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5&rec=8&run=13

招远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总面积13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5公里。境内新石器时期就有为类聚居,汉时曾置曲成县,唐宋时为掖县罗峰镇,公元1131年(金天会九年)始置招远县。隶属关系历经演变。1983年由烟台地区辖县改为烟台市辖县。1992年3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到1993年,共辖4乡、12镇、1个开发区,729个行政村,总人口57.2万人。
招远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为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境内物产丰富,黄金和粉丝誉满全球,素有"金城天府"、"银丝之乡"的美称。旅游和疗养环境良好,拥有"金海滩度假村"和全国农行系统、黄金系统温泉疗养院。招远温泉名闻全国,出水口泉温高达95℃以上,泉水含20多种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对皮肤病、关节炎、肌体麻木、动脉硬化等20多种疾病有较好疗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招远市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在第一届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评比中,位居第70位。1993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42.7亿元,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226倍、25.3倍和11.1倍;工农业总产值92.95亿元,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81.1倍、14.1倍和8.8倍;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828万元,分别是1978年和1984年的8倍和4.8倍;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7.5亿元,分别是1978年和1984年的79.5倍和15.9倍。在第二届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评比中,招远跃居第65位,并居山东省强县第3位。
一、农业
建国后,招远人民战山河,修水利,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土瘠民贫"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落实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迅猛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积极开创"两高一优"农业生产新局面,扩规模,建基地,抓开发,调结构,使农业生产在连续干旱的形势下,持续稳定发展。先后被列为全国花生生产基地、全国畜牧生产基地、全国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全国首批绿色食品基地,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花生产量居全国第16位。1993年,全市4处乡镇和68个村建成吨粮镇和村,建成市级农业开发基地45个、乡镇级34个,新开发干杂果基地6667公顷,银杏、金银花、仁用杏、药枣、银瓜等高效益经济作物已大面积种植,引进养殖了甲鱼、獭狸、七彩山鸡、梅花鹿等珍稀动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67公顷,基本形成了"两高一优"农业生产新格局。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34亿公斤,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了5.1倍和27%;花生总产O.62亿公斤,分别比1D49年和1978年增长了9.5倍和36%;果品总产达到1.47亿公斤,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445.3倍、5.3倍和3倍;农业总产值达到8.7亿元,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20.3倍、4.8倍和3.8倍;农村经济总收入71.7亿元,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313倍、40倍和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438元,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36倍、8.3倍、和2.9倍。
二、工业
建国前,招远工业只有部分红炉、采金、榨油和推粉作坊,到194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仅940万元。建国后,工业经济以县办工业为主发展较快,到197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5594万元,是1949年的16.5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营和县办工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8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并举,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局面。1984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37191万元,比1978年翻了一番还多。80年代后期至今,不断深化改革,加强技改投资,培育高新技术生产点,抓骨干、保重点,培植工业经济的隆起带,构筑“大高外”工业新格局,初步形成了以黄金、化工、建材、电子、轻纺、食品、机械7大行业为支柱,以黄金、粉丝、化工、建材4大原材料为基地的生产体系,组建起橡胶、黄金、冶炼、精细化工等10大企业集团,培植起骨干企业90多户。1993年,全市有工业企业1390多家,主要工业产品5000多个品种,有100多种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种被评为国家、部、省优产品。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842368万元,分别比1949年、1978年和1984年增长了895倍、54倍和22.6倍。市属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利税4项指标均居烟台市第一,乡镇企业进入全国"十大百强"之列,居第84位。
