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6&rec=158&run=13

【综述】 1994~1995年,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调查,潜心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数量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两年中在各类出版社、报刊发表的成果达8000余项,
其中省级以上5000余项,国家级1000余项。几方面数字都相当于整个"七五"时期的总和。二是成果的
质量高。两年中,全市有30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等报刊转
摘或转载,有20余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等
国家高层次的刊物上。三是社会影响大。王天仁、李建兰编著的《优化"细胞"工程》,详尽地探讨总
结了在全国倍受推崇的牟平区家庭建设活动,荣获1994年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由宫本胜、柳新华、
宋长虹、杨林盛、于培超等人组成的课题组撰写的《天堑化通途一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列入"
国家暨山东省一九九三年重点软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有关研究成果,国家领导人多次批示过,并于
1995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无补贴工资制》发表后,引起了各地经济学家、企
业家的高度重视,并就此在烟台开发区三鑫集团公司召开了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论文《有效运营国
有资产,迅速膨胀经济规模》,吸引了吉林、河南、湖南等众多省市的学者、企业家来烟台有色金属
集团参观学习,《新闻图片周报》、《现代企业导刊》等报刊都给予转发。
【组织规划工作】 1994年,市委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和实际操作难点,分解为8个课题,组
织社科研究人员全力攻关。这8个课题的研究成果都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并由市社科联汇成专集出
版。各高校科研处,金融、教育、审计、卫生经济等学会也都加强了科研的组织规划工作。
【学科建设】 1994~1995年,全市的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1995年,烟台师范学
院的专门史(移民文化史)、烟台大学的民法学科被定为山东省重点学科。这是烟台市社会科学界的重
大事件,它标志着烟台市的这两个学科已具有雄厚的势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1994年,烟台市委党校成立了厂长经理学院、行政学院,烟台大学成立了经贸学院,这些大大加强了
全市应用学科的建设。
【理论队伍建设】 1994~1995年,全市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渐趋合理。为培养、稳定
中青年研究队伍,全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支持中青年学者进一发深造。各高校都出台了优惠政
策,鼓励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学者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一些市直、企事业单位也积极
支持干部职工到各类学校进修学习。二是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全市各有关部门为使一些成绩突出
的中青年学者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大胆委任他们为学科带头人。全市的文史哲、法学、经济学、会计
学等学科都有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其中还有省级学科带头人。三是在研究课题的承担、立项上向中青
年学者倾斜。全市承担的市级以上研究课题80%以上由中青年学者承担。在省以上立项的课题也大多
是中青年学者的项目。
【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1994~1995年,市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对全市1992年7月1日至1994年6月
30日的社科成果分两次进行了评选。共评出一等奖17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127项。为进一步增强
评选工作的严肃性,评委会成员于1994年第一次由市委统一公布。各高校,市委党校,教育、群众文
化等学会也已形成制度,每年举行一次评选活动。两年来,全市在全省第九、第十次社科优秀成果评
选中,获各类奖28项,两年均居全省各地市首位。1995年,在国家教委对全国17年以来的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宋洁人、王宏文合著的《柏拉图研究》获二等奖。1995年,在全国首届青年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程奇立撰写的《古代谶言论略》获三等奖。
【理论园地建设】 1994~1995年,全市对社会科学类报刊进行了整顿,一些影响不大、社会效益较
低的被停办。通过整顿,优化和纯净了全市的理论园地。在现有的5种国家刊号、4种省刊号的社科期
刊中,继《烟台社会科学》被评为山东省社科优秀期刊后,《现代家教》、《烟台大学学报》(社科
版)又在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社科期刊。
(孙文章)
责任编辑: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