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中策啤酒有限公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5&rec=45&run=13

该公司是由建厂于1920年、中国人兴办的最早的啤酒厂家之一的原烟台啤酒厂与香港中策投资有限公司于1993年共同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双方总投资额为1.68亿元,其中外方投资占53%。以嫁接改造为主线,使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经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1993年总产值突破1·5亿元;实现利税4127.2万元,实现利润144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83%和175.4%,名列全市利税大户第2位。自1988年实行承包制以来,连续6年产量、效益分别以13.75%和27.6%的速度递增。
1988年以来,原烟台啤酒厂通过实行承包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等一系列举措,使企业活力不断增强,经营机制得到了初步转换,较好地适应了生产发展的需要。但是近几年来全国啤酒行业发展很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烟台啤酒原有的“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经营优势已不复存在;规模小,经营机制缺乏活力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矛盾。通过多方面分析,他们认为,在国家产业政策发生变化,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自身滚动发展困难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大胆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出让部分国有产权,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企业加快机制转换,扩大生产规模,全面提高素质。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企业53%的产权出让给香港中策投资有限公司,于1993年4月成立了中外合资烟台中策啤酒有限公司。
1993年通过合资扩大规模,一是坚持资金与技术同时引进,促进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企业合资后,投资80万美元引进了美国扎啤生产线和售酒机、扎啤罐,使"烟台扎啤"在1993年4月适时上市,当年新增效益10多万元;投资800多万元新上了易拉罐生产线,当年生产"金富大"易拉罐啤酒300吨,有效地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投资1.5亿元用于牟平分厂10万吨啤酒扩建工程,1995年投产后可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20万吨。
二是以合资为契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首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照国外经验,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新的《员工守则》,以严格的标准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其次,继续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在用工制度上打破了身份界限,干部、职工统称企业员工;在分配上实行保密工资制,使员工既能从个人收入中明确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又有效地扭转了长期以来员工之间在收入上互相攀比而产生的内耗局面;在劳动保险制度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医疗制度由原来的"吃大锅饭"改为分段包干、大病统筹的办法,既促进了员工节约用药就医的自觉性,又彻底改变了无病要药、小病大养的现象;在住房制度上制订了鼓励员工个人买房、企业根据贡献大小给予资助的新办法。
三是通过合资,"借水行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合资后,利用外商拥有的市场网络和销售信息,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创汇。1993年,在新开辟了上海、天津等几个国内大市场的同时,共向国外出口"青岛黑啤酒"和"金富大啤酒"300多吨。1994年上半年,合资外方中策投资有限公司又推荐日本"朝日公司"、新西兰"狮王"公司和英国的"巴斯"公司3个国际啤酒集团公司来该公司考察,为进一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借用名牌,扩大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架起了新的桥梁。1994年1-5月,完成啤酒产量35420吨,实现利税1928.7万元,利润628.7万元,分别比上年
同期增长3.22%、42.77%和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