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6&rec=17&run=13

【概述】 1994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13亿元,增长17.4%。其中完成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11.23亿元,增长12.6%。完成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4.82亿元,增长27.2%;全年新投产企业84家,其中三资企业57家;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03亿元,企业利税2.1亿元,分别增长16.9%和16.7%;完成进出口总额2.27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1.23亿美元,分别增长5.8%和35.9%。 1995年,烟台开发区进入第二次创业的新时期。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完成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工业总产值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4%和20%;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3.01亿美元,出口创汇1.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9%和30.6%;全区实现财政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全年签订项目合同总投资2.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27.3%;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3%。"八五"期间,全区累计国内生产总值58.69亿元,工业总产值89.98亿元,工业增加值28.48亿元,分别是"七五"期间的15.7倍、14.25倍和16.87倍;累计财政收入5.21亿元,是"七五"期间的11.98倍;累计项目总投资15.8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7.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5亿美元,分别是"七五"期间的6.23倍、9.46倍和11.37倍。1995年,全区的重点工作有了新突破,突出表现在:一是支柱产业开始形成。该区在第二次创业的总体构想中提出,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趋势,努力形成机械汽车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制造加工业和化纤纺织业四大支柱产业。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较快,机械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60.2%,食品制造业增长20.8%,电子电气制造业增长20.1%。二是骨干企业初具规模。按照"现有企业膨胀规模形成骨干,在建项目加大力度培育骨干,筛选项目科学决策储备骨干"的具体思路,积极实施骨干带动战略,骨干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运行质量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现有企业膨胀规模形成骨干上,该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国际市场的需要,针对全区工业发展的现状,确定了烟台东星集团公司、大宇重工烟台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为骨干企业。在企业膨胀规模过程中,有的走技术改造的路子,使企业升级上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有的走企业改组的路子,以名牌产品或优势资产为纽带,实行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内外联合,组建企业集团;还有的走自我
扩张的路子,通过扩大再生产,增加固定资产和产品生产的总量,形成规模优势。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从1994年开始投资700万美元进行二期扩建,1995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年可新增氨纶丝500吨,形成年产1000吨氨纶丝的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氨纶丝生产基地。三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骨干带动作用也日益明显。 全年三资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1.9亿元,工业增加值7.9亿元,分别占全区总数的76.3%和75.2%。1995年,全区产值突破5000万元的企业10个,利税突破1000万元的企业5个,出口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的企业4个,骨干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三是名牌产品崭露头角。围绕实施名牌推动战略,重点抓了"依靠科技创名牌,强化管理保名牌,立足市场打名牌"三项工作。特别是在立足市场打名牌上,通过新闻媒介,不惜重金宣传名牌。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国际商报》、美洲电视台等全国和海外新闻宣传媒介上集中宣传开发区名牌产品。同时还利用各种经贸活动,不失时机地宣传名牌。各名牌产品企业还借助文艺活动,借台唱戏宣传名牌。龙凤钢琴有限公司为了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金斯波格"牌家用立式钢琴的形象,分别参加了在美国加州和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乐器博览会,凌厉的宣传攻势,使"金斯波格"钢琴在海内外市场上名声大噪,产品供不应求。"纽士达"牌氨纶丝、"荣昌"药物、"雅达"牌锦纶丝等名牌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也日益提高。四是科教兴区初见成效。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其中省级21家,区级3家,完成年计划的120%;全年实施"火炬计划"11项,"星火计划"3项,科研攻关项目30项,数量和质量均居烟台市首位。全年开发新产品33个,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各22项,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注:本文主要经济指标摘自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资料》)
