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6&rec=160&run=13

【综述】 两年来,全市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幼儿教
育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全市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54%,园长、教师学历达标率63.55%,
分别比“七五”末提高26.29、22.48个百分点。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并通过了省教委“两基”
验收。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76%、99.85%。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初中在校生巩固率为
98.94%、97.30%,分别比“七五”末提高4.59、3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办学规模效
益得到提高。学校处数由“七五”末的68处调整为60处,在校生达到4.84万人,比“七五”末增
加0.6万人。职业技术教育跻身于全国、全省先进行列。199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技术
学校108所,在校生为8.97万人,比“七五”末增长66.72%,占整个高中段在校生的65%,比“七
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初中升入高中段升学率为70%,比“七五”末提高25%。高等教育发展速
度较快。1995年输送本专科生100026人,高考绝对数、万人比和本科上线数3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其中万人比是全省平均数的两倍。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1888人。成人教育不断发展,社会力量办学
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由补习文化为主转向科学技术和实用技术技能教育为主。1995年有成人中专
在校生3.45万人,比“七五”末增加1.77万人,年递增15.48%。农村教育形成了从扫盲到初等、
中等文化技术教育的农村成人教育网络,乡镇办学面达到100%,联合办学的路子越走越宽。烟台教
育学院与电大合并,为成立烟台高等专科学校创造了条件。职工教育健康发展。“八五”期间,全市
参加各类教育和培训的职工达300多万人次,工人的实际技术等级平均提高了1.2级,具有高中、中
专文化程度的职工所占比例增长了15%。二是深化教育改革,以改革促发展,逐步形成学校教育外
部和内部的良性运行机制。学校内部管理的“五制”改革工作已在全市推开。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办学
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办学,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好人士来烟捐资助学和合作办学的办学新
体制。积极推进“五四”学制改革,至1995年9月,烟台市13个县市区的义务教育全部实行“五四”
学制,同时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革,完成了基础教育学制的历史性变更。逐步实行大中专学校招生收
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大中专学校招生逐步扩大调节性计划,逐步实行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建
立了大中专毕业生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三是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投入不
断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改善。1995年国拨教育经费达到42952万元,比“七五”末增加15676万元,
年递增22.33%;教育费附加达到12416万元,比“七五”末增加6898万元,年递增13.58%。生均
教育事业费小学266元、初中478元、高中1139元、职业学校794元,年递增分别为23.66%、20.39
%、16.06%、10.13%。中小学内部设施配套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已建成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初中
61处,小学60处。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待遇。抓骨干带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八五”期间,全市受到市以上表彰的先进教育集体400多个,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500多名,其中
国家级100多名、省级220多名。抓好教师队伍政治业务素质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和网络建设,多年
来先后投资8000万元,帮助烟台师院扩建,完成教育学院、四所中等师范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配
套建设。全市已基本形成上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中有师范学校,下有教师进修学校和乡镇师资培
训站的三级四层培养培训网络。中学教师“三沟通”培训结束,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任务。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5.5%、57.8%、42.8%,比“七五”末分别提高2.3、
35.8和10.8个百分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走上正轨。全市中级以上教师达到1.3万多人,
其中高级教师2000多人。公办教师年平均工资达到5424元,高于全市公职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
师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安居工程”有了良好开端。民办教师工资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八五”期间,
全市有2900多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部分民办教师老有所养问题也开始得到解决。
(徐海欣 李成才 孙盛军 张德建)
【市政府成立教育督导室】 烟政编[1994]13号文确定,设立烟台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要负
责对下级政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配备
主任督学(县级)1人,副主任督学(副县级)2人,其办事机构设在教育委员会。市教育委员会督导科
同时撤销。
(范伟)
【“十百千万”工程】 “十百千万”工程是烟台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
