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是90年的5倍;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23万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13.7亿元,是90年的6倍。其中工业
总产值完成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3.7%;农业产值达到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全
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是90年的9.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9
元,比上年增加501元,是90年的2.7倍。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6%。
三个产业增加值在国内总产值的比重为17.8:52.2:29.9。全年举办外商投资项目38个,实际
利用外资4867.7万美元;组织外出招商21批,接待外宾800多人次。完成出口创汇1.36亿美元。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42.6亿元,比上年初增加11。2亿元,是90年的21.3倍,人均储蓄突破
7000元;城市职工年均工资性收入5520元;全市电视、电冰箱、摩托车百户农民拥有量分别达到105
台、47台和19辆。私人住宅电话达1万部。财政总收入达到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是
90年的2.8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4亿元,增长29.6%。有12处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
技术企业,11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点。实施省级火炬计划15项,国家级新产品计划19
种,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申报专利45项,累计达到505项,荣获全国专利工作先进市称号。全
市各类教育全面发展,荣获“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称号;圆满完成各项人口控制指标和动态指标;
全面开展镇级卫生院改造工作,10个镇完成了改造任务;文化市场得到有效整治,群众文化生活丰
富、活跃;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运动蓬勃开发,获得烟台以上体育比赛奖牌92枚,其中省以上
金牌9枚;实施了市长环保责任工程,环境污染得到了控制。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1995年,全市按照实现农业强市的奋斗目标,实施了“九五”带动,狠
抓了八大开发,强化了四个关键环节。
“九五”带动:就是按产业化组织发展农村经济,以农产品贸易、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基地和
农户,形成“九龙”腾飞、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一是以粉丝集团为龙头的粉丝加工、出口一条龙,共
加工粉丝1万吨,实现产值7500万元,出口创汇880万元;二是以龙复果品有限公司和丰龙工业园
为龙头的山东梨生产、出口一条龙,共出口山东省梨2万余吨;三是以龙丰集团为龙头的粮食转化增
值一条龙,完成产值3.5亿元,创汇260万美元;四是以诚达食品有限公司和东宝食品有限公司为
龙头的蔬菜、大姜生产加工出口一条龙,共加工出口各种蔬菜7000吨;五是以果干果脯为龙头的果
品加工一条龙,共加工果干果脯400余吨;六是以渔海局水产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海产品加工、出口一
条龙,共出口各种水产品700吨;七是以葡萄加工企业和葡萄批发市场为龙头的葡萄生产、加工、销
售一条龙,共加工销售葡萄3.1万吨;八是以文基、中村草莓批发市场为龙头的草莓生产、销售一
条龙,共销售草莓3000万公斤;九是以饲料加工企业为龙头的饲料加工出口、畜牧养殖加工一条龙,
共出口饲料8万吨,饲养生猪10.5万头,养殖蛋鸡400万只、肉食鸡200万只。
八大开发:一是高产田开发。全市30万亩吨粮田,平均亩产1011公斤,总产达到31万吨。二
是高值田开发。全市7.3万亩高值田,亩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冬暖式大棚每亩收入达到1.2
万元。三是果品开发。重点抓了1.5万亩劣质果园改造和日本二十世纪王子梨、新兴梨、丰水梨和
富有柿子4个国际名牌品种的引进,全市果品总产达到27.3万吨。四是海洋开发。在巩固西海区养
殖的基础上,重点扩大了北部海区的养殖,养殖品种也实现了由单一的扇贝向牡蛎、鲈鱼多品种养殖
方向的转变。全市水产品总量达到12.9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养殖面积达到2.4万亩,
养殖产量达到7.3万吨,养殖产值达到1.9亿元。五是畜牧开发。坚持集体、个体一齐上,抓基地、
带面上,积极发展畜牧规模饲养。市里重点抓了寰龙、王家疃、泊子、长恒和洼南5个万头猪场的建
设,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了3.1亿元。六是林业开发。重点抓了绿色长廊、花园式村庄单位建设、
大环境绿化、道路林网更新、山滩补植造林和景点建设六大绿化工程,全市共植树2.4万株,铺设
草坪8000平方米。七是水利开发。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359项,总投资4400万元,总投工247万
个。八是废弃地开发。共开发废弃地1620亩。
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重点推广了小麦玉米标准化高产栽培、配方施肥、果树
高接换头、大梨套袋、容器育苗等农业先进技术。共覆膜花生5万亩,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30万亩。
二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40余期,受训人员达到4万人次以上。三是大力
加强了科技网络建设。各镇区进一步稳定充实了队伍,建立健全了农技推广体系。四是狠抓了农业科
技示范园建设。每镇区都建了一处100亩以上的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全市“两高一优”农业的
发展树立了样板。
【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1995年,全市三级工业完成总产值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完
成工业销售收入119.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工业利税11.9亿元;实现工业利润8亿元,
比上年增长4.9%。
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全市市镇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40.3%,比上年提高5.3
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达13.86%,比上年提高O.33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为97.24%;两级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万元(按工业增加值);全市省部级先进企业达43个,产品质量稳定合格
率达到85%以上。
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全市各级将企业改制与改组、改造相结合,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共完成改
制企业1031户,占三级工业企业总数的55.3%,其中股份制138户,股份合作制758户,拍卖37
户,租赁34户。通过实施大范围、全方位的改组联合,有64户企业实施了资产重组,活化闲置资产
5000多万元,并涌现出一批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实施兼并的典型。
不断创造规模效益。对骨干企业、名牌产品进行集约投入,促其不断壮大规模,增强实力,成为
全市经济的中坚力量。年内全市三级工业共实施上扩改项目254个,总投资14.83亿元,其中,骨
干企业投入11.25亿元,占总投入的76%;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达284个,
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2个。全市组建企业集团34处,其中省级集团18处。在全国“最大工
业企业500佳”评选中,丛林集团列第347位,列行业第22位;在烟台市乡镇企业年终评比中,丛
林集团和南山集团综合得分分别列镇办第一名和村办第二名;镇办工业企业总体实力位居烟台市各县
市区首位。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全市上下把科技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措施来抓,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全年共引进、培养各类科技人才580名;有380个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企联合体;三
