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钢铁企业集团公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5&rec=32&run=13

该公司前身是烟台地区小钢联和烟台钢厂。1968年建厂,70年代艰苦创业,成为全国冶金系统的一面红旗。80年代以来,依靠技术进步,开拓经营,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一直走在全国同类型企业前列。现为国家二级企业,有职工1800人,主要产品有直径6.5、直径8毫米线材,直径12、直径16毫米圆钢,直径16、直径18、直径20、直径22、直径25毫米螺纹钢,4#、5#等边角钢等。
1993年,该公司以转换经营机制为目标,加大改革力度,促进了生产和企业发展。引进国外资金,加速自身发展,提高产品档次。1993年,由该公司占有50%股分,与外商合资建设的烟台黄海钢铁有限公司一号30吨电炉成功地炼出了第一炉钢,一号连铸机成功地拉出了第一炉连铸坯,当年生产电炉钢33409吨,连铸比9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以另外两台30吨电炉、一台40吨精炼炉、一台小方坯连铸机为主体的二期建设工程也投入施工,预计1994年底全部竣工投产。总投资6.2亿元的山东省最大的年产30万吨电炉钢的黄海钢铁公司的炼钢部分全部建成,投产后生产能力将增加3倍,成为该公司的主力企业,并实现生产由转炉到电炉、由模铸到连铸、由普碳钢到合金钢的转变。
组建企业集团。1993年7月,由烟台钢厂为核心企业发起组建了有35家企业参加的烟台钢铁企业集团,形成了以钢铁生产为核心,集采矿、炼铁、炼钢、轧钢、金属构件加工、钢铁原料收购运输、进出口贸易、第兰产业为一体,跨行业、跨地区,进一步跨国经营的经济联合体。通过组建集团,促进专业协作,实现了生产经营要素的最佳组合。烟钢集团在"八五"期间将形成年产10万吨生铁、30万吨钢、30万吨钢材,8亿元固定资产,2亿元利税的生产经济规模,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必将大大增强竞争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1993年该公司通过改组和组建兴冶综合加工厂、兴冶房地产开发公司、劳动服务公司、骏达实业公司、金属构件厂、运输公司、供销经营公司、进出口公司和医院等9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子公司,分流被精减人员,使企业内部的服务功能加速与生产经营主体的分离,保证了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抓经营、抓发展,加快了企业内部服务功能由原来无偿粗放型向有偿集约型、由福利型向效益型的转换。年内上述子公司共实现收入923万元,其中利润313万元。实现了服务功能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进行医疗、住房、用工、分配制度新一轮更深层次的配套改革,加速机制转换,增强企业活力。医疗制度改革按照"费用包干,自由支配,超支自负,结余归己,大病保险,困难接济,控制不合理的医疗消费"的原则,通过建立职工个人医疗专户基金、职工大病保险基金和医疗调剂基金,使职工医疗费用由过去的暗补变成明补,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合理分担,达到了既保证职工看病的需要,又控制不合理开支的目的。该项改革实施以来,医疗费支出比改革前下降了30%多。住房制度改革按照"先分后买,先卖后租,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合理走价,先买优惠,建立合理的产权关系,最终实现住房商品化”的思路进行。对500多套企业自有楼房全部作价出售,共回收房款700万元,用于新房建设,形成企业职工住房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通过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大量精减临时工,全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全面推行工效挂钩工资制度,职工的工资、奖金以及全部补贴捆在一起,与产量、成本、利润、责任全额挂钩浮动。由每个人的工作成果决定自己的收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加大向生产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拉大了分配差距,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
进行股份制改造,全面转换经营机制。经省体改委批准,1994年3月30日该公司公开向社会募集法人股。新的烟台钢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资本1.36亿元,其中国家股63.4%,法人股36.6%,共募集资金7500万元。通过股份制改造,该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通过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按股份制企业规范进行运作,定将对整个集团的发展,对重点建设项目黄海钢铁公司三期工程、胶东铁业股份有限公司、北洋车轮有限公司的建设,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烟台渤海钢铁建材企业集团