【利用外资】 1994年,烟台开发区共签订外引内联项目190个,合同总金额3.35亿美元。其中,三资项目117个,合同外资额1.5亿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的61.6%和43.8%。实际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增长69%。1995年,是烟台开发区招商引资战略重大转移,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在招商引资的区域上,重点开拓欧美地区、发展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巩固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特别是突出了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招商重点,实现了全区招商引资方向的转移;在招商引资渠道上,拓展了以经济发展局项目推进中心为主力的集中招商、直属企业重点招商、机关部门围绕中心抓招商、投产三资企业招商等6条招商渠道,形成了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在招商引资的形式上,创造性地运用敲门招商、信息招商、合作招商、海外基地招商、舆论招商、集中招商等7种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在融资方式上,注重走好金融机构主渠道搞活资金、把项目挤入国家计划"笼子"争取资金、出让部分股份缓解资金、以土地、厂房甚至整个企业入股扩大资金、加快股份制推进步伐筹措资金、眼睛向外拆借资金等8条融资路子,多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引进与建设工作的开展。全年项目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引进项目的质量提高,平均规模增大。全年引进56个项目,55个是外商投资项目,52个是工业项目。充分体现了发展工业、高新技术项目为主的特点。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500多万美元,是上年的2.7倍,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1个,创历史最高水平。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相当于建区10年的47.5%。二是大中型骨干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逐步形成全区新的经济生长点。全年共有1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其中包括投资1800万美元的PU汽车内饰件、投资570万美元的日冷食品、投资700万美元的氨琵二期、 投资2520万美元的导电玻璃、 投资5.1亿元的电子网目板、 投资760万美元的锦纶二期、投资8460万美元的黄海钢铁二期、一期投资2900万美元的电装空调压缩机等大中型项目;总投资9000万美元、一期投资3000万美元的大宇重工等项目也先后动工建设。上述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0多亿元,利税近10亿元。三是三资企业相继增资,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加强硬环境建设,让"硬"的更硬,吸引外商增资;努力改善软环境,让"软"的变硬,争取外商增资;大力扶持投产企业,让"干"的能挣,鼓励外商增资,促使三资企业相继增资进行二期建设。全区已有华润锦纶、黄
海钢铁、鲁星食品、乐泰厌氧密封胶等28个三资企业增资1.8亿美元,增资势头越来越猛。四是项目引进势头强劲,发展后劲充足。到1995年底,全区在谈储备项目80多个,其中在谈大项目12个,储备大项目12个。与美国合资8675万美元的热电厂项目、与韩国合资7亿美元的大宇汽车项目、德国独资2100万美元的织针项目等,有望在1996年初相继签约。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投资环境】 1994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8亿元。修筑各种道路43公里,铺设水、电、煤气、通讯、热力管网45公里。新增电话装机2500门,新增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新增电力负荷5000万千瓦,新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1995年,烟台开发区一方面强化了投资硬环境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坚持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其中生产性投资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7.3%,实现了生产性投资的新突破。全区新开工面积33.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8.5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769万元,新铺道路7000平方米,各种基础设施管网23.7公里。到1995年底,新的11万伏变电站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国外设备已陆续到位;柳子河疏浚工程、东区污水泵站工程,以及黄河路西段等工程已全部竣工。还先后对晨光、旭日、银芝等8个小区的配套设施进行了改造建设。有3个小区基本达标,其它小区也已完成年度计划,另一方面,还致力于软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和"一站式"服务制度,促进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区工委、管委办公室还于10月份在全区进行了一次"软硬投资环境干人问卷调查",就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机关办事态度、办事效率和办事作风等四方面96个问题,对全区各行各业、各界代表千余人(单位)进行了抽样调查,广泛倾听各界意见、建议,接受批评,解决反映问题,进一步促进全区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自来水、热力、供电、邮电、海关、商检及金融各部门相继建立了《走访用户制度》、《服务承诺制度》、《一站式服务制度》等一系列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制度办法,树立"窗口"新形象,受到投资者的好评。加大依法治区的力度。围绕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普法教育,使每个公民都知法、用法、守法。制定出台了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的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和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分子,严厉查处各种经济犯罪,开展严打专项斗争,为开放开发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经营管理】 1994年,全区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强化了直属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用工等各项管理工作,较好地堵塞了管理中的漏洞。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西蒙西轴承有限公司率先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认证。良好的管理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年内,共涌现出4个产值过亿元的企业,7个利税过千万元的利税大户,5个出口创汇过500万美元的出口创汇企业。1995年,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管理效益年"活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经济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113"经济管理体制。即:成立一个全区经济管理小组,健全一个企业管理中心,理顺财务、金融、审计三大管理体系。围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认真抓了三项基础工作。