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5&rec=7&run=13

蓬莱市位于山东半岛北端,地处东经120°351′-121°09′,北纬37°25′一37°50′,总面积1207.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6.26公里,一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23241公顷。
"蓬莱"原为方士们以海市为由编造出来的仙山之名。秦皇、汉武均曾来此寻不死之药。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东巡,"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唐朝置蓬莱镇,后登州治所移蓬莱,蓬莱遂升镇为县。由唐至清,蓬莱一直为登州(府)治所。1914年废府存县。199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到1993年,蓬莱市辖12镇8乡,共610个行政村,总人口489385人。
蓬莱地势南高北低,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其中山地占31.36%,丘陵占48.29%,平原占20.35%。蓬莱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1.9℃,降水量606.2毫米,无霜期214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金、火山灰、玄武岩、花岗岩、石灰石、氟石、滑石、大理石等。
建国前蓬莱的经济十分薄弱,194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仅162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仅2039万元。建国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开拓拼搏,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80年代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0.3%,1991年、1992年和1993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年递增速度分别达到了23.1%、43.6%和82.O%。199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5.5亿元,是1949年的218倍,比1978年增长1796%,比1984年增长814%;工农业总产值87.5亿元,是1949年的429倍,比1979年增长3265%,比1984年增长1503%。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5.85亿元,比上年增长95.1%。其中多种经营收入57.90亿元,比上年增长91.2%,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6.3%。农村社会总产值8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3%。其中非农业产值64.85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9.8%。全市8个乡镇经济总收入超过3亿元,亿元村发展到13个。1992年跨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一、工业
1949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84个,年工业总产值52万元。建国后,大力发展集体和国营工业,生产规模和生产领域迅速扩大,产品种类和产量大增。1978年,全县共有集体和国营企业123个,年工业产值14367万元,是1949年的276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营工业迅猛发展,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以机械、食品、建材、轻纺、黄金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生产体系。1984年,全县有全民和集体企业180个,年总产值30690万元,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590倍和2倍。此后,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工业向"大、高、外"方向发展,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经济效益
持续大幅度提高,工业逐步成为蓬莱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1991年,黄金产量首次突破万两大关,达到10018两,开始跻身于全国地方重点产金县行列。1993年,蓬莱市共有工业企业3056个,(其中中央属企业1个,省属企业1个,市属企业70个),主要工业产品有汽车、彩色电视监视器、工业用洗涤机械、聚氨酯制品、特种漆包线、黄金、弹子门锁、铸石管件、节能灯具、电焊钳、泥等,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1.07亿元,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13668倍、49倍和23倍,比上年增长95.2%。全市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6135万元,比上年增长85.4%。村及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5012万元,比上年增长90.3%。村及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5305万元,比上年增长114.6%,高于产值增幅的19.4%。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1.5%。乡镇及以上工业推出新产品51种,高新技术产品增至15种,新产品产值率为6.67%,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6.7%、优质品率达15.7%。全市黄金产量达到5万两,在全国地方十大产金县中增幅名列榜首,由1992年的第8名跃居第6名。全市共有乡村工业企业2984个,完成工业产值5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7%,比上年增长122.6%;产品销售收入35.6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总收入的73.3%,比上年增长134.2%;实现利税4.39亿元,占全市实现利税总额的87.1%,比上年增长115.8%;实现利润2.9亿元,占全市工业实现利润总额的82.9%,比上年增长140.6%。
二、农业
蓬莱农业长期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和地瓜,主要经济作物是花生。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1987万元,粮食总产57225吨,公顷单产1222.5公斤,花生总产9580吨,公顷单产1500公斤。建国后,通过改革生产关系,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推行科技兴农,农业生产得到全面发展。1993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64160万元,分别相当于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86.2倍、14.1倍和6.9倍。粮食总产285980吨,公顷单产10905公斤,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相当于1949年的5.O倍和8.9倍,花生总产43970吨,公顷单产3000公斤,分别相当于1949年的4.6倍和2.0倍。果品总产1.25亿公斤,果业收入2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12.2%,渔业生产贯彻"以养为主,养捕加并举,科技兴渔,注重效益"的方针,水产品总产量达205687吨,列烟台市第一,跃居山东省第二(县级)。水产业总产值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1.0%。市海水养殖试验场鲍鱼育苗单体水体育苗量创全国最高纪录。年末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38.37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9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06万公顷。全年造林1333公顷,育苗206.7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9%。
三、城乡建设
建国初,蓬莱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建设缺乏全面长远规划。1949年,全民和集体固定资产投资0.5万元。5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年约200万元,进入80年代后年约投资1000万元。1984年,开始实施《蓬莱县县城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步入正轨。1984年,全民和集体基本建设投资额为1493万元(其中生产性投资945万元),房屋竣工面积61385平方米。1985年,乡镇及所属行政村陆续完成对所在村镇的建设规划,并开始实施。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14亿元,增长2.76倍,技术改造投资5.41亿元.,增长1.6倍。在投资总额中,市属及以上投资额为4.75亿元,乡村投资额为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7倍和2.54倍,全民和集体建筑业产值达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四、交通邮电