黄金生产和粉丝生产为招远两大传统优势。境内黄金蕴藏丰富,已形成探、采、选、冶配套的黄金生产体系,全国最大的国营和县办、乡镇办、村办集体金矿和全国最大的氰化冶炼厂均在招远,黄金产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之首。招远粉丝生产誉满全球,19世纪60年代即已远销东南亚和西欧等地,1982年后招远产龙口粉丝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和国优产品,并荣获国际食品高质量"金桂叶"奖。招远市在经济建设中,努力发挥这些优势,以优势带全面,在黄金生产优势上,“以金养金,以金兴工”,用黄金创造的效益发展、扶持了一批非黄金企业。在粉丝生产优势上,大做“水中捞银”的文章,实施了“321工程"(新发展30个日加工200"个"豆子的粉丝厂,新增2万吨产量,新增1亿元收入),粉丝总产达到65368吨,比1985年增加了6倍。
三、第三产业
建国前,招远交通闭塞,商业凋敝。1949年,第三产业在社会总产出中仅占8.4%。建国后,交通运输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商业经济日趋繁荣。1978年,第三产业占社会总产出的比重达到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营商业稳定发展,私营商业、运输业迅速崛起,到1984年,第三产业占社会总产出比重增至16.5%。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市场建设步伐,积极扶持个体私营经济,构筑"三大一高"流通格局,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达到75个,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乡镇驻地、重点村为基地的开放式、网络型市场体系。1993年,全市商业网点1.3万个,商业服务人员3.34万人,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国合流通企业完成商品总购进12.9亿元,商品总销售15.1亿元,实现利润1053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出现3个销售过亿元,利润过百万的企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378倍、16.8倍和8.1倍。全市公路货运量230万吨,货运周转量22089万吨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2.7倍和7.3倍。邮电业务总量2008万元,分别是1978年和1984年的38.2倍和18.9倍。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5万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9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4%。
在对外经贸方面,利用外资的渠道和领域不断拓宽,已与2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已投产的三资企业达90家。出口口岸14个,经国家经贸部批准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外贸出口创汇企业达103家。1993年完成出口供货总值6.82亿元,外贸出口收购总值4.45亿元,外贸收购总值分别是1978年和1984年的20.5倍和9.4倍。
财政金融方面亦有较大发展。1993年全市财政收入12828万元,财政支出8952万元,分别是1978年的8.1倍和9.7倍。各专业银行积极筹措资金、支持经济建设。1993年全市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3.7亿元,各种贷款19.8亿元。住房银行建行仅一年时间即在资金总量、存款、贷款、会计业务量、现金收付量等5项指标上居全国住房银行系统县级行之首。全市人均存款3055元,比1978年增长了72.7倍。
四、基础设旋建设
全市城区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市区街道建设形成3条环城路和5纵6横为主体的城区交通框架,城区道路硬化率达94.2%。乡镇驻地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3个乡镇驻地路面全部硬化。城乡生活和工业用水自来水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区建成4处水场,日供水能力达4.2万吨,10处乡镇240多个村庄建成了自来水供水系统。市供电公司辖16处供电站,14处变电站,主变总容量达279850千伏,电力基础设施已形成一个以110千伏为枢纽、35干伏为骨架、10千伏相配套的安全、经济、合理、灵活的供电网络,全市人均用电量居全省之首,用电户达到100%。全市有邮电局(所)22处,每处平均服务人口2.55万人,所有村庄、企事业单位全部通邮。16处乡镇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进入国际直拨网。1993年全市程控电话总容量达2万门(其中市话交换机容量6120门),全市话机普及率达2.65部/百人,市话机普及率6.1部/百人,全市拥有无线寻呼用户2500户,移动电话260户。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人们旅游、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
五、各项社会事业
在科技方面,"七五"以来共组织实施攻关计划196项,星火计划36项,火炬计划12项,科技成果总数达245项,实施专利129项,45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3万人,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比重居全国先进水平,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在教育方面,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9%和97.7%,市属职业学校5处,16处乡镇全部建立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并建起了拥有两个专业的招远大学。农民技术教育工作被农业部授予先进县(市)称号。在卫生方面,卫生设施齐全,农村合作医疗名闻全国,卫生初级保健一次达标,先后被评为烟台市、山东省和全国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全面推行孕前型管理,计划生育率达到97.9%,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3.5‰,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市)"称号。近年来,招远还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基层政权建设示范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化及史志等工作均为全省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