级工业企业引进、开发新产品129个;引进、开发专利技术95个;申报国家级新产品19个;取得省
级以上先进水平科技成果2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5项,填补国内空白的8项;经省科委认定的
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企业累计达46个。龙口市在1995年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评比
中继续保持领先,是全省唯一成县市建制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全国专利工作先
进市称号。
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到1995年底,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4个;利用外资嫁接改造企业186
个。全市共兴办三资企业240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3.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全
年完成工业品出口供货值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9.9%。
【第三产业日趋繁荣】 1995年,全市以开发建设胶东商城为龙头,以“兴市”为重点,繁荣大市
场,搞活大流通,带动了第三产业快速、高效、全面发展。全市共完成第三产业投入3亿多元,第三
产业增加值达到2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9%。
一是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在“建市”方面,全年共投入7200万元,新增营业面积4.4万平方
米。胶东商城内的恒源商城、集贸中心西扩工程等3处商贸设施投入使用。胶东商城营业面积达到
22万平方米,摊位总数8000多个,从业人员1.6万人,年成交额突破8亿元。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也取得新的进展。9月份建成的羊毛衫批发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当
年实现成交额1.6亿元。在“兴市”方面,主要以政策为先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
招商引商,促进了市场繁荣。到1995年底,全市商业服务网点达到1.2万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达到1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3亿元,比上年增长74.6%。
二是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强。金融各部门大力吸收存款,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在论证项目、争取规
模、盘活资金及用活政策运用新型融资手段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
达到53.7亿元,比年初增长33.9%;贷款余额达到39.2亿元,比年初增加10.5亿元,增长36.6
%;银行承兑汇票累计发生额8.9亿元,是上年的4.5倍,主要融资指标总量均居烟台各县市区首
位,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是财税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培植财源方面,广泛开展了创建财政收支平衡和纳税大户活动,提
出了以客观利润和净资产增值率为主要指标的任期考核办法,大力实施新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初步形成了“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大小看贡献,贡献大小看上缴”的舆论氛围,全市涌现出一批纳
税大户。在税收征管方面,坚持一手抓利税大户,一手抓零散税收,同时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专项
检查和清理欠税活动。全市共完成工商税收21866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增收3600万元。其
中地方各税收入完成76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增收1750万元。
【城乡、城市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1995年,龙口市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城市规划
建设步伐,强化城市管理,城市的总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在全省齐鲁
杯大检查中夺得省政府颁发的三年总评杯,并被授予龙口市徽。
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聘请国内外著名规划专家编制调整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年内,城市规
划区地形图已测完并印制完成。组织市外专家和本市规划设计人员完成了胶东商城、黄城、龙口两城
区等13项详细规划。在村镇规划方面,聘请省建工学院、省城建学校编制了10个镇镇域、镇驻地规
划、完成村级规划35个。在规划管理方面,制定并颁布了《龙口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严格实施“一
书两证”制度,加强了对违法违章建设的查处力度。年内共查处双违工程62起,强制拆除6起,当
年处结率为100%,被烟台市政府授予“烟台市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市”称号。
在城市建设方面,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全力搞突破,城市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投资
1600万元完成了黄城西环路、东南出口改造工程和龙口花园路建设等工程,新铺沥青、水泥路面42.2
公里。结合创建卫生城市和争夺齐鲁杯活动,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修补路面1.7万平方米,
完成中心街西段、北大街东段等5条道路共4.8万平方米沥青罩面,铺装人行道板8300平方米,维
修改造路灯900多盏。投资300多万元购置环卫设施,城区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85%,城区58
万平方米主次干道路面得到全面保洁。投资42万元新建一处垃圾处理场。投资500万元完成王屋水
库供水后期工程和屺坶岛供水扫尾工程,敷设管道19公里,城区日供水量增加1.7万立方。年内城
区义务植树2.4万株,新建设街头绿地1.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0.25%,人均公共绿
地达4.56平方米。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植树8千多株,栽种草坪5千平方米,全市涌现
出省级绿化先进单位3个,烟台市级花园式单位16个。在公共交通方面,开通了11条公交线路,设
公共站点310个,日发车190班次,日客流量达2.8万人次。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82.3公里,
城区通往各镇驻地的公路全部实现了柏油化。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市话交换机扩容3460门,总
量达31265门,农话交换机扩容11008门,总容量达28406门,年底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9万
门。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图文传真等业务也有了较快发展。在港口建设方面,新建了一个万吨级渔
港码头,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和万吨级散杂码头也简易投产,龙口港年吞吐量达到853万吨。
1995年,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和小康屋建设试点成绩突出。芦头镇和北马镇分别被列为省级和
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小康屋建设开工工程量达到9万平方米。全市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到
5200万元。年底,全市村镇建设工作在全省“十、百、千”活动检查中被省政府授予“村镇建设先
进市”称号。在城市管理方面,定期培训城市监察人员,充实城市监察队伍,城市管理走上了法制化、
规范化轨道,市容市貌得到较大改观。全市建筑业发展稳定,完成产值6.65亿元,实现利税7650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4%和29.6%,从业人数近2万人。全市外出施工完成产值12亿元,比
上年增长20%。
(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