该集团是在原烟台铁厂改造成股份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膨胀发展而成的国营大型一级企业,内分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四个层次,由30个企业联合而成。其中核心企业职工1400人。拥有高炉3座,总容积64立方米(13立方米2座,38立方米1座)。生铁年产量8万吨。水泥年产量24万吨。建成1500千瓦机组的自备煤气发电厂1座,年发电量918万千瓦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3年,该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扩大生产规模,拓展生产能力,培植"龙头"产业,拉动相关产业,突出整体优势,迅猛膨胀,全年实现利税1719.16万元(核心企业),比上年增长3.2倍,比1984年增长9.39倍;实现利润1414万元,比上年增长16倍,比1984年增长9.47倍;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43%,比1984年增长10.96倍;跨入烟台市15户利税大户、重点企业集团、市先进企业、山东省文明单位之列,成为振兴烟台经济的骨干企业。
具有优化的产业结构。该集团的前身原是单一生产生铁、水泥的小型地方企业。近年来,抓住改革时机,迅速摆脱单一经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了发电项目、10万吨水泥生产线、3。炉扩容改造和选矿厂的建设。发电厂仅用8个月就竣工投产,年可自供电量达918万千瓦时;3"炉改造仅用58天就投入生产,比建一座同等高炉节省开支近400万元;10万吨水泥生产线已全面投产;从而使年生铁产量由6万吨提高到8万吨,水泥年产量由14万吨增加到24万吨。形成黑色金属冶炼、水泥建材、电的延伸开发、机械加工铸造、汽车运输、产品包装、第三产业七条发展线并进,集放结合,集团发展的优势:具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在20多年的发展中,曾两次获冶金部"红旗单位"称号,是当时全国地方小冶金的一面旗帜。长期以来,他们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不断加强技术监督手段,完善工艺流程,狠抓工序管理,对各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均按高于国标的要求制订了严格的内控标准,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渤海”牌铸造生铁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和烟台市“金杯”产品称号,“桂山。’’牌水泥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高标号水泥远销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系国家高标号水泥出口定点企业。以增产降耗为突破口,节约挖潜,高炉利用系数焦比’保持全国同类企业一流水平。水泥生产的各类消耗指标位居山东省一流水平。以夯实基础管理为重点,不断加强专项管理,先后荣获国家二级节能单位、国家二级计量单位、国家二级安全达标单位、山东省设备管理先进单位、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烟台市明星企业等荣誉称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本企业生产实际,突出服务作用,先后获得“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烟台市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取得“两个文明”双丰收。
先进的管理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在继承与发展上做文章,大胆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将微机、目标管理、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全过程,积极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焕发了企业活力。1987年,在烟台市率先实行厂长负责制,进行劳动、工资、人事三项制度改革,精兵简政,优化结构,强化高效运转。1992年,大胆推行股份制,职工入股率达100%,入股股金占全部股金总额的20.89%,职工变股东,企业凝聚力大增。1994年初,在全省范围定向募集扩股4000万股,用于铸造中心、2。高炉扩容改造、发电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膨胀企业规模。同时打破八级工资制,推行以岗、以职定薪的岗位工资制度;推行变招工为雇工的用工制度;推行能上能下的厂内职称评聘制度。集团内部初步形成了统一承包,动态考核,集中一贯,规范经营,中心突出,主线集中,两翼放开,集放结合的封闭性、股份制、科学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优越的发展条件。渤海集团是振兴烟台经济的龙头骨干企业,跻身烟台市重点企业集团之列,是山东省、烟台市两级重点扶持单位之一,在资金、政策上享有优惠条件。集团地处烟台东郊,距烟台港、烟台火车站各30'公里,距莱山机场、东陌堂火车站各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集团东临水量丰富的辛安河,生产用水可采量很大;集团用电直通华东电网,并拥有1500千瓦机组的自备煤气发电厂1座。3000千瓦机组发电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具有可靠的电力保障。集团周围矿山、石灰石矿点星罗棋布,生铁冶炼、水泥生产所需主要原料矿粉、石灰石供量充足,为生产规模的不断膨胀奠定了基础。