蓬莱水陆交通便利。沿海有中小港口4个,蓬莱港每日有客货班轮通往辽东半岛和长山列岛,199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8.1万吨,比上年增长37.1%。蓬莱新港3000吨级泊位基本建成,5000吨级和万吨级的泊位亦正在建设中。烟潍、牟黄公路横穿东西,蓬寨、蓬水公路纵贯南北。4条干线公路境内总长150多公里。1993年牟黄公路硬化工程顺利竣工,运输条件显著改善,客货运输量大幅度增长。年内全市共完成货运量172.8万吨,比上年增长41.9%;完成货物周转量136061万吨,比上年增长53.1%;完成客运量134.1万人,相当于1978年的23..l倍,比上年增长37.1%。蓬莱为全省最早实现电话程控化和长途、市内、农村电话联网的县市之一,并在省内率先开通了可视电话和无线电话。1993年烟潍光缆蓬莱段的铺设工程顺利完成。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52.2万元,比上年增长61.4%。其中中央国营邮电业务总量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50.O%;地方国营邮电业务总量682万元,比上年增长93.2%。年末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552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17298门,分别比上年增长85.1%和25.2%;市内电话机总数6477部,农村电话机总数13769部,分别比上年增长31.7%和51.4%。
五、商业外贸
1949年蓬莱有商业网点1164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748万元。建国后社会购买力与日俱增,商业网点迅速增加,逐步形成了以国营和集体商业为主体,个体商业为补充的多种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商业体制。1993年全市共有商业网点6700多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82093万元,分别相当于1949年、1978年、1984年的109.8倍、8.6倍和4.5倍,较上年增长24.8%。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消费品零售额65039万元,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170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9%和8.7%。在各类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中,国合商业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作用,零售额达25275万元,其他集体企业零售额24736万元,个体零售额10314万元。境内城乡集市共有48处,集贸市场成交额26478万元,比上年增长55.8%。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为5474万元,比上年增长16.O%。1989年以来,蓬莱年年举办对外经贸恳谈会,并多次组团在国内外招商,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并争取了外贸出口自营权。1993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73个,合同外资额1071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51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4%。全市外贸出口商品供货总值57084万元,比上年增长69.1%.夕卜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2118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全市三资企业累计达到154家,已投产83家,完成产值6.56亿元、利税5307.3万元,创汇5893.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倍、3.8倍和2.9倍。
六、财政金融
1993年蓬莱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了10159万元,相当于1978年的7.2倍、1984年的4.3倍,比上年增长38.8%,是历史上增幅最高的一年。财政支出为9370万元,比上年增长36.9%。财政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金融事业发展较快,1993年存、贷款同步增长。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179125万元,比年初增加32126万元,增长21.9%;各项贷款余额为159125万元,比年初增加27432万元,增长20.8%。
七、科教文卫体事业
1864年创办的登州文会馆,为山东省第一所大学的前身。1887年创办的启喑学馆为全国第一所聋校。建国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发展。1993年境内除烟台市辖烟台电视大学蓬莱分校和山东省蓬莱师范学校外,全市共有高、初级中学28所,职业中学4所,聋童学校1所,小学335所,在校学生6284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25%。1993年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1273名。全市有幼儿园365所,在园幼儿20889人。招聘引进各类专业人才760名,实施国家、省、烟台市下达的各类科技计划82项,取得科技成果45项。其中达到省内先进水平8项,国内先进水平32项,国际先进水平3项。共有13项填补了国内空白,15项填补了省内空白。推广科技成果49项。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全年可增加产值61268万元、利润30512万元,增产粮食28400吨、花生6840吨。到1993年底市内有文化馆、站21个,文物馆、所2个,放映单位120个。放映电影5659场,观众566万人次。市内设有广播电台、电视台,电视发射机3台1350瓦,电视覆盖46.5万人。年内还开通了城区有线电视联网。蓬莱人民广播电台、蓬莱电视台获全省广播宣传"十佳台站"称号。文化工作跨入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行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6个,卫生技术人员1121人,病床1022张。全年向上级输送运动员20人。运动员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全国奖13项次、省级奖15项次、烟台市奖89项次。
八、旅游
蓬莱依山傍海,风光旖旎,素有“人间仙境”美称,是山东省重点风景旅游区。蓬莱有得天独厚的天景天象资源——海市蜃楼,名满天下的蓬莱阁坐落在濒海的丹崖山巅,建于宋嘉裙六年(1061),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是国家一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崖山下的水城始建于宋庆历二年(1042),扩建于明朝,是全国最早的古海军基地之一,亦为国家一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戚氏牌坊、戚氏祠堂、西周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汉鹿碑、汉铜炮、元古战船等国家一级文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推动旅游业迅速发展,宾馆、饭店、疗养院(所)大量涌现,旅游服务业也得到长足发展。1984年后,陆续修复、兴建和开发了振扬门、太平楼、平浪宫、田横山动植物公园、海滨公园、海水浴场、抹直口森林公园、古船博物馆、八仙幻宫、三山门、田横山索道、蓬莱北方国际射击场、艾山森林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和设施,并新建了蓬莱阁宾馆、八仙居度假村等一批中高规格的旅游接待宾馆,每年接待中外游客由年86万人次增至年200万人次以上。1993年旅游收入达1050万元。旅游业已成为蓬莱市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借"仙境"之光,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促进蓬莱经济的高速发展。
九、人民生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蓬莱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36元,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20.2倍、10.2倍和2.4倍,比上年增长42.2%。全市职IT_资总额达到11426万元,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457.O倍、18.3倍和10.3倍,比上年增长28.1%。年人均工资2766元,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14.1倍、5.1倍和3.O倍,比上年增长20.1%。年末职工人数40267人,分别是1949年、1978年和1984年的31.5倍、3.4倍和3.2倍,比上年增长2.6%(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24606人,比上年减少o.1%;集体所有制职工14833人,比上年增长3.9%;其他所有制职工828人,比上年增长1.3倍)。城乡居民储蓄持续增长。1993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64亿元,分别是1978年和1984年的53.2倍和9.5倍,比年初增加2.33亿元,增长18.9%。人均储蓄已达2992元。1993年居民消费品零售额为65039万元,比上年增长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