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铜材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5&rec=34&run=13

该厂始建于1927年,系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国家二级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现有职工750人,是山东省内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铜加工和有色金属加工设备制造的综合型企业。主要产品有:上引连铸机、联合拉伸机、盘拉机等多种有色金属加工设备及多种规格型号的紫铜管、无氧铜管、无氧铜杆、无氧铜线、黄铜棒等。产品除满足省内需要外,还远销全国19个省、市,曾多次出口美国、中东、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
该厂自行设计制造的年产2000-8000吨的SZ一300、SZ一750型上引连铸机,获得国家专利,被国家列为替代进口产品,是生产高质量无氧铜杆、无氧铜管坯的先进设备。该机设计先进,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低,对不同规格的产品生产工艺适应性强。用以控制的无氧铜杆坯、管坯和铜合金线坯、合金管坯等产品,质量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和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机已被国内最大的铜加工企业洛阳铜加工厂、西北铜加工厂及50余家企业采用,并作为国内有色金属成套设备首家进入国际市场。
该厂发扬"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精神和"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快节奏"的作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企业呈现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兴旺景象。199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688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产量5126吨;实现利税总额20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941.3万元;人均创利税27248元;人均创利税连续3年居烟台市机械系统第一位。企业于1989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明星企业"称号;1992年晋升为"省级文明单位”;1993年一举跨入烟台市十大利税企业行列,被评为烟台市"最佳企业",山东省"富民兴鲁先进集体"。
该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经受住风浪的冲击,其主要做法:
一是以技术进步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围绕市场抓科研,坚持"你无有我,你有我精,你精我转"的经营思路,向技术进步要效益。为了提高产品档次,该厂瞄准"上引连铸技术",集中力量对尚属国内市场空白的"上引连铸机"这种铜材铸造设备进行技术攻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反复设计、反复试验,克服重重困难,于1988年底成功地制造出国内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SZ一300型年产2000吨的上引连铸机。很快形成2000吨一8000吨的SZ一300、 SZ一750型系列上引连铸机,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设备于1991年获山东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山东省十佳专利产品奖。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本着"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着力改进上引连铸机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并迅速运用"上引法"生产管材获得成功。SZ300型一6型上引连铸机设备和铜管生产工艺双获殊荣。专家鉴定认为:用该设备生产管材属国内外首创,其铜管生产工艺属国际首创,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仅1993年,上引连铸机实现销售收入3137.7万元,实现利润1132.2万元。
二是内外并举,实现产品结构战略调整。1993年,该厂结合企业实际,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市场占有率为调整目标,一举甩掉了有着60余年历史的黄铜材产品,使老产品全部实现了升级换代,继而专心致志生产高附加值无氧铜管系列产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高技术含量产品占75%以上。 三是积极吸引外资,对企业实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自1991年以来,该厂研制的上引连铸机设备先后远销台湾、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以其先进的技术,良好的质量跻身于国际市场。继而又利用无氧铜管的优势,先后与台湾名佳利公司、日本伊滕忠商事株式会社履行了无氧铜管材来料加工合同,为该厂无氧铜管材跻身国际市场首开先河。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外资和技术嫁接改造企业,为企业膨胀优势创造条件。1993年,该厂与香港海宝五金制造厂有限公司签定了合资开发建筑、工业铝型材合同,成立了烟台海宝实业有限公司。合资企业投资1060万美元,注册资本810万美元。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后,可形成年生产工业铝型材及铝型材制品3000吨的能力;二期工程上马后,年生产能力可扩大到6000吨;另外,年可生产有色金属加工设备50台(套)。目前改造工程已开始全面实施,被市委、市政府列入1993年烟台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