一是依法抓财务管理。财税部门制定了企业财务整顿意见,并将全区直属企业财务人员纳入财税部门统一考核、调配和奖惩,先后对10个直属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进行了整顿规范;二是依法抓审计。审计部门先后对66个单位进行了审计,查出违纪金额837万元,为财政增收节支753万元,收缴入库53万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70万元, 追回呆坏死帐950万元; 三是依法抓合同管理。工商部门修订了新的《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召开了重合同守信用表彰大会和经济合同文本展评会,有5家企业交流了合同管理的经验,对25家企业的96份合同进行了展评,形成了重合同、守信用的浓厚氛围。该区还针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理顺了项目审批、财政管理、干部管理等7个管理体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经济工作的开展。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企业改制开始启动。1995年,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步子稳妥地不断推进企业改制。在摸清底子、定准调子的基础上,于5月底出台了《直属企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改制办公室,具体领导和组织企业改制工作。第一批直属企业的改制工作已经开始运作,纺织公司、华达经贸公司等直属公司的部分改制工作也已经启动。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1994年,该区始终把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法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年内,进一步强化了企业领导班子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新党员68名。先后在全区开展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开发区人大讨论和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十星级文明家庭"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开展了"三文明"活动和评选"六佳"活动。通过严打集中行动和冬季破案会战等一系列活动,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全年刑事案件发案率比上年下降36.9%,破案率提高4.4%。1995年,围绕打好改革、开放、科技、招商"四个硬仗",作好抓龙头、创名牌、增效益"三篇文章"这一中心,狠抓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保障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是党建工作重点突出,效果明显。针对全区党员干部队伍出现的党性觉悟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工作作风漂浮等突出问题,于年初,集中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全区组织开展了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工作。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干部亲属回避问题、多占住房问题、直属公司负责人工资发放问题等,进行了认真的整改,并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先后对5名领导干部的8名亲属实行了回避,对3户多占住房和70户分房后长期不住的住户,均按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对全区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直属企业领导班子共计427名干部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并对部分干部进行了必要的组织调整,优化了全区干部的群体结构。同时,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廉政建设。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狠抓了制度的健全落实和纠风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生活申报制度、在国内公务活动收受礼品登记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和领导干部制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广泛开展了"六清理一刹风"活动,使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普遍增强。二是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加快,富有特色。全区上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抓住提高开发区人的素质这个根本,重点突出、整体推进。首先,积极开展了学习孔繁森、王廷江、韩素云模范事迹的"三学"活动,进一步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弘扬了"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抵制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其次,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以"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创文明窗口"为主线,以创建"六佳"为重点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和评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全区先后有30多个单位、3000多户家庭和2000多人参加了"六佳"评选活动。围绕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组织开
展了"学党章、树形象"知识竞赛活动;国绕贯彻《劳动法》,积极组织全区职工认真学法,增强了依法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并组织开展了"青年志愿者奉献日"活动、"巾帼建功"活动和青年"百优十佳"争先夺魁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中新经贸洽谈会】 1994年6月18日,成功地举办了"94中国烟台开发区新加坡国际经贸洽谈会",共有200多名外商参加了洽谈会,签订经贸合同50个,总金额2.05亿美元,掀起了全区对外开放的新高潮。以"中新经贸洽谈会"为契机,开发区狠抓了城区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在中心区建起了17万平方米的天地广场和由两组12位名人雕塑组成的名人雕塑园, 建起了高38米的开发区区标。 投资240多万元,在区内主干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上安装了各式各样的霓虹灯,使城区面貌大为改观,许多新加坡外商称赞开发区"靓"过新加坡。
(魏东 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