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层次完整、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跨世纪骨干教师队伍,平稳实现90年代教
师队伍新老交替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是通过培养培训、造就和选拔出全市10名杰出教师、10名杰
出班主任、10名杰出校长、200名市级教学能手,2000名县级教学能手,10000名乡镇级教学能手。
在“十百千万”工程中,对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教师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采取分级管理、
分工负责、分段实施、管训结合、全面推进的办法。
(张德建)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 1994年10月31日,由市委、市政府主持召开。市领导张华福、荣风刚、
矫智仁、余荣福、李皆荣、刘延凤等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华福作了《以极大努力推进我市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的重要报告。会议期间,各县市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阳
信县的负责同志应邀介绍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市
委常委、副市长矫智仁作总结讲话。这次会议深入贯彻了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加速推进
全市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宗守杰)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包括校长聘任负责制、教职工定编聘任制、全员岗位责任制、经费
总额包干制、校内结构工资制等方面改革。改革的基本特征,一是自主办学,二是双向选择,三是按
劳分配,四是管理科学。烟台市自1994年12月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开
始,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5年4月5日召开专题研究会,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矫智仁
作题为《坚定不移地把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引向深入》的重要讲话。到1995年底,校长和教师聘任工
作已全部结束,部分县市区开始着手进行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刘新威)
【幼儿园智能教育研究】幼儿园智能教育研究是国家教委“八五”教育科研子课题——“学前智能教
育与活动器材的研究”的简称。主要内容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幼儿园的具体教学内容设计
和实验“横向整体化、纵向序列化”的智能培养方案;研制和实验与智能培养方案相配套的智能训练
工具组合系列;探讨科研生产、推广应用一体化的实践模式;为教育科研成果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
为幼儿的智能获得更佳发展做出新的探索。1995年7月20日,烟台市教委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国家
教委八五科研子课题‘学前智能教育与活动器材研究’课题协作先进地市”称号。
(董奎卿 陈玉娜)
【首届全市十大教育成果评选揭晓】 1995年7月4日,市教委组织有关专家评选出全市十大教育
成果。分别为:历时十年的城乡中学校舍改造基本完成,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历时
十年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段在校生总数的比重达65.5
%,每万人口拥有职业高中(中专)在校生75人,居全省首位。“五四”学制改革经过选点实验、规
模实验、区域推广在全市实施,为全国地级市全面推行“五四”学制提供了经验。招远市实行中考招
生制度改革,建立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机制。龙口市实验小学“大量读写·双轨运
行”的教改实验成果在全市全面推广,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蓬莱市实行农村小学音体美巡回教学
制度,探索出农村小学艺体教育全面到位的有效途径。芝罘区开展“共建共管共育”活动,构筑起“一
主两翼”的社区教学模式。海阳县实施中小学思想品德序列化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学校的德育工
作。栖霞县职业中专实行“联乡、联村、联户”的办学模式,做到“办学一地,富民一方”。莱州市
全面实施“燎原计划”,乡镇成人教育水平居全市之首。市教委确定,今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市教育
成果评选。
(李成才)
【城镇中小学教职工住房建设步伐加快】 烟政办发[1995]52号文指出:市政府同意市教委、建委、
计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中小学教职工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把教职工住房建设工
作列入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制定加快教职工
住房建设的优先优惠政策。这为切实解决好城镇中小学教职工住房提供了有力政策依据。同时,召开
全市教育工作现场会,把教师住房作为重要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在县城和乡镇驻地集中建设教师公
寓。全市年内实际开工教职工住房11万平方米,已竣工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800多户教职工喜
迁新居。城镇中小学教职工住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4平方米。
(李平)
【市高级职业学校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市委、市政府在199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用3~5
年时间建成10所高级职业学校,规模达到“242”的要求。1995年内,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
抓规划、抓落实,高职建设已全面起步,发展势头良好。6月,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现场会,11
月,市教委召开三项建设工作汇报会,推广蓬莱、栖霞、莱州等地的经验。高职建设推动了重点职业
学校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共有17所学校被评为省重点职业学校,其中有5所作为国家级重点备选
学校上报国家教委。全市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4.75万人,万人比居全省首位,基本上完成了中等教
育结构调整的任务。
(孙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